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冠琦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發(fā)病率約為10%~15%,近年來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我國, 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居于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雖然乳腺腫瘤發(fā)生部位多較淺, 應得到早期診斷與治療, 但大多數患者因無癥狀未引起重視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發(fā)現時已有淋巴結的轉移)。因此乳腺癌篩查對于乳腺癌早期病例的發(fā)現起了重大作用, 使得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度降低, 并且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超聲是乳腺腫瘤的常規(guī)檢查方法之一,已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乳腺癌的診斷與治療中。超聲診斷乳腺癌具有方便、安全、無痛苦、準確率較高的優(yōu)勢[1], 且重復性好, 是乳腺癌患者首選的檢查方式[2]。應北京市政府規(guī)定, 民航總醫(yī)院超聲科現對本市戶籍2900名育齡期婦女(35~59周歲)進行乳腺癌免費篩查, 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自2012年4月1日~2012年12月1日,本院超聲科共檢查2900名育齡期婦女, 年齡35~59周歲, 平均(46±6)歲。
1.2 儀器 使用PHILIPS-IU22型超聲診斷儀器, 探頭頻率10 MHz。
1.3 方法 受檢者取仰臥位, 雙臂上舉, 手抱頭, 充分暴露兩側乳房和腋窩。采用直接檢查法, 涂耦合劑后以乳頭為中心放射狀多切面、多象限掃查乳腺, 左右對比, 發(fā)現腫塊后,詳細觀察腫塊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邊緣、內部回聲, 縱橫徑之比、后方有無衰減回聲、有無微鈣化灶、周邊浸潤征象,然后手懸探頭, 腕部加墊以保持探頭穩(wěn)定, 使其與乳隙表面垂直輕柔接觸, 用彩色多普勒觀察小乳腺癌內部血流信號多少及頻譜情況, 記錄收縮及舒張期血流速度及阻力、脈動指數。病灶內血流信號分級判定按 Adler 方法分為四級。 0 級:腫塊內部未發(fā)現血流信號; I 級:少量血流, 為 1~2 個點狀或細棒狀血管。Ⅱ級:中量血流, 為 3~4 個點狀血管或一個較長的血管, 其長度可接近或超過腫塊半徑。Ⅲ級:多量血流,可見 5 個以上點狀血管或 2 個較長的血管。同時檢查區(qū)域淋巴結, 并選擇典型圖像, 進行打印記錄, 以供對比分析, 對高度懷疑者進行轉診, 并及時隨診。
乳腺癌篩查資料完整者共2900人, 患有乳腺疾病者318人, 檢出率為10.97%。經手術切除或穿刺活檢獲病理結果者218人, 其中乳腺纖維腺瘤126例, 乳腺增生結節(jié)35例, 乳腺囊腫23例, 導管內乳頭狀瘤9例, 單純癌15例, 導管內乳頭狀癌6例, 黏液癌3例, 髓樣癌1例。126例患者聲像圖表現:①毛刺狀邊緣:早期乳腺癌均為明顯的低回聲, 無明顯包膜, 腫瘤后方伴有不同程度的聲衰減, 腫瘤邊界不清或不規(guī)則, 內部分布不均勻, 具有毛刺狀邊緣。②縱橫比:縱橫比均 ≥0.77 , 而且隨腫瘤的減小, 縱橫比有增大的趨勢。③微小鈣化:腫瘤中可顯示針尖樣強回聲, 后方不伴聲影。④癌瘤內均發(fā)現血流信號, 腫塊內部血管多粗細不均, 走形多迂曲, 有動靜脈瘺形成, 測得動脈頻譜 RI 為(0.75±0.12)。⑤腋窩淋巴結腫大。
3.1 乳腺腫塊的病理類型及其良、惡性鑒別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乳腺癌的病理類型較多, 目前國內采用以下病理分型: ①非浸潤性癌;②早期浸潤性癌;③浸潤性特殊癌;④ 浸潤性非特殊癌;⑤其它罕見癌[3]。超聲檢查以其無創(chuàng)、簡便、價廉的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乳腺常規(guī)檢查、隨訪及普查。目前超聲對乳腺疾病的診斷率已達95%左右[4], 但乳腺腫塊的良、惡性鑒別一直是超聲診斷的難點。一般通過以下幾點進行鑒別。
3.1.1 腫瘤的形態(tài)特征 ①腫塊輪廓是否清晰;②腫塊的方位(深/寬比值)。
3.1.2 聲像圖與形態(tài)學的綜合特征 ①腫塊的邊緣回聲;②腫塊的內部回聲;③腫塊的后方回聲增強效應。
3.1.3 動態(tài)掃查指標 ①實時檢查腫塊有無活動性;②探頭加壓時, 腫塊內部的回聲變化以及可壓縮性。
3.1.4 繼發(fā)征象 ①病灶周圍組織結構有無中斷現象;②觸診腫瘤的大小與超聲波測量值有無差異。
3.1.5 多普勒血流圖 ①腫塊內部的血流信號及血流速度;②腫塊周邊的血流分布。有條件及必要時可以行超聲造影、三維重建及介入性檢查進行鑒別診斷。
3.2 乳腺癌的淋巴結轉移及其聲像圖表現 腋窩部淋巴結轉移是乳腺癌轉移的第一站, 是大多數乳腺癌發(fā)生轉移的部位。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時, 聲像圖上可清楚的顯示一個或數個輪廓清晰的圓形低回聲區(qū), 邊界清, 內部顯示粗大的血管及豐富的血流, 腫物形態(tài)不規(guī)則, 因其無包膜, 所以輪廓不清,內部為不均勻的低回聲區(qū), 中心部可見散在的點狀強回聲。進一步發(fā)展, 可有內乳淋巴結及鎖骨上淋巴結的轉移, 鎖骨上淋巴結是阻止腫瘤細胞侵入血流的最后屏障, 如若發(fā)生鎖骨上淋巴結的轉移, 則提示為乳腺癌晚期的標志。
3.3 超聲影像診斷的局限性 應該注意的是, 由于腫塊聲像圖特征與腫瘤的生長方式、病理變化密切相關[5]。使得乳腺腫塊在超聲顯像中出現交替現象[6,7], 此為超聲診斷乳腺腫塊的局限性。在現有醫(yī)學診斷條件下, 為防止乳癌(尤其對小乳癌及早期乳癌)的漏診, 作者建議在實際操作中應做到:①對乳腺檢查時要仔細, 全面掃查, 以防小病灶漏診。②對臨床及超聲確認為乳腺腫塊者應及時手術或病理檢查。③臨床體征不明顯, 超聲圖像<1.0cm以下的低回聲區(qū), 雖無惡性征象者也應嚴密隨訪或手術活撿。④對檢查中有細微鈣化灶腫塊的患者應以手術治療為最佳。⑤對乳頭單孔溢液者。除超聲檢查外, 應結合鉬靶 X 線導管選擇性造影或乳腺導管內窺鏡檢查。
總之, 隨著超聲技術的發(fā)展, 超聲檢查已成為乳腺檢查中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 具有方便、無創(chuàng)、快速的特點, 能確定疾病的部位, 在常規(guī)乳腺檢查中能及時發(fā)現許多不被人們重視的常見病, 對于乳腺疾病能做到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并可提高乳腺疾病的檢出率, 從而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 提高了廣大女性的生存質量。
[1]魏崢躍.超聲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中國醫(yī)藥導刊,2009, 12(75):22-23.
[2]任啟洪,黃晴,梁珊.75例乳腺癌的超聲檢查結果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5(11):93-94.
[3]吳在德.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1:357-358.
[4]李坤成,孫澤民.乳腺影像診斷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199-200.
[5]王燕,劉明瑜.乳腺腫塊超聲顯像與病理組織學的聯系.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1996 ,12(3) :16-18.
[6]陸庚林.B 型超聲誤診乳腺惡性腫瘤 22 例分析.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1988,4(1):9-11.
[7]徐君庸,劉軍,王飛風,等.10 MHz 高頻超聲診斷乳腺腫塊的應用價值.腫瘤, 1994,14(5)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