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建紅,綦君香
(平度市人民醫(yī)院,山東平度266700)
美皮康敷貼治療壓瘡30例
冷建紅,綦君香
(平度市人民醫(yī)院,山東平度266700)
美皮康敷貼/治療應用;壓瘡/治療;護理
DO I:10.3969/j.issn.1008-4118.2013.02.31
2007年美國國家壓瘡專家組(NPUAP)將壓瘡定義為:壓瘡是皮膚或皮下組織由于壓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導致的皮膚、肌肉和皮下組織局限性損傷。常發(fā)生在骨隆突處[1]。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住院患者的發(fā)生率為5.1%~32.1%[2]。壓瘡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惡化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引起敗血癥而導致死亡。壓瘡除了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會引起醫(yī)療資源浪費、工作量增加、護士心理壓力大等問題。因此,發(fā)生壓瘡后進行積極有效地治療和護理尤為重要,而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更是重中之重。近年來,新型保濕敷料美皮康的應用是護理領域的又一新興技術。我科對2008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壓瘡患者使用美皮康敷貼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壓瘡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齡60~90歲,共有38個創(chuàng)面,均屬于I~II期的壓瘡。
1.2治療方法用碘伏徹底消毒壓瘡創(chuàng)面及周圍皮膚,完全干燥后使用美皮康敷貼外敷,更換時需使創(chuàng)面濕潤,避免敷貼與皮膚組織粘連而引起患者疼痛。應用敷貼3~5天后創(chuàng)面基底部微白,壞死的皮膚呈黑色,附著于表面。用碘伏棉棒擦拭,暴露出新鮮肉芽組織,待碘伏完全干燥后,繼續(xù)外敷。在保持敷料清潔的情況下,5~7天更換1次即可。
1.3效果評定治愈:潰瘍愈合,痂皮脫落;顯效:瘡面干燥無分泌物,潰瘍縮小,有肉芽組織生長;好轉(zhuǎn):瘡面滲出物減少,潰瘍面無擴大;無效:瘡面滲出物未減少,潰瘍面無變化或擴大。治愈加好轉(zhuǎn)為總有效數(shù)。愈合時間:以開始用藥到完全愈合的天數(shù)。壓瘡愈合后,創(chuàng)面恢復正常皮膚色澤,不形成結痂,患者感覺舒適。
患者30例,治愈21例,占70%;顯效4例,占13.3%;好轉(zhuǎn)5例,占16.7%;總有效26例,占86.7%。
壓瘡護理是基礎護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評價護理工作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全球護理同仁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問題。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國外學者就提出濕性環(huán)境傷口愈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的學說。潮濕環(huán)境可以調(diào)節(jié)氧張力促進血管生成,有利于壞死組織蛋白的溶解,促進多種生長因子的釋放,很好地控制創(chuàng)面炎癥的發(fā)展,不增加感染發(fā)生率,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速度,減輕疼痛。
美皮康敷貼(軟聚硅酮泡沫吸收敷料)作為一種新型的濕性輔料已在臨床使用中顯示了其良好的療效,其特點為垂直吸收,防止浸漬不粘連傷口,防止再創(chuàng)和疼痛;不溶解,無殘膠和膠臭味,高的吸收能力和減壓能力使換藥時間和換藥周期大大降低;良好的創(chuàng)面保濕、保溫和透氣能力順應性好,感覺舒適[3]。但是專家也指出使用新型敷料時,關鍵還是根據(jù)壓瘡傷創(chuàng)面的各個階段的不同情況,選擇與之適應而有效的濕性敷料[4]。護理人員首先應對壓瘡的部位、大小、分期、組織形態(tài)、氣味、滲出液量、潛行隧道、有無存在感染、周圍皮膚情況、患者一般情況及基礎疾病等綜合評估,判斷其嚴重性及預后,可疑深度的壓瘡必須在完成清創(chuàng)后才能準確分期,選擇最佳傷口護理方法。
我科患者多為老年慢性病患者,壓瘡多為I-II期,所以我們選擇了針對輕中度壓瘡的超薄型美皮康敷料。在護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透氣性好,與創(chuàng)面接觸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促進了壓瘡的愈合,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治療期間輔以氣墊床,可以適當延長翻身時間(每2小時翻身1次),減輕了護士工作量??梢?,美皮康敷貼(軟聚硅酮泡沫吸收敷料)超薄型對I期、Ⅱ期壓瘡治療效果明顯,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又減輕了護士工作量。
[1]National Preasure U1cer Advisory Panel.2007 National pressure ulcerstaging definition[J].WCETJournal,2007,27(3):30-31.
[2]Tong A(英).對壓迫性潰瘍預防指南的評估[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3):120.
[3]文笑明,李獻成,徐美軍.美皮康治療VI期壓瘡的臨床研究[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0,11(3):109.
[4]劉慧鳳,鞠蓓蓓,王紅萍.濕性愈合理論在臨床壓瘡治療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3A):42.
R47
:A
:1008-4118(2013)02-0067-02
201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