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慶紅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北京 100043)
何龍 孟衛(wèi)東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永豐學校 北京 100089)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100084)
2013年高考是北京市實施新課程的第四屆高考,北京市在連續(xù)自主命題的十幾年中,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的物理試題始終堅持有利于高校選拔和素質(zhì)教育的方向.今年北京高考物理試題在命題思路、試題數(shù)量、試題結構、分值比例方面,繼續(xù)保持了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試卷由8道選擇題和1道實驗題及3道計算題組成,全面考查了力學、電學、熱學、光學和原子物理5個知識塊的內(nèi)容,突出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同時,試題以知識為載體考查了高考考試說明中所列的5種基本能力.試題文字敘述流暢,試卷閱讀量適中,能力層次分明.2013年高考物理試題又是一份使人感到親切、大氣又有新意的優(yōu)秀試題.
高考物理試題只有8道選擇題,1道實驗題和3道計算題,共12道試題,題量有限.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2013年高考北京卷物理試題涵蓋了學生所學的力學、電學、熱學、光學和原子物理全部內(nèi)容,從教材模塊的角度看,涵蓋了學生所學的高中物理必修、選修所有模塊的全部內(nèi)容,對學生在高中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考查.
2013年理科綜合物理試題沒有刻意地回避北京各區(qū)縣的模擬試題,有不少試題是學生熟悉的面孔.試題不偏不怪,均是以學生學習過的高中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考查學生對物理過程和物理方法的理解程度.例如,前5道選擇題,分別以學生熟悉的布朗運動、熱力學第一定律、單色光的折射、波動圖像、板塊模型和導體棒切割磁感線為知識背景,考查學生對物理基本概念與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實驗題第21題考查了器材的選擇,實物連線技能,電表的讀數(shù)及誤差分析,這也是對學生應知應會技能的考查.第22題考查了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和在磁場中的偏轉(zhuǎn)情況,是質(zhì)譜儀的模型.這些對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基本技能的考查,不僅增強了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也給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指明了方向,北京物理試卷在不斷地趨于成熟.
試卷中的多道試題在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設問角度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新點.例如,選擇題第18題,實際考查的知識點是天體運動和圓周運動的相關規(guī)律,試題卻創(chuàng)新地將這一知識點遷移到微觀原子上.又如第21題實驗題,實驗的內(nèi)容是再經(jīng)典不過的伏安法測電阻,第(1)~(4)問都是對學生就這一實驗的基本操作和誤差分析掌握程度的檢驗,但是在第(5)問中,試題不僅要求學生對這一實驗的原理十分清楚,而且要把其中反映的物理規(guī)律用數(shù)學的函數(shù)圖像表示出來,可以說,這是對學生物理科學研究素養(yǎng)的高標準考查.還比如第20題,以“多光子光電效應”學生這一從未了解過的知識為背景,讓學生運用物理學中常用的方法,推理、判斷反向截止電壓的可能值.該題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考查學生在陌生領域中對物理學的基本方法的遷移能力.又如第19題,以學生熟悉的“研究平拋運動實驗”為背景,讓學生分析其中的原因.該題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考查學生對做過的實驗是否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從試卷的難度結構來看,試題整體難度遞進的層次感明顯,與2012年高考物理試題相比平均難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中檔題目的難度下調(diào),較多的試題是對物理概念及其簡單應用的考查,如選擇題第13題中的布朗運動,第14題光的折射和第15題中機械波的振幅、周期等概念的考查,大多數(shù)學生都可以從這些題目上拿到分數(shù).此外,試卷的題目敘述以及解題過程中計算的繁雜度也明顯簡化,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對物理問題本身進行思考,這樣會很好地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但并不意味著今年學生就一定會有好的分數(shù),因為個別試題的思維陷阱和較難試題對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如第20題、第21題第(5)問、第23題第(3)問和第24題.這樣的難度結構符合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物理教育的目的,這樣,才能真正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不用考慮熟練度的問題,而是享受思考物理的樂趣.
今年北京高考物理試題的實驗命題仍然沒有設置大小兩個實驗試題,堅持了2012年的命題風格,僅考查了“伏安法測電阻”實驗,緊扣教材和《考試說明》.今年第21題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就考查了對實驗基本儀器、實驗電路的選擇;考查了實物連線、電表的讀數(shù)及測量值的獲??;考查了實驗誤差分析,這些都是對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試題關注了學生在實驗中知識獲取的過程.
2013年物理試題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過考查知識及其應用來鑒別學生能力高低的思想.試題注重能力的考查,能力層次劃分清晰,可以區(qū)分各個層次的學生,有利于高校選拔.在論述計算題的第22~24的試題中,依然堅持每道題都給出2~3個層次的設問,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的空間.這些不同層次的設問,使學生入手容易深入難,試題情境和設問角度均能考查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例如第23題,知識背景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蹦床比賽”,試題雖給出了蹦床簡化的物理模型,但是題中要學生分析的卻是不常用的F-x圖像,考查的是類比思想,考查的是將實際情境抽象為與之對應的物理情境,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tài)和過程,找出相關條件和主要因素的能力.第(3)問涉及對圖像與概念更深的理解,考查學生對問題進行合理的簡化,找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利用恰當?shù)臄?shù)學表達方式進行分析、求解,得出物理結論的能力.
北京高考物理試題通過分層設問、問題搭建臺階的方式,減小試題的難度,使得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入手.通過這種改變,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水平,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通過這種改變,每一位學生都會獲得心理安慰,增強自信心,獲得愉悅感;通過這種改變,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體現(xiàn)了教考和諧.
2013年北京高考物理試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回歸”,即回歸物理的本源.通篇試卷一個最耀眼的亮點就是第24題.這是物理“推導題”多年后在高考中的又一次嘗試,我們不禁感嘆中國的物理教育越來越有“物理的味道”了.“對于同一物理問題,常??梢詮暮暧^與微觀兩個不同角度進行研究,找出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本質(zhì).” 題中這一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就凸顯了“物理的味道”.尤為貼切的是,試題要求學生探究電流的微觀本質(zhì),探討導線所受安培力大小與導線內(nèi)自由電子所受洛倫茲力大小的關系,還要學生“利用所學力學知識,導出器壁單位面積所受粒子壓力f與m,n和v的關系”,這正是要求學生“從宏觀與微觀兩個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學生要研究這些問題,就得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恰當選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充分利用題目所給的信息,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也就是說,要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物理學素養(yǎng),具備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第23題也對建模有很高的要求,學生首先需要從實際生活的蹦床運動中,將其中蘊含的物理模型抽象出來,還要能夠在求解模型的過程中,找到某些特殊物理量的函數(shù)規(guī)律.得益于題目設問的方式,一些學生可以通過簡單分析、計算拿到一些分數(shù),但若想得到滿分就必須有清晰的物理思維不可.
總之,2013年北京高考物理試題注重基礎,穩(wěn)中有新,考查能力,突出考查學生的物理學素養(yǎng),是一份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認可的優(yōu)秀物理試題.
2013年高考物理試題強調(diào)能力立意,突出對學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實驗能力、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各個層次的考查.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注重物理學的思想方法,教學導向明確.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意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lián)系,注意物理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有利于高等學校選拔新生,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為今后北京市高中物理教學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落實新課程理念,進一步搞好新課程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3年北京物理試題留給我們的啟示是,夯實學科基礎知識,掌握典型模型,注重物理過程分析,靈活運用基本方法,才是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切忌盲目追求難題、偏題、怪題.從模塊上來看,必修1,必修2,選修3-1,選修3-2占考查內(nèi)容的85%以上,這4個模塊是高中物理力學和電磁學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學習高中物理的基礎,因此,高一、高二年級的物理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學中要堅持以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基點,確保不留知識盲區(qū).要始終以運用知識和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最大程度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才是中學物理教學應該堅持的原則.
在高三物理復習備考中認真鉆研教材,深入研究《教學大綱》、《高考大綱》和《考試說明》對物理教學要求的層次,特別要關注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整體把握物理教材相關內(nèi)容綜合復習的思路.注重概念和規(guī)律的復習,在復習中應特別注重相關概念的比較,準確把握教材中物理學概念、規(guī)律的內(nèi)涵和外延,提高概念、規(guī)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水平.落實雙基,加強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學科思想和科學的、簡練的語言規(guī)范表述物理現(xiàn)象,解答物理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理解物理知識形成中的推理過程,要使學生體會教師示范中的推理方式,從中不斷積累推理論證的經(jīng)驗.同時,注意教學起點與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相結合.
實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物理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是應用物理概念研究物理問題、認識物理規(guī)律的基本方式.實驗探究不僅學生要關注,教師更要先行.首先,要從理論上確定探究的方向、方法,然后才能在實驗中探究.有了實驗的第一手材料,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悅,還能修正理論的不足,因此,培養(yǎng)探究能力,也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不是拋開理論憑空探究.
在平時教學中,要給學生講清每個實驗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對任意一個實驗方案,都要引導學生分析,弄清實驗方案設計的思路,以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動手實驗方面,要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方案,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用不同的方案去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在實驗中多思考、多觀察、多比較、多反復,在思考設計方案、推敲設計思路、實施實驗的過程中,不斷糾正錯誤、去舊迎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從近幾年的北京物理高考試題的趨勢來看,高考命題非常重視課堂演示實驗.2010年考查了“平行板電容器的決定因素”與“通、斷電自感”;2011年又考查了“通、斷電自感”;2012年考查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中的“跳環(huán)”實驗;今年又考查了“平拋實驗”.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在今后幾年的北京高考物理試題中,課堂演示實驗將會是一個???,而且考查的都是對演示實驗深層次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對待課堂演示實驗要“不厭其煩”,要舍得花時間、精力認真去做;要求學生在課堂的演示實驗中不能僅僅就是看熱鬧,看表象,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表象之下的本質(zhì).
古語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時代賦予的使命是,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留意身邊物理事例,關注科技前沿,讓學生養(yǎng)成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理解、解釋所見、所聞物理現(xiàn)象的習慣.在選用試題時,要多關注試題情境創(chuàng)新,物理模型多變,在變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2013年高考物理試題對中學物理教學的導向性是十分明顯的,它要求在物理教學中要回歸課本,回歸物理的本源,把基礎主干的“物理”講透徹,尤其是在高一、高二的教學中,要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而不是依賴后期高強度的解題訓練.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考查,在2013年北京高考物理試題中有很多體現(xiàn),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對建立物理模型能力的考查.第24題就是對物理基本規(guī)律的推導求證,沒有一個正確的物理模型就無法得出最終的正確結論.正確理解和恰當運用“粒子與器壁各面碰撞的機會均等”這一信息,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能夠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物理學素養(yǎng).建議在平時的物理教學與高三復習備考中,做到典型問題引路與知識的遷移相結合.一方面將典型問題重組,使學生明確許多綜合問題是由若干個單一問題組合而成的,找到單一問題間的聯(lián)系是關鍵.另一方面,通過不斷變換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和設問的角度,使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有確切的認識,通過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角度的描述形成不同的方法.在教學中滲透物理思想,體現(xiàn)物理方法,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