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代士人彭定求與道教因緣初探

      2013-04-07 08:19:16徐健勛
      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2期
      關(guān)鍵詞:善書彭氏帝君

      徐健勛

      (成功大學(xué) 歷史系,臺灣 臺南 701)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三大砥柱,影響中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等等各個層面。從歷史發(fā)展過程來看,三教為了爭奪地位而相互對立、排斥,展開激烈的爭辯;另一方面,三教又在義理上相互吸收、融合,互為影響。明清之際是三教的和平時期,三教融合更加深化且成熟,士人更普遍受到影響,彭定求即為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試從其詩文集中耙梳與道教相關(guān)資料,以窺其和道教間之因緣。

      彭定求(1645-1719),字勤止,號訪濂,學(xué)者稱南畇先生,晚年更號止庵,江蘇長洲(今蘇州)人。生于順治二年(1645),卒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七十五??滴跏迥辏?676)丙辰科會試,殿試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定求淡于仕進(jìn),不久即上疏請歸。后又受召入京,纂修太宗、圣祖兩朝圣訓(xùn)。之后歷任日講起居注官、國子監(jiān)司業(yè)、翰林院侍講等職。在翰林院前后四年,即投牒請假歸里??滴跛氖哪辏?705),奉旨至揚(yáng)州編校《全唐詩》,后遂不再任官,專事著述。定求以理學(xué)名家,以兼收并蓄欲貫通諸家,除尊崇儒學(xué)外,亦出入釋道。著有《南畇詩稿》二十七卷、《南畇文稿》十二卷、《南畇續(xù)稿》一卷、《姚江釋誣錄》一卷、《儒門法語》一卷、《明賢蒙正錄》二卷、《密證錄》、《小學(xué)纂注》等等。①定求祖先原籍江西臨江,明朝洪武初年,始祖彭學(xué)一從軍至蘇州,此后遂世代定居于江蘇長洲(今蘇州)。[1]P21彭氏為江南士族,自第十世定求以下,第十二世啟豐、第十三世紹升、第十四世希涑、第十五世蘊(yùn)章,祖孫六代,科名鼎盛,為時人所推許。

      一 定求的道教淵源

      明清士人兼學(xué)佛、道思想甚為普遍,定求亦不例外。定求的道教思想,應(yīng)源自于家學(xué)。父彭瓏,既好佛又喜道家言,學(xué)兼三家,定求自幼稟承遺教;十一歲時,其父授以《太上感應(yīng)篇》,定求“即知敬重,端拱持念日有常,即知返恭自警省”。尚且親自抄寫感應(yīng)、勸孝、惜字、放生等文,訂成一冊,題為“元宰必讀書”,認(rèn)為狀元宰相決不可不讀此書,且每天早晨須誦讀一遍,以長其良心。[2]P2,P4-5

      定求弟子唐孫華于《南畇詩稿》序中亦提及:《先生涵泳道真,沉潛理學(xué)》[2]P1,又言其為詩乃在《根極理奧,旁通仙釋》[2]P2;另彭氏于詩稿中亦有《讀道書三首》[2]P17。由此可見,定求在思想與修持上,均受道教影響頗深。

      《國朝鼎甲征信錄》(卷二)言及彭定求父彭瓏“遇歉歲必賑濟(jì),見善書必印施”。彭瓏順治十六年(1659)進(jìn)士,任廣東長寧知縣時,因清廉正直而忤逆上官,險遭不測。定求此時為諸生,聞知其父遭誣有難,欲急赴廣東長寧縣救父。臨行前,向斗母、文昌帝君祈禱,希望其父能平安獲救,并前往穹窿山向高道施真人(施亮生)求助。定求齋戒、沐浴、執(zhí)香,徒步上山請見施真人。途中真人出迎,并告知已知定求來意,父瓏可保無事,要定求盡速前往長寧。途中洽遇一真人,告知其父已無罪獲釋,遂趕往迎歸。事后彭定求再往穹窿山訪施道人,已不復(fù)見。彭瓏歸里后,兼治道家言,倡舉惜字、放生等會,晨誦三教經(jīng)典,寒暑不輟。彭瓏究竟以何原因被釋放,亦無從查知。[2]P2,P4當(dāng)時士人認(rèn)為彭瓏獲釋,應(yīng)和彭家世代積德行善和廣布善書有關(guān),神明感其善行陰助。彭瓏見善書必印施,定求深受影響并承此善舉,從文集中定求為刊印善書所撰序:《感應(yīng)篇疏衍序》[3]P1-2、《感應(yīng)篇匯傳集序》[3]P3-4、《感應(yīng)篇圖說序》[3]P5-6、《重刻文昌化書序》[3]P7-8等,即知施氏一族刊布善書之盛況。

      此外,定求在家修建文昌閣,舉家敬事文昌帝君??滴跏辏?674)八月,因病居家,深夜禮斗,并設(shè)一乩壇,而文昌帝君果降乩于其家,有《心懺》一書,定求即虔科刊印施以儆世。[2]P5文昌帝君是清代讀書人普遍崇拜的神明,專司科考與官祿,定求文集中有極多文昌帝君相關(guān)資料:《文星閣修造工程記》[3]P7-8、《重修聚奎閣記》[3]P18-19、《書文昌陰騭文石刻后》[3]P12、《斗老畫像頌》、《梓橦山墨刻文昌像頌》[3]P16、《募修聚奎閣引》等[3]P46。在詩集中有關(guān)文昌帝君之作,亦屢屢出現(xiàn),如《三日文星閣下作》[3]P1、《首春文星閣齋壇四首》[2]P1、《文星閣下消暑》[2]P8、《九日登文星閣斗壇即事十二韻》[2]P18、《上元日文星閣下作》[2]P3、《九日登文星閣》[2]P11-12、《十三日芝巖宗丞招赴文星閣即事四首》[2]P9、《閏七月朔至文星閣》、《七日又至文星閣行香》[2]P19、《中秋日登文星閣頂》[2]P12、《七月朔齋宿文星閣》[2]P8、《八月朔旦曉至文星閣焚香、溧水門人王永觀來游文星閣贈詩二首》[2]P10、《文星閣下焚香》[2]P1、《文星閣下看蚤桂》[2]P14-15、《九日文星閣頂?shù)歉吒琛穂2]P18、《避暑文星閣下為純陽仙誕迎神詞八首》[2]P8、《西亭至文星閣下有詩二首》[2]P9、《九日登尊經(jīng)閣復(fù)上文星閣》[2]P15、《上巳日文星閣下作》[2]P9、《純陽誕文星閣下作》[2]P11、《立秋日文星閣下小憩》[2]P4、《九日斗閣即事二首》[2]P6等等。從上列眾多詩文中可確知,文昌閣對于彭氏家族具有多項重要的功能,既可作為消暑、接待訪友、講課和休憩使用,故就不難想象彭氏一族何以對文昌帝君崇拜之尊篤。

      二 定求與高道之情誼

      定求曾皈依清初蘇州著名道士施道淵為弟子,施氏羽化后,定求為施氏撰寫“穹窿亮生施尊師墓表”[3]P1。前述定求父瓏因廉直被誣獲罪,定求急往穹窿山請示施真人,施真人即施道淵。定求于危難緊急時前往請教施真人商討解救之道,由此可見定求對真人之信任甚于一般,師生之情尤篤。定求有《過穹窿下懷鐵竹施度師》[2]P19-20,應(yīng)是施真人過世后,定求路過穹窿思念度師,有感而作。

      施道淵(1616-1678),字亮生,號鐵竹道人,蘇州吳縣橫塘鄉(xiāng)人。五、六歲即志樂神仙。道淵十三歲喪母,欲棄家學(xué)道,其父親未允,經(jīng)長跪才答應(yīng)請求,出家為蘇州朝真觀道士。遇異人張信符授以丹訣。十九歲,師事龍虎山徐演真,授五雷法,能驅(qū)役鬼神,為民除祟治病,且分文不取。后移居穹窿山筑室修煉。順治十五年(1658),經(jīng)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奏請,賜所居觀額為上真觀,并賜號養(yǎng)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師。后道淵受延主元妙觀事,修葺三清、雷尊諸殿??滴跏迥辏?676),裕親王延建大醮,賜扁額三,一曰道士,二曰東來紫氣,三曰山水清音,并法衣二襲、令牌、玉印、旗、劍等??滴跏吣辏?678),果化于元妙觀。著有《玉留堂語錄》。[4]P1

      定求與又與全真道龍門派第九代律師詹太林時相過從,詹太林羽化后,定求為太林撰寫《詹維陽律師塔銘》。詹太林(1625-1712),字晉柏,號維陽子,湖廣黃州麻城縣人。其族本儒家,但因多病,轉(zhuǎn)而致力于玄學(xué)。四十九歲離家遠(yuǎn)游,至江西南昌鐵柱宮入道,后又至蘇州全真律壇受戒。其心慕茅山為仙宗奧府已久,于是前往郁岡之干元觀,花了三年的時間檢閱藏經(jīng)。某日采藥經(jīng)過茅山良常洞天,見石函中有秘扃《龍門心法》一帙,于是精思而勤習(xí)心法,如同有神靈親授一般。太林后來拜入譚心月律師門下,成為龍門派第九傳。此后北游京師,闡揚(yáng)教律,羽流聞風(fēng)駢集輦下。王公卿士接踵延訪,名盛一時。之后南還,句曲縣令欽仰其名,遂延攬其為干元觀方丈。后靜息于句曲邗城,逝于京口銀山之塢。[2]P16-17

      彭氏曾撰寫“贈詹維陽律師”[2]P6-7七言律詩一首,用以紀(jì)念太林入道修行,太林時年八十二矣!另一首《雨霽月夜與維陽律師話別》[2]P10七言律詩,描述在雨后月亮皎潔的夜晚,二人經(jīng)數(shù)日之聚首歡談后,離別依依的景況。太林仙逝后,定求有《詹維陽律師挽詞四首》[2]P27,除懷念好友外,更感嘆物換星移,人事全非!

      三 定求詩文集中對道教勝跡、仙境之歌詠

      定求詩文稿中,有大量歌詠洞天福地的詩文,尤其是涉及道教第一福地──茅山的部分,如《茅山游記》[3]P33、《曉發(fā)望茅山》、《上茅山道中五首》[2]P4、《上大茅峰二首》、《華陽洞》、《玉柱洞》[2]P5、《蓬壺洞》[2]P5-6、《從元符宮至郁岡干元觀中》[2]P6、《下茅山雜題二十二首》[2]P10等等,從詩文題記數(shù)量之多,可見定求與茅山的往來關(guān)系甚為密切。

      在詩稿中,更有大量歌詠道教仙境的詩文,充滿定求對仙界生活的憧憬與向往,若非對道教經(jīng)典有相當(dāng)程度的了解與研究,絕無法應(yīng)用道教詞匯如此之自如。茲摘錄《中秋游仙詩六首》[2]P14-15中之二首如下:

      閶闔高高應(yīng)節(jié)開,洞真冉冉步虛來。

      云攜玉佩凝香岫,露 浥 金莖洗石苔。

      明月歌殘觴遞引,均天奏罷夢將回。

      閑身邇得朝元約,尚荷層霄著意培。

      金粟含香 蘂 半開,圓輝猶隱一分來。

      儼如洞戶藏丹篆,靜似巖扉繡綠苔。;

      太乙余光猶隱見,長庚一曜自昭回。

      應(yīng)憐衰質(zhì)同蒲柳,生意從教驀地培。

      “洞真”、“朝元”、“丹篆”和“太乙”皆為道教專用名詞,藉此表現(xiàn)出仙界的美景,怎不令人向往?

      四 結(jié) 語

      定求家學(xué)儒家,亦兼道學(xué),而其以儒治學(xué),以道修身,以釋養(yǎng)性,體現(xiàn)當(dāng)時士人為學(xué)的共同趨勢與特質(zhì)。從定求與道教相關(guān)的大量詩文中,對道教詞匯運(yùn)用自如,若非對道教經(jīng)典有深入之研究,斷不可能如此,可確定道教影響定求頗巨;其次,定求多次修筑文星閣,施印善書,且有數(shù)量不少的相關(guān)詩文,顯現(xiàn)施氏一族篤信文昌帝君之殷;再次,定求與正一、全真兩派高道交游密切,高道之間亦有過往交流,是當(dāng)時兩派互為滲透、學(xué)習(xí)和融合的明證;最后,定求的案例,足可證明明清時期士人受三教合一思想的影響,普遍且深入!長洲彭氏一族是江南地區(qū)的士族,因科舉功名與積德行善為時人所稱道,可謂是當(dāng)時讀書人欽羨學(xué)習(xí)的榜樣。

      注 釋:

      ①有關(guān)彭定求生平,以下四項史料較為詳細(xì):《碑撰集》(收入周俊富輯《清代傳記叢刊》之《碑撰集》三,臺北:明文書局,1985),卷 44,羅有高著《彭公定求行狀》,P21-25;《南畇文稿》(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清代詩文集匯編》167冊,2010),楊瑄撰《彭南畇先生墓表》,P1-5;《國朝鼎甲征信錄》(收入周俊富輯《清代傳記叢刊》之《清朝鼎甲征信錄》第三種,臺北:明文書局,1985),卷二,彭訂求條,P1-8。《國朝耆獻(xiàn)類征》(收入周俊富輯《清代傳記叢刊》之《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二二),臺北:明文書局,1985),卷170,詞臣三,彭定求條,P4-13。

      ②《國朝鼎甲征信錄》,卷二,P4-5。有關(guān)彭氏家學(xué)與善書部份,請參游子安《論清代江蘇長洲彭氏家學(xué)、善書與善舉》一文(《大陸雜志》第 91卷第 1期,P34~44,1995.7.15)。

      [1]羅有高.彭公定求行狀[A].周俊富.清代傳記叢刊·碑撰集[C].臺北:明文書局,1985.

      [2]南畇詩稿[A].清代詩文集匯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南畇文稿[A].清代詩文集匯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顧湘輯.元妙觀志[A].藏外道書[C].成都:巴蜀書社,1994.

      猜你喜歡
      善書彭氏帝君
      宋代北江蠻彭氏及其族屬考辨
      彭定求理學(xué)思想試探
      兩難
      革命檄文還是勸善書:論洪秀全早期著述的性質(zhì)
      江漢論壇(2018年1期)2018-02-05 17:25:43
      易武從文:明代長洲軍戶家族彭氏之轉(zhuǎn)型
      土司宗祠的孝文化影響:湘省個案*
      帝君教子記
      桃之夭夭A(2015年10期)2015-10-21 08:59:35
      帝君求子記
      桃之夭夭A(2015年9期)2015-09-16 09:26:06
      姜立綱善書入宮廷
      《帝君求子記》
      桃之夭夭A(2015年8期)2015-08-12 09:20:43
      兴海县| 武鸣县| 平昌县| 江川县| 宣威市| 花莲市| 沐川县| 明光市| 徐水县| 伊金霍洛旗| 芜湖市| 镇坪县| 呼图壁县| 志丹县| 铜鼓县| 永丰县| 白玉县| 岳阳县| 灵宝市| 佛山市| 宝清县| 侯马市| 哈密市| 陇南市| 通渭县| 彩票| 邢台市| 赣榆县| 麦盖提县| 论坛| 封开县| 玉龙| 五家渠市| 年辖:市辖区| 青浦区| 新河县| 麻栗坡县| 铜陵市| 渝中区| 巴林右旗|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