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英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币虼耍诘湍昙壍拈喿x教學中就應(yīng)把識字教學作為重中之重,既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感情、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讓識字更有效呢?
一、音、形、義相結(jié)合,體現(xiàn)識字的有效性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不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就無法閱讀和寫作。兒童識字的過程總是先知字形,然后讀出字音、了解字義。教兒童識字,要根據(jù)學生認識事物、學習語言和漢字本身的特點,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采用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進行識字教學。如二年級的《北京》一課,由于要學習的生字比較多,就可以采用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相結(jié)合的辦法來進行識字教學。
二、 激發(fā)識字熱情,增強識字的有效性
漢字是個萬花筒,每個漢字都有其豐富的內(nèi)涵。所以,在識字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喜歡學習漢字的情感和主動識字的愿望,在趣味識字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智力,形成識字能力。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方塊字都是中國文化的縮影,每個漢字的背后都隱藏著無窮的奧秘。對于剛?cè)雽W的孩子而言,一切都充滿著新鮮感,那一個個神奇的漢字激起了多少孩子求知的欲望。作為教師,就應(yīng)因勢利導,不斷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一個個枯燥的漢字變成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讓孩子在漢字的王國里盡情遨游。
三、鼓勵學生大量讀書,在閱讀中保證識字的有效性
心理學家認為,0~3歲是孩子們識字的最佳時期,6~12歲是人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期。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孩子們大量識字的階段,為了保證孩子識字的有效性,應(yīng)該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利用和漢字反復見面的方法來保證識字的有效性。在獨立閱讀中,孩子們的識字量越來越多,對語言的感悟能力也越來越越強,真可謂事半功倍。
教學之余,我經(jīng)常給孩子們推薦具有童趣內(nèi)容的課外讀物,鼓勵孩子大量。為了擴大孩子們的識字量,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生字、學會向別人(同學、老師、家長等)主動問生字、學會借助注音識字和學會文中識字的能力。一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識字量大大增加了,他們讀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有了這種良性的循環(huán),相信識字的有效性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保證。
四、 讀寫結(jié)合,提高識字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識字的有效性,也為了給日后中高年級的閱讀和寫作打好基礎(chǔ),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我就鼓勵他們把每天見到的、聽到的有趣的事寫下來。在寫話的過程中,孩子們學過的字得到了鞏固,他們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下面摘錄他們的幾段寫話:
冬天到了,天氣變冷了,樹上的葉子變黃了,風一吹,他們就離開了大樹媽媽的懷抱。(小作者:賀勁桐)
今天中午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松樹上掛滿水珠,就像松樹的綠衣服綴滿了珍珠。(小作者:唐鳳儀)
媽媽今天偷懶,晚飯做的是炒米飯。當我吃飯時,才發(fā)現(xiàn)飯里有我愛吃的菜,有香菇、豆角、黃瓜……越吃越想吃。原來媽媽并不懶,呵呵! (小作者:王一錦)
北風爺爺一吹,一只只小鳥飛了下來。不是小鳥,是黃葉離開了大樹媽媽的懷抱。它們飄呀飄,鋪成了一床金色的地毯,好美麗呀! (周芳西)
夜幕降臨了,我透過窗戶往外看。啊,公園里一盞盞的燈像閃閃的星星,又像撒落在公園里的夜明珠。(袁芳菲)
小雪花,想媽媽,張開翅膀飄飄下。大地懷里甜甜睡,夢見自己正長大。 (井源康)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夢。夢見我在天空中飛翔。我一會兒和白云說話,一會兒和小鳥玩耍。突然,有一朵又大又黑的云朝我飛過來,把我嚇了一大跳。后來烏云越積越厚,眼看馬上就要下大雨了。我急忙用白云做了一把雨傘,我把雨傘送到媽媽手里,因為我不想讓媽媽淋雨。(陳樂知)
這些只是我摘錄的一部分寫話。當讀著自己寫的文章,識字已不再是一件難事,而是一種美的享受。
作為教師,只要把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作為識字教學的宗旨,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引導學生讀寫結(jié)合,相信我們的識字教學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 西安市西工大附小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