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萍
(赤峰學院 醫(yī)學院, 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淺談生藥學教學的傳承與改革
鹿萍
(赤峰學院 醫(yī)學院, 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通過對生藥學的教學實踐,從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實驗,計算機輔助教學等幾個方面,總結出一些教學方法,從而提高了生藥學的教學質量.
生藥學;教學改革
生藥學是應用本草學、植物學、動物學、化學、藥理學和中醫(yī)學等學科知識,來研究生藥(藥材)的名稱、來源、生產(chǎn)、采收加工、活性成分、鑒定、化學成分、品質評價、開發(fā)利用及醫(yī)療用途的一門綜合性應用科學[1].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與手段也非常豐富,就生藥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收獲與各位同行交流與學習.
1.1 引用典故
生藥學在講授過程中,理論雖不深但內容繁雜,且易學難記,每味生藥項下均有來源、植物形態(tài)、采制、產(chǎn)銷、性狀等10個條目,特別是條目中的內容大致相似,千篇一律,容易混淆,所以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為了引起學生興趣并易于記憶,我們首先就抓住這味藥的特點,從名字入手,吸引學生,有些因藥物突出的功效而命名,如決明子,功善清熱明目,主治眼科疾病,為明目佳藥;防風功能祛風息風,防范風邪,主治風病.有些因形態(tài)而命名,如人參,因其狀如人形,功參天地;牛膝的名字就是因為其莖節(jié)膨大,似牛的膝關節(jié),故名牛膝.有些因氣味命名,如魚腥草,味如魚腥;雞屎藤,莖葉揉搓之后有雞屎的氣味;而丁香、茴香等具有特殊的香氣.有些生藥因人名命名,如劉寄奴是南朝劉裕的小名,傳說他出去帶兵打仗,發(fā)現(xiàn)這味藥對刀傷有好的治療作用;使君子是潘沙郭使君治療兒科病的常用藥.有些生藥因性而命名,如王不留行,性走而不停,其通經(jīng)下乳之功甚速,雖有帝王之命也不能留其行,故名王不留行;沉香以體重性沉降,入水沉于底者為佳[2].首先利用這些名字的特點就能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習熱情,提高了授課的效果.
1.2 術語與顯微結構相結合
經(jīng)驗鑒別法是生藥鑒定的首要方法和主要內容之一,是我國數(shù)千年來鑒定生藥材的經(jīng)驗總結,用簡潔易懂的短語或擬人擬物的形容詞形象地描述了某些生藥材的重要特征,掌握經(jīng)驗鑒別術語及與顯微結構的對應關系,是理解術語的關鍵[3].例如,何首烏斷面的“云錦紋”,是皮層中的異常維管束;檳榔斷面的花紋是外胚乳錯入內胚乳中形成的錯入組織;板藍根斷面的“金井玉欄”,其中“金井”指的是木質部黃色,“玉欄”指的是皮部黃白色.
2.1 充分利用植物標本
生藥學是一門客觀性、實踐性非常強的自然科學,雖然計算機輔助教學克服了許多實物觀察所遇到的產(chǎn)地、季節(jié)、貴重、有毒等問題,但植物標本在生藥學的教學中仍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只有經(jīng)過反復參與和實踐,學生才能從客觀的角度對各種藥用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及內部構造有比較明確、直觀的認識[4].
2.2 所學過的藥材標本每次隨堂測驗
在講到各論時,每堂課會學到大綱要求掌握和熟悉的藥材,下次課就拿來藥材的實物或飲片請同學們進行辨認,這樣使學生平時就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生藥復雜多樣的特點進行化零為整的記憶,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2.3 因地制宜開展藥材市場觀察實踐活動
利用實踐課帶領學生逛藥材市場,在復雜的藥材市場環(huán)境中,充分利用所學的鑒定知識對一些藥材從真假優(yōu)劣各方面進行實際鍛煉,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學轉向主動學習,又能使所學的知識學有所用.
生藥學知識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生藥的生產(chǎn)、采收、加工、貯藏、化學成分、四大鑒別方法、藥理及應用等內容.圖像資料非常多,實踐性強,學生需要大量的實踐認知機會.實物觀察常受到產(chǎn)地和季節(jié)性的限制,貴重和劇毒藥材也不宜進行實物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徹底改變了上述弊端,實現(xiàn)了由單一媒體向多種媒體的轉變.運用文字、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相結合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手段,變靜態(tài)教材為動態(tài)畫面,抽象知識立體化,全面調動了學生的感知能力,克服以往教材落后于學科發(fā)展的局面.學生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體會除基本知識外的更深層次的東西.另外,多媒體教學不僅運用于理論課教學,也輔助了實驗課教學,比如,在生藥的顯微鑒定方面,其中的組織構造臨時制片需要新鮮藥材切制,但往往會受到產(chǎn)地和季節(jié)的限制而不能觀察,有了多媒體教學,可以在理論課上就讓學生們觀察到了顯微攝影技術拍攝的圖像,可以真實地反應觀察對象的各種顯微特征[5].
生藥學的教學,需要廣大同仁不斷總結經(jīng)驗,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探索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與時俱進,真正提高學生對藥材的鑒定能力,使我們的學生能成為實用型藥學人才.
〔1〕楊軍.生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2〕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46-47.
〔3〕劉宗華.生藥學教學改革的嘗試[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 (15):47-48.
〔4〕匡菊香,楊建文,石江,等.探討生藥學教學中使用藥用植物標本的種類及意義[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05,28(1):104.
〔5〕劉惠娟,李萍.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生藥學教學環(huán)境[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2,16(1):26-28.
G642
A
1673-260 X(2013)10-02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