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雪莉,陳旻
(諸暨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諸暨 311825)
筆者采用針藥并用治療卵巢巧克力囊腫37例,現(xiàn)報告如下。
37例患者均為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我院婦科門診患者,年齡最小28歲,最大53歲,平均39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20年,平均5.6年;囊腫直徑最短為0.5 cm,最長為5 cm。
取大赫、歸來、關元、陰陵泉、三陰交、太沖、氣海穴。采用 0.30 mm×50 mm毫針直刺 1~1.5寸,使感應向會陰部放射,施以平補平瀉手法,留針 20 min。每日1次,1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基本藥物為海藻12 g,血竭4 g,穿山甲3 g,白芥子10 g,三棱10 g,薏苡仁20 g,夏枯草20 g,浙貝母12 g,桃仁10 g,赤芍12 g,莪術10 g,甘草6 g。偏虛寒者加附子10 g,炮姜5 g,鹿角膠10 g;偏氣虛者加黃芪30 g,黨參12 g,白術15 g;偏血虛者加熟地20 g,當歸15 g,阿膠10 g;偏痰濕者加茯苓15 g,蒼術15 g,陳皮6 g;偏郁熱者加丹皮10 g,黃柏10 g,大黃6 g;偏血瘀者加丹參20 g,水蛭10 g,澤蘭12 g;偏氣郁者加香附15 g,郁金15 g,橘核15 g。采用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10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采用B超檢查1次,如有療效,服藥可直至腫瘤消失為止。用藥3個療程后,B超檢查腫瘤繼續(xù)增大者為無效,可進一步做CT檢查明確診斷,并另定其他治療方案。
顯效:癥狀完全消失。
有效:癥狀緩解。
無效:癥狀無改善。
37例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顯效31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6%。
卵巢巧克力囊腫屬中醫(yī)學“癥瘕”范疇,多由七情損傷、房事過勞或經(jīng)期、產(chǎn)后六淫外侵,致使氣機阻滯、臟腑失和、陰陽失衡而引起。中醫(yī)學治療主要從整體觀著手,活血破瘀、疏肝理氣、清熱解毒,全面調(diào)節(jié)身體機能。針刺治療中關元為足三陰、沖、任之會,可調(diào)補沖脈、任脈之氣,活血化瘀;氣海為任脈經(jīng)穴,可調(diào)一身元氣,針刺此穴可行氣活血。二穴合用可擴張局部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細胞通透性升高,改善組織營養(yǎng)狀況,提高再生能力。針刺同時具有解痙、鎮(zhèn)痛作用,可促進代謝產(chǎn)物及炎性滲出物的排泄加快,提高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并增強紅細胞的免疫功能。中藥方中三棱、莪術、桃仁、血竭、穿山甲、赤芍能理氣行血,活血化瘀;海藻、夏枯草、白芥子能化痰消腫,軟堅散結(jié);浙貝母、薏苡仁能化濕祛痰;甘草能化濕健脾,調(diào)和諸藥,與海藻、白芥子同用,能消除黏膩之陰邪。以上諸藥配伍應用,共奏化痰濕、通氣血、消囊腫之功效。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