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鴻
淺談課堂討論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李 鴻
(紹興文理學院浙江紹興312000)
課堂討論是現(xiàn)代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之一,文章論述課堂討論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組織形式和需要注意的問題,意在讓課堂討論在教師實踐中達到更好的運用效果,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討論;化學教學;積極性;學生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組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而教學質量優(yōu)良的保證,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課堂討論,作為教學的一般方法,為學生之間提供了一個彼此溝通交流的平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啟發(fā),讓他們在思考交流中傳達自己的思想,加深對課堂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以便于教師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靈活施教。
今天我們在大力進行課程改革的同時,提倡“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教學方式,其中“討論”無疑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他們開展,基于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開發(fā)的問題,課堂討論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瘜W課程要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化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化學,不同的人在化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課堂討論,為學生提供各抒己見的平臺,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促進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升華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1]。
課堂討論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以根據(jù)討論的形式分為自學式討論、提問式討論、實驗討論和習題討論。
1.自學式討論
很多教師都能發(fā)現(xiàn)這么一個現(xiàn)象:從課間過渡到課堂學習的一段時間里,往往許多學生都難以很快地調(diào)整到學習的狀態(tài),包括一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其中不乏一些學生沉迷于上節(jié)課留下的疑惑,一些仍留戀于課間的嬉戲。如何去解決這么一個普遍的問題,自學式討論為我們指引了一個方向。比如在正式上課前花短短的3-5分鐘時間,通過自學和討論,讓學生通讀一遍本節(jié)課所要講授的內(nèi)容,一來把學生散亂的心拉攏到課堂學習中,二來起到再次預習的目的,對書中提到的舊知識進行回顧和復習,為更好地掌握本堂課的知識埋下伏筆[2]。
例如在學習《溴、碘的提取》一課時,由于書上已經(jīng)很詳細地描述了溴單質、碘單質的性質,它們的提取均是從海水中獲得的,這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刺激了他們的想象力,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個最初的學習印象。其次,溴、碘的提取與上一課《氯氣的性質》中的氯氣的制備在一定程度上有極大的相似度,在學生閱讀全文的同時,與周邊的同學討論,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更是對氯氣性質知識點的強化和鞏固。
2.提問式討論
提問式討論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教師提問題,二是學生自己提問題。其中對教師所提的問題的要求較高,首先,教師要考慮到問題的價值性,所提的問題有無意義,還有在在語言表達方面,教師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提出一個讓學生都能接受而且愿意去回答的問題,這對啟發(fā)學生、促進思考、深化理解有很重要作用。比如講到《硫酸的制備和性質》這一節(jié)時,如果教師一上課就提問“請同學們在閱讀完本課內(nèi)容后總結出硫酸的工業(yè)制備方法”,這個問題便顯得毫無意義,因為這完全在學生的知識水平之外,學生無從下手,當然教學效果也就不明顯,甚至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而學生自己提問題就比較隨便,學生的思維是發(fā)散的,其間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配合,教師需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和轉化,通過學生自問,自答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達到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討論交流的效果,開拓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
3.實驗討論
實驗討論是就實驗內(nèi)容和實驗現(xiàn)象提出問題,并隨之展開的討論。中學化學課程教學中,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都具有一定數(shù)量,充分挖掘實驗中的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和討論的機會對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多數(shù)的演示實驗,不一定要教師一個人做,可以嘗試通過指導學生,讓學生討論怎么做,然后讓學生親手實踐。流程可以設計為:教師進行實驗的部分操作,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先就自己的疑問進行討論,然后在教師的指點下歸納結論,然后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學生再討論,促進知識的擴展應用[3]。在進行分組實驗時,實驗討論能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奇怪的現(xiàn)象,先在小組內(nèi)部討論總結,查閱書本,初步得到造成此種現(xiàn)象的原因,如還有疑問,可尋求教師的幫助,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應用。
在“銅-鋅原電池”實驗中,按照實驗原理,構成原電池負極由Zn片發(fā)生氧化反應,負極:Zn-2e-=Zn2+,正極Cu片發(fā)生還原反應,正極:2H++2e-=H2↑,理論所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只有銅片上有氣泡產(chǎn)生。然而實際卻不然,學生們所觀察到的是:不僅在銅片上有氣泡析出,在鋅片上同樣有氣泡析出。由實驗現(xiàn)象出發(fā),同學們通過小組對實驗進行討論,在溝通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猜想,建立假設,并征求教師的意見,最后得到鋅銅片雖然構成原電池,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鋅的金屬活潑性較強,仍能與稀硫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的結論。
4.習題討論
習題討論是教師引導學生在習題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一種討論方法,這種討論的方法能很好地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也可以讓學習暴露知識的缺陷[4]。
習題的練習情況是對課堂學生掌握情況的反饋,每講完一類題目時,可適當?shù)亟o學生留一部分時間,讓他們自由討論。由于學生的水平不均衡,可讓成績好的帶會成績較差的,就是在這種交流討論中,學生一方面獲得自信,另一方面學得知識,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的共贏。如若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題目,可以先由教師分析題意,給出基本思路、解法,然后讓學生集體討論,集體實踐,在合作中攻克難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這為以后他們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有很好的鋪墊效果。
1.適時把握討論的時機,調(diào)控討論進程
在課堂教學中,每位學生的基礎不一樣,知識水平程度不同,接受知識掌握知識的速度也不同,所以在化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起好領導作用,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課堂討論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優(yōu)生與差生的距離,在討論中,他們能互相學習,尤其是差生學習優(yōu)生的思考模式,這對其學習的進步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然而,課堂討論不是隨時隨刻都能進行的,教師需要找準時機,調(diào)動課堂氣氛。
在講到《生活中的化學》一課時,學生們由于心中的激動引起了共鳴,便在底下大聲地吵鬧起來,此時教師不必要打斷他們的積極性,相反,如果在此時采用課堂討論的方法提問“同學們,誰能例舉我們生活中都存在什么化學呢?”這樣直接把學生的積極性轉移到思考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更加活躍,想出大家都意想不到的答案。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經(jīng)常遇到“冷場”的情況,此時教師可以適當提問,采用課堂討論的形式,讓小組成員開發(fā)大腦,引導學生去思考,在交流中調(diào)動課堂氣氛。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需要多巡回走動,學會傾聽學生的觀點,善于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在討論中出現(xiàn)的閃光點以及存在的問題[5]。
2.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調(diào)動課堂討論的積極性
課堂討論一般是以小組形式進行,而小組與小組之間也有活躍之分,所以討論時教師要鼓勵和指導所有學生參與討論,大膽發(fā)言,對于一些平時很少說話的同學更是要關注,要嘗試在他們的發(fā)言中的正確部分或閃光點,并對其進行表揚,這樣能增強他們的自信,更加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相反,在課堂上,我們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這么一種現(xiàn)象,有些學生實在是太活躍了,他們的表現(xiàn)基本上壟斷了課堂。教師應想辦法防止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例如可以通過與學生的語言交流或者私下里交流等途徑以達到解決。在討論時,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充分開動腦筋,提出不同的見解。
3.注重課堂討論的實際效果,教師適時作簡短小結
討論式教學可以讓學生較好地發(fā)揮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一些學生只議不思,只說不聽,各自為政,實質上并沒有什么提高[6]。在設計課堂討論時,教師應抓住討論的重點,降低自己的身價,接近學生,換位思考,把討論重心設置在學習的重難點,使學生在討論后都有所收獲。一節(jié)課的討論活動的次數(shù)不宜太多,太多會造成學生學習的厭煩,起反作用。此外,學生對自己的討論結果并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他們可能懷疑自己所做出的結論是錯誤的,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指正其中的不足之處,并贊揚其中的閃光點。
課堂討論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核心,只有把課堂討論與化學課堂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傾聽、提問、討論、總結、匯報,最終使學生達到知識技能的掌握。討論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在不同的情況下要懂得變通,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1]劉曉慶.淺談課堂討論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形式[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7,(3):163-164
[2]所曉波.組織課堂討論的3個環(huán)節(jié)[J].化學教育,2002,(4):22-25
[3]孫躍.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討論式教學[J].中國電力教育,2010,(27):54-57
[4]蘇維,郭明晶,李志鵬,等.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比較[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0,27(4):536-539
[5]潘英喜.化學教學中課堂討論失敗的原因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1993,(5):44-45
[6]楊翠蓉,張振新.有效課堂討論的責任研究[J].2004,(19):22-25
1008-0546(2013)05-035-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3.0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