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成文等
感 悟
需要崇高信仰
今天的中國人,“誰還去那個地方”——安葬著世界名人,且有一段“巴黎公社社員墻”的拉雪茲神父公 墓?這不僅僅是個深深的遺憾,更折射出如今國人信仰缺失的現(xiàn)實。
當今之時,我們不難聽到這樣的聲音:已經(jīng)是商品經(jīng)濟社會了,誰還講艱苦奮斗勤儉建國?誰還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無不反映出某些人人生觀的偏斜,價值觀的扭曲。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崇拜金錢權(quán)勢、追求享樂成為了社會的強大暗流。這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一個沒有崇高信仰的民族,如同一盤散沙,是沒有希望的。在精神的荒原上,難以建成現(xiàn)代化的宏偉大廈。這,確實需要我們“深深地思考”。
(讀2012年12月[上]《“誰還去那個地方?”》)
陸成文(遼寧)
反思干部制度
看到“王承讓”用“舉報”自己的方式來使自己得到提拔,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感到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去指責王承讓,雖然我并不贊同他這樣的做法。
據(jù)“調(diào)查組”的“調(diào)查結(jié)論”,王承讓是一位“清正廉潔的好干部”。那么這樣的好干部為什么老是得不到提拔與重用呢?相反,一些罪大惡極的貪官卻能不斷地得到提拔與重用,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國現(xiàn)在實施的干部制度。
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地發(fā)現(xiàn)與堵住干部制度中的漏洞,加大打擊貪官污吏的力度,使他們在現(xiàn)任的崗位上就得到應有的查處,而不讓他們漏網(wǎng)并得到進一步的提拔。同時,要積極地發(fā)現(xiàn)和提拔“清正廉潔的好干部”。
(讀2012年12月[上]《不吃虧》)
陳抗美(上海)
國人為何
“不在乎公共空間”
我受的教育一向是,中華文化崇尚集體主義,西方文化崇尚個人主義,而余秋雨卻將中華文化的不足概括為“三個不在乎”,其中之一是“不在乎公共空間”(即重私德而輕公德,另兩個是“不在乎真實”,“不在乎創(chuàng)新”)。我感到很困惑:這不矛盾嗎?
讀完此文,我終于明白了:長期以來,我們這片土地上的公共空間根本就不姓“公”,而是姓“權(quán)”、姓“錢”。剝奪了公眾享受公共空間的權(quán)利,卻想讓公眾承擔愛護公共空間的義務,這怎么可能?
培養(yǎng)民眾的公德意識,首先要讓公共空間真正成為公眾的空間。
(讀2012年12月[上]《公共設施不再姓“公”》)
常蘇英(山西)
短 信
用算賬的方式教育官員不要腐敗,以此作為反腐手段,真是實在沒有辦法的辦法。這就像說服老虎不要行兇一樣,讓老虎算一下賬:如果行兇,就可能被捉,被關(guān)進籠子里,身敗名裂,沒了自由,妻離子散等等??墒?,老虎依然我行我素,因為老虎也會算自己的賬:行兇被捉的機率太小了,絕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都是安全的,萬一被捉,就算倒霉。
(讀2012年12月[上]《算賬教育》)
趙玄靜(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