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君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州 350122)
自閉癥,也稱孤獨癥,是一組終生性、固定性、具有異常行為特征的廣泛性發(fā)育障礙性疾病,以兒童自幼開始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fā)育障礙、興趣范圍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為基本臨床特征[1]。近年來針灸治療自閉癥的報道日益增多,筆者從自閉癥、腦和督脈三者關系入手,探討自閉癥從督脈論治的可行性。
中醫(yī)學歷代文獻無“自閉癥”病名的記載,根據其臨床表現(xiàn),屬“五遲”范疇。李諾等[2]認為自閉癥病位在腦,同心、肝、腎關系密切;陸超元等[3]認為自閉癥發(fā)病與心、腦、腎相關;李愛武等[4]認為自閉癥均由先天稟賦不足所致,由此相繼出現(xiàn)意識、思維、精神等方面的異常。劉伍立等[5]認為自閉癥動靜特征是動靜異常,或靜多動少,或動多靜少,是由于腦神的混亂所致。中醫(yī)學各醫(yī)家對自閉癥均有各自獨到的見解,但不可否認的是,自閉癥的發(fā)病與腦密切相關,其病位在腦。
自閉癥與大腦神經元的數量異常有關。大腦皮層的連接可分為短距離和長距離兩種。短距離連接指的是同一大腦功能區(qū)神經元之間的聯(lián)系;長距離連接指不同大腦功能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短距離連接主要針對某一特定信息進行處理,而長距離連接對各腦區(qū)不同的信息進行有機的“統(tǒng)合”。正常大腦發(fā)育進程中具有“適應性修剪”現(xiàn)象,隨著時間的推移,短距離連接會減弱,而長距離連接會增強[6]。有研究發(fā)現(xiàn),自閉癥患者大腦不同功能區(qū)之間缺乏正常有序的結構聯(lián)結和神經連接,從而造成各腦區(qū)協(xié)作能力的低下;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自閉癥患者存在腦白質過度生長、神經元過度聯(lián)結的現(xiàn)象,越是神經髓鞘化偏遲的區(qū)域(如前額葉)越明顯。在此基礎上,研究者提出“腦神經聯(lián)結異?!奔僭O,認為在自閉癥個體的局部腦區(qū),內部神經聯(lián)結(短距離連接)是過度的;同時,各功能腦區(qū)之間的遠距離神經連接卻是不足的、不同步的和缺乏反饋的[7]。依據該理論,任何功能只要有依賴于不同腦區(qū)的共同協(xié)作,自閉癥患者就較難完成。腦部“短距離連接過度,長距離連接不足”的結構異常,被認為是自閉癥患者行為異常的神經結構基礎[8]。動物實驗方面,王月華等[9]采用孕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鈉(VPA)的方法建立自閉癥大鼠模型,發(fā)現(xiàn)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DNF)在大鼠頂葉感覺皮層的分布較正常大鼠減少,提示BDNF的減少與自閉癥的發(fā)病相關。王維霞等[10]采用VPA和反復冷凍刺激(RCS)兩種方法建立自閉癥模型,發(fā)現(xiàn)兩種模型鼠杏仁體、前額葉皮層和海馬區(qū)內的小白蛋白(PV)中間神經元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可能與該蛋白削弱了自閉癥相關神經環(huán)路的抑制作用。脆性 X染色體綜合征(FXS)為多數精神發(fā)育遲滯和自閉癥患者所共有。以 Fmr1基因敲除(KO)小鼠為觀察對象,孫衛(wèi)文等[11]采用經典Morris水迷宮實驗發(fā)現(xiàn)KO小鼠存在認知障礙;黃月玲等[12-13]通過跳臺實驗和避暗實驗發(fā)現(xiàn)30日齡Fmr1基因敲除小鼠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其認知能力相對低下。劉國斌等[14]通過對 KO小鼠高架十字迷宮行為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 KO小鼠與野生型小鼠相比較,其行為異常,運動性和興奮性較野生型小鼠增高。Fmr1基因敲除小鼠可作為自閉癥的動物模型進行研究。 韋朝霞等[15]發(fā)現(xiàn)FMR1基因敲除小鼠大腦皮質突觸數量減少而新生期海馬苔蘚纖維層突觸數量異常增多,可能與患者智能低下、神經興奮性增高有關,表明FMR1基因敲除小鼠是行為與大腦突觸可塑性相關。
傅小燕等[16]從病名、病因、病機、治療等方面對兒童自閉癥的中醫(yī)研究進展作了綜述,發(fā)現(xiàn)臨床自閉癥的治療上以針刺技術為主,該方法對提高自閉癥患者認知及語言功能具有一定的療效。近來針灸治療自閉癥的文獻報道日益增多,通過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自閉癥的針灸技術治療以頭針為主。王海麗等[17]、袁青等[18]、馬瑞玲等[19]和劉剛等[20]以頭針治療自閉癥均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目前,“靳三針治療兒童自閉癥技術” 已作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第三批中醫(yī)臨床適宜技術推廣項目進行推廣。以上的資料提示針灸治療自閉癥有效,尤其是頭針對自閉癥的療效確切。當前的研究尚不能解釋針灸治療自閉癥的機制。現(xiàn)今公認的頭針治療疾病的機理主要為神經學說,從生物電、生物磁場、壓力感受器這3方面來解釋[21]。張全明等[22]發(fā)現(xiàn)針刺(頭針為主)能有效縮短自閉癥兒童事件相關電位P3潛伏期,提示通過針刺治療可促使神經沖動傳導加快,同時可縮短大腦對外界信息的處理加工時間。賈少微等[23]應用SPECT腦灌注顯像技術發(fā)現(xiàn)34例患兒針刺前可見114處局灶性腦血流灌注和功能低下區(qū),其中28例同時顯現(xiàn)左側(或者雙側)額葉前部、左側語言運動區(qū)(Broca)和左側顳葉聽語言區(qū)(Wernicke)異常,占患者總數的82.35%。電針時上述病灶區(qū)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針灸治療自閉癥有效,然具體機制依舊不明。
督脈為奇經八脈之一,為“陽脈之?!?總督諸陽經。腦為“奇恒之腑”,古有“病變在腦,首取督脈”之說。《素問·骨空論》:“督脈者……與太陽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由此可見,督脈循行入腦,二者關系密切。督脈與人體的多條經脈相互交會,聯(lián)系機體內在臟腑,循脊入腦,可將人體臟腑之精微上輸于腦,若督脈空虛可致腦髓失養(yǎng),髓海不足,臨床癥狀可見頭重眩暈、失眠健忘,甚則可致智力低下。督脈循行于人體后正中線,從下而上貫穿整條脊柱,聯(lián)系胸腹部各臟腑,可布散上、中、下焦之氣,發(fā)揮其治療作用。督脈經穴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腦部疾患(中風偏癱、癡呆、智力低下),具有補益腦髓和醒腦開竅的治療作用。常用穴為百會、風府、啞門、大椎、命門、腰陽關等穴[24-26]。劉立公等[27]通過研究督脈及其腧穴的特點,發(fā)現(xiàn)督脈穴具有健腦和安神之功效。常用穴為水溝、百會、風府、啞門、大椎、筋縮、身柱、長強等?!栋侔Y賦》:“脊強兮水道、筋縮。”督脈經穴治療精神神志疾患,為歷代醫(yī)家所推崇。《針灸大成》認為神庭:“主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角弓反張,吐舌,癲疾風癰……”王少錦等[28]發(fā)現(xiàn)針刺督脈穴可使擬 AD大鼠的記憶功能得到改善。張冠楠等[29]研究表明,針刺督脈穴可改善VD模型大鼠的認知能力,抑制大鼠海馬細胞凋亡。通過針刺督脈穴可治療大腦的疾病,尤其在改善認知能力方面。筆者進行設想,認為應用督脈穴可促進自閉癥患者認知能力的提高,并減少其刻板動作。目前筆者參與的研究[30]表明,針刺督脈穴(長強)可上調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馬區(qū)BDNF與SYN的表達,針刺督脈穴可改善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馬突觸可塑性。
綜上所述,自閉癥病位在腦,針刺治療自閉癥有效,且腦、自閉癥、督脈三者關系密切,因此提出自閉癥可從“督脈論治”觀點。
[1]李樹春.兒童康復醫(yī)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91.
[2]李諾,劉振寰.中醫(yī)對自閉癥的認識及治療現(xiàn)狀[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09,1(2):150-152.
[3]陸超元,趙鋆.唐為勇辨治小兒自閉癥經驗[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2,46(8):23-24.
[4]李愛武,成云水,朱淑然,等.呂英教授從先天稟賦論治小兒自閉癥1例體會[J].中醫(yī)藥導報,2012,18(5):111-112.
[5]劉伍立,何俊德.自閉癥中醫(yī)精神、行為異常特征探討[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26(5):6-8.
[6]李蓓,徐秀.孤獨癥大腦網絡連接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12):1119-1121.
[7]曹漱芹,方俊明.腦神經聯(lián)結異常-自閉癥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新進展[J].中國特殊教育,2007,(5):43-50.
[8]陳巍,安龍,丁峻,等.自閉癥腦功能性關聯(lián)障礙研究進展:來自fMRI的證據[J].中國特殊教育,2010,(6):54-58.
[9]王月華,姚君茹,陳明軍,等.BDNF免疫反應陽性神經元在大鼠孤獨癥動物模型大腦頂葉感覺皮層中的表達[J].神經解剖學雜志,2008,24(3):219-225.
[10]王維霞,王月華,陳明軍,等.PV陽性神經元在孤獨癥模型大鼠情緒與認知相關腦區(qū)內的表達[J].神經解剖學雜志,2008,24(2):131-140.
[11]孫衛(wèi)文,黃越玲,張維雯,等.三十日齡 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水迷宮實驗觀察[J].解剖學研究,2011,33(1):13-16.
[12]黃月玲,沈巖松,張維雯,等.30日齡 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跳臺實驗觀察[J].實驗動物科學,2011,28(5):3-6.
[13]黃月玲,黃慶輝,方敏華,等.30日齡 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避暗實驗觀察[J].解剖學研究,2011,33(6):427-430.
[14]劉國斌,孫衛(wèi)文,黃月玲,等.4周齡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高架十字迷宮行為觀察[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12):12-14.
[15]韋朝霞,易詠紅,孫衛(wèi)文,等.突觸素在 FMR1基因敲除小鼠腦組織中的表達[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08,36(1):1-4.
[16]傅小燕,曲麗芳.兒童自閉癥的中醫(yī)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31(4):108-110.
[17]王海麗,吳九偉,林學儉.林學儉運用頭皮針治療部分腦源性疾病經驗[J].中國針灸,2005,25(10):729-732.
[18]袁青,汪睿超.吳至鳳,等.靳三針治療重度自閉癥療效對照觀察[J].中國針灸,2009,29(3):177-180.
[19]馬瑞玲,袁青,靳瑞.針刺配合行為干預療法對兒童自閉癥行為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26(5):419-422.
[20]劉剛,袁立霞.針刺治療兒童自閉癥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8,35(2):273-274.
[21]費蘭波.中國頭針療法[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6-7.
[22]張全明,余瑞英,龐堅,等.針刺引起孤獨癥語言障礙兒童事件相關電位 P3潛伏期和波幅的變化[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0):10-11.
[23]賈少微,孫濤濤,樊蓉,等.針刺治療兒童孤獨癥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可視化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28(10):886-889.
[24]張海山,高希言.針刺督脈的臨床研究概況[J].中醫(yī)文獻雜志,2008,26(5):47-48.
[25]管小丹.督脈和心包經刮痧治療失眠癥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4):231-232.
[26]張聞東,陳幸生,韓為,等.針刺督脈為主治療中風后肢體痙攣的臨床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05,24(5):11-12.
[27]劉立公,顧杰,劉婕,等.古代文獻中督脈及其腧穴主治的統(tǒng)計報告[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5):43-45.
[28]王少錦,李愛英,張雪靜.針刺督脈穴對擬 AD大鼠海馬區(qū) AchE、ChAT活性的影響[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20(5):289-291.
[29]張冠楠,鄂建羽,殷曉莉.針刺督脈穴對血管性癡呆模型大鼠行為及細胞凋亡影響的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1,38(8):1667-1670.
[30]韓平,俞萍, 陳可愛,等.針刺長強穴對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馬CA1區(qū)BDNF和SYN表達的影響[J].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22(5):14-18. 收稿日期201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