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帥
(麗水學院 教育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健康與文化并重的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理論闡釋
王繼帥
(麗水學院 教育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在探討健康與文化并重的高校體育課程理念內涵的基礎上,從哲學、文化學和課程學等方面對其理論依據進行分析和闡釋。研究認為:現象學理論需要高校體育課程理念強調學生生活體驗的實踐價值;生存美學理論揭示高校體育課程理念要兼顧體育課程文化傳承和學生健康水平提高的關系;體育文化傳播理論強調運動文化傳承在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校體育課程理念;健康理念;文化價值;理論闡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頒布了五部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大綱》(1953年、1961年、1992年、2002年稱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不同時期的教學《大綱》都體現著相應的課程理念,只是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總結,制約著體育課程實施的進程。目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的理念是以學校體育思想來統(tǒng)領的,學校體育思想與體育課程理念是兩個層次上的概念,關于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研究則顯得較為缺乏。[1]
在現代體育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的時代,西方現代體育文化已經同化了高校體育運動項目,使得高校體育課程文化及價值取向迷失了方向。民族體育文化本真性的逝去,高校體育課程文化認同也逐漸消解。健康與文化并重的課程理念的提出,賦予高校體育課程新的活力。這種理念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時代性的特征,對高校體育課程系統(tǒng)發(fā)展將會產生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高校體育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主要內容,也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健康與文化并重的高校體育課程理念,是對“高校體育課程是什么和應該做什么”的價值判斷和基本看法,也是基于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實質的抽象概括,以及對高校體育課程發(fā)展趨勢的客觀梳理和整體把握。
高校體育課程理念是課程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對高等教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自建國以來,伴隨著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進程,體育課程理念也隨之進行了多次變革,主要經歷了運動技術觀、體質本位觀、素質教育觀、健康觀等變化。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提出都會對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化產生重要影響,但體育課程理念的具體實施效果不容樂觀,尤其表現在大學生的體質與健康狀況上。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19-22歲年齡組除坐位體前屈指標外,爆發(fā)力、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學生肥胖和超重檢出率繼續(xù)增加。[2]學生體質與健康問題給我們留下很多思考,也為高校體育課程理念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提出了挑戰(zhàn)。
高校體育課程實踐面對新的挑戰(zhàn)和考驗,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變革勢在必行。鑒于此,我們對健康與文化并重的高校體育課程理念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內涵: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主導思想;通過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意識,提高體育素養(yǎng)水平;以現代文化教育為契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和學習態(tài)度,塑造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
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傳播和發(fā)展主要取決于體育課程實踐的改革深度。探討和前瞻健康與文化并重的高校體育課程理念對體育課程實踐的作用和啟示,對于促進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健康的理念是以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核心的,需要高校體育課程目標以學生生命質量作為制定標準;“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理念是促使體育課程生活化的指導思想,需要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回歸現實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育人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導向,需要高校體育課程結構以課程價值理性為設計方向,重視學生精神世界和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現代文化”的理念是以學生人格的塑造為基點,需要高校體育課程實施體現體育課程文化的現代化,呈現出具有現代性特征的課程價值和功能;終身教育理念是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為出發(fā)點,需要高校體育課程評價凸顯整體教育思想,豐富體育課程評價內容,轉變體育課程評價方式。
健康與文化并重的高校體育課程理念就是在理解高校體育課程本質的基礎上,以追求“生命質量”、“回歸生活”為發(fā)展目標,通過“文化”的傳遞載體和表現形式,探討人(學生)、文化、學習關系的一種具有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體育課程思想和觀念的總和。它具有豐富的內涵,重點強調了“健康觀”與“文化觀”的并存性和協(xié)調性,缺一不可。
健康與文化并重的體育課程理念是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完善的重要導向,也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理念的產生和發(fā)展需要有深厚的理論作為依據,健康與文化并重的體育課程理念不僅涉及現象學、生存美學等哲學理論以及文化傳播學理論,還有課程生態(tài)理論作為重要理論依據。
1.現象學理論: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哲學基石。
現象學理論闡釋了一種方法和思維態(tài)度,闡發(fā)了一種“回到實事本身”的基點,為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發(fā)展提供了原點和邏輯起點。胡塞爾指出,它“標志著一種方法和思維態(tài)度:典型哲學的思維態(tài)度和典型哲學的方法”。[3]早在20世紀初的歐洲,國家精神文化危機就是通過一種“回到實事本身”的哲學思維態(tài)度與方法而獲得拯救。不同哲學家的研究視角雖不同,對現象學的理解卻大致相同。海德格爾對現象學有著這樣的解釋:“現象學是說,讓人從顯現的東西那里,如它從其本身所顯現的那樣來看它?!盵4]如果說現象學作為典型的哲學思維態(tài)度保證著我們走向實事本身(意識)的可能,現象學作為典型的哲學方法則進一步保證著我們事實上對這一實事的最終把握。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理念的確立關系著行動的最終結果?!盎氐綄嵤卤旧怼笔乾F象學的根本口號,對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發(fā)展具有歷史借鑒和現實意義。這要求高校體育課程理念應以“回到實事本身”的哲學思維態(tài)度為出發(fā)點,放棄一切偏見、成見、習慣看法,直觀學生的認識活動中直接親身體驗的東西,對學生的健康問題和文化觀念進行探索和重新思考。
教育現象學是現象學在教育領域的擴展和延伸,重點關注人的精神和價值,追求健康理念和文化意義。“教育要植根于生活世界,發(fā)現生活世界中的問題”是對教育現象學精髓的最好詮釋。[5]它要求一種基于生活世界的對話形式的教育……熱切關注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們懂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引導人們更好地學會生存和生活。[6]學會生存和生活是人們追求健康和傳承文化的基本條件,懂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健康地、有意義地生活。教育現象學更多關注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精神狀態(tài),同時也為高校體育課程理念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生活體驗是現象學的重要思想,也是一種關注人的健康和文化價值的本真狀態(tài),直指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根底。生活體驗集中體現了現象學的精髓:“比現實性更高的是可能性,對現象學的領會唯在于把它作為可能性來把握?!盵7]無限的可能才有無限的發(fā)展,生活體驗的意蘊不僅給予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發(fā)展的導引,也為體育教師的教學實踐指明了方向。把握學生在課堂、學校外的現實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那種發(fā)生性,[8]關注學生知性發(fā)展,關愛能力培養(yǎng),注重反思活動,就成為體育教師的重要任務。在高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方面,體育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和開發(fā)校外課程資源,取之于生活實踐,用之于課程實踐,讓學生真正體驗生活的樂趣,關注學生最本真的思維。
高校體育課程理念必須以哲學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以生活世界和生活體驗為價值導向,關注學生健康,宣揚文化意義,不斷促進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的發(fā)展和完善。
2.生存美學理論: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構思原點。
生存美學理論是以“關懷自身”為核心內容,將“自身的文化”和“自身的實踐”作為重要表現形式,為高校體育課程關注自身實踐提供理論支撐,為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構思提供重要參考。生存美學理論主要圍繞關懷自身問題而展開的,其中涉及“自身的技術”、 “自身的實踐”、 “自身的認識”、“自身的教育”、“自身的文化”、“回歸自身”等內容。[8]399關懷自身絕不是抽象理論,而是非常實際和具體的生活實踐,是通過一系列技術、技巧、技藝、策略和程序。高校體育課程理念關注“自身的實踐”和“自身的文化”研究,就此成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命題。
“自身的實踐”是生存美學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為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轉變指明了方向。??轮赋?,自身的實踐是對自身進行“教育”、“糾正”和“解放”的實踐過程。[9]401依照生存美學原則,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發(fā)展是一個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糾正、自我鍛煉、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實踐,主要涉及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體現在體育課程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發(fā)揮體育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要素的作用和功能,不斷地促進體育課程系統(tǒng)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微觀層面主要表現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評價等各要素構成一個體育教學系統(tǒng),并在自身系統(tǒng)順利運轉的前提下實現與整個體育課程系統(tǒng)的融合共生。
“自身的文化”是生存美學理論的思想靈魂,對高校體育課程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價值?!白陨淼奈幕笔歉鞣N關于關懷自身的理論、思想觀點及技術的概括[9]406。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體育課程理念不僅要關注學生健康(自身的技術),還要注重體育課程文化(自身的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追求健康理念和文化理念并重也就成為高校體育課程研究的重要課題。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關懷自身態(tài)度,意味著體育課程理念的實施本身,尤其表現在自身范圍內所實施的行動。事物的發(fā)展是通過自身的不斷拷問和反思而進行的,高校體育課程理念也需要在不斷反思體育教學實踐問題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進而更好地指導體育教學實踐。
3.體育文化傳播理論: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文化動力。
文化傳播源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是人類特有的各種文化要素的傳遞和遷移現象,是各種文化資源和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中的流變、共享和重組,是主體間進行文化交往的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活動。體育運動的歷史形成和發(fā)展演變的過程,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體育文化的傳播過程。[10]141體育文化傳播理論主要揭示體育文化要素的傳遞現象,改變人們對各體育文化要素傳播方式的認知系統(tǒng),促使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意識體系。其中人的全面發(fā)展就是體育文化傳播追求的最終目標,而實施的關鍵在于體育教育。體育文化傳播理論對體育理論體系的建構和現代體育運動實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是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發(fā)展的理論支撐。
體育文化傳播是體育文化發(fā)展的決定因素,也是促使高校體育課程理念形成的根本動力。作為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體育運動無論在縱向的文化傳承上,還是橫向的文化交流上,都表現出鮮明的傳播本質。[10]134-136體育課程理念是人們對體育課程的根本觀點和基本看法,是一種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延續(xù)性的體育課程思想和體育課程觀念體系。體育課程理念包含的一切有關體育的思想、意識、精神、制度、教學等方面內容,其只能在傳播中產生、發(fā)展、完善和創(chuàng)新。體育文化傳播形式是多樣的,不僅涉及體育理論層面還滲透到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轉變是體育課程思想和觀念的不斷演化和變革,需要在體育文化傳播中不斷沉淀和積累形成。因此,體育文化傳播是體育課程思想和觀念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也決定著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更新和轉變。
運動文化傳承是體育課程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形式,在高校體育課程實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成為高校體育課程理念形成的助推器。從體育發(fā)展史來看,無論是原始人類各種運動技巧和活動技能的傳授,還是現代社會的體育教育、運動競技和各類健身娛樂活動的發(fā)展,都是社會化的傳播、創(chuàng)造、融合、交流的過程。體育課程實施的首要任務是對社會文化進行選擇,即選擇出最重要的、最有價值的社會文化組成課程。在體育課程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以運動為載體的運動文化成為體育課程文化的主體,體育課程傳承和創(chuàng)造運動文化的主線越來越清晰。高校體育課程理念形成過程是伴隨著體育課程文化傳播進程,也反映運動文化在社會政治語境下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理念的產生和發(fā)展必然有深厚的理論作為依據,健康與文化并重的高校體育課程理念不僅涉及哲學和文化學理論,還有課程理論對其做重要的理論支撐。這種體育課程理念是在當前社會政治語境下產生新的課程理念,是對高校體育課程理念歷史發(fā)展的總結和融合,凸顯時代特征和現代化印象。課程理念的確立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在新社會背景下融合新元素和內容,因此高校體育課程理念的發(fā)展需要體育界學者更多的關注和思考。
[1]李井平,蔡景臺.健康與文化并重:普通高校體育的課程理念及價值取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6):103-108.
[2]群體司.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EB/OL].[2011-09-02].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297454/2052573.html.
[3]胡塞爾.現象學的觀念[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24.
[4][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35-43.
[5]李樹英,王萍.教育現象學的兩個基本問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40-41.
[6]黃力群.現象學教育學視域下的體育課程理念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110-115.
[7][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45.
[8]蔡春.現象學精神及其教育學意蘊[J].教育研究,2009(8):44-46.
[9]高宣揚.??碌纳婷缹W[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399,401,406.
[10]李宗浩,毛振明,周愛光.體育人文社會學導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141,134-136.
ClassNo.:G80-05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ATheoreticalExplanationofConceptofCollegePhysicalEduc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eandPhilosophy
Wang Jishuai
(School of Education, 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Zhejiang 323000,China)
The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hilosophically and culturally on the basis of study of the connot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it explain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life experi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 The Survival Aesthetic Theory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sports curriculum and the health levels of students. And the Sport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emphasizes the roles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sports curriculum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cep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concept; cultural value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王繼帥,碩士,助教,麗水學院。
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規(guī)劃課題;立項單位:溫州大學;課題編號:SCG177。
1672-6758(2013)07-0133-3
G80-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