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前程
(長沙理工大學科技與社會發(fā)展研究所,湖南長沙 410004)
整體論概念的梳理與整合
黃前程
(長沙理工大學科技與社會發(fā)展研究所,湖南長沙 410004)
整體論在學術研究領域,是以超越還原論為旨向的一種思想意識。它著重是作為一種學術思想方法被提出和推進的。隨著研究的深入,特別是與還原論論戰(zhàn)的過程中,整體論思想本身的建構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實際上,對整體論既有存在論層面的理解,也有認識論、方法論層面的理解。同樣,對整體論概念的使用也是多種多樣的,以致出現(xiàn)了構成論整體論,系統(tǒng)論整體論,關系整體論,生成整體論,復雜整體論諸多整體論概念??偟目磥?學界對整體論思想的理解和運用還欠成熟、存在混亂。因此,嘗試對整體論概念進行梳理與整合,這于整體論思想的研究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整體論;還原論;系統(tǒng)論;生成論
超越還原論、主張整體論,已成為科學發(fā)展的一個基本趨勢。1999年,美國《科學》雜志“復雜系統(tǒng)”??膬晌痪幷?針對目前科學研究情況,在按語《超越還原論》中說道,“占支配地位的是還原論,物理化學中的問題可以根據(jù)原子物理學理解,細胞生物學根據(jù)原生質如何起作用,生物體根據(jù)構成它們的細胞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理解)?!€原論的不足之處正日益明顯?!杂靡幌盗姓w論的討論來補充主流的還原論也許會有所裨益”。[1]不過,正如上述所言,目前還原論在科學研究中仍占支配地位,整體論還只是一種補充。整體論要真正有所作為,要帶來科學思維范式的突破性變革,還需要長期的努力。本文嘗試對整體論概念進行梳理與整合,這于整體論研究工作或將有所裨益。
整體論的思想內核是關于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的一種整體性觀念,即:整體具有其組成部分所沒有的新奇性質,這些性質是不能依據(jù)組分特征加以推導或預測的。整體論的這一思想內核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古以有之。例如,莊子批評諸子學術,“后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2]亞里士多德論正義“整體并不等于部分之和”,[3]這些話語都蘊含著整體論的思想。
不過,整體論(Holism)這一詞語,最早是由英國在南非的統(tǒng)治者斯馬茨(Jan Christian)于1926年提出來的。斯馬茨創(chuàng)立其“整體論”概念的著作是《整體論與進化》一書,這里他將整體論作為一個與機械唯物論相對立的概念加以運用?!斑@種理論淵源于進化論,作為排斥機械論與唯物論的論述而立論”。[4]對于斯馬茨的整體論概念與整體論思想,過去對之是多有責備。但在今天看來,如果拋開其唯心主義因素和殖民主義立場,它實際上表達了反還原論的整體主義的思想意識,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例如,斯馬茨推想:“在宇宙中有一種最初‘造成的完整物’,或稱之為‘整體的’因素。這種因素亦叫做‘創(chuàng)造性的趨向’或叫做‘法則’,它貫穿于自然歷史中起著作用?!盵4]通過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斯馬茨的整體論是從生物學、人類學角度對當時機械世界觀的一種批評。因為達爾文進化論引發(fā)了機械論哲學浪潮的再起,它從生物學方面補充了機械唯物主義的論證,于是人們有了一種過分信心,“以為生物機體的各種活動,不論是物理的也好,生理的與心理的也好,都可以解釋為分子運動的方式,及機械的或化學的能量的表現(xiàn)”。[5]機械論對于生物學的錯誤在于無視對于一些事實,只有把生命看成有機整體才能得到解釋。因此,斯馬茨整體論的提出,是有相當進步意義的。
機械論的思維方式是還原論的,而整體論的基本思想恰恰就是在反還原論的基礎上凝成的。還原論主張,真正的存在只有不可再分的、基本的個體或部分;任何理論、概念、術語只有分解為關于基本的個體或部分的描述才是有意義的,所有未知的領域都能從已知的領域加以推導;因而真正有前途的科學研究方法是分析的方法。[6]還原論的上述含義包含了存在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個層面的內容。也就是說還原論可以從存在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方面展開討論的。與還原論相對,整體論的主張是:存在是多元、多層次的;不同的理論、概念、術語不能還原為所謂基本的理念、概念、術語,高階學科不能做物理主義的還原;分析方法是不充分的,除此之外還有系統(tǒng)方法,模擬方法等。整體論與還原論的對立,核心還是在整體與部分關系上兩種思維方式的對立:還原論主張將整體還原為部分,將高層次還原為低層次;而整體論則強調既要關注部分,更要關注整體,高層次和整體本身具有不可還原性。
整體論涉及到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事物整體性狀的突現(xiàn)問題。對“突現(xiàn)”的不同理解,反映了整體論與還原論的深刻分歧:還原論認為整體沒有什么不可以還原為部分加以理解和推導的東西;整體論卻堅持整體對部分具有突現(xiàn)出的新性質,它們是無法從部分加以理解和預測。[7]由于突現(xiàn)問題的重要地位,對“突現(xiàn)”的上述理解自然也成了整體論的基本思想之一。事實上,用以表達整體論思想內核的論述“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已成為“突現(xiàn)”的一種通俗表述了。[8]目前,“突現(xiàn)”已成了復雜性科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整體論也因此得到了極大發(fā)展和豐富,不過這些內容已經超出本文所要討論的范圍。
如上所述,整體論可從存在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個維度加以理解;而其思想內核是關于整體與部分關系的整體性觀念;其所涉及的關鍵問題是“突現(xiàn)”。但是,由于所面對的問題、思考問題的角度以及對整體論思想內涵的理解,往往存在差異,學界對“整體論”這一概念的使用又是多種多樣的。金吾倫曾將各類整體論范疇歸結為八種,即:1)機體論,2)能體論,3)系統(tǒng)整體論,4)生態(tài)整體論,5)全息整體論,6)糾結整體論,7)關系整體論,8)辯證整體論。[1]其中,有的是傾向于以研究對象、研究領域作為分類標準的,如機體論,生態(tài)整體論,全息整體論,糾結整體論。這種分法主要受現(xiàn)代科學(物理學、生物學)的影響,如糾結整體論實際是源于量子糾結的一種解釋。而有的更多是傾向于以存在論為分類標準的,如能體論,系統(tǒng)整體論、關系整體論。這種分法主要反映了哲學實在觀的變革,當然在根源上還是受到現(xiàn)代物理科學的發(fā)展和物理實在觀變革的影響。如美國學者巴姆提出的“能體論”,就是受到質能轉換(E=MC2)與守恒性質的啟發(fā),從而用“能”取代“物質”來建構起一種新的哲學實在觀。
如果就研究領域來界定整體論,顯然上述分類還是有一些重要的疏漏,如技術哲學整體論,中醫(yī)整體論,還有分析哲學提出的意義整體論、理論整體論等等,都沒有包含在內。另外上述分類的明晰性也是有所欠缺的。實際上,金吾倫后來從存在論角度對整體論的含義重新作了一個厘定,提出了實體整體論、系統(tǒng)整體論和生成整體論三種。[9]實體整體論強調世界作為實體存在具有不可分割性;系統(tǒng)整體論是一般系統(tǒng)論的觀點;生成整體論強調世界的生成過程性。金吾倫對整體論的這一劃分,邏輯上還是比較清晰的。從存在論角度來看,實體整體論是以實體為本體,而生成整體論是以過程為本體。不過,上述整體論的新認識還是有些問題需要注意。例如,實體整體論畢竟與實體思維難以撇清關系。實體思維,即以某種不可分割的實體作為世界本原、萬物的始基,視世界體為“實體-屬性”主謂式邏輯結構的思維方式。實體思維往往走向實體主義,它錯誤地將人們認識世界的實體化策略當成絕對真理。另外,如系統(tǒng)整體論還有機械論的痕跡,生成整體論中生成論思想還有一些關鍵問題有待探討。
整體論的分類,也有從認識論、方法論角度給予關注的。如劉勁松、李曙華等人就提出構成整體論與生成整體論的二分法。構成論整體論認為,如果分割沒有損害整體,或者說我們可以依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把問題視為可分割的整體來研究,那么整體論與還原論的對立就弱化了。[10]由于強還原論與強整體論對立的焦點在于整體是否可分割,構成整體論顯然是一種弱整體論,它具有近可分解性、結構不變性和非時間性三個主要特征。而生成整體論可以認為是一種強整體論:整體是動態(tài)的和有生命的,整體與部分不是組成關系,它們是生成關系。整體就是整體,整體從生之時起就是整體。[10]生成性整體具有不可分割性、自組織性、開放性和時間性。是采納構成整體論還是生成整體論,取決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構成性的還是生成性的。
與上述二分法相似,還有個三分法,即:構成整體論、進化整體論、生成整體論。這實際上就是在構成整體論、生成整體論之間另外插入一個“進化整體論”的概念。[11]這個三分法是將三種整體論視為系統(tǒng)整體論的三個演化階段。它認為系統(tǒng)科學先后經歷了系統(tǒng)理論階段、自組織理論階段和非線性科學階段,而構成整體論,進化整體論、生成整體論分別反映了這三個階段的特征。不過,對于進化整體論的提法,我們認為還有待商榷。
另外,還有樸素整體論、機械整體論、辯證整體論、復雜整體論等等整體論概念。其中有些概念已經偏離了整體論的基本思想,與其稱其為整體論還不如換作他稱,如機械整體論,就屬此種概念。
經過上述梳理,我們接觸到的整體論概念不可謂不多。其中,有些概念的提出是很合理的,但有些概念合理性存在不足,還有的合理性甚少。另外,諸多概念的含義也有交叉、重疊之處,分界不很清楚??偠灾?整體論概念還有進一步整合的必要。通過整合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概念,或合并一些概念,或建構一個概念序列,以使整體論概念更加明晰、更具建設性。整合遵循這么幾個思路。首先,以整體論基本思想為準繩,考察一些概念是否背離整體論的含義(立場、觀點與方法);其次,考察一些概念所關涉的對象是否是整體論意義上的“整體”;最后,還要考察一些概念之間的邏輯層次。針對不同概念,采用不同考察思路,最終使我們獲得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體系)。
首先從第一個思路出發(fā),我們發(fā)現(xiàn)機械整體論這一概念是難以成立的。機械整體論認為世界是由分子、原子等物質形態(tài)機械地拼合而構成的整體,整體等于部分之和,部分、整體之間遵循線性關系。這種觀點本來就是還原論的觀點,所以稱其為整體論是欠妥當?shù)?。另?構成整體論的提法在思想方法上也存在類似問題。對這個問題,我們也可從構成整體論所謂的“整體”對象來分析。
關于“整體”對象本來就是有很多分類,如內格爾區(qū)分了八類:空間、時間、集合、性質、模式、過程、對象、系統(tǒng)等。[12]如果就實體要素之間、要素與整體之間關系來考察,可將整體分為三類:集合體、機械整體與有機整體。集合體就是部分之間沒有實體上和功能上的關系;機械整體是部分之間在功能上相互依賴,而于實體上彼此無關;有機整體是整體與部分在實體和功能上都互相依賴。顯然,整體論所討論的整體是有機整體,唯有有機整體才不可予以還原主義的解釋。在實事上,當代整體論的興起首先主要是反映了生物學領域反還原論的聲浪。
盡管我們確定了有機整體是整體論所關注的對象,不過從方法論角度看,整體要能成為研究的對象,還需要確定自己的邊界,它只能是“相對整體”,而不可能是“絕對整體”。絕對整體等同于宇宙全體,這實際上消解了方法論意義上的整體論。[10]因此整體需要具有邊界性。另外整體還有結構性和非加和性。所謂結構性就是復合體諸要素之間存在著“組合性特征”,這一特征是整體性“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的真實基礎。而非加和性導致突現(xiàn)的非預測性和不可演繹性。
在明確整體論所指涉的整體對象之后,我們再來看構成整體論。我們認為構成整體論并沒有脫離構成論還原主義的實質。構成論的基本觀點是,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是宇宙基本構成要素的分離與結合,它也被稱做元素論或原子論。[1]構成論堅決主張還原,否定世界的時間性,是還原論的典型。而構成整體論主張“整體”的近可分解性、結構不變性和非時間性,恰恰是機械整體的基本特征。我們說,整體論是反映有機整體特征的一種思想、學說和理論。因此構成整體論這一概念的提法,是有欠妥當?shù)摹嶋H上構成整體論就是一種“機械整體論”,也就是機械論、還原論的概念。
如果從整體論所指涉的對象來考察,還可發(fā)現(xiàn)象樸素整體論、辯證整體論這樣的概念也是有欠妥當?shù)摹R驗樗鼈兊膶ο箅m然具有整體論對象的動態(tài)時間性,但其結構性沒有獲得充分展開。所以,至少在方法論上這樣的概念是缺乏整體論意義的。另外,其它諸多概念,如機體論,生態(tài)整體論,全息整體論,糾結整體論,它們或可繼續(xù)使用,或可不必使用,因為這些概念實際反映的是整體論思想在各個領域的具體運用。
最后,我們還可發(fā)現(xiàn)有一個整體論概念的邏輯演進,即系統(tǒng)整體論、關系整體論和生成整體論的邏輯演進關系。因為就反還原論的旨向來說,這一整體論概念序列反映了科學研究從反還原論向整體論邁進的思想歷程。我們認為系統(tǒng)整體論是整體論的一種初級形式。首先一般系統(tǒng)論的創(chuàng)立宗旨是倡導整體論,反對還原論的。一般系統(tǒng)論“就是對‘整體’和‘整體性’的探索”。[13]它認為“世界統(tǒng)一性的概念應以不同領域的同型規(guī)律為依據(jù),而不能把所有層次的實在最后都還原為物理層次做為依據(jù),那是一種無效的和牽強附會的愿望”。[13]其次,系統(tǒng)論的研究對象是其要素具“組合性特征”的整體,即“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復合體”。[13]只不過,系統(tǒng)論仍有構成論殘余,它在處理系統(tǒng)問題還倚重于傳統(tǒng)技術手段。它實際的“本體論承諾”還是實體本體論。這種思維方式妨礙了系統(tǒng)論研究的深入開展。盡管如此,就系統(tǒng)論擺脫還原論困境的努力來說,提出系統(tǒng)整體論概念還是可行的。另外順便提及,對于復雜整體論的提法,我們認為它還是屬于系統(tǒng)整體論性質的概念,它可與系統(tǒng)整體論概念合并。
關系整體論主要為我國學者羅嘉昌所推重。它是基于關系實在論的哲學思想背景提出來的。關系實在論主張“關系即實在,實在即關系,關系先于關系者,關系者和關系可隨透視方式而相互轉化”。[14]在關系實在論看來,事物之間的關系先于它們并規(guī)定著它們各自的顯現(xiàn)和性質。在被關系關聯(lián)起來的人和世界的整體中,關系規(guī)定人和世界,因此是整體的中心。顯然,關系整體論在努力克服系統(tǒng)整體論以實體本體論為背景的思想缺陷。因此,在整體論思想發(fā)展史上是一個進步,這個概念是十分可貴的。
不過,無論是系統(tǒng)整體論還是關系整體論,對世界的時間性和過程性關注不足。于是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生成整體論。其中,金吾倫建構的生成哲學是關于生成整體論的一個典型。生成整體論與系統(tǒng)整體論、關系整體論最根本的區(qū)別還是源于它們的本體論前提。不同于強調“要素”或“關系”,生成整體論將“過程”置于優(yōu)先地位,主張要素和關系都是在事物過程中生成的。它關注時間的延續(xù)性與系統(tǒng)的動態(tài)性。在生成整體論視域中,整體從生成之時起就是整體,沒有部分和的概念。“部分只是整體的顯現(xiàn)、表達與展示……整體通過連續(xù)不斷地以部分的形式顯現(xiàn)其自身,而部分則作為整體的體現(xiàn)而存在?!盵15]當前,生成整體論處在整體論思想發(fā)展的前沿,生成整體論概念是一個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整體論概念。
顯然,無論系統(tǒng)整體論、關系整體論和生成整體論,有著不同的本體論預設,可分別稱之為實體實在論,關系實在論和過程實在論。這種本體論觀念的嬗變,反映了人們對待世界策略的變化,由此推動人類認識世界的不斷深入、不斷發(fā)展。這一過程的基本特征是弱化實體,重視關系和過程,這也正是整體論興起的思想實質。關系優(yōu)于要素,過程優(yōu)于屬性。從關系與過程的角度看,還原論所關注的實體不過是對關系與過程某種局域化和靜態(tài)化的處理。[16]提倡整體論就是要恢復被實體化所遮蔽了的關系和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整體性地認識世界,也才能獲得對世界整體的更好認識。
[1]金吾倫.生成哲學[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180.54. 2-3.
[2]莊子·天下[A].[清]王先謙.莊子集解[C].北京:中華書局, 1987.288.
[3]Aristotle.Topics.(350B.C.E)Book V1.Translated by W.A. Pickard-Cambrige,Part13.
[4]Paul Edwerds.The Encylopedia of Philosophy,Vol.7.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London,1967,P465.
[5][英]W.C.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李珩譯) [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423.
[6]劉明海.還原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18.
[7][美]D.C.菲立普.社會科學中的整體論思想(吳忠,陳昕,劉源譯)[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2.
[8]范冬萍.復雜系統(tǒng)突現(xiàn)論——復雜性科學與哲學的視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
[9]金吾倫,蔡侖.對整體論的新認識[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 (3).
[10]劉勁松.構成與生成——方法論視野下的兩種整體論路徑[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4).
[11]劉敏.生成的超越——系統(tǒng)整體論形態(tài)嬗變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8).
[12][美]歐內斯特·內格爾.科學的結構:科學說明的邏輯問題(徐向東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457-458.
[13][美]馮·貝塔朗菲.一般系統(tǒng)論:基礎發(fā)展和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7.(序言)3.45.52.
[14]羅嘉昌.從物質實體到關系實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3.
[15]金吾倫.從系統(tǒng)整體論到生成整體論[N].科學時報,2006-11 -30.
[16]段偉文.科學方法的整體論嬗變[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 (3).
[責任編輯 劉范弟]
Carding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olism
HUANG Qian-che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04,China)
Holism,in the field of academic research,is to transcend Reductionism as a kind of ideology.It is presented as an academic idea and method.With further research,especially with the process of debation between Holism and Reductionism,the holistic thought itself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In fact,there exists on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Holism,including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Similarly,on the use of Holism concept 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application,such as Constructionist Holism,Relationist Holism,Generationism Holism,Complex Holism,&etc.In general,the understanding and use on Holism are not mature but chaotic instead in the academic circles.Therefore,the work that attempts to card and integrate the concepts of holism should be very meaningful.
Holism;Reductionism;System Theory;Generationism
N031
A
1672-934X(2013)05-0061-05
2013-07-23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技術設計的哲學探究”(13B133)。
黃前程(1974-),男,湖南麻陽人,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科學技術認識論與方法論、政治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