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釋僧祐及其《出三藏記集》

      2013-02-15 08:18:58丁偉國
      圖書館學刊 2013年3期
      關鍵詞:譯經(jīng)新集佛經(jīng)

      丁偉國

      (廣東白云學院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450)

      1 引言

      佛教于東漢明帝時傳入我國,經(jīng)三國兩晉到南北朝,佛經(jīng)的翻譯與研究日益發(fā)達。三國時期,佛法在南北各地廣泛傳播,這時佛教的主要特點是崇尚齋祀;入晉以后,風尚漸變,以翻譯、抄寫和誦讀佛經(jīng)為中心;南北朝300年,佛教在精神領域占了統(tǒng)治地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正是當時佛寺眾多、佛教興盛的真實寫照。并由此出現(xiàn)了一大批佛經(jīng),齊初有佛經(jīng)1089部2593卷,至梁武帝時達2410部5400卷[1],佛經(jīng)既多,檢取閱讀自有不便,用目錄的方法統(tǒng)括群經(jīng)成為必要,佛錄隨之崛起。

      2 僧祐的生平事跡

      僧祐(445~518),南朝齊梁時著名的佛學家,本姓俞,祖籍彭城下邳(今江蘇邳縣),隨其父移居建業(yè)(今南京市)。14歲時,家人秘密為之定親,他得知后,堅決辭退婚事,躲到鐘山定林寺,決意出家。20歲時,受業(yè)于法穎律師。法穎精研戒律,博涉經(jīng)論,為律學宗師。由于盡心鉆研,晨昏不懈,不久,僧祐便成為律學宗派的一代傳人,受到齊梁兩代的朝野尊敬,梁武帝凡于僧事有疑,皆請其審議決定。僧事閑時,僧祐還專心于大小乘典籍,并著意于佛學的發(fā)揚,于是引據(jù)佛經(jīng),旁采記傳,自東漢至齊梁,凡釋迦的教化事跡,高僧的高行點滴,佛典的翻譯傳播,釋教的制度淵源,以及佛教在漢地的發(fā)展、流傳等,都一一進行記錄分析,撰成專著,關于史傳的有《釋迦譜》10卷、《薩婆多師資傳》5卷、《集諸僧名行記》39卷;關于文獻的有《弘明集》14卷、《法苑雜緣原始集》10卷、《世界記》10卷、《眾僧行儀》30卷、《集諸寺碑文》46卷、《出三藏記集》15卷、《諸法集雜記傳銘》7卷,其中大都亡佚?!冻鋈赜浖肥巧v的代表作,成書于梁武帝天監(jiān)年間,不僅在體例上有創(chuàng)新,而且集梁以前佛經(jīng)目錄之大成,在中國目錄學界占有重要地位。天監(jiān)十七年(公元518年),僧祐卒于建初寺,享年74歲,后葬于鐘山定林寺。

      3 《出三藏記集》的撰寫原由和資料來源

      隨著佛教的傳入,佛經(jīng)的翻譯越來越多,面對眾多佛經(jīng),僧祐深感許多經(jīng)書文有同異,翻譯不一,譯人與譯時也不明確,特別是道安編《綜理眾經(jīng)目錄》之后,“妙典間出,皆是大乘寶海,時競講習。而年代人名,莫有銓貫。歲月愈邁,本源將沒,復生疑惑,奚所取明?祐以庸淺,豫憑法門,翹仰玄風,誓弘大化……”于是“牽課羸志,沿波討源,綴其所聞,名曰《出三藏記集》”[2],可見,《出三藏記集》是僧祐根據(jù)當時的實際情況,對《綜理眾經(jīng)目錄》進行考訂補充而成。除《綜理眾經(jīng)目錄》外,僧祐引用的佛經(jīng)資料還包括《古錄》(早期流傳下來佚名人撰的一部目錄)、《舊錄》(疑為東晉所流傳失撰人名之經(jīng)錄)、《護公錄》(指晉時《竺法護錄》)、《別錄》(南齊佚名僧人所撰)、《王宗經(jīng)目》(南齊釋王宗撰)、《法顯傳》(法顯自述其巡禮天竺之記錄)、《游外國傳》(記智猛游歷印度求經(jīng)之事)、《訶棃跋摩傳》(訶棃跋摩是印度成實宗之祖,該書為其傳記)等,來源廣泛豐富。另方面,僧祐也進行親自采訪,如846部失譯的經(jīng)典和另外460部只聞其名未見其書的失譯經(jīng),都是他經(jīng)過多年的奔走搜集才訪求得到的?!暗v所以杼軸于尋訪,崎嶇于纂錄”[2],“祐總集經(jīng)藏,訪訊遐邇,躬往諮問,面質其事”[2],便是僧祐不辭勞苦、親力親為的真實寫照。

      4 《出三藏記集》的主要內容

      《出三藏記集》的所謂“出”是譯出,三藏是指經(jīng)、律、論3種佛書,“經(jīng)”是指佛教的基本教義,即釋迦牟尼的說教集;“律”是佛教僧侶的戒律和清規(guī);“論”是諸僧對佛教基本原理的解說,記集是記錄集合,即記集中國所翻譯的經(jīng)、律、論三藏。全書共15卷,計收書2162部,4328卷[3]。該書內容分4部分,“一撰緣記,二銓名錄,三總經(jīng)序,四述列傳”[2]。

      4.1 撰緣記

      一卷,凡5篇,敘述佛經(jīng)與譯經(jīng)的起源。主要依據(jù)《大智度論》、《十誦律》、《菩薩處胎經(jīng)》等經(jīng)律論所載,闡述釋迦逝世后弟子們結集經(jīng)律論的情況、佛藏的分類,以及梵漢文字的起源和差異、梵文新舊譯語的不同等,可說是本書的導言。

      4.2 銓名錄

      卷二到卷五,共4卷。卷二凡3目,首先是《新集撰出經(jīng)律論錄》,是在道安目錄的基礎上加以擴充而成,除道安所載的17家外,擴充為近80家。增補的有后漢竺摩騰、竺朔佛、西晉帛法祖、東晉衛(wèi)士度以下至梁代凡60余人,此外于經(jīng)名部數(shù),在道安已著錄的17家中,也有所補充。其次是《新集條解異出經(jīng)錄》,記載同本異譯的經(jīng)典。再次是《新集表序四部律錄》,該目開元時已佚,內容無從知曉。

      卷三前4部分別是《新集安公古異經(jīng)錄》、《新集安公失譯經(jīng)錄》、《新集安公涼土異經(jīng)錄》、《新集安公關中異經(jīng)錄》,古異經(jīng)、失譯經(jīng)、涼土異經(jīng)、關中異經(jīng)都是道安及其弟子們輾轉各地、多方尋找才找到的,僧祐對其進行了校正和增補。卷三后3部分是《新集律分為五部記錄》、《新集律分為十八部記錄》、《新集律來漢地四部記錄》,都是記錄五部律的分化,衍為18部,及傳來漢地四部戒律的翻譯過程。

      卷四是《新集續(xù)撰失譯雜經(jīng)錄》。僧祐經(jīng)過多年的搜輯校勘,分別存佚,共得失譯雜經(jīng)1300余部。

      卷五前4部分是抄經(jīng)、疑偽經(jīng)、注經(jīng)之目錄,《新集抄經(jīng)錄》主要為齊竟陵王蕭子良抄寫的經(jīng)典,余為釋慧遠及佚名等的抄經(jīng)?!缎录补山?jīng)錄》是道安指出疑偽之經(jīng)?!缎录山?jīng)偽撰雜錄》是僧祐考察到的偽作之經(jīng),其中也有以抄經(jīng)列入的?!缎录补⒔?jīng)及雜經(jīng)志錄》為道安所注眾經(jīng)及所撰《西域志》、《綜理眾經(jīng)目錄》等。

      4.3 總經(jīng)序

      卷六至卷十二,共7卷,其中卷六至卷十一是大小乘經(jīng)律論之序言及題記,大部分為翻譯時現(xiàn)場所寫之序言、后記,乃譯經(jīng)史上寶貴的原始記錄。凡110篇,其中33篇見于現(xiàn)存的大藏各經(jīng)中,77篇則只見于本書,故這一部分是極為難得的文獻。卷十二為雜錄,載有陸澄《法論目錄》,齊竟陵王蕭子良《法集目錄》,及作者自己所撰各書之目錄,雖其中著述大多已佚,但仍反映出晉宋齊梁幾個朝代佛教論著盛行的情況。

      4.4 述列傳

      卷十三至十五,共3卷,為僧傳部分。前兩卷22篇為東來譯經(jīng)大師的傳記,末一卷10篇為漢地弘法及西行求經(jīng)大德的傳記。共記高僧49人。

      5 《出三藏記集》對中國目錄學的貢獻

      《出三藏記集》對中國目錄學的貢獻是巨大的,后世費長房撰《歷代三寶紀》,道宣撰《大唐內典錄》,智昇撰《開元釋教錄》,靖邁撰《譯經(jīng)圖記》,或利用本書之資料,或繼承本書之篇章,無不深受其影響。梁啟超曾感嘆:“吾儕試一讀僧祐、法經(jīng)、長房,道宣諸作,不能不嘆劉略、班志、荀簿、阮錄之太簡單,太素樸,且痛惜于后此踵作者之無進步也。鄭漁仲章實齋治校讎之學,精思獨辟,恨其于佛錄未一涉覽焉,否則其所發(fā)撝,必更有進可斷言也[4]?!笨梢娝麑Α冻鋈赜浖返脑u價是非常高的??偟膩碚f,《出三藏記集》有以下幾方面的貢獻。

      5.1 保存了我國豐富的佛經(jīng)資料

      齊梁時,失譯經(jīng)大量出現(xiàn),僧祐對此極為重視,故于第四卷中,列存在的846部,不存在的460部,雖僅知經(jīng)名,但對當時譯經(jīng)的盛行情況提供了極有參考價值的數(shù)據(jù)。同時,本書收錄了古代有名的佛教目錄,即釋道安的《綜理眾經(jīng)目錄》,但此書已佚,幸虧僧祐將其全文收入,才使此書面貌得以保存,為研究道安的目錄學思想提供了極可貴的原始史料,使我們通過讀《出三藏記集》就可以想見《綜理眾經(jīng)目錄》,猶如讀《漢書·藝文志》就能想見《七略》一般。

      5.2 開創(chuàng)了收錄經(jīng)序的體例

      總經(jīng)序是《出三藏記集》的最大特點,它是僧祐在總結各佛經(jīng)目錄優(yōu)點基礎上的獨創(chuàng),通過它可考知各譯經(jīng)的翻譯經(jīng)過及內容,了解譯經(jīng)地點與年月,擴大了解題的作用,即使其書已亡,后世學者也能根據(jù)這些序跋了解譯經(jīng)的情況和經(jīng)的內容。這是僧祐在目錄學方面開創(chuàng)的體例,對后世影響深遠,如明代釋智旭撰佛典目錄的名著《閱藏知津》,清代朱彝尊作經(jīng)學??颇夸洝督?jīng)義考》,皆取法于此書。

      5.3 開創(chuàng)了依時代記譯人譯經(jīng)的模式

      從本書體制來看,僧祐在《綜理眾經(jīng)目錄》基礎上開擴視野,創(chuàng)立了依時代記譯人譯經(jīng)的著錄方式,且為后來的經(jīng)錄學家所繼承,如《歷代三寶紀》、《大唐內典錄》、《開元釋教錄》等都是以時代為主線,進一步發(fā)展,將經(jīng)序和僧傳融入佛經(jīng)目錄中,使佛錄內容更為充實。佛典目錄在我國目錄學上獨樹一幟,與《出三藏記集》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5.4 開辟了佛典目錄編纂的新體制

      僧祐徑以“三藏”冠諸書名,反映了中國僧侶對印度佛教體系已有所了解,書中緣起、經(jīng)序、列傳,是《綜理眾經(jīng)目錄》所無,由僧祐創(chuàng)立的,而名錄的分類和著錄的內容也比前者大有增加。在《出三藏記集》中,僧祐繼承了道安依時代記錄譯人譯經(jīng)、失譯經(jīng)、疑經(jīng)和注經(jīng)的方法,把注經(jīng)、雜經(jīng),疑經(jīng)、偽經(jīng)、抄經(jīng)、失譯經(jīng)、古異經(jīng)從經(jīng)書中抽出,另成若干目,以別于正式之經(jīng)論,并分別注明存佚。其中“異經(jīng)”部,容納不同時代、不同譯人的譯本,以便比較,后世佛錄往往有“一譯”或“異譯”類,皆其影響所至。同時,僧祐還將律典從佛經(jīng)中獨立出來,對律學的源流、部派以及在中國的流傳情況詳加敘述,從而彌補了《綜理眾經(jīng)目錄》的不足,使佛錄分類更趨完善。

      5.5 開僧傳之先河

      本書述列傳部分,為譯經(jīng)人立傳,記高僧事跡,雖所紀人數(shù)不多,實開僧傳之先河,于后人研究大有裨益。其弟子寶唱撰《名僧傳》,即模仿此部分而擴大之,至慧皎撰《高僧傳》,則將此30余篇傳全部收入其中,足證此部分的史料價值。該部分既是現(xiàn)存最早的高僧傳記,也是后漢迄南齊在佛教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重要記錄。

      6 結語

      誠然,該書也有不足之處。例如,有些經(jīng)梵本不是一種,在教義上也有大小乘之別,而把不同譯本混合在一起,作為同一經(jīng)的重譯,這是不當?shù)?;又如卷二所記譯人和譯時,沒有和后面的經(jīng)序、后記互相比對,使前后不一致等等。但瑕不掩瑜,作為中國佛教傳承的“先驅”和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佛經(jīng)目錄,僧祐及其《出三藏記集》將永遠是我國目錄學史上的豐碑。

      [1] 喬好勤.中國目錄學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88.

      [2] 僧祐.出三藏記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5.

      [3] 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260.

      [4] 梁啟超.梁啟超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83.

      猜你喜歡
      譯經(jīng)新集佛經(jīng)
      協(xié)通論視佛經(jīng)一例
      倡導“和”文化 構建和諧新集
      江蘇邳州市新河鎮(zhèn)新集小學
      譯經(jīng)用字與譯經(jīng)詞語新釋
      佛經(jīng)音義同形字輯釋
      西夏文佛經(jīng)——《吉祥遍至口和本續(xù)》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14
      俄藏黑水城《新集藏經(jīng)音義隨函錄》再考
      西夏學(2017年2期)2017-10-24 05:35:02
      《秦漢文學編年史》獻疑
      北方文學(2017年26期)2017-09-21 07:37:59
      西夏佛經(jīng)所見官職名人名述考
      西夏研究(2016年4期)2016-07-10 12:08:14
      佛教史視閾下康僧會譯經(jīng)之儒學化及其意義
      中州學刊(2016年5期)2016-05-30 10:36:34
      招远市| 台北市| 漳浦县| 达拉特旗| 大同市| 遂宁市| 仙桃市| 安国市| 德清县| 华蓥市| 博野县| 项城市| 湾仔区| 铁力市| 大足县| 隆林| 永济市| 九江市| 年辖:市辖区| 吉木乃县| 乌拉特中旗| 咸宁市| 荆州市| 稻城县| 永平县| 沾化县| 惠州市| 蓝田县| 开远市| 镇坪县| 镇远县| 宜良县| 龙口市| 和龙市| 壶关县| 禄劝| 江油市| 沈丘县| 建宁县| 澎湖县| 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