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開琴,何熔,簡朝鳳 祝志琴,張雅琪,張麗華
(長江大學臨床醫(yī)學院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消化內分泌科,湖北 荊州434000)
糖尿病足潰瘍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嚴重威脅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據統(tǒng)計,12%~25%的糖尿病在病程進展中可并發(fā)足部潰瘍,糖尿病足發(fā)病率和致殘率已成為一個嚴重問題,在美國因為糖尿病足而截肢的病人占非外傷性截肢的50%以上,其中須行大腿截肢的占30%[1]。
①鞋襪首選寬松棉質透氣性好,松緊度適宜,足繭是發(fā)生足潰瘍的先兆,這樣不宜長時間的行走或穿鞋底堅硬的鞋子。②趾甲不要斜剪以免傷及甲溝,一般剪到與趾尖同一個水平線,避免剪得太短或剪得太靠近皮膚造成皮膚損傷。③泡腳的水溫宜選擇39~40℃,這樣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同時,洗腳后要用柔軟吸水性強的白色毛巾輕輕擦干,以便及時發(fā)現血跡或者膿跡。腳部有潰爛禁忌泡腳。老年性患者由于神經病變足跟部容易出現皸裂,易形成潰瘍,繼發(fā)感染,可選擇羊脂油類潤滑劑滋潤雙腳。④汗腳因出汗過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可選擇醫(yī)用酒精擦拭腳趾縫,或者是洗腳水中加少量醋及爽身粉。⑤改變人類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所在。吸煙是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子,患者自己要有積極戒煙的信心和行動,家庭和社會也要為其營造良好的戒煙環(huán)境[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最痛苦的并發(fā)癥之一,需要細心仔細的護理和照顧。當糖尿病足患者出現感染性潰瘍的時候,換藥對糖尿病足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好的換藥方式可以促進潰瘍創(chuàng)口的愈合,致使病情減輕。傷口必須保持干凈,不能有污染,換藥應在無菌操作下進行,局部給予無菌巾鋪墊,工作人員佩戴無菌手套和口罩。潰瘍面用無菌棉簽加雙氧水清創(chuàng)。對于表面有腐爛組織的患者,用無菌鑷和無菌剪徹底地清除腐爛組織,并用碘酊充分消毒,消毒后再用鹽水沖洗,然后再用無菌紗布將周圍組織擦拭干凈,遵醫(yī)囑將配置好的敷藥液(0.9%生理鹽水100 ml+慶大霉素8萬單位+普通胰島素10個單位)用無菌紗布濕敷15 min,并抬高患肢,減少潰瘍面末梢循環(huán)差引起的疼痛感和局部水腫。為保證血液循環(huán),用敷料包裹患處時不能太緊。待患處皮溫下降、水腫消退、傷口干燥后,可選用含表皮生長因子的敷料換藥,局部噴灑654-2、胰島素等亦有積極效果[3]。
①在關注患者疾病的同時,也要注重患者的情感及心理變化。主動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由責任護士將患者的需求記錄在護理質量反饋表中,限時給予患者答復,并將反饋落實與績效掛鉤,真正把我們的護理工作做實、做細。②采用護士長接待表和護士長中期巡視表來掌握患者情感需求或對醫(yī)療護理的依從性如何,給予患者適度的接受和照顧并鼓勵和尊重他們的情感世界。③采用一對一和上小課等多種形式進行健康宣教,發(fā)放健康宣傳冊,讓患者充分提問并給予解答,建立醫(yī)護患之間和諧友善的氛圍,同時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與焦慮,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④還可在患者的生日自制精美的賀卡并送上小禮物及祝福語,傳遞醫(yī)者仁心及友誼的橋梁。⑤心理干預通常采用冥想放松法和交談法,前者以語言引導為主,音樂背景為輔,使患者通過沉思冥想放松身心,后者通過對患者系統(tǒng)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及病友講述抗病治病的經歷、經驗與康復過程,增強患者的信心,二者能有效緩解焦慮、抑郁和沮喪心情,減輕糖尿病對患者病情產生的負面影響。除常規(guī)的心理護理外,還要根據不同的糖尿病藥物的特點,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治療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對治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⑥加強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意識,讓每一位護理人員都能把人文關懷融入到每天工作的行為中建立人文關懷護理模式。
通過數據管理模塊加強對基層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管理和監(jiān)控,形成醫(yī)院-社區(qū)-病人管理一體化的管理模式[4]。①由糖尿病??漆t(yī)生、全科醫(yī)生、營養(yǎng)醫(yī)生或營養(yǎng)師組成社區(qū)糖尿病教育小組,定期到社區(qū)舉辦糖尿病知識講座。教育內容包括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臨床表現、飲食治療、藥物治療、病情監(jiān)測測、自我護理等。教學手段采用專家講解、互相討論、觀看幻燈、錄像片等。②建立糖尿病病人檔案,以便長期隨訪。③自我管理,做好監(jiān)測血糖。準確掌握血糖的波動情況,正確使用藥物和胰島素的治療。④糖尿病患者長期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成員要和患者一起制定病人每日的合理均衡營養(yǎng)膳食熱卡和運動鍛煉計劃,保持家庭和睦,做好個人衛(wèi)生和足部保養(yǎng),病情變化隨時與醫(yī)護人員聯(lián)系。
階段變化護理主要干預策略:提高認識、自我解放、增強管理,尋求幫助網絡刺激控制。干預措施主要是幫助患者產生恢復正常生活的向往,告知患者絕大多數糖尿病足可以治療,能回到正常生活當中,講解糖尿病足的防治知識和簡述如何幫助患者進行觀察,知曉防治工作的具體實施及觀察傷口的愈合情況,咨詢和鼓勵、幫助建立社會關系,第1~3周進行群體教育,1次/周,60~90 min/次,第2~4周進行個別指導,1次/周,30 min/次,以后每5~12周進行個別指導,1次/周,30 min/次,第2、3個月組織糖尿病俱樂部,1次/月,30 min/次。除了在準備階段對所有糖尿病患者進行糖尿病足部護理知識進行普及外,在行為轉變的其他階段通過行為的時間對患者糖尿病足部護理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使患者在獲取糖尿病足部護理知識的態(tài)度上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足部護理知識的知曉率和自我管理的正確率[5]。
[1]曾錦霞,陳佩蓮,戴霞 .醫(yī)院社區(qū)一體化管理流程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9):1786-1787.
[2]樓青青,楊麗黎,王青青.1例2型糖尿病患者7年的隨訪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7):613-614.
[3]許曼音 .糖尿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6-17.
[4]李明子,喻穎杰,張明霞 .門診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11-14.
[5]胡茗,劉順華 .糖尿病患者遵醫(yī)行為調查分型和對策[J].遼寧實用糖尿病雜志,2003,11(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