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仕標
風力災害是自然界的氣象災害之一,同時也是財產(chǎn)保險中的保險責任之一。
風力災害包括臺風、颶風、龍卷風、暴風、雷暴、黑風暴、沙塵暴、城市樓群風等。風災的直接危害是侵蝕土壤和環(huán)境、損壞農(nóng)作物、導致干旱、毀壞建筑物或構(gòu)筑物、沉沒船只等,造成財產(chǎn)損失和人員傷亡;風災的間接危害是傳播病蟲害、擴散污染,也會伴隨或?qū)е卤┯辍⒕蘩恕⒑樗刃纬筛鬄暮Α?/p>
風力災害中危害性最大的是臺風及颶風,地球上遭受臺風及颶風災害最嚴重的是加勒比海、孟加拉灣、東南亞等地區(qū),其次是中美洲、美國、日本、印度,南大西洋所受的影響最小。臺風及颶風常常行進數(shù)千公里,橫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據(jù)統(tǒng)計資料,全球每年至少產(chǎn)生80個風力達8 級以上的熱帶氣旋,歷史上造成死亡人數(shù)達10萬以上的颶風災難就有8 次。例 如,2008 年5 月3日,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以每小時190公里的速度襲擊了緬甸的仰光市、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孟邦和克倫邦地區(qū),緬甸政府宣布上述五地為災區(qū)。據(jù)緬甸官方媒體報道,截至5 月11 日,納爾吉斯颶風已造成2.8萬人死亡,3萬人失蹤,150萬人受災。而美國駐緬外交官估計死亡人數(shù)超過10萬人,英國媒體則報道說有50萬人死亡。
2009年以前,風力災害在我國的財產(chǎn)保險中被定義的風速在28.3 米/秒以上的風,即風力等級表中的11 級風以上。在保險實踐中,風災責任擴大至8 級以上大風,即風速在17.2 米/秒以上。之后,人保財產(chǎn)保險2009版條款附錄中直接將暴風定義為風力達8級、風速在17.2米/秒以上的自然風。
風的預報包括風速和風向兩項。風速的大小常用幾級風來表示。風的級別是根據(jù)風對海面或地面物體的影響程度而確定的。在氣象上,目前一般按風力大小將風劃分為1~12個等級。風在陸地上對地面物體的影響程度與征象:0級風又叫無風;2 級風叫輕風,樹葉微有聲響,人面感覺有風;4 級風叫和風,樹的小枝搖動,能吹起地面灰塵和紙張;6級風叫強風,大樹枝搖動,電線有呼呼聲,打雨傘行走有困難;8級風叫大風,樹的細枝可折斷,人迎風行走阻力甚大;10 級風叫狂風,陸地少見,可拔起樹木,建筑物損害較重;12 級以上的風叫颶風,摧毀力極大,陸地少見。后人在風級表的基礎上又加上了13~17級風,一般多為臺風,劃分的依據(jù)也是風速。氣象部門通常采用風力測定儀來測量實際風力的大小,它是根據(jù)滑動變阻器改變線路中電流的原理制成的測量類儀器,通過風力的大小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電阻值,從而引起線路中電流的變化,由電流表的數(shù)值指明風力的大小。風向則是指風的來向,一般按八個方位計算,即: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在預報發(fā)布中時常聽到偏北風、偏南風、偏東風或偏西風等,這是指風向不夠穩(wěn)定,左右擺動,但預報幅度左偏或右偏都不能超過22度半。
物理意義上的刮風下雨是個動態(tài)過程,氣象臺對風、雨、雪、雹、雷等氣象現(xiàn)象的預測預報也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一般有三種方法互相配合、綜合應用。1.天氣學方法:將地面和高空觀測資料分別填在地面和相應的等壓面圖上,進行等值線分析,分析各種天氣系統(tǒng)。2.數(shù)值天氣預報方法:以計算機為工具,通過解流體力學,熱力學,動力氣象學組成的預報方程,來制作天氣形勢預報及地面天氣要素的預報。3.統(tǒng)計預報方法:通過對歷史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找出預報量與已知量間的關系,進而歸納出預報模式,從而作出定量或定性的預報方法。在我國天氣預報按時效長短可分為:①短時預報。對未來1~6小時的預報。②短期預報。對未來24~48小時預報。③中期預報。對未來3~15天的預報。④長期預報。對未來1個月~1年的預報(預報時效1~5年的稱為超長期預報,10年以上的則稱為氣候展望)。一般來說,短期預報的準確率高于長期,短時、短期預報也會不斷修正中長期預報。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很難達到人們的要求,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對整個大氣的一些變化規(guī)律尚缺乏足夠深刻的理解。當今國際上的氣象預測預報是通過遍布全球的觀測站以及氣象衛(wèi)星對大氣進行觀測的,然而,這種方式有不少缺陷:一是客觀存在觀測誤差、資料密度問題,以及預報人員分析存在誤差;二是氣象部門普遍使用充分簡化了的數(shù)學模型來進行計算、求解,而數(shù)值模式所描述的大氣運動物理過程是有限的,計算過程中的舍入誤差也在所難免。
氣象部門測定風力的儀器一般按地區(qū)在氣象觀察站設置,其氣象資料測定與數(shù)據(jù)記錄覆蓋的面積大小不等,市區(qū)氣象觀察站較多,而郊縣較少。鑒于客觀條件限制,氣象部門不可能在上海各個地區(qū)密集地設置足夠多的氣象觀察站,對于某些郊縣地區(qū)的局部性的風力災害,如強對流天氣而言,有時因為氣象條件的時間與空間尺度較小,具有突發(fā)性強、強降水集中、風力猛烈、破壞力大的特點,卻往往事先缺乏預報,事后缺少記錄;有時即使有氣象預測預報,但天有不測之風云,也受限于當今世界科技水平不能做到氣象預測預報百分之百的準確率。假如局部的實際風力比預報風力大,且造成保險財產(chǎn)受損,那么關于出險當時的風速風力達到的級別,被保險人可能難以獲取氣象部門的證明,特別是在預報風力小于8級,而實際風力處于8~9級時的保險責任臨界風力。這種情況在“城市樓群風”造成的損害中尤為突出。
對于向保險公司申請索賠的依據(jù)而言,保險公司定責時若有當?shù)貧庀笈_關于氣象災害的證明資料,是對被保險人極為重要和有效的舉證方式。然而,依據(jù)當?shù)貧庀笈_的證明資料來判定氣象災害不能成為保險公司理賠定責的唯一方法。既然風的級別是根據(jù)風力對海面或地面物體的影響程度而確定的,由氣象部門規(guī)定應用的“蒲福氏風力表”也列明了各級風力的破壞征象,保險公司理賠人員在對現(xiàn)場查勘時,應該能夠根據(jù)保險財產(chǎn)受損情況對風災進行確認判定,這是保險理賠人員的基本素質(zhì)和能力要求,也是必備的基本知識。8 級以上大風的破壞征象,除了樹的細枝可折斷,人迎風行走阻力甚大以外,還會對房屋造成輕微或較大的損害,否則保險公司也不必將風災定為8級以上的自然風了。
按照風力表,9 級風的破壞征象是大樹枝吹折;風從門窗縫隙吹進時會發(fā)出高音的鳴叫;街上的垃圾桶、路障等可能被吹倒;招牌或棚架搖晃,若不穩(wěn)固的亦可能被吹倒。10級風時,小樹被連根拔起,棚架或招牌倒塌的可能性增加,失修的舊樓有輕微搖曳;窗戶有被吹破的可能,建筑物損害較重。
作為一個有經(jīng)驗的保險理賠人員或保險公估人員,除了能夠從出險受災現(xiàn)場各種保險財產(chǎn)損失程度來搜集定損依據(jù)以外,還要能夠通過觀察更大范圍的災害破壞征象來判斷與定責,并以此分析和確定成災原因。例如,建筑物或構(gòu)筑物的結(jié)構(gòu)形式、選用材料、材質(zhì)、使用年限、當時風向,以及與同一地點其他同類建筑受損情況比較等等。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有頂無墻的遮雨遮陽棚,或是三面有墻一面無墻的過道棚,以及屋面為輕質(zhì)材料的倉庫,在陣風時往往因屋頂“兜風”而極易受損,因此出險當時的風向與標的損失有著密切的關系。當然,在小于8級風力時,房屋或罩棚也可能因結(jié)構(gòu)不合理、年久失修,或是其他原因而倒塌,因此需要從多方面對受損標的進行實地實物勘查。
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氣象部門能夠提供無記錄地區(qū)的氣象災害評估服務以滿足市場需求的話,則對維護保險雙方的合法權益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