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飛
有這么一句廣告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敝v的是在商品服務市場上,作為向顧客提供商品或服務的廠家、商家,他們對商品、服務的質量及品位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由此想到了教育。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奮戰(zhàn)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應該義不容辭地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高質量、高品位的人才,而且教師們對其所培養(yǎng)的人才的質量和品位的追求也應該是沒有止境的。這就是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必須成為我們教師的一種教育思想和理念,并把它貫徹于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從而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質量更好、品位更高的優(yōu)秀人才。而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廣大教師必須致力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追求”:
首先,廣大教師應該追求自身所擁有的知識的不斷更新與充實以及所具備的知識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
過去我們曾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這似乎是說,學生之“水”應該來自教師之“水”,而且教師之“水”也必然多于學生之“水”?,F在看來,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在當今社會,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教師的傳授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且教師的“這桶水”是“死水”還是“活水”也不得而知。所以,現在有人提出,現代教師應該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的確,因為世界是不斷發(fā)展的,人的實踐活動也是不斷發(fā)展的,那么作為客觀事物在人腦中反映的知識也必然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進步,對教師的知識要求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故而教師所擁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地更新與充實,相應地,教師知識結構也必須不斷調整不斷優(yōu)化。正如“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教師的“知識河流”也必定是“常流常新”的,而且,就“這條河流”而言,其“水源”(教師知識的獲取途徑)、“水量”(教師擁有的知識量)、“水質”(教師的知識構成)等等,都應該是一個更為廣闊、更為合理、更為優(yōu)化的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也就是說,就教師的知識擁有及知識構成而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其次,教師們還必須追求自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教育藝術的不斷升華。
很難想象一個教學水平低劣、毫無教育藝術的教師能培養(yǎng)出高質量、高品位的人才。盡管“名師”不一定出“高徒”,也不是所有的“高徒”都出自“名師”,但是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建設一支擁有先進教育理念、具備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才能的教師隊伍,對培養(yǎng)和造就新時代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無疑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教師作為“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必然有一個如何通過“合理用水”以達到最佳教育教學效果的問題,而這里所謂的“合理用水”,其實也就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教育藝術的一種形象說法。就像“合理用水”必須不斷地尋求“更優(yōu)方案”,同樣,教師的教學水平沒有最高,教育藝術也沒有最好,只有更高、更好。教師的教學水平、教育藝術的變化和提高所呈現出的“時態(tài)”,永遠應該是也必須是“現在進行時”。
再次,我們教師更應該追求用自身對知識擁有、知識結構優(yōu)化以及教學水平、教育藝術提升的無止境追求去影響學生,并把其轉化為學生對自己學習包括知識、能力、覺悟等方面不斷進步與提高的無止境追求。
也就是說,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途徑,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種理念變?yōu)閷W生對自己學習知識的嚴格要求以及不斷提升自身能力覺悟的自覺行為。譬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這樣一些問題意識:老師講的有沒有錯?是最好的嗎?書上寫的能商榷嗎?是最好的嗎?這個題目的編制會不會有問題?是最好的嗎?這個答案是否準確到位?是最好的嗎?等等。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于是,學生就敢于向老師、向書本、向權威挑戰(zhàn),就會試著去改編試題,試著去改變答案。而學生的這種對知識乃至對權威的懷疑和批判,是對知識的一種超越,也是其能力的一種彰顯,甚至還可能伴隨著覺悟的升華,它所帶來的必然是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這正是我們教育的希望所在。審視現在的教育教學,最為缺少的或許就是這個。這里也必須指出,這種懷疑和批判決非懷疑一切,批判一切,甚至打倒一切,它更多的應該是一種“肯定中的否定”,追求的應該是“好上更好”。
所以,無論就教師而言,還是對學生來說,擁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育教學理念并在教育教學中躬身踐行之,的確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激勵我們教師不斷地追求知識量的合理、知識結構的優(yōu)化,不斷地追求自己教學水平及教育藝術的提高與升華,從而使自己真正成為“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更為可貴的、更富有意義的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它所帶來的學生學習上的不盲從、不輕信,帶來的這種對知識對權威的懷疑和批判,可以說是一次“學習的革命”。而所有這些由此帶來的表現在教師及學生身上的可喜變化,與當前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成功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當然,它對培養(yǎng)和造就時代所需要的高質量高品位的創(chuàng)新人才所產生的積極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教師,我們的學生,當謹記之,更當踐行之。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中學)
責編/齊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