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策略探析 ——基于防災科技學院“一天公益”案例的研究

      2013-04-07 23:05:38高偉閻光耀
      關鍵詞:公益事業(yè)防災志愿

      高偉,閻光耀

      (防災科技學院,河北 三河 06520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注重知行統(tǒng)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yè)。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公益事業(yè)育人功能的高度重視。公益精神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內涵,對構建和諧社會至關重要。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發(fā)展的棟梁,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公益精神是擺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筆者現從公益理念的厘清入手,結合中國地震局防災科技學院的實踐,探討大學生公益精神的培育策略。

      1 公益理念的內涵

      公益與慈善是既聯系緊密又有所區(qū)別的兩個概念。日本學者留岡幸助在其著作《慈善問題》中,把Charity 與Philanthropy 譯為“慈善”,而將Public Welfare 譯為“公益”。在古漢語中沒有“公益”一詞,但有“慈善”概念。[1]慈善與公益聯系緊密,都包含有對人關懷,富有同情心的意思。在我國慈善傾向于指個人對于他人的捐助,而公益更多的是指參與社會志愿服務,通過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變革,擴大其社會影響力,提高人們的福利水平。簡言之,慈善是公益的一種表現形態(tài),是眾多公益活動的一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我國公益事業(yè)范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救助災害、救助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2)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事業(yè);3)環(huán)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4)促進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yè)。目前我國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相對落后,其原因除了經濟政治發(fā)展水平的限制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眾沒有弄清慈善和公益的區(qū)別。根據本課題組調查問卷顯示,65%的調查對象認為公益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成功人士的事情,與普通大眾無關。他們普遍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用于社會捐助。不少人表示自己雖然很贊成公益事業(yè),但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公益事業(yè)。

      其實,公益并不僅僅指財富物資的捐贈,也不是要求人們大公無私,不求回報,更不是要人們損失自己的財富來增加別人幸福感,公益事業(yè)的最終目的是增加全社會幸??偭?。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物質發(fā)展水平決定了人們的精神層次和行為方式,但并不是說經濟相對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不適合發(fā)展公益事業(yè)。恰恰相反,越是經濟落后的國家越需要公益事業(yè),公益事業(yè)最根本的內涵是在不影響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從事有利于增加社會幸福總量的活動,使個人和社會獲得雙贏。

      公益精神是公益主體基于一定的關懷和利他意識而面向特定社會群體或人類發(fā)展共同關注問題的行為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價值觀念和人格品質。它不僅是人類情感迸發(fā)的一時沖動,更是一種理性精神,是利己與利他的統(tǒng)一[2]。在理解公益精神的內涵時需要把握以下要點:利他的公益價值觀是公益精神的核心,公益精神內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志愿參與精神。價值觀是決定人們行為準則的基礎,也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及由此帶來的志愿參與精神。

      2 “一天公益”的實踐經驗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fā)生后,中國社會掀起了公益志愿服務的熱潮?!氨娭境沙?,多災興邦”,公益事業(yè)獲得前所未有發(fā)展,一大批草根“公益組織”由此興起。其中,汶川地震心理援助志愿團隊“全國心理援助聯盟”和關注在地震中失去子女的母親的“媽媽之家”創(chuàng)始人劉猛在成都市注冊成立的民間公益組織“一天公益”,揭開了中國民間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新篇章。

      防災科技學院,這所因地震而聞名的學校是中國地震局下屬惟一以防災減災教育為主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在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學校派出大量專業(yè)人才趕赴災區(qū),為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做出了巨大貢獻。該校始終恪守“崇德博智,扶危定傾”校訓,倡導“仁愛、嚴謹、儉樸、擔當”校風,重視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培養(yǎng)有大愛精神的人才。2012年5月4日,學校與“一天公益”聯合成立“防災科技學院一天公益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積極探索培養(yǎng)學生“公益精神”的有效路徑。

      防災科技學院“一天公益”組織成立一年來,以防震減災為天職,引導學生開展各種社會公益服務,廣大青年志愿者在公益服務中迅速成長。加入“一天公益”后很多學生出現了明顯變化。項目組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的調查表明,87%的學生在生活行為方面有所改變,例如不再像以前一樣隨便亂花錢;食堂就餐浪費現象銳減;宿舍公共衛(wèi)生有了很大改觀,逃課現象基本杜絕,學風有了明顯的改善。項目組同時對這些志愿者身邊的人際關系進行了360°評價調查,同學、朋友、家長和老師都對這些學生的表現十分滿意,認可度接近100%?,F將“防災科技學院一天公益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的實踐及經驗梳理如下。

      1) 倡導正確的公益理念?!白尮娉蔀橐环N習慣”是“一天公益”組織的重要口號。在組織創(chuàng)建初期,組織的發(fā)起人就提出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公益,公益就在身邊”等理念,要求志愿者正確理解公益理念的內涵,并從自身生活習慣做起,從當下做起,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安粊y丟垃圾就是做公益,上課不吃零食就是做公益,愛護花草樹木就是做公益,對每一個身邊的人微笑就是做公益……”公益事業(yè)屬于全體人民大眾,并不是某些人的專責,“社會和諧,我的責任”。隨著實踐的深入,“一天公益”倡導的公益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2) 開展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由于前期正確理念的引導,很多志愿者在逐步改良生活習慣的同時,開始對公益事業(yè)產生興趣。于是,“一天公益”因勢利導,開始選派各方面表現優(yōu)秀的志愿者參加到社會服務中來,利用假期開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例如前往社區(qū)進行地震應急救援知識宣講;幫助中小學校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為白血病患者募捐,義賣;赴農村學校支教;參與“地球衛(wèi)士行動”、愛心維修、“同一片藍天下”智障兒童關愛行……充分信任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公益活動中受到啟迪,開闊他們的視野,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同時傳遞社會正能量,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可謂一舉而多得。

      3) 強化專業(yè)化的技能培訓。在項目組的調查中,志愿者通過參加志愿者服務“以獲得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能夠從中學到知識、增長才干”占78%。這說明大學生志愿者不僅僅滿足于為社會、他人提供服務,還希望通過志愿服務提高自身能力,使自身得到發(fā)展。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具有求知的需求,因此,對具有求知欲的大學生志愿者進行培訓是非常有效的激勵方式[3]。調查同時表明,大學生志愿者更希望得到與志愿服務相關的培訓知識?;诜罏目萍紝W院以培養(yǎng)防震減災人才為主,近年地震災害頻發(fā)、人民群眾普遍缺乏地震避險和應急救護知識,學校將大學生救援隊結合“一天公益”志愿者團隊,推出了防災救援知識義務宣講系列活動,延請專業(yè)人士對志愿者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利用公益平臺為志愿者創(chuàng)造實踐應用的機會,有效推動了公益教育,提高了志愿者自身的知識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制定充分的激勵機制。公益事業(yè)并不是要求志愿者大公無私、無欲無求。沒有充分的激勵機制,志愿活動就難以為繼。大學生有奉獻社會的熱情,但同時又面臨著升學、就業(yè)、發(fā)展等等諸多方面的壓力。要確保公益服務持續(xù)健康開展,就必須制定必要的激勵措施,形成長效機制,為學生在提供公益服務的同時,獲得有助于自身發(fā)展的物質保障。鑒此,學院制定了一系列激勵制度,如定期召開志愿者表彰大會,對優(yōu)秀志愿服務者頒發(fā)志愿者榮譽證書及加個人德育分;將志愿者所獲得的各項榮譽作為學年評優(yōu)、評獎、評助、推優(yōu)、入黨的依據之一;建立星級志愿者制度,在同等條件下可優(yōu)先享受相應的評先推優(yōu)等榮譽,并配發(fā)相應標識;實行課外學分制度,對表現優(yōu)秀的志愿者給予相應的學分獎勵等等。這些激勵措施既是對志愿者服務社會的合理回報,又是不斷吸引新鮮血液的有力手段,為公益組織正常運轉和持久發(fā)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5) 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公益服務是一項高尚的事業(yè),需要每一個志愿者通力合作并無私奉獻。為保障公益志愿事業(yè)健康發(fā)展,學校在大力推進大學生公益志愿服務時,必須為大學生建立合理的保障機制。防災科技學院專門設立了“一天公益”志愿者基金,為組織成員在進行各項社會公益服務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邀請社會各界的愛心人事為組織提供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為公益組織志愿者提供一系列的實習機會,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為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為參與社會公益服務的志愿者集體辦理商業(yè)保險,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建立課外學分制度,在學分修讀方面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保障等。

      3 大學生公益精神培養(yǎng)策略

      3.1 加強公益理念宣傳,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

      公益理念不清是導致當前大學生公益精神培養(yǎng)績效不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首先應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公益理念,從點滴做起,逐步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其次對為社會公益事業(yè)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士的先進事跡進行宣傳。最后要善于利用社會典型事件結合公益理念宣傳,發(fā)掘社會中的真善美,激發(fā)學生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公益意識需處理好兩方面的關系,一是處理好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關系。新的環(huán)境條件下,要求大學生只講社會價值,不講自我價值是不現實的,要引導他們把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結合起來,摒棄單純利己的道德標準,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和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因為社會價值的最大實現才是自我價值的真正實現。二要引導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集體主義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主人翁意識。要教育大學生樹立自我責任意識,通過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其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學會關愛社會、關愛集體、關愛他人[4],同時多給予學生集體榮譽,使他們明白集體對于自身價值實現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公益精神的培養(yǎng)。

      3.2 健全工作管理機制,加強組織隊伍建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培養(yǎng)大學生公益精神必須加強大學生志愿隊伍建設,為廣大學生樹立身邊的榜樣。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樹立積極的導向;其次要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機制;第三要拓展服務平臺,暢通參與的渠道;第四要整合學校及周邊的社會資源,形成青年志愿者服務的合力。具體而言,學校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從制度層面形成合力,明確責任歸屬,將學生公益組織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制定統(tǒng)一的學生公益組織管理規(guī)章,委派專職指導教師,同時也可與社會公益組織結合建立社會服務基地。對公益組織的志愿者要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合理的組織架構及志愿者人才數據庫,對志愿者進行合理分配,實施網絡化管理。

      3.3 積極拓展實踐途徑,開展專業(yè)技能培訓

      學校應結合自身教育研究特色和所在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努力拓展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途徑,例如師范類大學可以在社會義務教育方面做出特色,理工類大學可以利用學生專業(yè)技能參與到愛心幫扶中去,其中地震系統(tǒng)的學??砂l(fā)揮抗震知識宣講和應急救援演練等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定期對參與社會志愿服務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yè)技能培訓,提高他們服務能力的同時還能豐富理論和實踐知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生的興趣也會在多種多樣的社會服務過程中逐漸提高,而不是一味的從事低端的體力勞動,避免產生倦怠感,一舉而多得??傊?,積極動員廣大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尤其是公益社會實踐中來,既可以增加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又可以在實踐中鍛煉自身能力,提高工作技能,還可以通過公益服務奉獻社會,增強廣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幫助 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公益精神具有深遠意義。

      3.4 構建充分激勵機制,完善相關制度保障

      充分的激勵措施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服務熱情,是鞏固大學生公益精神培養(yǎng)成果的重要保障。應結合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合理而充分的激勵制度引導學生。在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同時,還要為志愿者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充分保障志愿者的切身利益,從資金、人員、后勤、安全等各個方面建立全方位的保障體系,消除公益組織志愿者的后顧之憂,同時在保研升學、推薦就業(yè)等大學生最關注的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真正為國家培養(yǎng)和選拔有正義感和社會責任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學生公益精神的培養(yǎng)重在引導,有效引導更多的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志愿服務,投身公益事業(yè)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也是青年自身成長的需要,有利的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推動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高校擔負著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使命,而大學生公益精神的培育是實現這一使命的重要保障,是一項長期而任重道遠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它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1]秦暉.政府與企業(yè)以外的現代化——中西公益事業(yè)史比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68–169.

      [2]卓高生.公益精神內涵的理性審視[J].理論文萃,2009(1):29–35.

      [3]李靜.高校志愿者激勵問題研究—以長春市高校為例[D].長春:長春工業(yè)大學,2011:25.

      [4]朱強.淺談大學生公益教育[J].網絡財富,2010(3):25.

      猜你喜歡
      公益事業(yè)防災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該何去何從?
      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小常識
      我志愿……
      防災減災 共迎豐收之季
      故宮防災的“超強鎧甲”
      軍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2
      公益事業(yè)與趣味活動并舉,小黃狗以公益驅動環(huán)保
      “防火防災”大作戰(zhàn)
      愛讓我們在一起——獻給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志愿者們
      學生天地(2017年33期)2018-01-31 01:18:33
      公益事業(yè)單位人事改革研究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58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太仆寺旗| 和平县| 西平县| 浦北县| 从化市| 河南省| 灯塔市| 喀喇沁旗| 大关县| 平陆县| 枣庄市| 冕宁县| 巩留县| 滦南县| 贵南县| 铜梁县| 界首市| 崇明县| 房山区| 六安市| 德化县| 淳安县| 武邑县| 登封市| 长治县| 高陵县| 垫江县| 大荔县| 龙州县| 昌平区| 通城县| 邵武市| 鲜城| 大英县| 社会| 汉源县| 广河县| 江源县| 察雅县| 方山县|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