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一、什么是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堂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努力將教材與生活相結合,找到與教材相契合的生活情境,力求將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生活化、教學方法生活化。
教學內容生活化,是指課堂教學材料要以學生身邊的實際事實為背景,將生活情節(jié)有機地滲透到教材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它的生活內涵,讓課堂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思想品德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生活化,是指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上,不僅僅感受到自己在課堂,同時也要感受到自己在生活當中。課堂與生活要做到完善的結合,“課堂即生活,生活即課堂”。
教學方法生活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如情境結合法、實踐探究法等,通過這些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生活化課堂。
英國學者麥克菲爾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課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會現(xiàn)實,實質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弊鳛榻逃ぷ髡撸诋斍罢n程改革的大潮下,應當努力改變過去死板的思想品德教學方式,學會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生活化。
二、如何去構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而人是生活中的人。沒有哪個人可以脫離生活而存在,這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點。盡管是課堂教學,但終究是師生的課堂、是人的課堂,這也就注定了是生活的課堂。生活是課堂的源泉,也是課堂的一部分。
如何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堂呢?結合多年來的思想品德教學經(jīng)驗,本人有以下幾點認識:
1. 合理利用教材,捕捉生活化的題材。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編排上比較貼近學生,除教材正文部分外,還配備了大量的補充文字及圖片。圖文并茂的目的是將教材看似死板的知識點生活化。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學會找到教材中的生活化題材,做到讓教材內容“為我所有、為我服務”。同時,我們要明確:教材其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只是看你怎樣讓它具體、生動。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應當培養(yǎng)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
2. 善于利用生活熱點,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配有生活化的題材,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比較困難。此時,我們要牢記思想品德課程的一個鮮明特點——“時政性”。對時政材料的有效應用會極大地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將教材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拉近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對生活熱點的選擇并不是隨意的、泛泛的。我們在選擇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所選的時政熱點一定是能夠為課堂服務的。同時,選擇時不要過于生澀,因為作為初中階段的孩子,對某些時政熱點的理解是有限的,我們應當盡量選擇一些形象化的資料。另外,在選擇內容上還應當注意積極向上,盡量不要引用一些反面的資料,以防止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3. 合理布置任務,感受生活化課堂。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tǒng)一是思想品德課程的基本原則之一,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對知識點的學習,我們更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美國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老師講十次,也不如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一次。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布置有關實踐探究的任務,讓學生來完成。
在布置任務時,我們還應當注意,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由于學生每天的學習任務很多,因此該任務所用時間不宜過長,同時該任務應當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不宜過難。
總之,生活賦予了思想品德教學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同時,思想品德課教學需要“生活”這一“源頭活水”,因此,思想品德教學必須向生活開放、向現(xiàn)實開放,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實踐思想品德課上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