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正常足與拇外翻足長伸肌腱和長屈肌腱位置比較

      2013-03-30 01:37:38賀金國陳濤平張奉琪
      河北醫(yī)藥 2013年12期
      關鍵詞:趾骨拇趾跖骨

      賀金國 陳濤平 張奉琪

      拇外翻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疾患,表現(xiàn)為拇趾外翻、拇趾旋前、第一跖骨內(nèi)翻及第一跖骨頭內(nèi)側的拇囊炎,有患者還伴有足橫弓塌陷,常伴發(fā)胼胝性跖痛及錘狀趾。其病因、發(fā)病機制尚存爭議。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河北省棗強縣醫(yī)院治療拇外翻患者65例110足。本文通過對拇外翻足及無足部疾患足的足拇長伸肌腱及拇長屈肌腱比較,探討拇長伸肌腱及拇長屈肌腱位置與拇外翻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拇外翻患者63例107足(拇外翻組),男5例8足,女58例99足;年齡 24~68歲,平均52.6歲。無足部疾患者68例136足(正常組),男7例14足,女61例122足;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8.4歲。

      1.2 研究方法

      1.2.1 臨床資料收集:包括每位受試者的年齡、身高、體重等一般情況。

      1.2.2 受試者肌腱位置的標定:在受試者皮膚上描計出拇長伸肌腱及拇長屈肌腱走行,并將鉛絲壓沿此線粘在皮膚上。

      1.2.3 影像學檢查:每位受試者均攝足負重正位X線片:受試者粘好鉛絲后,站立于X線片盒上,膝關節(jié)伸直,小腿垂直于地面,X線投照方向與人體縱軸成15°角,管球距X線片盒1 m。若單足攝片,則中心光束對準足舟骨外側部;若雙足攝片,則中心光束對準兩塊足舟骨之間。攝片條件為55 kV,9.5 mAs。

      1.2.4 X線片測量:對所攝足負重正位X線片進行測量,依次測量拇外翻角(第一跖骨與近節(jié)趾骨軸線間的夾角)、跖間角(第一、二跖骨軸線間的夾角)、跖內(nèi)收角(先劃出跗骨內(nèi)外側邊線,取兩邊線中點劃連線,該連線的中點向遠端劃平分線,該平分線與第2跖骨軸線的交角即為跖內(nèi)收角),進而算出真正的跖間角(真正跖間角=跖骨內(nèi)收角-15°+跖間角)以了解受試者有無拇外翻及拇外翻的嚴重程度。后測量肌腱位置,以如下方法進行,將第一跖骨頭關節(jié)面與近節(jié)趾骨基底關節(jié)面自中點向外分為兩等份,肌腱經(jīng)過內(nèi)側部分為Ⅰ級,經(jīng)過外側部分為Ⅱ級,肌腱位于關節(jié)面以外為Ⅲ級。

      圖1 正常足和拇外翻足X線片測量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對組間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并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檢查數(shù)據(jù)間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拇外翻角及真正跖間角比較 拇外翻足中拇外翻角為(33.5 ±8.7)°,真正跖間角為(15.3 ±3.6)°;正常足中拇外翻角為(11.3 ±2.2)°,真正跖間角為(6.7 ±1.6)°。

      2.2 拇外翻患者與非拇外翻患者肌腱位置的比較 見表1~4。

      表1 拇外翻足與正常足拇長伸肌腱與第一跖骨頭關節(jié)面關系足(%)

      表2 拇外翻足與正常足拇長伸肌腱與近節(jié)趾骨基底關節(jié)面關系足(%)

      表3 拇外翻足與正常足拇長屈肌腱與第一跖骨頭關節(jié)面關系

      表4 拇外翻足與正常足拇長屈肌腱與近節(jié)趾骨基底關節(jié)面關系

      3 討論

      隨著對拇外翻研究的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拇外翻時,除水平面上有拇趾外翻、第一跖骨內(nèi)翻外,尚有第一跖骨及拇趾的旋前、足橫弓的塌陷[1]及足底應力分布的異常[2]。因此,拇外翻并非是局限于第一跖趾關節(jié)的平面畸形,而是涉及足部一系列解剖及生物力學異常的復雜三維畸形。

      拇長屈肌起于腓骨后面,至足底后,初位于趾長屈肌腱的外側,即斜向內(nèi)側行,與趾長屈肌腱相交叉而至其內(nèi)側。拇長屈肌腱穿過屈肌腱鞘后,止于拇趾末節(jié)趾骨底跖面。

      拇長屈肌腱從兩枚籽骨間通過并止于遠節(jié)拇趾的腹側基底部。拇長屈肌在行走時為拇趾提供強大的跖屈力及穩(wěn)定性。拇長伸肌起于腓骨內(nèi)側面下2/3及鄰近骨間膜、脛骨上端,介于脛骨前肌及趾長伸肌之間,止于拇趾末節(jié)趾骨底的背面[3]。

      拇外翻的病因機在正常的情況下拇趾存在10~15°的HVA及4~8°的IMA。雖然拇外翻的病因至今尚無定論,但其主要發(fā)病機制為:(1)在外力作用下,例如穿尖頭鞋,可致拇趾外翻,由拇趾遠端來的縱向壓力和向外的橫向壓力產(chǎn)生對第一跖骨的內(nèi)翻力,逐漸使第一跖骨產(chǎn)生內(nèi)翻,IMA增大;拇趾外翻導致內(nèi)側跖趾關節(jié)囊緊張,產(chǎn)生對第一跖骨頭的牽拉力,以上過程產(chǎn)生所謂“絞盤式機制”,加重第一跖骨內(nèi)翻;(2)穩(wěn)定足橫弓的拇內(nèi)收肌在拇趾近節(jié)趾骨基底部的牽拉作用及第一跖趾關節(jié)外側關節(jié)囊攣縮使拇趾外翻畸形加劇;(3)拇趾外翻后拇長屈肌腱滑向拇趾外側使籽骨移向第1跖骨的外側而造成跖、籽骨關節(jié)逐漸脫位,導致跖骨籽骨系統(tǒng)發(fā)生附著肌群的力量失衡,拇展肌向腹側移位,力量減弱,而拇收肌力量相對增強,牽拉近節(jié)趾骨向外側移位,使拇外翻畸形更明顯;(4)跖、籽骨的相互作用,內(nèi)側跖、籽骨韌帶的牽拉作用及拇趾內(nèi)旋的作用,使第一跖骨逐漸內(nèi)旋。此外,拇長伸肌腱因沒有堅固腱鞘固定而滑向拇趾外側,對拇趾產(chǎn)生弓弦作用,從而進一步加重拇外翻畸形的形成[4]。

      拇長伸、屈肌鍵象弓弦一樣將拇趾向外向近側牽拉,加上內(nèi)側籽骨跖骨韌帶、內(nèi)側附屬韌帶的張力牽拉,第一跖趾關節(jié)內(nèi)側產(chǎn)生明顯的張力使拇外翻畸形加重。而“絞盤式機制”又促使跖骨進一步內(nèi)翻,籽骨進一步半脫位,跖骨籽骨系統(tǒng)的力量平衡則進一步遭到破壞,如此周而復始,便形成了拇外翻加重的惡性循環(huán)[5]。

      拇長屈肌腱滑向拇趾外側使籽骨移向第1跖骨的外側,外移籽骨在1、2跖骨間起到一個楔子的作用,在足底的重力作用之下,使1、2跖骨間角進一步增大,更加重了拇外翻的程度。籽骨移向第1跖骨的外側后,使足橫弓變小,負重點轉移,失去了保護跖骨頭的作用,也破壞了正常足三角形負重的穩(wěn)定性,這是由于第一,籽骨的外脫位使籽骨移位致一、二跖骨間,使橫弓的內(nèi)腳短縮7 mm(因為籽骨的平均高度為7 mm),這使得足橫弓的弧度及弦均變小影響橫弓的穩(wěn)定性,也失去了保護跖骨頭的作用;第二,籽骨的外移使拇收肌的橫頭起點外移,維持橫弓的拉力減少了,橫弓的弧度變大,橫弓塌陷,因拇收肌是維持足橫弓的主要肌肉;第三,籽骨的脫位使第一跖骨頭直接負重,失去了原來籽骨的緩沖及保護作用,并使原三角形負重的穩(wěn)定性遭到了破壞;第四,籽骨完全脫位致使一、二跖骨間距離機械地加大了,其間夾角變大,這些改變使足橫弓進一步塌陷。

      Saltzman等[6,7]所作的力學實驗表明,當拇外翻角為40度時,拇長屈肌腱在矢狀軸上的力矩增加了86.5%,冠狀軸上的力矩大幅度增加,垂直軸上的力矩減少了78.4%。

      本實驗研究所采用的肌腱的定位方法具有簡便、快捷、費用低等優(yōu)點,但尚有一些不足之處,如鉛絲形狀與真正肌腱形狀不是很一致,真正肌腱形狀為扁片狀,且在止點處即變?yōu)閭銧罡街诠巧?在實際的測量中由于皮膚滑動、病人活動等原因肌腱有可能移位;拇長屈肌腱在足底近側由于位置較深測量時可能產(chǎn)生一定誤差。國外Theumann等[8]用MRI觀察第一跖趾關節(jié)處的解剖結構,認為冠狀面掃描可清楚顯示拇長屈肌腱及拇長伸肌腱,但他未做大量病例的觀察。

      拇外翻導致肌腱外移,肌腱外移又加重了拇外翻,形成惡性循環(huán),如何阻斷這個惡性循環(huán)成為拇外翻治療的關鍵。

      1 鮑根喜,王旭,顧湘杰,等.足橫弓形態(tài)的動態(tài)分析與拇外翻的關系研究.中華骨科雜志,2001,21:134-136.

      2 Trnka HJ,Hofstaetter SG,Easley ME.Intermediate-term results of the Ludloff osteotomy in one hundred and eleven feet.J Bone Joint Surg Am,2009,91:156-168.

      3 郭世紱主編.臨床骨科解剖學.第1版.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880,955.

      4 周承濤,劉旭林.拇外翻及正常足部的X線測量分析.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3,13:407-409.

      5 桂鑒超,顧湘杰.第一跖骨籽骨系統(tǒng)與拇外翻.中華骨科雜志,2001,21:537-540.

      6 Saltzman CL,Aper RL,Brown TD.Anatomic determinants of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flexion moments in hallux valgus.Clin Orthop Relat Res,1997,34:261-269.

      7 Becerro de Bengoa Vallejo R,Losa Iglesias ME,Jules KT.Tendon insertion at the base of the proximal phalanx of the hallux:surgical implications.J Foot Ankle Surg,2012,51:729-733.

      8 Theumann NH,Pfirrmann CW,Mohana Borges AV,et al.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of the great toe:normal MR,MR arthrographic,and MR bursographic findings in cadavers.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2,26:829-838.

      猜你喜歡
      趾骨拇趾跖骨
      田徑運動員趾骨形態(tài)與跳深實驗中支撐時間關系的研究
      體育科研(2021年3期)2021-05-29 08:44:12
      全力以赴
      暢談(2018年19期)2018-01-22 08:36:02
      閉合復位經(jīng)皮克氏針固定治療足第2~5近節(jié)趾骨骨折
      鄰指翻轉組織瓣及拇趾斷層甲床移植修復手指甲床缺損
      部分拇趾末節(jié)甲瓣移植再造拇指甲床缺損
      足底外側動脈第5跖骨穿支皮瓣解剖與臨床應用
      帶甲下趾骨(足母)甲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拇指皮膚套脫傷
      106例軍人足拇趾甲溝炎患者診治體會
      跖骨緩慢延長植骨治療嚴重跖骨短小畸形
      常見跖骨畸形的外科治療
      韩城市| 汾西县| 安龙县| 平顶山市| 徐州市| 大埔县| 霍城县| 西平县| 海兴县| 汤阴县| 琼结县| 宿州市| 龙海市| 剑川县| 资中县| 峡江县| 永年县| 金坛市| 祁连县| 宣恩县| 汉寿县| 陵水| 昌平区| 茂名市| 翁源县| 乐都县| 门源| 来凤县| 巫山县| 婺源县| 五峰| 碌曲县| 虹口区| 滦平县| 蓝山县| 惠州市| 桓仁| 依兰县| 浮梁县| 崇文区|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