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管子》的財產思想

      2013-04-18 11:37:50葛宇寧
      關鍵詞:管子財產財富

      葛宇寧

      (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暨哲學社會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管子》是一部治國理財的“奇書”,含有許多深刻的經濟學和哲學理論,就是在當代也放射著它的理論光輝。財產思想就是這些重要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管子》一書的始終。

      《管子》在治國理財方面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富民”理論,具有民富國強的思想取向。認為只有藏富于民,國民富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才會“水漲船高”,國家也才會真正地強大起來。更重要的是只有“民富”了,社會才能長治久安?!豆茏印穼Υ诉M行了詳細的論證,提出:“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國》)①

      《管子》提出的治國先富民,民貧則國危的理論,很快就得到了驗證。橫掃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秦朝,擁有甲兵百萬,奪六國財富為己有,富有四海,財傾天下,不可謂不強大,不可謂不富有,可以修長城,建阿房宮,甚至建造無比豪華的陵寢。然而,秦朝卻是個短命的王朝,歷經二世便滅亡了,存在僅十余年的時間,打碎了秦始皇當初設想其子孫后代萬世擁有天下的美夢。秦朝短命的根源就在于長期的征戰(zhàn),再加上長期的大修工程,導致“民貧”“民苦”,因此一旦有人“揭竿而起”,便會天下響應。國強民弱,則國家猶如一座矗立在流沙之上的龐大建筑,虛有其表,地基不牢,稍有震動,便有崩塌的危險。

      民富國強雖然是個理想的目標和雄偉的戰(zhàn)略,然而要“化作”現實,變成真實的存在,卻需要一系列具體的思想和理論,其中財產思想和理論就是其中之一,只有具備合理的財產理論,才能保證民眾去踴躍地創(chuàng)造財產,也才能真正實現民富國家的目標。

      目前,我們國家正在籌劃的社會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目標也是要“富民”,“藏富于民”,讓利于民,增加居民收入,讓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和發(fā)展的成果,改善人民生活和增進社會和諧。這與《管子》的“富民”理念不謀而合,足見《管子》財產思想的先進性和合理性,以及對我們時代的借鑒意義。

      一、財產的主要形式

      對財產主要形式的認識是財產思想的一個關鍵性環(huán)節(jié),只有知道財產表現為什么東西,什么東西可以視為財產,才能對財產有所認識和研究。

      春秋時期,我國是典型的小農經濟社會,自然經濟完全占據主導地位。囿于時代背景,《管子》提出的主要財產形式都是實物財產,表現為各種實物。對實物的把握具有簡易直觀的特點,因此各種實物才會首先成為人類的財產形式。與古希臘和古羅馬相比,《管子》的財產形式相對比較少,沒有對無形財產和權利性財產的認識,還沒有抽象出財產的復雜形式,這是其不足之處。具體而言,《管子》的財產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土地

      在資本主義社會到來之前,土地一直是人類的最主要財產形式。在農業(yè)經濟中,土地提供著各種生產和社會資料,是財富的來源?!豆茏印芬彩种匾曂恋刎敭a,認為土地是萬物的來源,提出“地者,萬物之本原”(《水地》),“地生養(yǎng)萬物,地之則也”(《形勢解》),并認為“天生四時,地生萬財,以養(yǎng)萬物而無所取焉”(《形勢解》)。即土地自古以來只知給與,不會索取,是人類的“恩人”。

      土地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它提供了人類所需的大部分生產生活資料。只要人們愿意在土地上付出,土地就會有回報,就可以獲得各種財富。在西方,有“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之說。土地的分配和管理一直是《管子》非常關注的事情,指出:“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調,則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則事不可理也?!?《乘馬》)由此可見,對土地的管理是攸關一個國家政治興衰的大事。

      為了有效地拓展土地的范圍,增加土地財產的數量,《管子》提出了兩條擴張土地的方式。其一是開荒。通過開荒,把荒蕪的、沒有價值的土地變成財富的源泉,增加土地的供給。土地荒蕪,不加以開墾就等于無,在本質上就還不是財產,“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權修》)。因為荒蕪的土地,不能生產,不能提供各種生產生活資料?!暗刂槐?,則六畜不育,六畜不育,則國貧而用不足”(《七法》)。其二是戰(zhàn)爭。戰(zhàn)爭是迅速擴張土地的直接手段。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此起彼伏,連續(xù)不斷,其目的多是為“掠奪”別國的土地,從而擴展自己的地盤。管子也看到了戰(zhàn)爭的這一功能,提出“戰(zhàn)勝者地廣”(《治國》)的說法。

      眾所周知,洛克的財產理論是以土地是無限的自然資源為前提的,提出一個人的開墾利用,不影響他人的權利。而《管子》則比較務實,認為土地非常有限,通過開荒和戰(zhàn)爭而增加的土地都是有限的。因此若想增加土地的財產價值,就應該向現有的土地本身“索取”。通過對土地的合理利用來增加定量土地的產出才是“硬道理”,于是《管子》提出“盡地利”的理論,亦即“盡地之利”(《小匡》)。并認為“上注者,紀天時,務民力;下注者,發(fā)地利,足財用也”(《君臣下》),只要把握好天時,充分發(fā)揮土地的效用,就一定能獲得足夠的財富。

      對于充分發(fā)揮土地財產價值的這一思想,《管子》還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和辦法。其一是“度地之宜”,亦即根據土地的不同,選擇適合的農作物。具體而言就是“相高下,視肥蹺,明詔期,前后農夫,以時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處”(《立政》),如此以來,就會做到“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地”(《立政》),從而可以獲得大豐收,使財富大量增加。其二,也就是深耕細作,提高利用效率。《管子》提出“行其田野,視其耕耘,計其農事,而饑飽之國可知也”(《八觀》),也就是通過其耕翻土地的狀況,就可以知道其收成如何,從而也就知道了這個國家將會處于溫飽富足還是饑饉貧寒狀態(tài)了。

      (二)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除了土地以外,還有各種生產資料,同時人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各種生活資料,各種生產生活資料也是財富的重要形式。

      首先是各種農畜產品。當時因為處于農耕文明的初期,人們的生產生活還比較簡單,主要是農業(yè)和畜牧業(yè)。在農業(yè)文明的時代,一個國家農畜產品的擁有量是其財力的標志。各種農畜產品不僅是人們的勞動成果,同時也是人們的生產生活資料,它們既是民生之本,也是國家實力的保證,各種農畜產品便是人們的重要財產形式。因此,《管子》提出“五谷桑麻,民之司命也”(《國蓄》),和“務五谷,則食足,養(yǎng)桑麻、育六畜,則民富”(《牧民》)的主張。甚至《管子》認為五谷桑麻及六畜比金玉更能代表財富,是更根本的財產,擁有五谷桑麻才是真正的富有。即“時貨不多,金玉雖多,謂之貧國也?!?《八觀》)

      在各種農畜產品中,《管子》認為谷物最重要。它不但是“民之司命”,是人們的生存下來的主要食物來源。同時,谷物還是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不但可以利用充足的谷物控制國家內政,使政治社會穩(wěn)定,各項事業(yè)順利開展,同時也可以利用谷物控制和制約其他國家?!豆茏印ど街翑怠分芯吞岢觥氨耸貒?,守谷而已”。

      其次是各種自然資源。這些自然資源雖然不是人們的勞動產品,乃是天然形成的,是自然界對人類的“恩賜”。但是這些自然資源也有價值,是人們生產生活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也是財產的形式?!豆茏印穼ψ匀毁Y源的財產形式也給與了重視,提出:“為人君不能謹守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輕重甲》)。也就是對自然資源的合理控制和利用是一個君王能夠掌控天下的條件之一。

      難能可貴的是,《管子》不但提出各種自然資源是人們的財產形式,是寶貴的財富。還提出對各種自然資源要合理使用、注意節(jié)約、加強保護的先進理念?!豆茏印吩?“山林雖廣,草木雖美,禁發(fā)必有時;國雖充盈,金玉雖多,宮室必有度;江海雖廣,池澤雖博,魚鱉雖多,罔罟必有正”(《八觀》)。因此,雖然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但如果取用無度,必將導致自然資源的枯竭,從而使人類失去自己的生活家園。

      最后是各種生產工具。生產工具是手工業(yè)者的勞動產品,也是財富的一部分,是重要的財產形式。馬克思曾把生產工具的變革作為劃分時代的標志。管子也對生產工具這種財產形式給與了重視,認為沒有生產工具,人們的生產就無法進行?!耙慌赜幸会槨⒁坏?。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行服連、軺、輦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不爾而成事者,天下無有?!?《海王》)

      (三)貨幣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里,貨幣一直是人類的重要財產形式,起著財富象征的作用。作為理財治國經典的《管子》,對貨幣這種財產形式也是十分重視,提出“黃金刀幣,民之通施也”(《國蓄》)。認為貨幣是流通的關鍵,為政者只要能控制好貨幣,就能控制經濟財富的命脈。貨幣的主要功能是流通,促進交易流通,使財富流動起來,活起來,即“刀布者,溝瀆也”(《揆度》)。由于管子比較重視商業(yè)的價值,而貨幣又是商業(yè)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條件之一,所以《管子》就把貨幣看作是財富中的財富。

      《管子》依據各種貨幣的不同價值對貨幣進行了分類,具體是:“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國蓄》)。三種貨幣價值不同,在財產上有貴賤之分。其中,珠玉最貴,主要用于禮品往來,很少用于交易流通;黃金為中幣,則是主要的貨幣;刀幣處于輔助貨幣的地位,價值較低。

      二、財產的主要來源

      財產的來源在人類社會中是個有較多爭議的問題,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財產來源本質的復雜性,而在于對財產來源的界定往往關系著許多經濟和政治問題,對于社會財產的分配就是其中之一。按照常理,誰創(chuàng)造了財產,誰就應該擁有財產,財產應該屬于創(chuàng)造它的人所有。而在人類社會中,事實并非如此,往往創(chuàng)造財產的人一無所有,得不到財產,而那些沒有創(chuàng)造財產的人卻“坐擁”大量財產。

      在西方的財產理論中,對財產來源的界定學說以洛克的比較著名,那就是勞動摻入理論。個人通過將自己的勞動付出摻入到原來的共有物上,便取得了這個事物的所有權。具體而言,“土地和一切低等動物為一切人所共有,但是每人對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種所有權,除了他以外任何人都沒有這種權利。他的身體所從事的勞動和他自己的雙手所進行的工作,我們可以說,是正當地屬于他的。所以只要他使任何東西脫離自然所提供的和那個東西所處的狀態(tài),他就已經摻進他的勞動,在這上面參加他自己所有的某些東西,因而成為他的財產?!保?]18馬克思通過對人類社會經濟的長期研究,提出了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學說,認為財產應該歸勞動者所有。

      《管子》也對社會財產的來源給與了自己的解釋,比較接近勞動創(chuàng)造財產的理論?!豆茏印吩?“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勞身?!?《八觀》)因此,天下的一切財物都來源于力氣,而力氣來源于“勞身”,即從事勞動。在兩千多年前階級嚴重對立的時代,《管子》能夠提出勞動是創(chuàng)造財產的來源這一學說,實屬難能可貴。因為這種理論的提出,既需要一種深刻的理論把握能力,也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氣。在具體上,《管子》認為人類的財產主要來源于以下兩種“勞動”。

      (一)生產勞動

      如前所述,當時的生產勞動主要是農牧業(yè)生產和一些手工業(yè)的生產,這些生產供應著社會所需的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沒有這些生產勞動的順利進行,人們的生存就沒有保證?!耙晦r不耕,或為之饑,一女不織,或為之寒。”(《輕重甲》)

      財產的本質在于不斷地創(chuàng)造新的財富,而不是擁有“死物”。近代資產階級工業(yè)革命前,西班牙和葡萄牙通過殖民侵略,尤其是對美洲的壓榨,獲得大量的黃金白銀,一時財富無國可比。然而不注重生產創(chuàng)造,很快就為英國等進行工業(yè)革命的國家所超過。

      當然,《管子》把生產主要看作農業(yè)生產,認為“行其田野,視其耕耘,計其農事,而饑飽之國可以知也”(《八觀》)。因此認為農業(yè)生產是根本,它創(chuàng)造了大部分的財產財富,為了農業(yè)生產,甚至可以犧牲其它行業(yè)。在《管子·五輔》中便有此論,提出“明王之務,在于強本事,去無用,然后民可使富”。作為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農業(yè)一直是我國為政的根本,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關注的大事。

      為了提高生產勞動的效率,《管子》還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以提高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許多理念一直影響到今天。比如:“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權修》)可見,培養(yǎng)人才比直接種植五谷桑麻更有價值,收益更多。另外,《管子》還主張獎勵各種“能工巧匠”和“生產能手”。具體的獎勵措施非常詳細,具體有:“民之能明于農事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蕃育六畜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樹藝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樹瓜瓠葷菜百果使蕃袬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已民疾病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知時,曰歲且厄、曰某谷不登、曰某谷豐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通于蠶桑,使蠶不疾病者,皆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謹聽其言而藏之官,使師旅之事無所與,此國策之者也?!?《山權數》)但《管子》的過人之處就在于它“重農不抑商”,把商業(yè)也作為財產的重要來源之一,大力提倡和鼓勵。

      (二)商業(yè)貿易

      《管子》認為市場是物品的集散地,大家互通有無,凡進入市場交易者皆可獲利。因此提出“市者,天地之財具也,而萬人之所和而利也?!?《問》)這就是暗示了商業(yè)經營是社會財富增加的途徑之一,也創(chuàng)造財產和財富。通過商業(yè)貿易,各取所需,充分實現產品的價值,實現人類的生產生活資源的合理配置。《管子》充分看到了市場對資源供應和配置的作用,指出“市者可以知治亂,可以知多寡”(《乘馬》)。

      管子對商業(yè)的重視,首先體現在其對商人地位的界定上,提出“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小匡》)?!笆瘛?,即是國家的柱石之民,是一個國家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士”的地位一直很高,受人尊重,是個特殊的階層。而《管子》把商人和“士”并列,統(tǒng)稱為國家的“石民”,商人的地位可見一斑。

      為了鼓勵商業(yè)貿易創(chuàng)造財富,《管子》主張減輕賦稅,甚至有時候實行免稅的政策,對各種稅賦的征收有著嚴格的限制。在關稅方面,實行“馳關稅之征,五十而取一”(《大匡》),并且規(guī)定“征于關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關;虛車勿索,徒負勿入”(《問》)。也就是不但關稅較低,而且關稅和市稅不重復征收,可以折抵,同時對于空車和徒步者不征稅。另外,齊國靠近大海,漁鹽產業(yè)豐富,是重要的國家物資,為了把這些資源變成價值,變成財富。對來齊國販賣漁鹽的商人實行免稅,即“通齊國之漁鹽東萊,使關市幾而不正,壥而不稅”(《小匡》)。

      在傳統(tǒng)社會里,商業(yè)對財富增殖的功能一直被人們所忽略。直到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才充分認識到商業(yè)的價值,商業(yè)也能創(chuàng)造財富。

      三、社會財產的分配

      社會產生的各種財產,只有經過分配環(huán)節(jié),才能被人們真實地擁有,也才能進入交易和消費的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財產的生產生活功能。《管子》非常重視社會財產的分配環(huán)節(jié),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

      《管子》首先提出對社會財產的渴求和占有是人的本性,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盡可能多的財產,財產擁有的多寡是個人財富和實力的象征,也是個人自我確證的方式。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哲學主要持有“人性善”的理論,因此提倡“重義輕利”。而《管子》則不同,它充分肯定人們對“利”的追求,它認為“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胺卜蛉酥?,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xù)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漁人之入海,海深萬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淵之下,無所不入焉。”(《禁藏》)商人為了營利,不惜千里奔波,夜以繼日,甘冒各種風險;漁人為了獲得漁利,不惜深入大海,乘風破浪,其目的都是為了“逐利”,為了獲得財產。獲得財產是人生存發(fā)展的前提,沒有財產一切都無從談起。因此,《管子》主張為政者要對其百姓“牽之以利”(《禁藏》),如果能在社會財產分配上處理好利益關系,便可以使國家長治久安。

      因此,社會財產的分配就顯得尤為重要,故《管子》指出“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牧民》)就是說天下不怕沒有財產,就怕有了財產,沒有人能進行合理的分配。在當時的春秋時期,社會的生產力還相當低下,社會財富并不充裕,遠達不到富足的程度。不合理的社會財產分配制度很可能導致社會上一部分人出現生存危機,由此會引發(fā)社會和政權的動蕩,甚至崩潰。因此,社會財產的合理分配是一件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一定盡量做到公正合理。

      (一)土地的分配

      如前所述,土地是傳統(tǒng)社會中最主要的財產形式。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的農耕社會里,土地是維系人們生存的根本條件,任何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土地的產出。因此,對土地的分配就成為社會財產分配的第一要務。對土地的分配公正合理與否,是一個社會能否公正的開端和基礎,也是社會經濟公正的源頭。如果土地分配得公平合理,就會政治清明,各行各業(yè)就能順利進行,社會財富也會增長起來。

      《管子》對土地分配的主要思路是“均地到戶”,即“均地,分力”(《乘馬》)。首先,就是公平合理的均分土地,使每個從事農業(yè)生產的人都能得到一定數量的土地,從而保證生存的基本需要,大致數量是“方一里,九夫之田也”(《乘馬》),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其次,要分田到戶,實行一家一戶的個體生產。平均分配土地,并且分田到戶,就可以充分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生產,使國家和生產者都可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品。

      《管子》在平均分配土地時,還特別提到根據各種土地的肥力和實際產出情況進行折算,以保證公平合理。具體折算方法非常詳細,也很合理,具體如下:“地不可食者,山之無木者,百而當一。涸澤,百而當一。地之無草木者,百而當一。樊棘雜處,民不得入焉,百而當一。藪,鐮纏得入焉,九而當一。蔓山,其木可以為材,可以為軸,斤斧得入焉,九而當一。汎山,其木可以為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十而當一。流水,網罟得入焉,五而當一。林,其木可以為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五而當一。澤,網罟得入焉,五而當一。命之曰:地均以實數?!?《乘馬》)另外,土地分配之后,還要根據一定時間的變化進行調整,具體而言就是“三歲修封,五歲修界,十歲更制,經正也?!?《乘馬》)

      《管子》對土地分配的先進理念直到今年還在影響著我們的土地政策,其先進性并沒有因歲月的流逝而褪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在農村實現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就是包干到戶,包產到戶,把土地合理地分給農民,實現一家一戶的個體農業(yè)生產,結果取得了成功,農村經濟活躍起來,整個國家實現了經濟騰飛。

      (二)對社會勞動產品的分配

      春秋時期,由于周王室已經衰微,天下秩序遭到破壞,各種“強權”勢力借助自己的勢力明搶豪奪,欺壓百姓。社會勞動產品大多被各種豪強勢力占去,分配嚴重不公,嚴重挫傷了各行業(yè)勞動者的積極性?!豆茏印房吹搅诉@種分配狀況所導致的貧富差距過大的弊端,指出“夫民富則不可以祿使也,貧則不可以罰威也。法令不行,萬民不治,貧富之不齊也。《管子·國蓄》”社會不穩(wěn)定,難以治理的原因就在于社會勞動產品的分配不公平合理,導致貧富差距過大,影響了對社會的管理和控制。

      對社會勞動產品的分配最能體現出《管子》的“富民”和“藏富于民”的思想?!豆茏印分鲝?“薄征斂,輕征賦”(《五輔》)。國家和當政者取的少了,留給生產者的就多,人們就會逐漸富有起來,擁有更多的私有財產。

      《管子》在農業(yè)稅賦的征收上提出兩大措施,其一是,年景不同,則征收不同,災荒之年免稅。具體是“二歲而稅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歲饑不征,歲饑馳而稅。”(《大匡》)其二是,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則征收不同,也即“相壤定籍”。“郡縣上臾之壤守之若干,間壤守之若干,下壤守之若干。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乘馬數》)。也就是征收賦稅的官吏,要核對土地的肥沃程度,登記在冊,按照上中下三種等級進行稅賦征收。

      對商業(yè)貿易的“收成”,《管子》也主張寬松政策,把收入主要留給商人,國家盡量少取,讓利于民。如前所述,對商業(yè)貿易的關稅征收比例僅是“五十取一”,并且還不能與市稅重復征收,對于來齊國販賣漁鹽的商人還免征關稅。這些政策都有利地促進了齊國的商業(yè)貿易。

      四、財產的倫理向度

      在《管子》的財產思想里,財產不僅是滿足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物質資料,具有“物”的向度,它還和人的倫理密切相關,具有倫理向度。

      (一)財產是禮儀道德的物質基礎

      《管子》認為財產是道德的基礎,沒有物質作支撐的道德,只能是虛偽的道德,這和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具有相通之處,都認為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質基礎。《管子·牧民》提出“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同時《管子》還把“德”和人們的財富創(chuàng)造緊密聯系在一起,提出“德有六興”,其中第一“興”就是大力發(fā)展生產,從而多創(chuàng)造社會財產,豐富人們的生活資源。即“辟田疇,利壇宅,修樹藝,勸士民,勉稼穡,修墻屋,此謂厚其生。”(《五輔》)

      (二)對不“義”之財的限制和奪取

      如前所述,當時的社會生產力還比較低下,人們生產出來的社會產品還非常有限。其中,有一部分不直接從事生產勞動,而是通過自己的權力和出身進行巧取豪奪或者一些不法“商人”通過囤積居奇獲得了大量的財產。在《管子》看來這些財產的取得具有一定的不道德性,在必要的時候國家可以進行“奪取”。在《管子·輕重甲》中,桓公為優(yōu)待齊國陣亡將士的家屬而發(fā)愁,當時齊國因為長期征戰(zhàn),國庫虧空,國家沒有財物來支付優(yōu)待費用。桓公就來問管仲怎么辦,管子的建議就是讓“遷封、食邑、富商、蓄賈、積余、藏羨、跱蓄之家”來進行“貢獻”。

      (三)對那些非因個人原因而致貧的人給予人道主義援助

      《管子》看到有些人生活貧困,導致生存危機,從而也帶來人道危機。這些人生存困境的形成不是出于個人的“懶惰”,而是出于個人無法控制的因素。具體有兩類人屬于這一情況,其一是,鰥、寡、孤、獨、疾、廢者;其二,是天災人禍導致貧困的人。對于這些人,國家有義務給予幫助,給其財產,讓他們生存下來,這是財產倫理的需要。財產本身是“人”的財產,是為人服務的,是為了讓人更好地生活的。《管子》把“救濟貧困”看作是“德”之所需,因而指出“養(yǎng)長老,慈幼孤,恤鰥寡,問疾病,吊禍喪,此謂匡其急。衣凍寒,食饑渴,匡貧窶,振罷露,資乏絕,此謂振其窮?!?《五輔》)

      注釋:

      ①本文所引《管子》的內容均來自謝浩范和朱迎平譯注的《管子全譯》(上、下冊),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下文引此書只注篇名。

      [1][英]洛克.政府論:下篇[M].葉啟芳,瞿菊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猜你喜歡
      管子財產財富
      財產的五大尺度和五重應對
      離婚財產分割的不同情況
      公民與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3:52
      好奇心是一生的財富
      中華家教(2018年8期)2018-09-25 03:23:06
      如何應對第三輪財富洗牌?
      海峽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29
      滾球游戲
      要不要留財產給孩子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31
      搞不定的水管子
      《管子》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思路
      論虛擬財產的繼承
      “火紅財富”的擁有人
      中國火炬(2011年10期)2011-07-24 14:27:45
      衡南县| 安达市| 扬州市| 徐水县| 灵寿县| 九寨沟县| 清新县| 读书| 广昌县| 长治市| 剑阁县| 洮南市| 洛南县| 来安县| 通榆县| 库车县| 长丰县| 华阴市| 通榆县| 包头市| 女性| 白玉县| 宜兰市| 秀山| 陵水| 昌平区| 绥德县| 钦州市| 津市市| 砚山县| 霍城县| 民勤县| 剑阁县| 溧阳市| 旬邑县| 淅川县| 井陉县| 商都县| 沈丘县| 昌平区|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