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喜劇小品中誤解手法的妙用
      ——以《今天的幸福2》為例

      2013-03-18 22:03:57朱德付
      武漢紡織大學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女老板小品手法

      朱德付

      (南京林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論喜劇小品中誤解手法的妙用
      ——以《今天的幸福2》為例

      朱德付

      (南京林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日常言語交際中的誤解有“無意誤解”與“有意誤解”之分。雖然這兩者具有相似的理解失誤表征,但它們卻蘊含著不同的產(chǎn)生機制,即“誤解”體現(xiàn)為作出者主觀的“無意性”與“有意性”。然而,在喜劇小品幽默性的語言呈現(xiàn)過程中,它們均體現(xiàn)為作出者主觀的“有意性”,因此同被視為以制造一定“笑果”的藝術手法。本文試從語用認知的角度出發(fā),以2013年央視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2》為例來探討此類藝術手法的運行情況。

      誤解分類;藝術手法;運行機制

      一、引言

      近年來,作為一種雅俗共享、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喜劇小品已逐漸成為各級、各類電視晚會語言類節(jié)目中的重頭戲。成功的喜劇小品,在人們捧腹大笑之后又給人以深刻的思想啟迪。[1]42在成功塑造人物個性、突出小品主題與制造幽默效果方面,小品語言(表演者幽默的言語與行為)功不可沒。近十年來,國內學者對小品語言特征的研究成果頗豐,有從語用修辭學角度探討“歧義”成因的,如王亭等(2007)、[2]李晶(2011);[3]有從語義學角度研究“模糊語義”的,如王金環(huán)(2009);[4]還有從“語用預設”和“認知關聯(lián)”的角度剖析小品“幽默”的生成,如張洪英等(2010)、[5]彭姿(2011)。[6]本文認為,除以上的研究角度以外,我們還可以從“語用認知”的角度來闡釋小品“幽默性”產(chǎn)生的原因和機制。在日常生活中人物言語和行為的發(fā)生與特定的語境及作出者特定的認知心理狀況密不可分。在一定的情況下,聽話人可能會“確解”說話人的意思;但也可能會“誤解”對方的意圖,包括主觀的“有意”和“無意”。這兩種“誤解”方式(下文稱為“手法”)有時在小品中交替出現(xiàn),甚至會貫穿整個劇目的始終,觀眾的好奇心不斷被激發(fā),“笑料”不斷。對此,本文試以2013年央視春晚《今天的幸福2》(下文稱“《今2》”)為例,從認知語用學的角度來探討這兩種“誤解”手法的運行機制情況。

      二、誤解產(chǎn)生的機制及其分類

      從語用的角度來看,Yus (1999)認為,誤解是指:(1)聽話人未能從說話人在語境的可能的解釋中選取正確的解釋;(2)聽話人未能處理那些最佳的語境信息,這些信息來自社會文化環(huán)境,而非事先的意圖。[7]487-517

      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說,誤解的產(chǎn)生可歸結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說話人的話語,另一個是聽話人的心理,這兩個因素共同發(fā)揮作用。也就是說,說話人的話語提供了誤解的可能(或說為聽話人作出非說話人期待的理解留下了空間),聽話人的心理促成了誤解的實現(xiàn)。[8]129

      因此,結合以上兩種相似說法,我們認為,從基本的理解表征來說,誤解就是聽話人對說話人的話語理解后產(chǎn)生錯誤的語義表征。這表現(xiàn)為兩種情形:一是聽、說雙方可能會因語言本身的模糊性、多音歧義、知識差異、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造成聽話人的無意誤解;二是聽話人會利用說話人話語中的信息量、話語的不確定性、話語的歧義、指稱省缺等語言因素,在會話中刻意曲解說話人的意圖以達到自己的某些目的。[9]24

      這里的“刻意曲解”一詞首先是由何自然等(2004)[10]根據(jù)Tzanne(2000)中“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簡寫為DMI)翻譯出來的,該術語被后來的不少語言學者相繼效仿,如孫亞(2005)、[11]叢日珍(2007)、[12]劉般若(2011)[13]等。

      王希杰(1993)從漢語修辭學的角度認為話語理解實質上就是語言解碼的過程,分為三種結果:確解、誤解和曲解,而誤解和曲解都是解碼的偏離和失誤。誤解是解碼人無意為之,或是被迫的,不得已的;曲解是解碼人為了某種交際目的有意為之的。[14]230

      由此,漢語修辭學中“曲解”一詞的使用較早于源自西洋的“刻意曲解”一詞。除上文以外,使用“刻意曲解”的文學、語言學作者也不在少數(shù),如劉水云(2003)、[15]方傳余等(2007)、[16]蔣寅(2007)、[17]呂旭龍(2011)[18]等。

      我們認為,無論是“刻意曲解”抑或是“曲解”,它們均體現(xiàn)了聽話人在正確理解說話人話語內容的基礎上作出的“有意誤解”,均具有主觀的“刻意性”(前者在表達上的科學性令人置疑)。 通常為聽話人的所使用的語用策略;而一般意義上的誤解是指說話人的話語被“無意誤解”的過程,具有主觀的“無意性”,并不體現(xiàn)為聽話人的語用策略。正如上文所述,無意誤解和有意誤解均在話語層面表現(xiàn)為語義上的不匹配,或語義偏離,或語義沖突,然而,我們有時較難分辨聽話人的故意與否。

      在無意誤解方面,前人研究較多,對于有意誤解尚待深入探討。在談到后者被說話人所使用的目的上,Tzanne (2000)認為“刻意曲解”是與“面子”密切相關的語言現(xiàn)象,說話人可以用其來“增面子”(enhance face)、“保面子”(save face)和“冒犯他人面子”(attack other’s face)。也就是說,故意誤解是與聽話人的“面子觀”相關聯(lián)的,而無意誤解則不充分表現(xiàn)出這方面的認知關聯(lián)。[19]223

      我們認為,誤解的產(chǎn)生除了基于說話人的言語和心理外,還與言語發(fā)生時特定的、可視的語境密切相關,熊學亮(2008)將這種語境歸納為“物理語境”,[20]16-36如說話人的肢體動作、體貌特征、場景設置等等。這些因素作為淺顯易懂的外在手段與言語一起為聽話者可能作出誤解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三、誤解作為藝術手法

      如上文所述,誤解在屬性上有“無意”和“有意”之分;在意義上,前者具有較強的客觀性,而后者則有較強的主觀性。毋庸置疑,這兩種情況都是在真實的語用語境中發(fā)生的,是言語與行為過程的真實表現(xiàn)。

      然而,小品作為藝術形式之一,它與相聲、影視劇、戲劇等一樣提供了虛擬的話語空間,臺上人物之間的對話均為事先擬好的臺詞,因此說、聽話人之間根本不存在“誤解”(有意或無意)的事實。觀眾倒可被視為充當任何一方的“聽話人”,無意誤解只有可能在他們中產(chǎn)生,這就是小品的“包袱”。然而,觀眾只有等待“包袱”被抖,卻無法以言語方式參與到人物的對話當中,因此這種“誤解”只存在著心理活動的過程而沒有體現(xiàn)心理活動的表征,我們無法明確體會觀眾是否“誤解”。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小品語境中的“誤解”與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誤解有著本質的不同。作為一種特定的藝術手法,前者的存在就是為了制造幽默效果,根本談不上與聽話人“面子觀”相關的問題。觀眾在接收到“誤解”的信息后,或是眉頭緊蹙,或是恍然大悟,甚或是哄堂大笑??傊?,不同的觀眾對此有不同的反應,而那些能讓觀眾盡情享受、百看不厭的小品才能堪稱為藝術的典范,反之則為平庸之作,實在浪費觀眾的時間和情感。這里,“誤解”手法的運用恰當與否關系到小品的生命力,實在不可小覷。

      盡管如此,本文還是將小品中虛擬的人物話語和語境視為真實的成分來考量,從認知語用學的角度對有意、無意誤解的運行機制進行分析,以期對“誤解”這一語用認知現(xiàn)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今2》中誤解的運行機制

      (一)語音誤解

      漢語中存在著大量的同音異形現(xiàn)象,這里分兩種情況來考慮:一是標準語(普通話)文本中的同音不同形,如“棗”與“澡”、“梨”與“離”、“區(qū)”與“曲”、“話”與“化”、“郝”與“好”、“劍”與“賤”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每一對同音異形的詞義之間大相徑庭,因此它們各自所構成的復合詞,如“洗棗”與“洗澡”、“分梨”與“分離”、“郝劍”與“好賤”等等分別成為說、聽話人截然不同的認識圖式,造成聽話人對說話人的誤解;另一種是非標準語(方言)文本中的同音不同形,如東北方言中的“騎”與“七(qí)”發(fā)音相同,因此,復合詞“騎個猴”與“七個猴”是無法被區(qū)分的,結果會造成聽話人對整個語音的誤解(當然,小品中聽話人無論將其理解為“騎”或“七”都不會有正確的答案)。小品正是利用以上漢語中的“同音異形”現(xiàn)象來作為制造幽默效果的手段。如:

      女老板:“你說什么?我聽不清,我洗棗(澡)呢,你過來說!”

      從話語語境來看,小品中的“女老板”將進門來并說話的“郝劍”(剛被提拔為“大堂經(jīng)理”)誤認為是她的前夫;從她的社會認知來看,“洗棗”是日常家務中一種再普通不過的行為,“前夫”完全可以靠近說話。可是,“郝劍”誤以為其在“洗澡”,哪能靠近,他只好極力往門外退避。當洗好的大紅棗端上來時,“郝劍”和觀眾共同的誤解便消失殆盡?!昂聞Α钡囊痪湓挕霸瓉硐吹氖悄艹缘拇蠹t棗啊”用來消除他妻子對此事的誤解。這里的“誤解”手法相當老到,絕大部分觀眾也是按照其深層的文化心理意義來理解洗“zǎo”一詞的,很難想像到成年男女間會以“洗棗”為話題或前提來開展交流的。

      此外,在小品中“女老板”厲聲呵斥躲藏的“郝劍”不要亂動時,“前夫”誤以為被其罵為“好賤”;“郝劍”說了一句“要梨不”,“劍妻”誤以為其要與她“分離”等等激起了對方一層又一層誤解的浪花,令聽話人防不勝防,也讓觀眾冷俊不禁。這些都活生生地體現(xiàn)了“同音異形”在誤解手法中的妙用。

      (二)語義誤解

      漢語是一種語義高度模糊的語言,同一種語言形式可以有兩種及以上意義的解讀。在不同的交際場合下,詞義往往會發(fā)生變化,比如原始意義→派生意義、一般意義→特殊意義、具體意義→抽象意義及字面意義→比喻意義等等。[9]24舉例說,“睡(覺)”對人類而言本身就有兩種意義:一般意義是指一人或兩人以上閉上眼睛臥床休息;特殊意義是指男女(或同性戀者)上床休息并發(fā)生曖昧行為。前者體現(xiàn)為一般的社會心理意義,而后者有深層的文化心理意義。正是漢語語言表達本身的模糊性導致說話人的話語歧義,為促成交際雙方無意誤解創(chuàng)造了先決條件。春晚小品有意利用聽話人理解為以上的派生、特殊、抽象或比喻意義,從而制造出幽默的效果。如:

      女老板:“我說郝劍,你看這個點,咱倆是不是都該睡了?”

      郝劍:“這都啥時侯的事啊,咱倆啥時侯睡過啊?”

      這里,“女老板”、“偷三減四”的話語表現(xiàn)為:一是一般的社會心理意義,即“這個點了,咱倆該(各自在家)睡(覺)了”;二是深層的文化心理意義,“這個點了,咱倆該(一起)睡(覺)了”。而事實上,說話人取的是前者意義(聽話人能接受),聽話人取的是后者意義(聽話人不能接受),“無意誤解”便產(chǎn)生,“笑”果突出。另外還有:

      女老板:“這樣吧,今晚我就不留你了!”

      郝劍:“你啥時候留過我啊?”

      “女老板”的一句“今晚我就不留你了!”中的“留”本身就容易產(chǎn)生歧義:一是“留下來談話”;二是“留宿”(搞男女關系)。顯然,“女老板”取的是前者,“郝劍”為了澄清他們之間的關系取的是后者,以防止“劍妻”的誤解,這種手法的運用取得了不錯的幽默效果。

      (三)語境誤解

      上文已提及,言語行為人之間成功的交流離不開具體的語境的參與。有時,語境的功能甚至會大大超越話語的功能,聽、說話人即使在單純依靠語境的情況下也能“心領神會”。但是,聽話人依據(jù)語境來推斷說話人的語義往往存在一定的風險,如說話人的肢體動作、眼神、口吻、著裝等等反而會給聽話人造成無意誤解,小品正是利用這種誤解來制造“笑料”的。如:

      女老板:“配合一下!”

      郝劍:“不是我不配合呀!現(xiàn)在表面上看是我們三個人,其實是四個人哪!”(將拿手機的手靠近她的肚子)

      女老板:“四…嗯?哈哈哈!”(雙手分別捂肚托腰,作懷孕狀)

      女老板:“咋啥事都往外說呀?!”

      郝劍:“啊呀,我的老天爺呀!”(用單手捂前額)

      這一段對話可堪稱為整個小品演繹過程中最大的亮點,加上對話雙方夸張的肢體動作、口吻和神色,觀眾看后無不笑得或捧腹、或馬翻!“郝劍”所說的第四個人是指他手機另一頭在監(jiān)聽的妻子,他想讓“女老板”知道此事,可是“女老板”并不明白此意,誤以為讓她裝作懷孕來表明他倆的親密程度。這里,聽話人完全被說話人創(chuàng)造的語境(如肢體動作)所主導,其話語僅作為次要的輔助工具,因此聽話人的“誤解”便在所難免。

      (四)語境脫離

      如果說上述三點談論的是小品中“無意誤解”所造成幽默效果的話,那么這里就是要探討“有意誤解”所帶來的喜劇效果。我們知道,某一言語交際中的語境往往是單一的、穩(wěn)定的,這樣說、聽話人才能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理解效果;一旦某一方改變了語境,另一方就無法按既定的語境路徑繼續(xù)交流下去。在小品中,第二說話人會有意脫離原有的語境來對第一說話人進行觀點上的反駁。如:

      前夫:“這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p>

      郝劍:“那我這是一只腳知道,一只腳不知道?!保ㄕ故咀竽_有鞋、右腳沒鞋)

      第一說話人“前夫”所言是基于社會認知語境,“鞋”和“腳”為喻體,本體為家庭結構中的“夫”或“妻”,即本體中的一對是否合適在一起只有他們倆當事人知道,其他人無權干涉;第二說話人“郝劍”所言乃基于生理認知語境,故意避開原先的語境,表示夫妻之間并不一定就知道雙方能否合適。表面上看來是第二說話人“誤解”了第一說話人,實質上是第二說話人的語用策略,一方面是控制話語權,另一方面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搞笑的氛圍。

      五、結語

      從制造幽默的角度來看,《今2》為歷年來多部春晚小品中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它不僅情節(jié)精彩、主題鮮明、寓意深刻,更是多處自然、獨到地運用了“誤解”的手法,刻畫了人物的心理及故事的情節(jié),給人內心以跌宕起伏的感覺;從對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來看,小品中也多次出現(xiàn)了有關成年男女關系的話題,有些可能會對未成年人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所以在創(chuàng)作小品的時候應當還要多考慮這些方面的因素,因為文明、得體的小品語用方式可能比制造幽默本身要重要得多。

      [1]吳昊,楊雪蕾. 喜劇小品中幽默語言的語用探析——以小品《不差錢》為例[J].長春大學學報, 2010, (1):42.

      [2]王亭,曲美燕. 趙本山小品修辭歧義成因探源[J].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2).

      [3]李晶. 論相聲小品中的歧義現(xiàn)象與幽默效果——以近三年央視春晚為例[J].開封大學學報, 2011, (2).

      [4]王金環(huán). 模糊語義在喜劇小品語言中的體現(xiàn)——以趙本山的喜劇小品為例[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 2009, (10).

      [5]張洪英,楊秀珍. 從語用預設看趙本山小品的幽默性[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6).

      [6]彭姿. 從認知視角分析春晚小品《策劃》的言語幽默[J]. 武漢紡織大學學報, 2011, (4).

      [7]Yus, F. Misunderstandings and explicit/implicit communication[J]. Pragmatics, 1999, (9):487-517.

      [8]宗世海. 論誤解的形成機制[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5, (2).

      [9]劉艷秋. 語用誤解與刻意曲解[J]. 外語研究, 2006, (1):24.

      [10]何自然,申智奇. 刻意曲解的語用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4, (3).

      [11]孫亞. 也談刻意曲解[J]. 外語研究, 2005, (2).

      [12]叢日珍. 論關聯(lián)理論對刻意曲解觸發(fā)條件的詮釋作用[J]. 山東外語教學, 2007, (1).

      [13]劉般若. 刻意曲解的語用分析[J]. 雞西大學學報, 2011, (12).

      [14]王希杰. 論多義與歧義和雙關及誤解和曲解[J]. 延安大學學報, 1993, (3):230.

      [15]劉水云. 從《諧鐸》對《樂府傳聲》——作者的曲解看其諧謔風格[J]. 明清小說研究, 2003, (1).

      [16]方傳余,王蒙. 會話幽默中的曲解策略[J].安徽大學學報, 2007, (2).

      [17]蔣寅.原始與會通:“意境”概念的古與今——兼論王國維對“意境”的曲解[J]. 北京大學學報, 2007, (3).

      [18]呂旭龍.“性別平等”的訴求、曲解與再認識——從丁玲的創(chuàng)作看女性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沖突與融合[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11, (3).

      [19]Tzanne, A. Talking at Cross-purposes: The Dynamics of Miscommunication[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223.

      [20]熊學亮. 簡明語用學教程[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 16 -36.

      Application of Artistic Techniques of Misunderstanding to Sketches——Examples from Today’s HappinessⅡ

      ZHU De-f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China)

      During the daily verbal interactions, misunderstanding can be defined as “intentional” and “unintentional” misunderstanding, where both of them nearly show the same form, but they are created by means of two different mechanisms, reflect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al or unintentional mind. In sketches, however, misunderstanding can only be recognized as being intentional, for it is an artistic technique used by the speaker to create certain humorous eff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ragmatic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such mechanisms of “misunderstanding” in Today’s HappinessⅡ, a sketch from the 2013 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

      Classifications of Misunderstanding; Artistic Techniques; Working Mechanisms

      I287.39,H13;

      A

      2095-414X(2013)04-0070-04

      朱德付(1975-),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功能語言學和英漢語言對比.

      猜你喜歡
      女老板小品手法
      命題小品——覆雨翻云
      《臨宋人小品》
      層遞手法
      快樂語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2
      緩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小品)《加班飯》
      (小品)《一年又一年》
      送水工智辯女老板
      牽引配合手法治療頸性眩暈90例
      我是貓
      台前县| 孟连| 达日县| 平利县| 永福县| 文水县| 澜沧| 桓台县| 泰州市| 隆子县| 泽库县| 马鞍山市| 雷山县| 皋兰县| 田阳县| 蕲春县| 绵竹市| 华宁县| 双江| 抚州市| 资源县| 武山县| 连南| 阳西县| 南涧| 康马县| 安吉县| 寻乌县| 林周县| 日喀则市| 嵊泗县| 台东市| 浠水县| 石门县| 宁河县| 南开区| 崇州市| 本溪| 和龙市| 威海市|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