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秦平嶺南置郡考

      2013-03-19 07:45:36馬金霞
      關鍵詞:南越秦始皇嶺南

      馬金霞

      (浙江工商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秦始皇攻取南越,設置嶺南三郡,是繼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中國古代史上又一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事件。它開啟了中央政府經(jīng)略嶺南的序幕,為中國后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版圖奠定了基礎。然而由于傳世文獻中秦代史料的匱乏,有關秦平南越的始末人們一直不甚了了,乃至學界對于嶺南戰(zhàn)爭的開始時間,桂林、象郡、南海三郡的地理位置等議題,歷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20世紀初西方考古學被引入中國,隨著田野考古工作的開展,秦漢史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斷涌現(xiàn)的出土文獻和考古新材料,為我們繼續(xù)探討秦代嶺南史地問題提供了可能。

      一、秦平嶺南考

      (一)秦平嶺南的戰(zhàn)爭準備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二十五年),秦始皇令王翦“南征百越之君”[1]2341,同年“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1]234。是役雖然降伏越君,平定了江南地區(qū),但并沒有完全消滅越人的軍事力量,浙閩一帶有東甌和閩越,廣東、廣西分布著南越和西甌。由于當時統(tǒng)一六國的戰(zhàn)爭尚未完成,秦軍沒有揮師南進繼續(xù)追擊越人余部,而是暫時采取了防御策略,沿五嶺一線布防,與越人隔嶺相持[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在統(tǒng)一六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和他的朝臣們開始為平嶺南進行戰(zhàn)備部署。根據(jù)史料記載,在發(fā)動對嶺南戰(zhàn)爭之前,秦政府主要做了以下一些準備工作。

      1.修治馳道。作戰(zhàn)離不開戰(zhàn)爭物資的運輸,輸送戰(zhàn)爭物資又離不開道路的修治,所以軍事交通歷來是軍隊作戰(zhàn)的首要條件。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全國修筑馳道,開始了嶺南戰(zhàn)役的戰(zhàn)爭準備?!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有“二十七年,……是歲,賜爵一級,治馳道”的記載。《史記集解》引《漢書·賈山傳》為之解說:“秦為馳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保?]241-242楚地南與嶺南交界,“南極吳楚”,表明這其中包含了通向嶺南的馳道。

      2.調(diào)配運輸軍需物資。軍事后勤是決定戰(zhàn)爭勝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合理有效地實現(xiàn)軍用物資的調(diào)配,做到省時、省力、保障及時,成為軍事后勤的一個突出問題。2002年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簡向我們展示了秦軍后勤保障體系的運作方式。

      里耶秦簡J1 正面記載:

      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禮謂縣嗇夫、卒史嘉、叚(假)卒史榖屬尉令曰:“傳送委輸,必先悉行城旦舂、隸臣妾、居貲贖責(債)。急事不可留,乃興及 (徭)?!苯穸赐ケ攦?nèi)史及巴、南郡、蒼梧,輸甲兵當傳者多。節(jié)(即)傳之,必先悉行乘城卒、隸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居貲贖責(債)、司寇、隱官、踐更縣者。田時?。ㄒ玻挥d黔首。[3]

      這支簡是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二月十五日,洞庭郡郡守下達給郡縣官吏的公文文書。文中提及洞庭郡要為內(nèi)史和巴郡、南郡、蒼梧生產(chǎn)軍需物資,運輸時需要大量人力,因此郡守援引法令,檢查勞役是否影響田時農(nóng)事。從簡文我們可以看到,秦中央政府為了保障軍需物資的籌措、運輸、供應的快速高效,在與嶺南交界的南部邊郡地區(qū)建立了以洞庭郡為中心的軍事后勤保障體系,由洞庭郡地方政府負責調(diào)配人力向內(nèi)史、巴郡、南郡、蒼梧郡輸送軍械物品。

      3.秦始皇出巡鎮(zhèn)撫南邊。從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曾先后五次出巡郡縣,其中前219年的第二次巡游直接與征服嶺南有關。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U梁父?!谑悄瞬⒉R詵|,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南登瑯邪,大樂之,留三月。…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谑鞘蓟蚀笈?,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關歸。”[1]242-248

      秦始皇的巡游路線,經(jīng)梁啟超考證為:“由長安經(jīng)華縣,出潼關歷洛陽開封,以達濟寧。由濟寧至泰安,由泰安至諸城,直窮海濱。由海州經(jīng)徐州,至臨淮南渡。復由鳳陽西趨,經(jīng)信陽至襄陽,折而東南,浮江至漢陽、岳州,以達湘陰、長沙。其歸途則經(jīng)沙市、江陵、襄陽,入紫荊,道商縣返長安。”[4]岳州、湘陰、長沙約當于嶺南毗鄰的秦洞庭、蒼梧郡內(nèi)[5],秦始皇巡視南部邊疆,顯然有政治方面的考慮,含有視察邊防為出兵嶺南做軍事準備之意。

      (二)嶺南戰(zhàn)爭的起始時間

      根據(jù)《史記》,秦平嶺南戰(zhàn)爭最終結束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發(fā)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 桂林、象郡、南海,以謫遣戍?!保?]253然而,關于這場戰(zhàn)爭的開始時間,由于史、漢沒有明文記錄,歷來存在很多爭議,概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二十五年),見于清人仇巨川的《羊城古鈔》[6];二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以法人鄂盧梭的《秦代初平南越考》為代表[7];三是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越南古代史》[8]206《南越國史》的作者都主張此說[9]24;四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見于《古南越國史》[10]6;五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呂思勉《秦漢史》據(jù)《史記》認為秦始攻南越的時間就在秦始皇三十三年[11]11;六是公元前217年(秦始皇三十年),2011年曹旅寧在簡帛網(wǎng)發(fā)表了《從出土簡牘考證秦始攻南越之年代》,認為秦始攻南越應該在秦始皇三十年[12]。

      以上六種觀點,筆者以為都不是特別準確,他們在判斷戰(zhàn)爭起始時間時均沒有將秦代的歷法正朔考慮進去?!痘茨献印と碎g訓》說秦始皇 “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乃使尉屠睢,發(fā)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弛弩”[13]。秦始皇三十三年,秦統(tǒng)一南越置嶺南三郡,以此上推三年為秦始皇三十年,參照秦代正朔和漢武帝攻打南越的經(jīng)過,尉屠睢率軍入越很可能發(fā)生在秦始皇三十年年初。嶺南地處亞熱帶,春夏炎熱暑濕多雨,毒蟲瘴癘令北人聞之色變,漢高后五年(前183年),呂后遣將軍隆慮侯周灶將兵擊南越,時值酷暑,士卒多染疾疫,兵不能逾嶺,卒致無功而返。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武帝以十萬大軍復攻南越,漢軍吸取了先前的教訓,秋季集結行軍,冬季入越作戰(zhàn),遂破番禺平嶺南??梢?,中原有事于嶺南,利秋冬,不利春夏,因此,秦平南越的戰(zhàn)爭應是發(fā)動于秋冬時節(jié)。又《史記·秦始皇本紀》說:“二十六年,……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保?]237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改正朔,以夏歷十月為歲首,朝賀皆自十月始,秦始皇三十年年初正是公元前218年的歲末寒冬,再結合《淮南子·人間訓》和荊州博物館藏新出漢簡中“秦始皇三十年蒼梧尉徒唯攻陸梁地”的記載[14],(“蒼梧尉徒唯”又見張家山漢簡《奏讞書》,即《人間訓》中率軍進攻嶺南的尉屠?。?,則秦征南越很可能發(fā)生在秦始皇三十年年初(前218年),《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三十年,無事”,當是太史公的漏記。

      (三)平嶺南的戰(zhàn)爭經(jīng)過

      《史記》和《漢書》對秦平嶺南戰(zhàn)爭經(jīng)過的敘事非常簡略,相比來說較《史記》早成書約三十年的《淮南子》在記述上更為詳盡,使我們可以從中窺知梗概:

      《淮南子·人間訓》:“又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乃使尉屠睢,發(fā)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監(jiān)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zhàn),殺西嘔君譯吁宋。而越人皆入?yún)脖≈?,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尸流血數(shù)十萬。乃發(fā)謫戍備之?!保?3]

      高爾基說:“文學從來不是司湯達或列夫·托爾斯泰個人的事業(yè),它永遠是時代、國家、階級的事業(yè)?!盵4]7 沱河在中原腹地,是淮河一個支流,全長240多公里。在河流縱橫交錯的大平原上,它就像一根細細的血管,雖不如黃河那樣洶涌奔流,卻也為兩岸人民提供了生存便利。在農(nóng)耕文明為主的時代,縱然都是農(nóng)村,但大平原上的生活生產(chǎn)條件,要比老少邊地區(qū)好得多。窮是那個時代的普遍特征。物質的匱乏給人們帶來了生活上的艱辛,而精神生活的豐富,卻造就了人們樂觀向上、不畏艱辛的可貴品質。

      “西嘔”即“西甌”。秦五軍所駐之處,鐔城之嶺約當漢鐔成縣南界,在今湖南洪江;九疑之塞在漢零陵郡南部,為今湖南寧遠;番禺之都即今廣州;南野之界指東漢南野縣的大庾嶺,在今江西南康;余干之水即江西信江。五軍“結余干之水”者,所向為東越;“守南野之界”、“處番禺 之都”者,所向為南越;“塞鐔城之嶺”、“守九疑之塞”者,所向為西甌。

      根據(jù)《淮南子》的記載,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遣尉屠睢率領50萬大軍分兵五路南攻百越。一路由今江西省東向,攻取東越,置閩中郡。另兩路取南越,一路循今南昌,經(jīng)大庾嶺入廣東北部,一路循今長沙,經(jīng)騎田嶺抵番禺;其余兩路進入廣西,一由鐔城之嶺入今興安縣,一出九疑之塞入今賀縣[14]335。進入福建、廣東的三路軍隊進展比較順利,很快取得了勝利。在廣西的秦軍則因為河道縱橫,軍糧運輸不便,遇到了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秦始皇派監(jiān)祿開鑿了連接湘水和漓水的靈渠。糧道暢通之后,秦軍深入西甌,與越人戰(zhàn),殺死了西甌君譯吁宋,被擊散的西甌族人“逃入深山林叢,秦軍不可得攻。留車屯守空地,曠日引久,士卒勞倦,越出擊之”[15]2783。于是西甌大破秦師,秦軍“伏尸流血數(shù)十萬”,傷亡慘重,主帥尉屠睢也被越人殺死。“秦兵大敗,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1]2958。前214年,為形勢所迫的秦軍暫停了對西甌的軍事行動,改由尉佗率領部隊戍守已經(jīng)平定的南越地區(qū),鞏固戰(zhàn)果。秦始皇發(fā)動的嶺南戰(zhàn)爭消滅了東甌、閩越、南越的軍事力量,占領了包括今天浙東、福建、廣東、廣西中東部在內(nèi)的廣大區(qū)域,史上首次將嶺南地區(qū)納入中國版圖,開啟了中國古代歷史的新篇章。

      二、嶺南三郡考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在新平定的嶺南地區(qū)推行郡縣制,設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并征發(fā)謫徙民,與越人雜處。關于嶺南三郡的位置和范圍前人多有討論,其中有一致性的見解,也有爭論不明之處,下面擬對南海、桂林、象郡的地望進行再探討。

      (一)南???/h3>

      學界對南??さ目そ缁旧蠜]有什么疑義,認為秦漢兩代相差不大。《漢書·地理志》:“南???,秦置。秦敗,尉佗王此處。武帝元鼎六年開。屬交州?!h六:番禺,博羅,中宿,龍川,四會,揭陽。”[16]1628秦南??に茌牭牡貐^(qū),主要在今廣東省境內(nèi),其四至,東臨南海,最西抵今廣西賀縣,與秦桂林郡東界犬牙相錯,北自今韶關、南雄、樂昌、與秦蒼梧郡、九江郡和閩中郡接壤,南濱南海[11]12。南??たぶ畏ń駨V州市),可考置縣者有:番禺、龍川、揭陽、博羅、南海[17]436-437。

      (二)象郡

      嶺南三郡中爭議最大的是象郡。其位置范圍,古今學者頗多岐見,概括起來,比較流行的說法有三種。

      一是“秦象郡即漢日南郡”?!叭漳险f”是象郡諸說中最為傳統(tǒng)的一種,肇始于班固的《漢書》。《漢書·地理志》:“日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保?6]1630《漢書》之后的古代典籍如《后漢書·郡國志》、《晉書·地理志》、《水經(jīng)注》、《史記集解》、《漢書地理稽疑》、《經(jīng)史問答》、《廿二史考異》、《潛研堂集》等多因循班固的觀點,認為漢日南郡就是秦代的象郡。以至現(xiàn)代,“日南說”仍有很 多 擁 護 者,陳 修 和[18]、林 劍 鳴[15]365、呂 思勉[11]12、覃 圣 敏[19]、洪 建 新[20]、錢 宗 范[21]、張 榮芳[9]34等先生均持此說。

      二是“秦象郡包括現(xiàn)在的越南中北部至兩廣南境”。認為“秦象郡包括現(xiàn)在的越南中北部至兩廣南境”,此說源自杜佑的《通典》。《通典》卷一八四于象郡下注云:“今招義、南潘、普寧、陵水、南昌、定川、寧越、安南、武峨、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樂 、海康、溫水、湯泉郡皆是?!保?]杜佑劃定的象郡范圍,除含有漢日南郡外,還包括九真、交趾、合浦三郡及郁林郡的一部分,大致相當于今天的越南中、北部地區(qū)及廣西東南部、廣東西南部?!锻ǖ洹穼μ扑我越档膶W者影響很大,《讀史方輿紀要》、《嶺外代答》、《嬴秦郡縣圖》等書即據(jù)之為說。1923年,法國漢學家鄂盧梭發(fā)表了《秦代初平南越考》[7],大量征引中國古籍,輯錄了七類三十四條史料,是維護《通典》杜說最有力的一篇文章。鄂氏之后與他觀點相似的學者,還有余天熾[22]和趙衛(wèi)華[23]。

      在這三種說法當中,筆者以為以馬伯樂為代表“廣西貴州說”是比較恰當合理的。

      馬伯樂《秦漢象郡考》的立論論據(jù)主要有三點。其一,《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篇末沅水條:“沅水出象郡鐔城西,東注江,入下雋西,合洞庭中?!庇羲畻l:“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須陵東南?!便渌裎裘?,是為注入洞庭湖之一水,發(fā)源于貴州,從中部流經(jīng)東北。郁水發(fā)源于云南、貴州交界處,流至廣州入海。則《山海經(jīng)》以秦象郡為廣西西部與貴州南部。其二,又考象郡之治所在廣西之內(nèi)。臣瓚注《漢書·高帝紀》引《茂陵書》:“象郡治臨塵,去長安萬七千五百里。”按臨塵在今南寧府西部。其三,《漢書·昭帝紀》:“元鳳五年……罷象郡,分屬郁林、牂牁?!庇袅旨s當今廣西之東南部,而牂牁為貴州西部,則其證明《山海經(jīng)》、《茂陵書》之說為是,而《前漢書》之說為非。

      對于馬伯樂所引史料,鄂盧梭在《秦代初平南越考》中逐條駁斥[7],然鄂氏的文字考證草率、論辯武斷,推論多憑假定和臆想,難以自圓其說,周振鶴先生已撰專文批駁[28],讀者可自檢閱,這里不再贅述。

      馬氏的觀點可信,除了文獻資料的支持外還有考古學方面的支撐。就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并未發(fā)現(xiàn)明確屬于秦朝的文物,而當?shù)氐臇|山文化尚處于繁榮時期。因此,秦代就已經(jīng)在今越南北部中部設置郡縣的觀點,目前尚得不到考古學的證明[32]。

      (三)桂林郡

      桂林郡的地理位置,以前學者多因襲《漢書·地理志》的說法,認為秦桂林郡就是西漢的郁林郡。《漢書·地理志》:“郁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縣十二:布山,安廣,阿林,廣郁,中留,桂林,潭中,臨塵,定周,增食,領方,雍雞?!保?6]1628按《地理志》所述,秦桂林郡治所布山(今廣西貴縣),該郡所管轄的地區(qū),主要在今廣西境內(nèi),其四至,東起今廣西肇慶,與秦南??の鹘缛老嘟樱鞯纸駨V西田東右江以北,北自今廣西興安縣以南,南臨南海。

      但是根據(jù)《史記》和《漢書》的記載,漢武帝平定南越后,析嶺南三郡為南海、郁林、象郡、蒼梧、合浦五郡,所以漢郁林郡勢必要比秦桂林郡小。而依照《漢書·昭帝紀》“元鳳五年……罷象郡,分屬郁林、牂牁”一條[16]231,武帝初置的郁林郡蓋僅有《漢志》郁林東部,說《漢志》中的郁林郡就是秦桂林郡實在無法令人信服。

      前文我們已論證了秦南海郡和象郡的地理位置,桂林郡依文獻應在南海和象郡之間,據(jù)此逆推,秦桂林郡約當漢蒼梧郡全部與郁林、合浦兩郡東半部[33]633。其可考之縣有:布山、四會、朱廬、勞邑[17]438-439。

      綜上所述: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開始為平嶺南作戰(zhàn)爭準備,首先是修筑了運輸物資的馳道,繼而建立了以洞庭郡為中心的軍事后勤保障體系,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又親自巡視南疆考察邊防。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后,秦軍于前218年(秦始皇三十年)出兵嶺南,經(jīng)過三年的鏖戰(zhàn),秦軍占領了今廣東全境和廣西大部分地區(qū),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在新平定的嶺南地區(qū)推行郡縣制,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其中,南??ず蜐h南海郡相差不大,主要在今廣東境內(nèi);桂林郡約當漢蒼梧郡全部和郁林、合浦兩郡東半部,在今廣西域內(nèi);象郡相當漢郁林郡西部、牂牁郡東部與武陵郡南緣之和,即今廣西西部、貴州東南部和湖南一隅。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杜 佑.通典:卷184[O].清武英殿刻本.

      [3]李學勤.初讀里耶簡牘[J].文物,2003(1):73-81.

      [4]梁啟超.戰(zhàn)國載記:飲冰室專集之四十六[M].上海:中華書局,1936:55.

      [5]周振鶴.秦代洞庭、蒼梧兩郡懸想[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63-67.

      [6]仇巨川.羊城古鈔[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305.

      [7]鄂盧梭.秦代初平南越考: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九編[M].北京:中華書局,1958:1-119.

      [8]陶維英.越南古代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9]張榮芳,黃淼章.南越國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

      [10]余天熾,覃圣敏,藍日勇,等.古南越國史[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

      [11]呂思勉.秦漢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1.

      [12]曹旅寧.從出土簡牘考證秦始攻南越之年代[EB/OL].(2011-08-18)[2013-01-12]http:∥ www.bsm.org.cn/.

      [13]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617.

      [14]守 彬.秦蒼梧郡考:出土文獻研究第7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85.

      [15]林劍鳴.秦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6]班 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7]后曉榮.秦代政區(qū)地理[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18]陳修和.越南古史及其民族文化之研究[M].昆明:國立云南大學西南文化研究室,1943:40.

      [19]覃圣敏.秦代象郡考[M]∥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歷史地理研究:第3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178-186.

      [20]洪建新.秦代北向戶考[J].學術論壇,1982(1):68-71.

      [21]錢宗范.秦漢象郡位置新釋[J].廣西社會科學,1999(2):85-87.

      [22]余天熾.秦象郡南界的辨正[J].印支研究,1982(3):19-23.

      [23]趙衛(wèi)華.秦代象郡新考[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1-84.

      [24]馬伯樂.秦漢象郡考: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四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48-53.

      [25]敬 軒.本世紀來關于秦漢古象郡的爭論[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5(4):10.

      [26]譚其驤.長水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21.

      [27]蒙文通.越史叢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58-62.

      [28]周振鶴.西漢政區(qū)地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81-203.

      [29]王妙發(fā).關于秦代象郡地望問題的討論[M]∥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歷史地理研究:第1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267-278.

      [30]白耀天.象郡辯略[J].廣西民族研究,1994(2):31-42.

      [31]萬竟君.秦漢象郡問題的再討論[J].東南亞縱橫,1995(4):1-5.

      [3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秦漢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020-1021.

      [33]馬非百.秦集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2:633.

      猜你喜歡
      南越秦始皇嶺南
      憶嶺南
      黃河之聲(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50
      雨嶺南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4
      南越宮苑遺址出土石刻文字雜識
      廣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3:50
      秦始皇憶師
      不辭長作嶺南人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5:58
      三十六計之偷梁換柱
      多元文化影響下的秦漢南越國包裝設計
      藝海(2017年3期)2017-04-10 20:53:20
      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拜荊條
      學生天地(2016年27期)2016-04-16 05:15:41
      從南越與閩越的硯臺出臺比較兩地的社會發(fā)展進程
      读书| 凤山市| 怀化市| 桐乡市| 龙山县| 南丰县| 汨罗市| 浙江省| 利辛县| 赞皇县| 广灵县| 云龙县| 三穗县| 淄博市| 循化| 肃宁县| 沙洋县| 夏河县| 舞钢市| 道真| 秭归县| 侯马市| 江城| 新丰县| 扶绥县| 伊通| 鞍山市| 荆门市| 宁化县| 克什克腾旗| 青铜峡市| 伊川县| 遵化市| 阳朔县| 罗定市| 军事| 乌什县| 莱芜市| 大丰市| 海安县|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