竇秀瑋
遷安市野雞坨鎮(zhèn)初級中學 河北遷安 064410
21世紀的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國度,是與世界各國經(jīng)濟、文化大融合的現(xiàn)代化國家。英語作為一門在世界上廣泛使用的語言,是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發(fā)展。如今,英語的啟蒙教育越來越早,教育環(huán)境較好的地區(qū),從幼兒園開始雙語教學。但是,縣級以下的英語教育遠遠落后于大中城市,學生小學英語學習僅保持在開足課程的層面,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與課標要求相距甚遠。這為初中的英語學習增添了極大的障礙。初中英語學習必須從“零”開始,從字母學習,而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因此,既從學情出發(fā)、又兼顧新課程理念的實施,成為組織課堂教學的原則。那么,該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優(yōu)化課堂教學、突出教學效果呢?
人的學習發(fā)展不能由別人包辦,即使是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教師也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學生完成學習過程。要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上外部文化知識元素的影響,實現(xiàn)知識的接受和內(nèi)化,讓學生主動、積極完成自己的學習和鞏固過程,這就是所謂的主體性教育。
課堂教學活動是由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完成的促使學生認知、感悟、接受的過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與“學”的關系。新課程理念的定位是: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主導要為主體服務。在教學中要突出主體性原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成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促進者,不但通過制定學習目標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而且要通過恰當?shù)慕虒W策略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學生知識的積累、技能的提高、素質的提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內(nèi)容要在現(xiàn)有水平上進行取舍,教學方式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學策略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主。
比如,初一剛入學學生英語基礎很差,部分學生連26個字母都難以規(guī)范地寫出來,口語也僅僅能說幾個簡單的句子,如“Thank you”“How are you”。此時,教師就要從零做起,從字母的發(fā)音和寫法教起。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讓學生對英語有了畏難情緒,教師就要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情境、豐富多樣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中,讓學生敢說、想說,最終達到能說、會說。教師還要結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寓教于樂,采用多種形式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比如,在初一學生學習了一部分詞匯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事物作為自己的“桌標”,既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學習用品、生活用品,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事物畫下來,根據(jù)實物涂上顏色,并寫出英語名稱。要求每天換一個“桌標”,比一比,看誰畫得漂亮、單詞寫得流暢。通過這一形式督促學生不但復習所學單詞,還能激發(fā)學習的快樂。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便是面向全體學生?,F(xiàn)行的九年義務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選拔教育,而是提高所有受教者的能力和素質。這就要求教師改變應試教育下只關注優(yōu)等生,忽略或者歧視學困生的狀況,給所有學生提供一個適宜他們學習的環(huán)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學習興趣各不相同,教師用同樣的教學方法策略、同樣的教案與教學目標、同樣的測試題去教育所有學生顯然不行。教師要善于分層教學,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讓每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都有所收獲,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為將來的學習盡可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個別成績差的學生認為:將來自己難以從事高知類工作,英語沒有大用途。教師要通過先進英語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懂得:未來社會經(jīng)濟的全球化,必將帶動國際間人們交往;每個人無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都需要掌握一門外語,否則會影響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從需要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所有學生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面向全體不等于“齊步走”,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有英語特長的學生,對這部分學生實行培優(yōu),讓學生的英語優(yōu)勢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精英人才。同時,對那些確實沒有語言天賦的學生,要降低學習要求,著重從口語表達方面培養(yǎng),讓學生在降低層面獲得成就感,保持其學習興趣。
初中英語學習內(nèi)容不宜太深,尤其是以前常見的訓練形式——漢譯英,涉及的句型難度大,語法知識規(guī)范,讓學生不由得產(chǎn)生畏難心理。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學習是推行素質教育,教育內(nèi)容要求從最基本、最必需的入手,為學生的將來學習打基礎。因此,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英語素養(yǎng),讓學生擁有英語學習的基礎,掌握學習的方法,敢于開口講、勇于與人交流。初中的英語學習要注重學科的特點——表達和交流,要注重詞匯和句型的積累,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近年來,初中英語課本的編排越來越接近生活,越來越注重與學生生活、學習的聯(lián)系,不再過分注重語法知識系統(tǒng)性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從表達(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和交流出發(fā),將英語學習真正當成一門語言的學習。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要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jù),以課本內(nèi)容為主要學習任務,同時鼓勵學生將學到的英語運用到自己的口語表達中去。當然,教師也可以適當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擴展,這種擴展以豐富學生的積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切不可過深挖掘、無限拓展,將九年義務教學上升為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高度,背離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性原則。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閱讀淺顯的英語小故事、小幽默,甚至《中學生英語報》的部分難度較高的內(nèi)容。但是,教師不必將學生閱讀文章中學過的知識點、語法點整理出來,或者是對比同一篇文章中兩個近義詞的區(qū)別??傊?,無論是課本學習還是拓展閱讀,都要遵循基礎性原則。
教育要著眼于社會發(fā)展對人的素質的要求,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將教育的重點由開發(fā)人的智商轉移到開發(fā)人的潛能、啟迪人的心智上來。因此,初中英語教學就要在培養(yǎng)學會學習、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加強語言交際技巧上下功夫。課堂教學中,不但要學生學會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通過音標拼讀單詞、學會使用字典查閱生詞,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利用學習工具掃除學習中的障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在閱讀中遇到陌生詞語,能夠主動利用工具書掌握其基本含義;將學到的句型舉一反三運用到生活中。比如,由“My dictionary and my radio are on the desk”想到“My dictionary and my radio are in the desk”“My dictionary and my radio are under the desk”,實現(xiàn)知識的連接。教師還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讓學生不但“知之”而且“樂之”,讓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心理的需要,為學生將來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目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英語學習技能和英語學習興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