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子
對觀音菩薩的崇敬,是人們對扶危濟困、救人于水火精神的頌揚和倡導(dǎo)。而觀音菩薩可以化身無數(shù),人人可以成為菩薩的化身,實則在鼓勵眾人仿效菩薩善行,澤被蒼生
吾從年輕時起,對算命、看相之類就不大相信。這倒不是因為辯證唯物主義學(xué)得好,只是覺得這些東西太玄了,而且怎么說怎么有理,“常有理”。譬如說吧,看相、求神之類的活動,有一條原則:“心誠則靈”。于是,如果實現(xiàn)了算命先生、相師的話,那就“太靈”了;如果他們的話沒實現(xiàn),則是汝“心不誠”??傊?,他們永遠是對的。吾只相信心誠、心不誠都靈的事。給汝一棒子,無論汝心誠與不誠,都很疼。棒子打人疼,這才是真靈!
不過,有一次吾心中暗暗有點“信了”。那一年,在廣州開一個期刊方面的會議。與會人員中,有好幾位稱道某期刊的總編輯秦女士看相特別準(zhǔn),說得真有點神乎其神。吾聞后,半開玩笑半認(rèn)真地批評道:“你們都是做人思想工作的人類靈魂工程師,若是自己的靈魂先迷了路,再去引導(dǎo)、塑造他人,豈不是誤人子弟嗎?”沒想到大伙兒不但沒生氣,反而嘻嘻哈哈地一擁而上:“老頭兒不相信,咱們讓小秦給他看看!”說著,連拉帶擁,把吾“綁架”到小秦女士跟前?!靶∏兀o老頭兒看看手相!”“我可不敢,冒犯老頭兒,那還了得!”“啥冒犯不冒犯的!叫你看你就看,拿出點看家本領(lǐng)來?!边呎f邊把吾之左手拽到小秦面前。小秦翻來覆去地看了一陣,說出一番話來:老頭兒的手,手掌綿軟,手指細長,名曰“觀音手”。從手相上看,老頭兒這輩子幫過不少人,還將繼續(xù)為他人扶危濟困;自己卻不會有什么大成,當(dāng)然也不會有什么大災(zāi),即使遭遇困厄,也有人解救。說完,大家笑了一陣也就散了。
不知是蒙的,還是耍了什么心理分析之類的花招,或是巧合,或是就人的一般情況撒了大網(wǎng),秦女士的一番話,吾心中暗暗覺得有點貼譜。幾十年過去了,吾的確沒做成什么大事。有的同學(xué)科研成果累累,專著一部接一部,成了國內(nèi)知名專家,有的成了類似院士的學(xué)部委員,有的做了大研究所的所長。吾卻是“樣樣通、樣樣松”,都略知一二,可一無所長,沒寫過幾篇像樣的論文。仕途上,雖有一官半職,工作也盡了力,卻平平淡淡,乏善可陳,更不用說轟轟烈烈的業(yè)績了。喜歡玩樂器,可至今上不了臺,一輩子自娛自樂而已……有“難”的確有助。幼時家庭困難交不上學(xué)費,國家給減免;考上大學(xué)拿不出路費,政府給買了車票;“史無前例”時期作為“臭老九”走投無路,有姑娘收留了吾……工作上、生活上、人生道路上,老同志、朋友們給過許多扶持,使吾雖經(jīng)坎坷而未停步,雖歷災(zāi)難而未沉淪,得助多矣!
至于助人一說,吾不敢褻瀆神靈與觀音菩薩同日而語,卻也自認(rèn)做了些事。吾雖學(xué)習(xí)過辯證唯物論,也堅信歷史唯物論是真理,但在潛意識中是性善論者。吾總是以善意推度他人,也與人為善。幾十年走南闖北,也換過些行當(dāng),大大小小當(dāng)過頭兒,經(jīng)歷過些風(fēng)風(fēng)雨雨。吾最大的自慰,是沒有整過一個人。讀了點書,見了些事,痛感自己人傷自己人太多了。故吾下定決心,絕不在吾手中傷害自己人。有人犯了錯,只要沒有“踩紅線”,便教育從嚴(yán),處理從寬,能“救”則救,盡力給他們做事情的機會。吾以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幾十年混上一官半職十分不易,不能輕易將他們一棍子打入“冷宮”。吾也曾被人臺下踢過腳,暗中擊過拳。疼痛之時也曾惱過、怒過。但冷靜下來,吾從未以牙還牙。只要對方不是真正的“惡人”,便盡力以德報怨。大概因為吾曾經(jīng)很困難過,深感“幫助”的可貴;吾曾經(jīng)“很可憐”,故見不得可憐人、可憐事。故同志、親友有托,盡心相助;他人有難,努力相幫。
如是說,大概有自以為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之嫌。吾不大在乎!年屆古稀之人,功過成敗已是過眼煙云,風(fēng)雨是非已成歷史往事,身上之“是”還有何益,臉上之“金”又有何用?回首往事,捫心自問,幾分欣慰而也,豈有他哉!其實,吾心里明白,“觀音手”之說,不過是對吾的一種溢美之詞。吾恰巧屬馬。說得不雅些,小秦女士只是在吾這匹老馬身上拍了一下。有誰不自認(rèn)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又有誰承認(rèn)自己是惡人呢?不過,觀音手之說,倒使吾對觀音菩薩做了些思考。
據(jù)吾所見,在中國的寺院中,凡供奉有觀世音菩薩的地方,從來不會冷清,燒香、禮拜之人熙熙攘攘。據(jù)吾觀察,在很多中國信眾、特別是下層信眾之中,對觀音菩薩的崇敬、信奉,超過了對佛祖釋迦牟尼。這大概是因為,佛祖只教人覺悟、解脫之道,而對大千世界中的俗事、凡事是不管的。而蕓蕓眾生天天在俗事、凡事中生活,酸甜苦辣、勞累艱辛是實實在在的。菩薩恰恰不僅教人解脫,而且過問、干預(yù)眾生的俗事。特別是觀音菩薩,大慈大悲,以救蕓蕓眾生于水火為己任,受到信眾的格外崇敬、信奉就理所當(dāng)然了。
細細想來,對觀音菩薩的信奉,是眾生對救助、安慰的企盼。蕓蕓眾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生老病死,天災(zāi)人禍;衣食住行,勞累奔波;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哪能沒有苦難!痛極喊娘、冤極呼天。期望免除痛苦、災(zāi)難,在苦難中企盼救助,幾近人之天性。而救助往往不能如愿而至,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中感到無奈。于是,便希望冥冥中有無所不能的主宰,救苦救難、降福人間。觀音菩薩正是這種希望、期盼的化身。
對觀音菩薩的崇敬,是人們對扶危濟困、救人于水火精神的頌揚和倡導(dǎo)。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受萬世景仰,無形中提倡了一種精神,樹立了一個楷模。而觀音菩薩可以化身無數(shù),人人可以成為菩薩的化身,實則在鼓勵眾人仿效菩薩善行,澤被蒼生。
吾這些思考、認(rèn)識,也許是胡思亂想、不著邊際。不過,想了一番之后,吾隱約覺得秦女士關(guān)于“觀音手”的說法,也許另有良苦用心:要吾向善,常懷慈悲之心,多做扶弱幫貧、解危濟困的善事?!鞍浲臃穑 蔽岙?dāng)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