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峰
(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16 世紀90 年代至17 世紀40 年代, 英國文壇出現(xiàn)一批詩人,他們才智過人,喜歡使用“奇思妙喻”(conceit) 來表達強烈的情感主題。 約翰·鄧恩(1572~1631)就是其代表人物。 在《別離辭:莫悲傷》一詩中,約翰·鄧恩就大膽創(chuàng)新,運用奇思妙喻描繪他和愛妻之間的真摯愛情,成了愛情離別詩的亙古絕唱。 筆者試以該詩為例,對奇思妙喻藝術手法的產生、運用進行了探討。
約翰·鄧恩于1572 年出生在英國,青年時做了宮廷的文員。 年輕的時候他曾游遍歐洲大陸,接觸過許多新觀念、新哲學和新概念。 1598 年,鄧恩被任命為英國王室中羅伯特·特魯里爵士的私人秘書,從這一點來看,他應該是一位前途無量的有為青年。但是,1601 年,他的人生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他因與一位17 歲少女Anne 秘密結婚而被解除了在宮廷中的職務,并受到監(jiān)禁。 出獄后他被迫做各種活計以維持生活、供養(yǎng)妻兒[1]。1611 年冬,約翰·鄧恩的恩主特魯里爵士出使法國,要求鄧恩陪同。 那時,他的妻子Anne(安妮)即將分娩,他不想去,但又必須得去。 臨行之前,他寫了《別離辭:莫悲傷》一詩,表達對妻子的深深愛戀。
所謂奇思妙喻, 指的是一種悖逆性的隱喻,通過喻體與喻指之間的非相似性,給讀者的心靈帶來震撼[2]。 作為當時運用奇思妙喻的代表性作家,約翰·鄧恩經常從各種“新哲學”和日常生活中捕捉稀奇的事例,再把兩個屬性截然不同的物體安置在一個語境中,使二者的關系既貼切又隱秘,還能在內容上彼此闡發(fā)。 這些比喻令人出乎意料,又讓人覺得合情合理。
為求形似和神似,詩人們描繪愛情時常用玫瑰來比喻戀人。 然而,此類意象僅能在感覺上引起讀者的共鳴,并創(chuàng)造相對有限的想象空間。 玫瑰的芬芳熱烈與戀人年輕美麗的外表極其相似,這個意象易于理解,可能夠催生的情感反應卻也會相應減少,因為簡單的意象終究無法贏得讀者的深思與回味。而在《別離辭:莫悲傷》這首詩中,約翰·鄧恩則運用奇思妙喻的藝術手法,給自己的想象力插上飛躍的翅膀,從整個宇宙、科學新發(fā)現(xiàn)中尋找與自己感情經歷相符、并能打動讀者心靈的新穎別致的意象,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意境雋永、耐人尋味的詩句[3]。 因此,詩歌《別離辭:莫悲傷》呈現(xiàn)出意象新鮮、想象奇特、形式精巧、內容思辨的藝術特征。
約翰·鄧恩在該詩中所運用的與宇宙、科學有關的意象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不無關系。16~17 世紀,歐洲人正熱衷于對科學特別是對天文學的探索,熱衷于航海。1513 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1609-1610年,伽利略使用自制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天體,為哥白尼的日心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jù),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1595 年,荷蘭人范·林斯霍特編著了最早的航海志,記述了大西洋的風系和海流。1610 年,英國人哈得孫航行至今日的哈得孫灣(加拿大)。 約翰·鄧恩在游歷歐洲大陸期間,接觸了這樣一些科學家,了解了一些科學、尤其是天文學方面的知識。 他曾經見過天文學家刻卜勒,并與其討論過天文學方面的知識[4]。 這些都給他奇思妙喻的創(chuàng)作帶來啟發(fā)。
“有德之人逝世,十分安詳,
對自己的靈魂輕輕說,走,
有些悲傷的親友則高聲講, 他的氣息已斷,有些說,還沒有。
讓我們熔化吧,默默無語,
不要淚流如洪水、嘆息似風暴,
那將會褻瀆我們的歡娛——要是讓我們的愛情被俗人知道。
地震帶來恐懼和災禍,人們談論它的含義和危害,
天體的震動雖然大得多,
對人類卻沒有絲毫的傷害。 ”
詩歌開頭, 約翰·鄧恩把戀人之間的分離想象成地震,通常會帶來悲傷與哭泣。 而他和妻子之間的分離卻如淡淡的死亡,平靜而安詳,表現(xiàn)出他和妻子面對分離時的淡定,暗示他和妻子之間的愛已經超越了生死,根本不會受到短暫離別的影響和傷害。
約翰·鄧恩在詩歌的第4~5 節(jié)用“冶煉提純”表達他們之間的愛。
“世俗的戀人之愛
(它的本質是肉感)不允許離別
因為離別意味著破壞
凡俗之愛的基本根據(jù)。
但我們經過提煉的愛情,
它是什么連我們自己也一無所知,
我們既然彼此信賴、心心相印,
對眼、唇、手就漠然視之。 ”
約翰·鄧恩在這里使用了煉金術的意象, 暗示了他們的愛情不同于世俗愛情的精神化過程:如同煉金術士從污濁的泥土中提煉出不含雜質的純金,精神情侶也從卑賤的肉欲中凈化出純潔無瑕的愛情[5]。
在“冶煉”的基礎上,約翰·鄧恩在第6 節(jié)進一步寫道:
“我們倆的靈魂溶成了一片,
盡管我走了,卻不會破裂,
這種分離不過是一種延展,像黃金打成了輕柔無形的薄頁。 ”
約翰·鄧恩在這里大膽使用黃金的意象, 將自己與妻子之間的愛情比作黃金。 因此,短暫的別離對于他們來說,心靈感受不是背棄,而是愛情的綿延擴展,如同黃金能被錘鍛成薄薄的金頁,這片透明無瑕的金頁象征著他們之間真摯、純潔的精神之愛[4]。
約翰·鄧恩認為,他和愛妻之間超凡脫俗的愛情如黃金般延伸,不會在分離的過程中斷裂,不會因為時間、地點的改變而改變,是經得起任何考驗的,是永遠一成不變的。
世人公認的最負盛名的奇思妙喻出現(xiàn)在該詩歌的最后3 節(jié)。
“我們的靈魂即便是兩個,
那也和圓規(guī)的兩只腳相同,
你的靈魂是圓心腳,沒有任何動的跡象,另只腳移了,它才動。
這只腳雖然在中心坐定,
如果另只腳漸漸遠離,
它便傾斜著身子側耳傾聽,
待到另只腳返歸,它就直立。
對于我,你就是這樣;我像另只腳,
必須傾斜著身子轉圈,你堅定,我的圓才能畫得好,
我才能終止在出發(fā)的地點。 ”
在這里,約翰·鄧恩使用了圓規(guī)意象,把圓規(guī)的互相牽動的兩腳分別比作出差在外的丈夫和留守家中的妻子。 圓規(guī)是金屬材料做成的幾何工具,冰冷堅硬,本身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 用它的兩腳來表現(xiàn)兩個形影不離的靈魂,乍一看冰冷無情,細揣摩卻雅致入理。 女方是圓心腳,固定不移;男方是圓周腳,總是圍著中心“轉圈”。 約翰·鄧恩把自己比作那出差遠離的圓周腳,總是圍著圓心腳轉動,不管走多遠, 也離不開圓心腳的牽掛, 在圓心腳的牽動下,最后終止在出發(fā)的地方,畫一個完美無缺的圓[5]。 這一奇思妙喻將一對恩愛夫妻間永遠不離不棄的情誼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
約翰·鄧恩認為, 他和妻子之間的愛情是一種超越肉體的靈魂之愛,兩人即使分離,只要彼此忠誠,心也永遠不會分離——它們總會交織在一起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者,根情,苗言,華聲, 實意?!盵6]情感對于詩歌的重要性無與倫比,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而不朽的愛情詩旨在探討愛情和生命的意義。 鄧恩便是這樣一個探討處在永恒宇宙和紛繁復雜中個體生命及感情的神圣使者[5]。 約翰·鄧恩在《別離辭:莫悲傷》中運用奇思妙喻描繪了他和妻子間的真摯愛情,表達了強烈的情感主題。 這是其前傳統(tǒng)的彼特拉克體十四行愛情詩所不能企及的,對英國文學產生的影響也是深遠而永恒的。
[1] 張明悅. 約翰·鄧恩《別離辭·節(jié)哀》的意象分析[J]. 北方文學,2011(3):24-25.
[2] 胡榮欣,王樹利. 析約翰·鄧恩的《別離辭·節(jié)哀》中的韻律與隱喻[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5-17.
[3] 李菡. 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愛情詩歌中的意象群賞析[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2):85-88.
[4] 吳湘毅,黃澤銳. 論鄧恩愛情詩《別離辭·莫傷悲》中的玄想比喻[J].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3):71-74.
[5] 李正栓,楊麗. 大膽奇特的想象,雅致入理的比喻——鄧恩的《告別辭:莫悲傷》賞析[J]. 名作欣賞,2003(12):81-82.
[6] 白居易. 與元九書[G]//古代散文選:中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