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川劇老藝術(shù)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林捷篇

      2013-03-31 06:27:34李軾華徐仲旭李建峰
      關(guān)鍵詞:川劇劇團成都

      萬 平 李軾華 徐仲旭 李建峰

      (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成都 610106;成都市川劇院成都 610021)

      林捷,男,山西臨縣人,1932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曾任成都市川劇團團長、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長,1992年離休。

      1943年臨縣完小讀書,后到晉綏三分區(qū)湫水劇社當小演員。1944年到呂梁軍區(qū)宣傳隊工作,1945年到晉綏一中文教隊當演員。

      1949年調(diào)《晉綏日報》新聞干部訓練班學習新聞業(yè)務(wù)。同年5月《晉綏日報》停刊,到山西臨汾《晉南日報》邊學習邊準備入川,同年12月到達成都,組建《川西日報》,在社經(jīng)理部工作。先后擔任過人民電影院、青年宮電影院經(jīng)理、文化局科長、副局長;成都市川劇團團長,成都市川劇院副書記。

      采寫時間:2011年3月14日

      采寫地點:林捷家中

      采寫:萬平李軾華 徐仲旭

      攝錄:張浩

      徐仲旭(以下簡稱徐):我們就先請問下林老是如何從山西那邊過來成都的?

      林捷(以下簡稱林):我一輩子就干了一件事情。

      徐:一輩子就干了一件事情?

      林:就是說搞戲。因為我從小就有愛好,我們山西老家是革命老區(qū)。1939年,晉西事變后,薄一波,就是薄熙來的父親領(lǐng)導的犧盟會的共產(chǎn)黨人,就成立了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抗日政府了,那個時候,我們才讀書了。以前,我們沒讀過書,1940年政府在我們村辦起了學校,1940年才開始讀書了,這個時候啊,中共晉西區(qū)黨委與晉西行署號召,學校不僅要讀書,還要學戲,宣傳抗日。那個時候我很小,我看啊,1940年,我才八歲,讀小學。我們村也有比我大的人,十幾歲的呀,一起。老師啊一方面教我們讀書,一方面教我們演戲。演的那些戲就是宣傳抗日的戲。

      我們第一個戲就是演的《劉寶成》。林杉寫的劇本?!渡细蕩X》電影的那個(編劇)林杉寫的。我們一方面讀書、演戲,另一方面,還要站崗放哨查路條。那個時候,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要有路條。沒有路條就過不成。

      1943年,我到了完小讀書,完小也要演戲。當時我們演的戲就多了,《血淚仇》等革命題材的戲。那個時候用山西梆子和眉戶(一種地方戲)來演。1943年,我調(diào)到晉西三分劇湫水劇場,調(diào)我們?nèi)齻€人去。

      徐:湫水?

      林:三點水過來秋天的湫,我們臨縣有一條河叫湫水。1942年延安整風,1943年晉綏邊區(qū)開始整風。因為參加整風,大家就開始學習四十二個整風文獻。因為整風,演戲就停頓了。1944年,呂梁軍分區(qū)成立宣傳隊,叫我們幾個去軍分區(qū)宣傳隊,因為原來有湫水劇社,日本人快要投降時,湫水劇社與其他劇社合并成立了呂梁劇社。我們這個呂梁軍分區(qū)沒有必要再成立這樣劇社,我就到晉綏一中文教隊。反正是一直在演戲,通常就是演娃娃的角色。

      徐:那個時候是什么劇呢?

      林:用歌劇的形式演的。一直到了日本人投降,解放區(qū)就擴大了,我們也到敵戰(zhàn)區(qū)演出,那個時候就可以演《白毛女》了。那個時候他們開玩笑,讓我演白毛女的兒子吧?,F(xiàn)在我們看到的《白毛女》沒有白毛女生娃娃的情節(jié),那個時候,演的是白毛女要在廟子里生娃娃,生出來的娃娃要學“哇兒”、“哇兒”的叫。比我大的人們可以演大春呀,穆仁智呀,所以他們就開玩笑說你演白毛女的兒子,結(jié)果就是“哇兒”、“哇兒”的叫兩聲。我們當時演這個戲啊,還是比較苦。比如說下雨下雪,就把報紙剪成小塊塊,用來演下雪。后來我想個辦法,用百姓家的麥麩子,和報紙塊塊和(huo)起,用來(表演)下雪。把水壺吊到上面灑水,用來表演下雨。水灑下來時,觀眾們看到了,以為真的下雨了。

      那個時候很艱苦,(表演的)服裝上,有的一些衣服是我們自己的,有的時候是看到觀眾中有人穿的衣服正好需要,就把我們穿的和他換一下,就這樣來演戲。

      這個時候啊,邊區(qū)政府開始精兵簡政。我們這個時候,成為了晉綏三軍分區(qū),教導隊的文教隊,是部隊上的編制。1947年的時候就開始了土改,我們老區(qū)土改左的很,是康生搞的這一套。我們那個縣是康生的試點,很左。我們教導隊里的人,多少有點文化,當時機關(guān)里,有“三查三整”,一聽這個口號,村里人搬石頭揭蓋子。啥叫搬石頭揭蓋子,就是當時打死的很多干部。

      以后,在晉綏工作會上,毛主席也糾正了這個左的錯誤。當時候為什么要打死很多干部,因為當時出來干(革命)的,家里面能吃得上飯,并且也是有文化的。而當時的“二流子”(小混混)就成了貧下中農(nóng)了,這些有文化的人很多都被打死。我們這個文教隊,當然這些就很左了,有些人就被磨脊背,就是把燒紅的焦碳,撒到地上,把你的衣服脫了,幾個小伙子,把你的脊背壓到焦碳上,來回的磨。我們文教隊有四個人被磨過。完了之后就關(guān)到軍法處,那個襯衣呀什么的,就和肉粘到一起。怎么辦,就背碳,把那個衣服和肉扯分離。

      (其實),1943年整風以后開始“左”。整風運動先是整頓思想,再是搶救失足者,當然也有混進來的特務(wù),但并不是這么多,像我在老區(qū)長大的,當然也整治了好多的特務(wù)。

      “三查”之后我們這個文教隊教導隊就取消了。當時成立了七軍,抽了一部分到了野戰(zhàn)隊,有的當文教員,有的當參謀呀,當然也有搞宣傳的。三分區(qū)又留了一文教隊的人員,我就留下了,沒有去七軍(后來抗美援朝時的鐵道兵五師)。留下來之后,我們這些人與賀昌中學的人一起搞文教宣傳,演的是《王貴與李香香》,李季寫的。后來,我就到了《晉綏日報》,這里有一批年輕人,學習新聞,準備到新區(qū),南下。在新聞訓練班里,當時人民大學的甘惜芬就是我的老師,人民大學新聞系的主任,還有新華的記者紀希晨。

      1949年5月,《晉綏日報》就停刊了。然后就南下,到了臨汾,臨汾有個《晉南日報》,就是臨汾解放后,南下的人員辦起來的。當時毛主席號召,鄧小平和賀龍的一野和二野,解放西南。當時賀龍的部隊,已經(jīng)被彭德懷調(diào)去解放西北了,賀龍就沒兵了,就調(diào)十八兵團,十八兵團是徐向前的部隊,華北野戰(zhàn)軍。這樣十八兵團和我們這些文職人員有十多萬人從臨汾出發(fā),到了西安,待令進軍四川。

      從臨汾來時,就定了我們到四川要辦報紙,所以,馬識途也到了西安介紹成都的情況。因為十八兵團,徐向前的部隊歸了賀龍來管,當然也有賀龍自己的部隊,七軍十九師,七軍的一個師和十八兵團來成都,另外還有些地方干部,一共組了五個梯隊。一梯隊,二梯隊,三梯隊,四梯隊,當時在臨汾時就已定了,哪些人去哪個縣,哪些人去哪個地方。當時傳的說成都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結(jié)果呢,成都只有一個樓,就是新聞大廈,就在那個孫中山背后。有《中央日報》、《建設(shè)日報》、《工商導報》,還有《新民晚報》。那個《工商導報》,現(xiàn)在的《成都晚報》、《成都日報》就是原來的《工商導報》。

      我們就接管了這些報紙,當時我們帶著機器,就在那個新聞大廈,第一張《川西日報》就在那里出的,就在1950年的1月1號。當時的杜心源是宣傳部長,兼著《四川日報》的社長,楊效農(nóng)是總編輯,第一張報紙就是這個時候出的。后來,報紙新聞就擴大到了紅星路那個地方。當時的新聞大廈是五層樓,中間有個鐘,那就是當時唯一的高樓大廈。除了這個之后,就是當時的郵電局,解放之前修的,到現(xiàn)在也沒拆。1951年,川西日報和川西文聯(lián)接管了人民電影院和青年宮電影院,我就分管這兩個電影院,當了經(jīng)理。

      徐:你在青年宮電影院當過經(jīng)理呀?

      林:嗯,當時我管兩個電影院,還有一個是人民電影院,1952年三反五反,電影院交給了文教局,同時,把我們也交到了文教局。當時,我不想來,另外《四川日報》的楊效農(nóng)社長也不想讓我走。楊效農(nóng)和我是一個縣的老鄉(xiāng)。當時,正好是選一批年輕人到蘇聯(lián)去進修,楊效農(nóng)就想讓我去蘇聯(lián),當時候,他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當時的文教局的局長劉正力,就說你必須得過來,不過來就不抽你的電影院,所以我就過來了。那個時候沒有文化局,文教局里才有文化科,管劇場呀、電影院呀。我到了文教局之后,那時候文化科的科長是李青。

      1952年遇到了全國戲劇會演。曾榮華,1952年會演前,他就偷跑到了瀘州了,他本身是瀘州人,而且川南的劇團也挖人。當時候鄧小平同志,要求成都準備幾個劇,把川劇推向北京。成都市長李宗林,集中(演員)在原來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現(xiàn)在的省文廳的那個地方,東勝街集中起來排練節(jié)目,準備上北京。我呢,就讓我去瀘州接曾榮華。之前已去接了兩次,都沒接到。我去了之后,把他勸過來。我們就以成都的這個底班,組成了西南演出團,都是成都的演員,許倩蕓,曾榮華等,到北京演出,參加會演。第一次會演就打響了,那個《五臺會兄》、《秋江》、《評雪辯蹤》,后來又增加了《柳蔭記》。會演以后,我們成都的演員就留到了重慶,就成了西南川劇院的演員了。我看,當時楊淑英、廖靜秋、許倩云、曾榮華等好多人都被扣下,不準回來。主要演員都扣完了整得我們沒法,當然,后來我們又從重慶弄回幾個來。

      徐:那你們1952年北京演出的時候,哪些首長看過?

      林:毛主席就看過嘛,鄧(小平)啊、劉(少奇)啊、賀(龍)啊都看過。周總理也來看,還送了一件黃皮大衣。會演完后,我們成都的演員走的差不多了,我們就得在外頭拉演員。易征祥原來在西康,就拉到成都來,藍光臨那會還小。把三三劇社留在了成都,還有王淑瓊。從江津拉的,還有唐云鋒。拉著拉著就把縣里面的人得罪了,他們就告我們的狀。有一些就回去了,有一些還是留下來了。司徒慧聰,他原來在德陽川劇團。重慶周慕蓮,當時很有名的,周慕蓮給司徒慧聰三萬塊錢,就把他接到重慶,在成都的李笑非和廖靜秋說司徒要到重慶去。我就去找司徒,我和他說,我把錢給你還了,你就不要走了。

      1953年文化局成立,文教局分家,我就到了文化局。當時的康明玉是副局長。局長是吳漢家,他是民盟的,還有林如稷,是川大文學院的教授,也是副局長,我呢,是公園名勝管理科的第一副科長,就是管理那些望江公園、人民公園呀。沒過幾天,就成立了成都市川劇團,當時不叫成都市川劇團,叫人民劇院,三益公,人民劇院就是原來公私合營后成立起來的。1953年時,正式成立叫成都市川劇團,這樣就把我調(diào)到成都市川劇團當團長。

      徐:第一任川劇團長,今日硬是找到了。

      林:當時接管時是李青,李青在文化科當科長。副團長是徐文躍,還有陳禹門。那會李宗林特別重視川劇團,因為李宗林是成都人,他愛人是我老鄉(xiāng)。我給你擺一下李宗林。李宗林是有19年的老黨員,后來在上饒集中營住過監(jiān)牢,后來到了新疆,當了《新疆日報》的編輯長,還有毛澤民、趙丹等,國民黨就把他們抓起來了,抗戰(zhàn)勝利后,通過張治中、周總理他們談判,釋放政治犯,就把他們放出來了。李宗林后來就到我們那個縣,給他安了個縣委書記的名份,實際上是養(yǎng)病,他那個時候,身體很不好。那時候,他還沒結(jié)婚,我們縣有個勞動英雄,就和他結(jié)婚了。后來他到了西安,當了西安軍管會文藝處的處長,后來給賀龍當過秘書,后來就南下到了成都。第一任成都市市長是周士弟,李宗林是第二任,他一直當著市長,還兼著統(tǒng)戰(zhàn)部的部長。解放后安排民主人士、地下人士,都是統(tǒng)戰(zhàn)部來做。基本上,他的主要工作是統(tǒng)戰(zhàn)部,市長是應(yīng)個名。他為什么要搞川劇,因為鄧小平說,你當市長,人家來四川看啥子、吃啥子,要解決吃的問題、看的問題。所以李宗林抓川劇,一個是他喜歡,另一個是他的事業(yè)。所以抓的就很出名了。周總理都知道成都的李宗林。鄧小平來成都就看川劇,包括杜十娘的一些唱腔,都是鄧小平給加的,鄧小平說這里要加一段唱腔,李宗林親自寫唱詞,所以大家都懷念李宗林。

      那個時候看的是蘇聯(lián)的電影,沒有中國的。而且電影也不多,所以中央來開會,來的領(lǐng)導一般都看川劇,最高的一種藝術(shù)享受。開人代會呀,啥子會,也看川劇。這就是“看”,吃的話,成都的小吃,川菜呀。

      我給你擺個故事,困難的時候,統(tǒng)戰(zhàn)部有個小吃部,為什么要搞小吃部,因為困難的時候,人們才幾兩糧食吃不飽。民主人士就開始罵娘了,你們這個共產(chǎn)黨……所以開個小吃部,隔個幾天,半個月,給民主人士發(fā)個票。

      我到了川劇團,正式國營了。那個時候省上也有個川劇團。那個省川劇團是解放前三個劇團合并起來的,叫大眾川劇團。同樣是五月一日成立起來的。以后呢,西南大學取消了,取消了之后,就把西南川劇院和四川省川劇院合了,合成省川劇團。當時候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省川劇團、重慶、還有成都。成都劇團的大部分人都跑到省上去了。1956年,我們就和重慶川劇團聯(lián)合起來,應(yīng)付省川劇團。1956年廖靜秋就拍電影。因為1954年第一屆人大會議,巴金呀、沙汀呀、李劼人呀,提議應(yīng)該讓廖靜秋拍個電影。因為當時廖靜秋已經(jīng)得了癌癥。成都這邊很重視,買了一些外國藥給他吃。

      徐:我聽我媽說過五十年代廖靜秋的事。

      林:廖靜秋唱戲唱的好。

      徐:她得了什么病?

      林:癌癥,子宮癌。

      徐:她拍了什么電影?

      林:《杜十娘》。李宗林的意思是,拍完杜十娘后,就要到全國巡回一次,巡回演出。拍《杜十娘》時,我?guī)е鴦±锏娜藴蕚洹?957年,我們就巡回演出。這是川劇第一次全國巡回演出。當時文化部開了個全國巡回演出會,成都是我去參加的,省上是張大雄。當時要訂合同,全國一問我們,我們沒有得獎演員,得獎演員全部在省上,都不與我們訂合同。他們問我們是哪個劇團,我說是北京拍電演的劇團,我們的人全部解放后培養(yǎng)的。然后就訂了。全國巡回演出后,我們就打響了。整個到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洛陽、西安、鄭州,演了半年多。

      這就到了1962年,這段時間,我又多了個事情,因為成都有很多老同志。1958年賀龍來成都時說,成都有那么多的山西人,要不要搞個山西梆子劇團,搞個山西飯館。這樣,我們李市長,就在騾馬市,西城區(qū)政協(xié)那里,開了個館子,山西飯館,叫晉樂園。我和李映青就回山西請個山西劇團。1959年,國慶節(jié)十周年,就來了。我兼著支部書記,從山西邀請來一劇團。結(jié)果,李井泉(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西南局第一書記、四川省委第一書記)不同意。李井泉讓送回去。人也來了,連家屬都來了,怎么辦?當時我去磨成都軍區(qū)司令員賀炳炎。賀炳炎就和李井泉干,說:“你不要,老子要”。劇團就到了軍區(qū)。結(jié)果賀炳炎死了,就沒人敢和李井泉干。這樣,1961年又送回去。

      李宗林搞這個川劇院,在困難時候是大包干。當然對演員還是很關(guān)心,主要演員每月一磅牛奶,一斤白糖,一斤黃豆。他說,我們成都再窮,也要把演員保到。那個大包干,那會我們演出的場次多,禮拜天都要演兩場,如果一個月應(yīng)演三十場,實際上演了四十場,超出的部分,獎給演員解決生活困難。結(jié)果搞這個搞壞了,被告上去了,說我們搞資本主義。

      1964年,西南局就派工作組來搞“四清”試點,組長是西南局宣傳部的部長劉文珍,副組長是副部長陳文?,F(xiàn)在我想來,這個事情不是針對我們川劇團,是針對李宗林的,不然不會派這么大的官。因為一解放,劉文珍是綿陽市的市委書記,后來當了西南局宣傳部長。這個事情鬧了一年,后來李宗林就把川劇院,牌子不取消,院部取消了,就成立了聯(lián)合團,一團二團合起來,另外青年團沒有變,把年輕人抽出來,成立了文工隊,一隊、二隊。那個時候,西南局提倡演現(xiàn)代戲,這樣就搞了個《紅巖》,(許云峰是)司徒(慧聰)演的。演下去文化大革就開始了。

      徐:那就到了1966年了。

      林:在1965年冬天,我就帶著劇團慰問十三軍、十四軍,就去了大渡口、蒙自呀,1966年7月份回來。到了昆明,昆明軍區(qū)司令員秦基偉,非要看傳統(tǒng)戲。我說不能演,他說怕啥子。我說沒服裝,他說他借服裝。結(jié)果就演了,曾榮華演的《評雪》,周企何演的《迎賢店》,結(jié)果演壞了,演到七月幾號,云南那邊造反了,他們說非要把我們帶回去不行,我說不行,還沒完成任務(wù)。那個時候,每天要講話,到哪里也講話。

      文化大革命來了,李宗林就被關(guān)了起來。我們川劇團1957年反右,我們沒搞反右活動,所以,宣傳部說要來補搞。市委派工作組來補反右的課,當時我們正在進行匯報演出,鄧小平來了,當時在人民劇院后面貼起了大字報,鄧小平看到了,問你們這是做什么?我們說反右。鄧小平說,你們演戲就對了(鄧小平的原話是:你們演你們的戲就行啦,搞這個干啥?)。這樣我們就沒有再反右派了。一個右派都沒劃,工作組第三天就走了。

      從云南回來時,我就被關(guān)起來。他們說我包庇右派,我說:“我沒有。如果你們覺得哪個是右派,你們劃掉就是了。如果真要劃,我們這個川劇團二百多個人,至少要劃十多個?!?/p>

      1957年反右時候,我們正好在外巡回演出,在上海時,還聽張春橋的報告。當時張春橋是上海宣傳部的部長,傳達全國宣傳工作會議精神。到了南京時,滿大街是大字報。當時李青,藝術(shù)科的科長,在上海演出時,他也來了。演完后,李青要回去,我說你不要回去了,你走了,我一個怎么帶這個劇團。結(jié)果,等我們回去了,文化局正在批斗他。這是反右派的事情。那時省川劇院二團就劃了右派。唐笑吾、黃佩蓮呀,這些,有的下放的西昌,有的勞改的就死了。后來落實政策時,沒人來找我,因為,當時,我沒給劇團成員劃右派,當然這是鄧小平的功勞。當時,董定中劃成右派的時候,她愛人來找我,說要離婚。我說離什么婚,和他劃清界限就行了。文革后,董定中拿著一幅畫來感謝我,說,沒有你就沒有我這個家啊!

      我從云南慰問演出回來后,(文革開始了),已經(jīng)就亂了。在云南時,毛主席的《我的一張大字報》已經(jīng)出來了?;貋砗缶陀谓郑液婉T如秀,馮如秀是西城區(qū)區(qū)委書記,是最先游街的,我們戴著高帽子。一直到1970年,我才解放了。當時在鹽市口、文化宮、街上經(jīng)常批斗我。

      徐:能不能吃得消?

      林:吃得消。我經(jīng)歷的運動多,整風運動、三查運動。當時,我經(jīng)常跑報社、拿報紙。因為我從《四川日報》出來的,那些工人都認識我,我就每天拿報紙看,每天看毛主席說什么。后來因為我們的一個老領(lǐng)導,(晉綏)三軍分區(qū)的司令員,賀龍的老部下、成都空軍預(yù)科總隊的隊長。他說,你們不要整這個臨縣人,讓他該干啥干啥去。這樣,我就解放了。

      解放出來,還是當時說的牛鬼蛇神,就集中到了武侯祠去了。那會我39歲。

      徐:那會林戈爾(現(xiàn)任四川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院長)多大?

      林:才幾歲。

      徐:你就這一個孩子?

      林:兩個。我被解放后,我就給太原晉劇團打了個電話,他們那會正在排《杜鵑山》,我當時就帶了幾個人去看他們排這個戲。帶了李增林也去了。結(jié)果軍代表不讓我們看戲,說是保密。結(jié)果幾個演員,我都認識,喊我林團長,說軍代表不讓你去看戲,我們?nèi)ズ蛙姶砣ヴ[。結(jié)果看了連排,劇本當時是有一個搞音樂設(shè)計的人(郭德玉),他的娃娃正在住院,他一方面要在醫(yī)院看娃娃,一方面要設(shè)計音樂。我們就從醫(yī)院把劇本偷了回來,抄了下來,又放回去?;氐匠啥己螅覀兙团胚@個戲,這個戲后來就打響了。在音樂設(shè)計上,當時我們膽子大了一點,我們運用川劇高腔曲牌,搞的比較成功。全省進行樣板戲匯演,好多人說我們演的好,但重慶那里就反對我們。說我們復辟、復舊、復古。當時,我們演出時,就把曲牌子打出來了,老藝人非常贊成,說這才是真正的川劇。完了之后,省上成立了《杜鵑山》劇組,當時《杜鵑山》劇組五十八個人,一下子全部調(diào)到省上去了。我、李漢斌、羅淵,我們?nèi)齻€人跑到省文化局,見到朱局長,說,你們搞《杜鵑山》劇組是個好事,你們可以搞你們的,我們搞我們的,兩家同時搞,多好,現(xiàn)在把我們劇組調(diào)到省上,對于以后我們辦川劇挺惱火。朱丹南局長說,這是省委的決定。我說,省上的決定,也得和我們商量一下。他的一句話把我惹毛了,他說,商量我們是不會和你商量。我說,你不和我商量,我去(你們也應(yīng)該)找成都市委商量。這個人原來是西南川劇院的,當時差點把成都川劇團抽垮,現(xiàn)在又想把成都川劇院搞垮。這樣我們就回來了?;貋砗螅麄儌髟捊o成都市委,說我們大鬧省文化廳。當時成都的市委領(lǐng)導,就把我批評了一個上午,說我搞獨立王國。說我把演員當作自己的私人財產(chǎn),為什么就不能調(diào)到省上(文化局)。我當時和崔大田,成都市委書記說,三年培養(yǎng)個秀才,十年也培養(yǎng)不出個好演員。這樣批評了我一上午,讓我檢討一百次。崔樺在會上指名批評我,他說要批評這三個觀點,其中一個是懷念李宗林。他說,李宗林歷史上不說他,好像說李宗林是叛徒,他搞的這一套完全是修正主義的東西,他培養(yǎng)的像楊淑英、陳書舫、競?cè)A等這些全部都是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而年輕演員是資產(chǎn)階級染缸里染出來的人,(我們的干部)不為無產(chǎn)階級政權(quán),而是為資產(chǎn)階級掌權(quán)。說我們成都川劇團爛完了。

      宣傳部派了個燕明霞每天來監(jiān)督我檢討,我每天上班把人召集起來做檢討,我說,我犯錯誤了,我把大家當成我的私有財產(chǎn)了呀。我一檢討,下面的演員就哭。周企何哭著說,我這個鳥,要飛了的。周企何是原來老三慶會的,他說鳥要飛了,哭了一鼻子。我說,我也沒辦法,人家都讓我都做檢討了,沒辦法把你留到,你快飛吧。他們就飛了。燕明霞回去和宣傳部匯報說,不能再讓我檢討了,宣傳部開了部務(wù)會,說再檢討,就起反效果。

      林:省川劇院二團三團在成都,一團在重慶,還有省川劇學校、成都代管。這樣1958年省委下的文,1959年一月正式成立成都市川劇團。這樣川劇院就三個團了。原省川劇院二團在錦江劇場是一團,原三益公川劇團是二團,這兩個團的年輕人組織了一個青年團,在八寶街。還有一部分是少年隊,后來就是文工隊,還有一個戲裝廠,(川劇院一共)有六百多人。

      成都市川劇院成立起來之后,張大雄就下來了,張大雄當院長,陳書舫、劉成基、陳禹門、陽友鶴副院長,五院十八團的,五院就是五個院長,十八個團長。川劇院的總支,張大雄的書記,我的副書記,羅淵也是副書記。1959年,青年團到北京賀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還有抽了一部分人出國演出,像司徒、楊淑英、陳書舫、李笑非、戴雪茹呀去東歐國家出國演出。

      徐:那溫江的那個實驗團是什么回事?

      林:那是后來的事,是溫江與成都合并起來之后,才成立的。

      這就是川劇院的事,1957年到全國巡回演出,有《譚記兒》、《拉郎配》、《穆桂英》等四十本戲,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1959年,最耀眼是青年團北京獻禮演出,有《白蛇傳》,《鴛鴦譜》等。1962年川劇院又組織了一次大巡回演出,當時楊尚昆寫信給四川省委,說組織個川劇團到北京演出,給北京的老同志們看看川戲。我們川劇院組織了老中青三代人(進京演出)。

      萬:謝謝林老!

      猜你喜歡
      川劇劇團成都
      神奇的川劇變臉
      川劇版畫傳四方
      穿過成都去看你
      青年歌聲(2019年2期)2019-02-21 01:17:20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8年10期)2018-10-27 05:44:28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8年9期)2018-09-26 06:16:58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04
      數(shù)看成都
      先鋒(2018年2期)2018-05-14 01:16:16
      歡迎加入“藍狠狠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7年12期)2018-01-03 06:52:22
      成都
      汽車與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對人性的重新審視與反思:論荒誕川劇《潘金蓮》
      渑池县| 莱芜市| 莱州市| 拜泉县| 临武县| 旺苍县| 伊金霍洛旗| 临夏市| 乐山市| 二手房| 翁源县| 三台县| 兴义市| 同德县| 宜兴市| 太白县| 黄平县| 武邑县| 卢氏县| 洮南市| 江陵县| 灵武市| 阿拉善盟| 上犹县| 噶尔县| 历史| 临泉县| 那坡县| 大方县| 西充县| 将乐县| 浦城县| 株洲市| 镇远县| 察隅县| 旬邑县| 禄丰县| 陕西省| 凌源市| 从化市|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