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翠艷 溫鳳云 馬吉紅
產后出血與宮頸裂傷相關的158例分析
鄧翠艷 溫鳳云 馬吉紅
探討宮頸裂傷致產后出血的原因, 是否及時處理宮頸裂傷與產后出血量及預后的相關性。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經陰分娩產婦4653人中發(fā)現宮頸裂傷并縫合158人, 其中28人產后2 h出血超過500 ml。分娩后及時發(fā)現宮頸裂傷, 及時給予縫合、止血, 恢復宮頸管正常結構, 對預防產后出血的發(fā)生有重大作用。
宮頸裂傷;產后出血;預防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生兒出生體重較以往明顯增加, 宮頸裂傷的發(fā)生率也明顯升高。同時醫(yī)源性過早、過多干預產程進展亦增加宮頸裂傷的發(fā)生。因此對巨大兒、急產、活躍期過短、胎頭下降過快、陰道炎、宮頸炎產婦經陰分娩后, 應提高警惕, 及時探查宮頸, 發(fā)現宮頸裂傷并給予縫合, 可有效預防產后出血的發(fā)生。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經陰分娩產婦中發(fā)現宮頸裂傷并縫合158人, 年齡21~34歲, 孕周39~43周, 新生兒體重3600~4350 g。28人產后出血超過500 ml, 均發(fā)生在產后10 min到2 h之間, 多表現為初始宮縮好, 陰道出血量少, 間歇性宮縮乏力, 陰道流血量增多, 給予按摩子宮及藥物加強宮縮后可好轉, 但短暫好轉后再次表現為宮縮乏力, 宮體輪廓不清, 探查發(fā)現宮頸裂傷, 裂傷處有或無活動性出血, 裂口多大于1 cm, 給予縫合后, 宮縮明顯好轉, 未再次出現宮縮乏力表現;34人表現為陰道持續(xù)出血,色鮮紅, 探查發(fā)現宮頸裂傷, 并有活動性出血, 給予縫合,產后血量在200~500 ml;96人于胎盤娩出后及時探查宮頸, 發(fā)現裂傷大于1 cm, 及時給予縫合, 產后2 h內出血少于200 ml。
2.1 宮頸裂傷原因 宮頸中結締組織占85%~90%, 平滑肌組織占10%~15%, 故宮頸組織較硬韌, 其擴張時較肌性組織易斷裂, 其裂傷占軟產道損傷的47.6%, 并以3點、9點處為主。分析宮頸裂傷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子宮收縮過強, 由于子宮收縮過強, 宮頸的纖維組織及平滑肌未及時伸展以致裂傷。②催產藥物應用不得當, 如催產素, 造成胎頭下降過快,宮頸尚未完全擴展而致宮頸裂傷。③宮頸未開全時, 產婦過早使用腹壓、屏氣, 醫(yī)源性擴張、上推宮頸, 使胎先露通過而致官頸裂傷, 或造成宮頸擠壓而水腫, 嚴重者甚至缺血、壞死[1]。④巨大兒。⑤陰道助產不當易造成宮頸裂傷, 如宮口未開全時行臀牽引術、胎頭吸引術、產鉗術。⑥宮頸處于病理狀態(tài)時, 如宮頸質硬(宮頸手術后)、炎癥時, 擴張過快易使纖維組織斷裂而裂傷。
2.2 出血原因分析 ①宮頸主要有結締組織構成, 含少量彈力纖維及平滑肌, 裂傷后斷裂血管自閉能力較弱, 故裂口較大多有活動性出血。②分娩后宮頸管完全擴張, 與子宮下段融為一體, 宮頸裂傷后, 子宮正常解剖結構破壞, 子宮收縮極性下傳受影響, 可表現為間歇性宮縮乏力, 若不能及時發(fā)現宮頸裂傷, 并縫合恢復正常子宮結構, 可致產后大出血的發(fā)生。
產后應仔細檢查宮頸, 胎盤娩出后, 用兩把卵圓鉗鉗夾宮頸并向下牽拉, 從宮頸12點處起順時針檢查一周[2]。宮頸裂傷處有活動性出血或裂口大于1.0 cm者給予縫合治療。注意縫線的第1針必須在裂口頂端稍上方0.5 cm~1.0 cm處,使之能扎住回縮的血管, 否則不但影響愈合而且可再繼續(xù)出血;再次出血難以發(fā)現, 可能延誤治療時機。最后l針應距子宮頸外側端0.5 cm, 以免產后子宮回縮后發(fā)生宮口狹窄。并注意打結不能太緊, 以免影響傷口愈合[3]。有時破裂深至穹窿及動脈分支, 可有顯性或隱性活動性出血, 有時宮頸裂傷口可向上延伸至宮體, 若難以修補時, 可開腹行裂傷修補術。
針對宮頸裂傷的原因, 進行預防:①嚴密觀察產程進展。消除分娩的緊張恐懼, 防止宮頸水腫的發(fā)生。②嚴格掌握催產素的適應證及其劑量, 應用催產素時, 濃度由低到高, 滴速由慢到快, 警惕強直宮縮、急產的發(fā)生。③適時軟化宮頸,若出現宮頸水腫, 可行宮頸封閉。④嚴格掌握陰道手術助產時機, 宮口未開全不可行陰道手術助產, 陰道手術助產時注意動作輕柔、切戒暴力。⑤盡量避免醫(yī)源性擴張、上推宮頸。若發(fā)生以上情況應于胎盤娩出后, 立即探查宮頸, 發(fā)現裂傷及時處理。產后如有反復宮縮乏力發(fā)生, 應警惕宮頸裂傷發(fā)生的可能, 仔細探查宮頸, 尤其深部裂傷、隱性出血患者易漏診。
由此可見, 經陰分娩時的宮頸裂傷與產婦的自身因素、產程進展的速度等多方面因素有直接關系。宮頸裂傷是產后出血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嚴重的產后出血直接出血點多數并非宮頸裂傷處。伴有宮頸裂傷的產后出血患者出血量與發(fā)現裂傷的時間密切相關, 發(fā)現越早, 出血總量越少。因此廣大產科工作者應時刻預防、警惕宮頸裂傷的發(fā)生, 一旦發(fā)生要及早發(fā)現, 及時處理, 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這需要醫(yī)務人員增強工作責任感, 不斷根據臨床實踐中總結經驗, 提高專業(yè)實踐能力, 切實做到預防為主, 避免過早干擾刺激, 避免產婦過早使用腹壓、屏氣, 盡量避免醫(yī)源性擴張、上推宮頸,及早發(fā)現和對癥處理, 為孕產婦提供健康、優(yōu)質的服務。
[1] 郎景和, 譯.威廉姆斯產科學.第20版.北京:北京世界罔書出版公司, 2001:509.
[2] 豐有吉, 沈鏗.婦產科學.第2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0:7.
[3] 徐琳, 鄧洋.宮頸裂傷致產后出血4例臨床分析.護理研究:下旬刊, 2008,(22)10:2772-2773.
266300 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