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茜倩,么金紅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胸外科,吉林 長春 130061)
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又稱急性墜入性壞死性縱隔炎[1](Acute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ADNM),是由于病原菌毒力強或者宿主免疫力低下等因素,頭頸部感染向下播散引起的嚴重胸部感染。此病進展快,轉歸差,病死率高,是胸外科的急癥之一。有報道稱病死率達25% ~40%[2]。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及臨床診斷水平的提高,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病死率已經迅速下降,現(xiàn)將我院收治5例患者的護理情況報告如下。
(1) 8號線右線下穿施工。盾構掘進的過程中,盾構土艙壓力、掘進速度、同步注漿等因素對周邊土體形成擾動,受擾動的土體在工后較長時間內發(fā)生固結變形及次固結變形,導致隧道在工后較長時間發(fā)生沉降。從監(jiān)測結果可知,盾構下穿已運營的隧道對其沉降影響很大,且隨著運營時間的增加,不均勻沉降和變形將會進一步增加。
1.1 一般資料: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5例急性墜入性壞死性縱隔炎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齡25歲~59歲,平均42.3歲。其中拔牙后感染2例,急性咽后壁感染1例,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1例,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1例。這些患者入院后結合病史、臨床表現(xiàn)、CT檢查報告,均診斷為急性墜入性壞死性縱隔炎。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先給予足量抗生素抗菌、抗炎[3],然后在全身麻醉下行頸部、縱隔膿腫切開引流術,根據(jù)患者病情放置1枚或多枚引流管。
總而言之,當今社會對于人們口語能力的要求愈發(fā)嚴格。若想讓中職院校的同學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教師們必須要注重其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應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展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予他們充足的學習時間與鍛煉機會,讓他們能夠真正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1.3 結果:5例患者經過對癥支持治療和精心護理,全部治愈出院,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2.3 呼吸道的護理:此病患者一般都存在頜面部腫脹、吞咽困難、呼吸費力、頭部脹痛等癥狀,患者最擔心的是自己無法呼吸。因此,護士要及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面色青紫,血氧飽和度降低,應立即通知醫(yī)生,給患者氣管插管或者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或者切開后,要注意觀察,防止發(fā)生呼吸道阻塞、干燥、墜積性肺炎等,在護理時應注意及時吸凈呼吸道內分泌物、定時霧化吸入化痰藥物,并為患者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在為患者翻身拍背時要特別注意防止引流管脫出,如果脫出,應立即通知醫(yī)生,給予及時補救措施。
2.4 疼痛的護理:5例患者術后由于傷口或者原發(fā)病灶刺激引起疼痛,常常感覺疼痛難以忍受,這時候護士和患者及時溝通,告知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治療,一定會康復;并且指導家屬和患者多交流,或者用聽輕音樂等方式,舒緩患者的緊張情緒。其次要按照醫(yī)囑,為患者服用止痛藥物或者應用鎮(zhèn)痛泵,增加患者的舒適度。
2.1 心理護理: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首先的反應是恐懼,因為此病病情進展迅速、預后差,患者極度擔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因此不約而同的表現(xiàn)為恐懼、焦慮。此時,護士要立即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告訴患者,患此病并不可怕,只要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一定會治愈,不會留下后遺癥。另外,護士還應該給患者講解此病的病因、病情和護理注意事項,讓患者知道病情的發(fā)展過程和轉歸,做到心中有數(shù),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恐懼心理。
2.2 引流管的護理:此5例患者術后均帶有2根以上的引流管[4],回病房后護士定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時查看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如果引流液的量比較多,可以用負壓吸引的方式引流。同時指導家屬為患者翻身或者變換體位時不要將引流管折疊、扭曲。每天定時進行引流管的沖洗,沖洗時可以用碘伏和雙氧水交替進行,能有效殺滅需氧菌和厭氧菌,一般沖洗2~3次/d,連續(xù)沖洗至膿液<10 ml/d時,可以考慮拔出引流管。
在培訓態(tài)度上,專碩研究生對培訓重要性有較高的認知并愿意參加培訓;在培訓內容方面基本滿足專碩研究生的培訓需求;在培訓方法和培訓考核結果方面,結果顯示培訓教學方法單一,考核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實水平;培訓補助方面滿意度最低,與培訓年限呈負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5);培訓后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滿意度較高,其中培訓對提高臨床技能和培訓達到預期目標這兩項與培訓年限呈正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5 營養(yǎng)支持的護理:由于患者發(fā)病前就存在吞咽困難、頜面部腫脹、發(fā)熱等癥狀,患者不愿或者不能自主進食,因此很快出現(xiàn)低營養(yǎng)狀態(tài),針對這個問題,護士根據(jù)情況為患者插鼻飼管或者給予靜脈高營養(yǎng),用來增加患者的營養(yǎng),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促進患者康復。對于消耗過大引起低蛋白的患者,護士更應該及時告知醫(yī)生,通過靜脈補充白蛋白的方法,讓患者快速康復。
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發(fā)病雖然兇險,但是只要明確診斷,再配合正確的治療護理措施,患者病愈出院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
[1]羅立峰.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9,16(5):392.
[2]Singhal P,Kejriwal N,Lin Z,et al.Optim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descending necrotising mediastinitis:our experience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Heart Lung Circ,2008,17(2):124.
[3]史向陽,井 松,趙文剛,等.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診治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38.
[4]陳麗莉,劉翠蘭,林崇翔.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患者的護理[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7):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