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病率較高, 主要由病毒引起,是兒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已引起廣大醫(yī)護工作者及家屬高度重視。本文將對金水區(qū)總醫(yī)院自2012年7月1日~12月31日期間前來就診的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給予臨床研究, 從而探討金蓮清熱泡騰片與利巴韋林顆粒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臨床療效, 為提高患兒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提供可靠依據, 現(xiàn)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共有患兒60例, 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 年齡1~12歲, 平均年齡(5.63±1.37)歲。按照抽簽方式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 即研究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性別、年齡、例數(shù)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臨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單純使用利巴韋林顆粒治療,每日口服2~3次, 按體重確定患兒服藥劑量, 5~10 mg/(kg·次);研究組患兒在進行上述治療基礎上, 加用金蓮清熱泡騰片聯(lián)合治療, 1~2片/次, 3次/d, 若患兒發(fā)生高熱則加服一次。對兩組患兒療效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后得出結論。
1.2.2 療效判斷 ①痊愈。各項臨床表現(xiàn)均消失, 經實驗室檢查結果正常;②有效。各項臨床表現(xiàn)均顯著好轉或部分消失, 經實驗室檢查結果較治療前顯著改善;③無效。各項臨床表現(xiàn)均未好轉甚至惡化, 經實驗室檢查結果較治療前無變化或加重??傆行?痊愈率+有效率。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對于計量資料用(±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與對照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由表1可知, 研究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70.00%), 且對比結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利巴韋林是臨床常用的抗生素, 其消除半衰期約為24 h,具有吸收快、不良反應少等特點, 是臨床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藥物[1]。金蓮清熱泡騰片主要成分為大青葉、金蓮花、知母、玄參、石膏、炒苦杏仁以及地黃等, 其中金蓮花能夠抗炎、增強機體免疫力、解熱、抗病毒、抗氧化;石膏可解肌清熱、除煩止渴、清熱瀉火;大青葉可抗菌、抗炎、解熱、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還對人體內包細胞吞噬細菌具有促進作用, 提高機體免疫力。由此可知, 金蓮清熱泡騰片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毒、止咳祛痰、利咽生津, 且由于該藥物為泡騰形式, 小兒更易遵醫(yī)囑服用, 治療效果較好, 不良反應較少[2]。
本文研究可知, 單純使用利巴韋林顆粒進行治療后, 患兒臨床總有效率未達到滿意效果(70.00%);經利巴韋林顆粒與金蓮清熱泡騰片聯(lián)合治療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高達93.33%, 治療效果顯著提高, 與翟艷紅等[3]人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 應用利巴韋林顆粒聯(lián)合金蓮清熱泡騰片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可達到滿意臨床療效, 且安全性較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上冊).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167.
[2]蘇連杰,張宏坡,趙波,等.金蓮花提取物解熱作用的實驗研究.中國中醫(yī)藥科技, 2009,16(1):65.
[3]翟艷紅,朱堂杰.金蓮清熱泡騰片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2例.中國藥業(yè), 2013,22(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