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民間關帝信仰與社會需求之隨機調節(jié)*

      2013-04-18 02:40:48吳幼雄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年2期
      關鍵詞:關帝信仰民間

      □吳幼雄 吳 玫

      多年來,在進行關帝信仰研究過程中,發(fā)現關帝信仰與制度化宗教之根本區(qū)別,除了在是否有創(chuàng)始人、教義、戒律、經典、教團等方面之根本區(qū)別外,還有一個重大之區(qū)別,那就是關帝信仰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著一種“隨機調節(jié)”的機制。這種“機制”是不成文的,即它隨社會需求的變化,關帝信仰主動調節(jié)自己去迎合社會需求,去消彌社會矛盾、涵化社會矛盾,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揮關帝信仰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民間關帝信仰與社會需求的“自動調節(jié)”功能,是任何制度化宗教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我想這是民間關帝信仰能長期在中國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原因,也是民間信仰的優(yōu)勢所在。下面以民間信仰里的關帝信仰為例進行闡析。

      一、關帝信仰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儒、道、釋三結合體。

      民間關帝信仰的實質是什么?有一幅20字對聯即:

      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

      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

      對聯高度概括關帝信仰的三個本質特點:其一,以一個“封”字,突出表明它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即封建政權的代表——皇帝,通過封名號,牢牢控制民間關帝信仰的方向。其二,用一個“稱”字,同時反映了儒、道、釋三家爭祀關帝的歷史事實。其三,對聯點明了關帝信仰不屬佛教、不屬道教,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儒、道、釋三家的結合體。用一個恰當的名詞表達,即民間信仰。下文以民間關帝信仰的最主要經書,即《明圣經》和《覺世經》為例說明。

      (一)《明圣經》

      《明圣經》云:

      帝曾言日在天上,心在人中。心者萬事之根本,儒家五常、道釋三寶,皆從心上生來。仁莫大于忠孝,義莫大于廉節(jié),二者五常之首。圣人參贊化育者,此而已;仙佛超神入化者,此而已。

      以上這段“關圣大帝敕令”,是用儒家的觀點來詮釋道、佛三寶,認為皆在儒家五常之內。并且進一步闡述“圣人”育化,“仙佛”入化亦是此理。又對《明圣經》三個字的解釋如下:

      即經者,“心永存孝悌之禮儀”;圣者,“心永存忠肝義膽”;明者,“心如日月,清凈普照,無一染塵”,即儒家提倡的道德標準——明心鑒性。

      綜上《明圣經》的內容主旨,皆源于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儒、道、釋三家合一的理學思想。它的理論基礎在《關圣帝君正心寶誥》是這樣表述的:“孔氏重操存(平日之立身行為),佛法曰明(清明),道家曰貞(精誠)。雖有殊途,原歸一致。”千百年來,中國的封建政權就是這樣通過非行政手段,將儒家的倫理道德,通過道、釋和民間信仰,潛移默化地滲入老百姓的心田。

      (二)《覺世經》

      《覺世經》直接以“君權受命于天,以作神主”切入民間關帝信仰。開篇便是:“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jié)、義,方于人道無愧,可立于天地之間。”接著從正、反兩方面論說“若不盡忠、孝、節(jié)、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引出一個“心”字。進一步論述“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緊扣一個“心”字。于是便得出結論:“若是欺心,便是欺神。”如何做到不欺心,不欺神呢?那便是“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說具體,便是“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友朋,睦宗族,和鄉(xiāng)鄰,別夫婦,教子孫”??梢姟队X世經》的主旨是儒家忠、孝、節(jié)、義倫理道德和關帝神明信仰的高度結合體。

      二、《又新啟蒙》反映閩南清末社會危機和關帝信仰隨機調節(jié)

      道光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鴉片煙敲開閉鎖的中國門戶,隨著清政府在鴉片戰(zhàn)爭中的失敗,1842年中英不平等《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主權門戶洞開,鴉片煙、天主教、耶穌教相繼而入,保守的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產生激烈碰撞,中國底層社會引起劇烈震蕩。儒家文人面對巨大的社會變化,驚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紛紛借民間關帝信仰的儀式,即所謂關帝降示、降詩、降歌、降責、降戒、降諭、降乩、降寶訓和降果報,企圖力挽狂瀾于既倒。列舉《又新啟蒙》里幾個事例說明。

      (一)降“戒鴉片歌”:

      “外國制成毒物,流入中土市廛?;蚍Q上桂阿芙蓉,或稱鴉片與洋煙……吃幾口,腹如魚躍步如飛鳶。誠實爽快,誠實悠然……始焉者囊橐漸罄桑田變遷,繼而后家破產蕩煙絕鼎懸……此時節(jié)無門求借拋子斷弦,下無立錐上無瓦椽。白手搔壁誰孰可憐,衣衫襤褸,親朋厭棄者焉……勸戒轉邪就正,天公賜福目前。倘若告而不聽,降爾災殃記爾愆。若能聽而不告,陰司按律入烹煎。有則改之,無則勉旃?!雹?/p>

      這首《戒鴉片歌》寫吸食鴉片者不分晝夜,財產蕩盡,家破人亡,壽算難延,從反面亟寫吸食鴉片之害處。這是清光緒年間關帝信仰與社會和諧的正面事例。

      (二)降規(guī)勸“士農工商”詩

      在《又新啟蒙·真山觀音佛祖序》,借觀音佛祖見世人“士尚驕奢,不勤勵乎詩書;農尚淫佚,任荒蕪于田地;工不遵規(guī),商不存實”。②于是邀同關帝巡視世間,指出“讀書不明大義,士之蒙也;耕田好勇斗狠,農之蒙也;梓匠用術害人,工之蒙也;貿販欲占便宜,商之蒙也”。③進而又借關帝降示“士農工商詩”加以規(guī)勸、引導。

      如《降示士詩》云:“聚會仙神對酒觥,含煙吐霧啟文明。镕經鑄史勤書案,泮水蜚聲和鹿鳴?!庇帧督凳巨r詩》云:“泮水蜚聲和鹿鳴,農夫士子一般情。一年四季無荒怠,耕九余三享太平?!庇帧督凳竟ぴ姟吩疲骸案庞嗳硖剑脊ぶ贫任饳M行。方圓曲直順機變,西作未完東又迎?!庇帧督凳旧淘姟吩疲骸拔髯魑赐陽|又迎,行商販貨唱涯生。能存出入公平志,積玉堆金箱滿盈?!雹?/p>

      以上四首降示詩,勸戒士子“勤書案”,必得“泮水蜚聲”;勸戒農夫“無荒怠”,必得“享太平”;勸戒工匠“制度勿橫行”,必得“西作未完東又迎”;勸戒商人“出入公平”,必得“積玉堆金箱滿盈”。即只要士農工商各勤其業(yè),必得果報,從正面勸導,諄諄善誘。

      據以上所引用的清末閩南關帝信仰“降示詩歌”內容看,關帝信仰在清末急劇轉型的混亂社會里,的確對社會起了啟智和維持安定的作用。

      (三)《又新啟蒙》對閩南社會需求的其他隨機調節(jié)

      清末,閩南民間關帝信仰流傳的關帝“降示書”,有惠安縣的《覺世新新》和安溪縣的《覺世又新》二書。光緒年間,安溪縣龍興里(今尚卿鄉(xiāng)陳厝前村)聚星樓關帝廟又增編《又新啟蒙》一書行世。據《又新啟蒙》借“聚星樓關圣大帝序”云,該書“或詞話、或詩歌,言簡意賅,昭然指示。其為言既易知,其感人又易入,觸目警心。較《(覺世)新新》與《(覺世)又新》尚為更易識,誠能化蒙啟瞆,故名之曰《又新啟蒙》?!雹菘梢?,《又新啟蒙》是應清末光緒年間社會急劇轉型之需求而誕生的,它的內容既反映了清末閩南民間關帝信仰的情況,同時也反映關帝信仰與社會和諧之間的關系,它所起的作用是行政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又新啟蒙》計8卷,如“降晴雨詩”、“降不孝詩”、“降戒鴉片歌”、“降強凌弱詩”、“降惜五谷詩”、“降誦《密心經》詩”、“降勉士農工商詩”、“降小善報大福報”、“降恤孤兒歌”、“降勉修墳墓歌”、“降孝敬翁姑果報”、“降戒殺生歌”、“降戒離妻歌及不離妻果報歌”、“降戒偽醫(yī)歌”、“降戒唆人爭訟歌”、“降和鄉(xiāng)睦族歌”、“降戒斗歌”等,可謂涉及底層草根民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據此,可見民間關帝信仰可以彌補行政權力所不能到達的地方,它是老百姓心理自警,行為自我約束的精神力量和自我約束的形式。于個人、于家庭、于家族、于鄉(xiāng)里、于城市、于國家,其正面作用應予肯定。

      (四)西方文化與閩南傳統(tǒng)觀念的碰撞

      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文化以耶穌教、天主教為主要形式和媒介,從五口通商口岸登陸,進而擴及沿海廣大城鄉(xiāng),且向內陸窮鄉(xiāng)僻壤發(fā)展,與中國傳統(tǒng)儒、道、釋文化發(fā)生強烈碰撞。此時,民間關帝信仰是被儒家文人借以抵制、排斥西方文化的工具。閩南地區(qū)的一群著名文人和富商,在關帝神像面前結拜為兄弟,訴說“自邪說流行,名為平等,無上下之分矣;曰小家庭,無父子兄弟之親矣;戀愛自由,夫婦之倫更不堪問矣”。⑥他們在關帝神像前發(fā)誓,要共同扶持,抵制西方新思想的傳入。

      又如《又新啟蒙·序》云:

      慨自耶穌、天主等教流入內地,奇技淫巧之習,漸中于人心。而各州縣所設教官,不過借以飽囊橐,畜妻兒……教官不能教諸生,而諸生亦不能教于鄉(xiāng)、教于家,所謂《四書》、《六經》,周張程朱文集、語類、與夫《孝經》、《小學》諸書,且束之高閣,任鼠跡蠹魚出沒其中,而不甚愛惜……而祇父、恭兄、尊師、信友之理,貿然不知為何物。無怪乎世道衰,人心壞一至于此也。夫司教者不能有整齊嚴肅之規(guī),而至以神道設教,主持風化者之恥也。⑦

      以上《又新啟蒙·序》,作者系光緒年間南安副貢生吳拱漢,時任南安縣教諭。他目睹西方耶穌教、天主教進入內地,人心大變,各州縣教官皆借職務以“飽囊橐,畜妻兒”,而不知“《四書》、《五經》,周張程朱文集、語類”。他驚呼“世道衰,人心壞一至于此也”!但他也明白,此《又新啟蒙》善書之作,對社會風氣的改變是“汗牛充棟”,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這就預示清末光緒年間,民間關帝信仰在經過與西方文化的被動碰撞下,開始尋找出路,即由與西方文化的被動碰撞對抗方式,隨機轉變?yōu)榻y(tǒng)攝西方宗教,亦即以關帝神明為主導,統(tǒng)攝儒、道、釋、耶、回等五教,這便是下文要論述的。

      三、民國初年,關帝信仰之隨機調節(jié)

      隨著辛亥革命的發(fā)生和民國的建立,民族、民權和民生思想逐漸傳播,科學技術逐漸普及,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沖突漸趨和緩,一些儒家文人開始發(fā)現,西方文化也不是一無是處,如政治制度是“立國憲法”、哲學思想是“精研格致”、科學技術是“聲光化電,巧奪天工”,且“利用于民,日新月異,有足嘉焉”。⑧要徹底掃清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們從“世界大同,宗教統(tǒng)一,共享太平”的天真理念出發(fā),借民間關帝信仰把外國主要宗教,納入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儒、道、釋、耶、回等五教合一的世界宗教統(tǒng)一模式。這體現在民國九年(1920年)至十四年(1925年)成書的云南洱源縣呂惟一編《洞冥記》。

      (一)《洞冥記》開創(chuàng)世界五大宗教推選關帝為第十八代玉皇之先河

      該書哀嘆,“清朝末年,人心已壞,種下禍根,孔教不遵,崇尚新學,綱紀漸廢,習染歐風,以至五倫不講,八德全虧,將文明禮教之中華,胥淪為禽獸黑暗之世界”。⑨

      《洞冥記·跋》云:“(本書)公諸全球,以勸五族同人,并勸歐美各國,講求道德,注重夷倫,宗教統(tǒng)一,世界大同,共享太平之福?!雹?/p>

      又《洞冥記》借玉皇“訓教主聯合五大洲”曰:

      (玉皇)髦期倦勤,向老母上表辭位,老母準旨,下議萬仙,宜擇賢良,登庸受禪,三教圣人推舉關帝,眾仙額首稱慶,共同贊成……目前暫依堯老舜攝議。?

      又《洞冥記》借關帝登極宴會上,老母對外國皇后夫人說:

      爾國既知崇信上帝,殊不知上帝乃吾母之皇兒。賞罰禍福之權,吾母操之……今與爾婦女約,要爾回國,贊助各教主,速速傳化國人……講求人道,并要統(tǒng)一宗教,讀是書,將來中外一家,同享太平……?

      以上《洞冥記》所述,正是以后所謂關帝被世界五大宗教推舉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的雛形。這也是民國初年,關帝信仰隨社會需求的變化,從儒、道、釋合一,應時轉變?yōu)橐匀寮覟橹鲗В?、道、釋、耶、回五教合一的轉變。也是之后《關圣帝君受禪玉帝經略》出現的時代背景。

      (二)《關圣帝君受禪玉帝經略》完成五教共推關帝為第十八代玉皇

      該經借牟尼文佛降述《五教尊共議薦舉關圣帝君受禪玉帝經略》云:

      五教尊奉誥命,薦舉玉皇,以期日月重開新運……于是,儒、釋、道、耶、回五教教尊,同聲而言曰:‘惟此季世,受禪天皇,非通明首相關圣帝君不足膺此重任……五教教尊乃奉誥命,選舉關圣帝君為第十八代玉帝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以上《關圣帝君受禪玉帝經略》引“昔時堯、舜、禹禪位之故事”,然后以“天上人間同一理”,為關帝“受禪登九五之尊”,尋找歷史的依據。這便是民國初期關帝信仰在西南地區(qū)出現的一股潮流,但我國江南地區(qū)民間關帝信仰的核心價值依舊循著忠、義、仁、信、孝、廉、禮、節(jié)、勇等文化思想方向發(fā)展。一言以蔽之,仍循著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儒、道、釋三教結合的方向發(fā)展。

      20世紀70年代初,《關圣帝君受禪玉帝經略》在臺灣省高雄市頗為流通,臺灣不少關帝廟也有此經流通。20世紀末,我國臺灣地區(qū)部分關帝信眾發(fā)起成立關帝教派。臺中、彰化、云林、臺北等地的一些關帝信眾,以《關圣帝君受禪玉帝經略》為藍本,改名《玉皇尊經》,僅將“儒、道、釋、耶、回五教”等字改為“各教”,婉轉恢復儒、道、釋內涵。于2004年12月,正式登記成立以關帝為唯一神明(稱恩主公)的“玄門真宗”教派,提出以“仁、義、禮、智、信等五常道德”為思想基礎,建立“一切圓融自在,冥陽同用的圓融國度”。這是當前臺灣社會黨派斗爭,族群分裂,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在民間關帝信仰方面的反映。

      四、結束語

      本文借民間關帝信仰經書重新呈現古代、近代民間關帝信仰歷史發(fā)展的脈絡,闡述民間信仰與社會需求之密切關系。在本文的探討過程中,有幾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其一,自西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專制政策以后,儒家思想占有獨尊地位。至隋文帝,提出“門下法無內外,萬善同歸;教有淺深,殊途共致”。?又說“朕……慕釋氏不二之門,貴老莊得一之義”。?可以說是開中國三教合一之先河。以后,唐太宗說“今李家據國,李老(即老子,這里指道教)在前;若釋家治化,則釋門居上”。?武則天又宣布“釋教開革命之階,升于道教之上”。?儒、道、釋三教合一成型。宋代的程、周、朱理學正式融合儒、道、釋思想,三教合一定型。

      中國的封建統(tǒng)治者在長期與道、佛宗教相處磨合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相互容忍、吸納和融通的好處。于是,只要在政治上不反對至高無上的儒家皇權,且道、釋要配合“內竭朽力,仰酬外護”,即所謂“率先名教(儒教),永泛法(佛、道)流,兼用治國”?,即儒、道、釋三家在服從皇權的前提下,可以“和而不同”,“兼用治國”,各沿著自己不同的系統(tǒng)存在與發(fā)展。這是儒、道、釋三家共存共榮的基礎,也是民間信仰能長期在中國土地上生存和發(fā)展的政治基礎。

      其二,中國古代神權與政權的關系,是皇權高于神權,皇帝“受天眷命,以作神主”,神必須受皇帝賜封方能揚名與存在,并提出神明被賜封號的條件,是“唯能有功于人者,乃始賜號名,秩祀典”。并表白所以這樣做,皆“志在斯民而不自為”?,地方官員也會按祀典“謹率官僚,虔神奉安”。如此以往,“則民之歸仰自不能忘,朝廷褒封之典自不能已”。這樣,就把老百姓的愿望和精神寄托,與統(tǒng)治者的君權“受天眷命,以作神主”的道統(tǒng),通過對神明賜封號、加徽名和秩祀典的形式統(tǒng)一起來。所以,朝廷給神明加封號、徽名越多,政權和神權的結合就愈緊,再加上老百姓對神明的心理寄托,實際上是政權、神權和老百姓愿望三者結合就愈緊。這是一千多年來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從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出來的有效統(tǒng)治經驗。統(tǒng)治者的意志可以通過神明崇拜與老百姓的愿望溝通,把統(tǒng)治者仁、義、禮、智、信的道統(tǒng),通過關帝信仰儀式在無形之中借關帝“降示”灌輸給底層民眾。而這些灌輸者,便是地方的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進士、舉人、貢生、秀才等一類人。這些人往往通過撰碑記、寫經書和主持祭祀儀式,間接把儒家思想與神意、民意結合一起,以維持社會秩序的安定,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這便是民間信仰長期存在的社會基礎。

      其三,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國社會環(huán)境的根本變化問題。唐朝時候,基督教傳入中國,為取得生存發(fā)展機會,把主神以“佛”稱呼,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代,伊斯蘭教、摩尼教和印度教亦仿此照行。原因是那時儒、道、釋三家合一占據社會文化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是絕對的強者,而外來宗教則是弱者。

      清末、民國初年,中國的國內形勢完全顛倒過來,那時的耶穌教、天主教和西方文化思想,是借不平等條約而來,是絕對的強者,而中國是戰(zhàn)敗者,是絕對的弱者。所以在《洞冥記》里,洱源縣呂惟一雖用心良苦,但借“無極老母”頒旨“爾國(歐美各國)既知崇信上帝,殊不知上帝,乃吾母之皇兒。賞罰禍福之權,吾母操之”。如此造作,以世界總教主自居。殊不知,民國初年,中國早處此世界弱者地位。這可能就是《洞冥記》不能廣泛流傳的原因之一,同時也表現民間信仰的局限性。

      其四、民間關帝信仰經書和降示皆應時事而出現的問題。幾乎所有的經書開篇都哀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因此不斷增修關帝信仰經書,以使內容更通俗、更貼近群眾生活,以達懲惡和勸善之目的。

      關帝民間信仰可以根據社會生態(tài)變化,即社會上出現的不良現象,由那些地方儒家文人,隨時借關帝降示規(guī)勸與警戒。大者如前文所述臺灣的《關圣帝君受禪玉帝經略》和《玉帝尊經》;小者猶如上文所述閩南的《又新啟蒙》里的“降戒鴉片歌”、“降規(guī)勸士農工商詩”、“降強凌弱詩”、“降勉孝詩”、“降勿犯寡婦詩”、“降戒游花街詩”、“降和鄉(xiāng)睦族歌”,如此等等。不論是《明圣經》、《覺世經》、《覺世新新》、《覺世又新》、《又新啟蒙》、《洞冥記》、和《關圣帝君受禪玉帝經略》和《玉皇尊經》等,均是應社會需求而出現的。反過來這些經書的懲惡、勸善內容,又對人們思想凈化、行為自律,對維護社會的安定,起正面的積極作用。這便是民間關帝信仰長期在中國土地上存在的合理性決定的,也是我們現在討論這個課題的現實意義。

      注釋:

      ①《又新啟蒙》卷一,《戒鴉片歌》,光緒廿六年(1900年)年,民國十八年(1929年)重印本。

      ②③《又新啟蒙》,《觀音佛祖序》和南安副貢生即用教諭吳拱漢撰《又新啟蒙序》。

      ④《又新啟蒙》卷一,“降示士農工商詩”。

      ⑤《又新啟蒙》,《聚星樓關圣大帝序》,安邑生員李廷圭敬謄。

      ⑥《端謝蘭譜·序》,轉引自吳幼雄、李少園主編《通淮關岳廟志》卷十,習俗,卷十二,結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5月。

      ⑦《又新啟蒙·序》,南安副貢生即用教諭吳拱漢拜序。

      ⑧?洱源唯一子著《洞冥記》第38回,“上表章天皇登帝極 面圣母眾女宴凌宵”。

      ⑨《洞冥記》第1回,“延康末至尊排劫運 庚子年五圣捧倫音”。

      ⑩《洞冥記·跋》。

      ?《洞冥記》第37回,“賀呈書垂開萬仙會 訓教主聯合五大洲”。

      ?《關圣帝君受禪玉帝經略》,高雄市至善書局印行。

      ??《國清百錄》卷二。

      ?《集古今佛道論衡》卷丙。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204。

      ?《續(xù)高僧傳》卷21,智顗傳。

      ?乾隆《泉州府志》卷6,山川,清源山,紫澤宮,真德秀《真人誥碑》。

      猜你喜歡
      關帝信仰民間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成都武侯祠兩個不合歷史、禮制現象的文化釋讀
      文史雜志(2020年3期)2020-07-07 09:32:27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建構主義視角下關羽“關帝”角色的形成
      關帝
      詩潮(2017年4期)2017-12-05 10:16:18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新郑市| 拉孜县| 彝良县| 中山市| 海南省| 汤原县| 汪清县| 南安市| 广水市| 安国市| 博客| 偏关县| 普兰店市| 伊川县| 荥经县| 广汉市| 丽江市| 仁化县| 淳安县| 青浦区| 土默特左旗| 双城市| 仁布县| 青冈县| 迭部县| 大城县| 鹤壁市| 达州市| 祥云县| 田阳县| 碌曲县| 慈溪市| 昌都县| 潞城市| 中江县| 兰考县| 宝应县| 娄底市| 西安市| 皋兰县|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