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心誠
(西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在學術界對現(xiàn)象學有兩種分類方法:狹義現(xiàn)象學和廣義現(xiàn)象學.狹義現(xiàn)象學是指以胡塞爾的《邏輯研究》為標志開創(chuàng)的并且以胡塞爾為代表的現(xiàn)象學.及“理性在可理解的對象面前的自我發(fā)現(xiàn)”,[1]而廣義現(xiàn)象學是指現(xiàn)象學運動,是“西方現(xiàn)代同研究、闡述和應用現(xiàn)象學哲學有關的學術思潮及學術活動的總稱.”[2]1900年,當時任德國哥廷根大學哲學教授的胡塞爾發(fā)表了《邏輯研究》,這本書的發(fā)表標志著一種新的哲學——現(xiàn)象學的誕生.隨著現(xiàn)象學哲學在歐洲大陸的不斷傳播,大批學者投身到了這個新生的哲學的研究之中,最終使其成為了一種學術運動,即現(xiàn)象學運動.本文所討論的現(xiàn)象學是指廣義上的現(xiàn)象學.
家庭是由婚姻,血緣或收養(yǎng)關系所組成的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家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是指一夫一妻制構(gòu)成的單元;廣義的則泛指人類進化的不同階段上的各種家庭利益集團即家族.本文所討論的是狹義上的家庭概念.家庭同時還是最基本的社會設置之一,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制度和群體形式.正確認知與處理好家長與子女間的關系,是建立美滿家庭的前提,因此如何處理好這種關系,便涉及到了家庭教育的問題.
對于“家庭教育”這一概念的界定,學術界有很多不同的認識.筆者還是對《辭海》中對家庭教育的解釋較為認可,即:父母或其他長者在家庭里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的教育.[4]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關注,但它被作為一門學問來研究,是近幾年才發(fā)生的事情,經(jīng)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具有早期性,連續(xù)性,權(quán)威性,感染性,及時性等特點.
愛迪生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拇蟀l(fā)明家,這個天才的發(fā)明大王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歸功于他的母親南希.下面我們通過了解南希對愛迪生的教育,可以從中找到很多現(xiàn)象學的相關理念.
《愛迪生的好媽媽》文章節(jié)選:[4]
愛迪生五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問媽媽:“雞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坐著干嗎呀?”南希告訴他,這是雞媽媽怕蛋著涼,給他們暖和暖和.“蛋為什么要暖和呢?”“這是為了孵小雞.”愛迪生聽了媽媽的話后找了一些雞蛋,躲到鄰居家的倉庫里,做了一個小窩,把蛋放在里面,自己蹲在上面孵起小雞來.愛迪生失蹤了,家里人找了好幾個鐘點才在倉庫里找到他.但是,南希并沒有因此責怪和取笑兒子.這就保護了愛迪生好問好學的積極性.
愛迪生七歲開始上學.有一次,上算術課,講到二加二等于四,愛迪生又問道:“老師,二加二為啥等于四呀?”老師回答不上來,還以為愛迪生是存心搗亂,故意為難老師.愛迪生回家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南希到學校去先向老師了解情況后,最終給愛迪生退學,帶回家去自己教.
南希給愛迪生講羅馬帝國的盛衰;講英國的演變;教他念《魯濱遜飄流記》、《悲慘世界》一類著名的文藝作品;愛迪生又讀了電學家法拉第的著作,使他增加了不少電學知識.南??吹綈鄣仙貏e喜愛物理、化學,又買了本《派克科學讀本》給他,小愛迪生更加入了迷,凡是能夠做的試驗,都要自己做一做,做不成就不罷休.
有一次,愛迪生看到氣球里面裝滿了氣就能上天,他想,如果讓人的身體里也裝滿氣,人不是也可以上天了嗎?愛迪生想到當時的一種瀉藥叫做“沸騰散”.他想,水沸騰了就冒氣,這藥吃到肚里大概也能冒氣.他找了一大包藥,讓鄰居一個孩子吃下去.結(jié)果,那孩子不但沒有能飛起來,反而肚子痛得不得了,只好找醫(yī)生來搶救.
這件事使南希十分生氣,她下命令停止愛迪生的化學試驗.愛迪生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他一面向媽媽保證以后決不再作這種蠻干的事,一面要求媽媽允許他繼續(xù)做試驗,來掌握更多的知識.南??吹胶⒆拥幕谶^是真誠的,就收回了成命,同時也更加耐心細致地指導愛迪生的學習和試驗.可以想象,如果愛迪生不是有這樣一位好媽媽,這個天才的大發(fā)明家是有可能在萌芽時期就被扼殺的.
“生活世界”的理論最早由現(xiàn)象學家胡塞爾在他晚期的著作《歐洲科學的危機和超驗現(xiàn)象學》中提出的.提出的原因是因為其先驗現(xiàn)象學的觀點被其他學者質(zhì)疑和批判,認為他對了意識的研究嚴重脫離了現(xiàn)實,他又重新走回了黑格爾的老路上.因此,胡塞爾在其學術生涯的后期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用來解釋他的研究并沒有回到純粹的意識或者思辨的舊思維中.“生活世界”是一個非課題性的,先在的,自然的,主觀的,直接的世界,是指“人們生活于其中的現(xiàn)實的具體世界,是唯一實在的,可以被知覺所給予的,被經(jīng)驗到并能夠被經(jīng)驗到的世界.”[5]“生活經(jīng)驗是現(xiàn)象學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歸宿.”[6]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給予子女足夠的生活空間,關注并體會子女的生活世界,同時也應該注重自己的生活史,剖析自己的生活歷程和生活經(jīng)驗.這兩種生活世界的回歸,在家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3.1.1 走進子女的生活世界,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生活感受.文章中南希充分走進了小愛迪生的生活世界,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語文數(shù)學,有物理化學,南希充分了解了小愛迪生的興趣愛好,從小便給他買了文學的著作,物理學的著作,這對他日后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打下了全面的基礎;同時他知道兒童是充滿童心的,他并沒有責怪小愛迪生去孵雞蛋這種在常人看來很可笑的事情,也沒有因為他提出的“2+2為什么等于4”的這個幼稚的問題去責備他,這很好的啟發(fā)了小愛迪生對于新事物探索的積極性.可見,充分走進子女的生活世界,有利于孩子全面的,協(xié)調(diào)地成長.
3.1.2 關注自己的生活世界,注重自己(父母)的生活史.南希同樣當過老師,她在教育小愛迪生的同時,充分分析和思考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通過自己的教育行動和人格魅力來感染小愛迪生.注重自身生活史的父母,能夠在實踐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兒女成長,這是實現(xiàn)高效率家庭教育的基石.
作為胡塞爾的學生,海德格爾在胡塞爾哲學的基礎上,提出只有人對存在者存在有顯現(xiàn)的理解,存在者存在的顯現(xiàn)才有意義,只有人的理解才能夠通達存在,理解是存在的方式,理解是存在的家.南希對小愛迪生的家庭教育,體現(xiàn)了她對小愛迪生的理解,她充分發(fā)現(xiàn)了小愛迪生和常人與眾不同的思維,理解了兒童不同于成人的生活體驗,如文章中小愛迪生讓鄰居小孩吃瀉藥的故事,最終她還是原諒了自己的兒子.理解是解釋學的核心概念和內(nèi)容,“理解就是從生命的外在表現(xiàn)中獲得內(nèi)在的生命意識過程.”[7]因此,加強家長與子女間的溝通與理解,有助于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距離,能夠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探索的樂趣,獲得人生的啟迪.
師從海德格爾的解釋學大師伽達默爾把理解進一步發(fā)展,他認為人的基本存在就是理解,存在的意義正是通過理解來展現(xiàn)的,理解成為了一種動的狀態(tài),而解釋學成為了探究“人的世界經(jīng)驗和生活實踐的問題”,[8]成為了一種實踐哲學.
回到愛迪生家庭教育的故事中來,母親南希很好的運用到了實踐教學,小愛迪生的所有實驗都是在實踐中得出結(jié)果的,而這些實踐的前提,同樣的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的,這些理論的基礎就來自于愛迪生平時看的物理、化學的著作以及母親潛移默化的教導.這也啟示我們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要在知識理論化的基礎上向?qū)嵺`化過渡,要在實踐中升華理論知識,在運用中尋找規(guī)律,在探索中摸索技巧,做好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jié)合.
主體間性理論的提出來自胡塞爾晚年時期,“主體間性是主體間關系的規(guī)定性,是主體與主體間的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識性”,[9]主體間性也叫交互主體性,它強調(diào)主體的相對獨立性以及主體之間的交互性,主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人們在交往過程中都是主體,在交往過程中彼此承認,彼此尊重.這種主體間性有助于人與人之間更加和諧的相處.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要尊重現(xiàn)象學中主體間性的理論,承認人與人之間主體間性的交往是以個人的主體性為基礎的,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能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去教育子女,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自己的個性和差異性,家長不能要求子女的觀點必須和自己認同,他人始終是他人,他人不能成為我,他人與我不同;同樣的,我始終是我,我可以走近他人,但不可能成為他人.反觀現(xiàn)在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把榜樣扭曲化,羨慕別人孩子的成績,恨不得把別人的孩子拿過來當自己的來養(yǎng),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子女,只能看到自己子女的缺點卻看不到閃光點,完完全全忽視了主體間的獨立性和差異性.南希充分給予了小愛迪生自由和尊重,即便他是一個孩子,他也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這便給小愛迪生創(chuàng)造了發(fā)明的空間.因此,正確把握主體間的關系,加強與孩子之間的語言交流和對話,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長和發(fā)育.
現(xiàn)象學研究的根本原則是:“回到事情本身”,現(xiàn)象學的其他的很多觀點都源于此,回到事情本身“打開了一個立足于人本身來全面看待生活并重新賦予人生以意義的廣闊視野”,[10]現(xiàn)象學學者認為現(xiàn)象和本質(zhì)間彼此是不分離的,事物向我們顯現(xiàn)的不僅僅是現(xiàn)象,這個向我們顯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就是事情本身,這與傳統(tǒng)的“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觀點是相左的,這也意味著人可以通過直覺的方式去把握事物.
之所以把現(xiàn)象學的最核心的概念:“回到事情本身”放到最后來說,是因為前面所有的觀點和方法都是建立在這個現(xiàn)象學最基本原則之上的.同樣的,家庭教育活動也是一種現(xiàn)象,是人的一種存在方式,家庭教育現(xiàn)象就是生活,因此,我們應該回到生活世界里來,應該回到家庭教育現(xiàn)象本身去認識和了解家庭教育.然而,現(xiàn)如今中國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是工具化、理性化、應試化,由此把家長與子女帶入到了一個陌生的、抽象的、異化的地帶,當代的家庭教育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背離了教育本身的宗旨和規(guī)律,家長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一個教育的誤區(qū),而一旦進入這個教育的誤區(qū),便可能導致多層面的教育上的變質(zhì),最后演化成一個社會問題.南希對小愛迪生的教育是一個因材施教的過程,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使實踐回到家庭教育現(xiàn)象本身上來,能夠讓孩子健康的成長,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現(xiàn)象學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理念,改變了人們看待家庭教育的傳統(tǒng)方式,使人們開始重新理解教育,現(xiàn)象學中的很多觀念對家庭教育的沖擊和影響是深遠的,這些觀念在理論上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還有許多我們值得去借鑒的地方,除了關注人的體驗、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性、尋求理解、加強對話和交流來把握主體間的關系等等,還對家庭教育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思路:“反思”,反思是貫穿在胡塞爾現(xiàn)象學中的方法特征,也是整個現(xiàn)象學研究的前提,如果家長也能時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價值觀念,便可以提高自身素質(zhì),更好地完成家庭教育.現(xiàn)象學的觀念還能夠為我們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思維理念,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去發(fā)掘與研究,家長只有在家庭教育實踐過程中運用好這些觀念,才有可能達到家庭教育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成長.
〔1〕羅伯特·索克拉夫斯基[M],高秉江,張建華譯.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10.
〔2〕〔6〕馮契,徐孝通.外國哲學大辭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472,1300.
〔3〕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1023.
〔4〕余心言.名人家庭教育故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21-123.
〔5〕馬克思·范梅南.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7〕鄧友超.教育解釋學論綱[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2):1-5.
〔8〕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上)[M].洪漢鼎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6.
〔9〕熊川武.實踐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71-72.
〔10〕高秉江.胡塞爾與西方主體主義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前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