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萍 (荊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湖北 荊州 434000)
鼻內鏡下中耳置管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護理
胡 萍 (荊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湖北 荊州 434000)
探討137例分泌性中耳炎行鼻內鏡下中耳置管術治療的護理經驗。術前完善檢查,術后合理飲食護理、藥物護理、置管護理及健康宣教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分泌性中耳炎; 鼻內鏡下中耳置管; 護理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聽力下降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是耳科多發(fā)病、常見病,也是常見的致聾原因之一。鼻內鏡下鼓膜置管術是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方法之一,鼓室置入通氣管后可以清除中耳積液,代替咽鼓管部分功能,解除中耳負壓狀態(tài),改善中耳黏膜的病理變化。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13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鼻內鏡下中耳置管術,收到滿意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13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男85例,女52例。年齡29~76歲,病程3個月~1年。主要癥狀為耳悶塞感、聽力減退,部分有耳內水動感,耳鏡檢查可見鼓膜內陷、混濁、光錐消失,有液平面,活動度差,穿刺后均能抽出淡黃色液體或者粘稠膠凍樣液體。137例均行鼓室導抗圖檢查。125例為B型曲線,12例為C型曲線。純音測聽,90例為傳導性聽力減退,平均語音聽閾40dB,47例為混合性聽力減退,骨導21~35dB,氣導為45~55dB。
1.2治療方法
患者取坐位,75%乙醇消毒外耳道,1%丁卡因溶液表面麻醉外耳道及鼓膜。用0度鼻內窺鏡在鼓膜前下象限或者后下象限切開鼓膜2~3mm,再用吸引器吸盡鼓室內積液,如粘稠或膠凍樣物,則用7號鈍性針注入地塞米松5mg及α-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0.5ml沖洗鼓室,再行負壓吸引,直至干凈,隨后置入鼓膜通氣管。
1.3結果
本組137例、177耳中,有9例、10耳術后1~3月內脫管,其余均在3~6月內拔管,拔管后即行療效評價。治愈146耳(82.7%),好轉24耳(13.75%),無效7耳(3.55%)。1月后復查鼓室導抗圖,167耳恢復為A型曲線,10耳為C型曲線。
2.1心理護理
分泌性中耳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阻塞感和耳鳴,其病程較長,易復發(fā),給病人精神、工作、學習及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我們有針對性地解釋疾病的相關檢查、治療方式、目的、預期效果及注意事項,使病人了解病情,積極配合治療。宣講有關本病的常識、置管方法,耐心聽取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消除其恐懼心理,以最佳狀態(tài)配合手術。
2.2術前準備
完善各項常規(guī)檢查(如心電圖、胸透、血常規(guī))和??茩z查(如聽力學檢查、咽鼓管功能檢查、顳骨高分辨CT檢查),指導患者正確用藥、飲食及體位訓練,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術前1d,患耳備皮,常規(guī)剪除外耳道耳毛,以利手術時視野清晰,并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外耳道,術前洗頭洗澡。
3.1一般護理
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若體溫升至38.5C°或者耳內疼痛加重,應及時通知醫(yī)生予以處理。
3.2抗感染
遵醫(yī)囑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靜脈滴注1周,用慶大霉素8U加入10ml生理鹽水行鼻腔噴霧治療5d,同時用1%麻黃素滴鼻,1~2滴/次,1日3次,連續(xù)用藥3d,使鼻腔和咽鼓管咽口黏膜收縮,保持咽鼓管通暢,有利于中耳通氣與排液。
3.3飲食護理
術后2h可進流質飲食,第2d可進軟食。要求食物富有營養(yǎng)、清淡、易消化,避免過硬、過熱、刺激性食物。
3.4口腔護理
加強口腔清潔,每天進食后用2%~3%復方硼酸溶液或者淡鹽水漱口。
3.5鼓膜置管的護理
術后第2d用電耳鏡檢查鼓膜周圍局部情況,有無滲液、充血,鼓膜通氣管位置是否適當,有無脫離、堵塞。在置管期間,囑患者不可自行挖耳,不做頭部的劇烈運動,以防中耳置管脫落。鼓膜置管一般3~6月,患者自覺無耳阻塞感,鼓膜顏色正常。復查純音聽力測試,證實聽力提高,咽鼓管功能檢查正常,即可拔管。囑患者拔管后1周內復查,置管切口愈合方可進水。
帶管期間,避免緊張勞累,保持環(huán)境安靜,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囑患者遵醫(yī)囑用藥,注意保持患耳外耳道清潔。洗頭、洗澡時必須用無菌棉球堵塞外耳道,避免污水進入外耳道。如不慎有水進入患耳,可將頭側向患耳,讓水從患耳流出,再用清潔棉簽擦干外耳道。避免乘飛機和參加游泳等水上活動。指導患者勿用力擤鼻、屏氣,以免引起咽鼓管造成的逆行感染。10~20d內,禁止自行滴耳。出院后如無特殊情況,1周后來院復查,以后每2周復查1次,連續(xù)2月。
2013-04-22
胡萍(1962-),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3.76
A
1673-1409(2013)24-0048-02
[編輯] 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