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張謇未參與紅十字會運動原因探析

      2013-04-18 11:37:50蔣國宏
      關鍵詞:紅十字張謇紅十字會

      蔣國宏

      (1.南通大學地方公共政策研究所;2.南通紅十字事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江蘇 南通 226019)

      張謇是我國近代杰出的實業(yè)家、教育家,胡適在《〈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序》中稱之為“偉大的失敗的英雄”,說“張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國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這是誰都不能否認的。他獨立開辟了無數(shù)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yǎng)活了幾百萬人,造福于一方,而影響及于全國?!保?]3毛澤東在20 世紀50年代接見黃炎培時也曾表示,“談到近代中國的輕工業(yè)不能忘記張謇”。張孝若是張謇之子,也是民國時期南通(縣)紅十字會的創(chuàng)始人。張孝若熱心慈善受到了乃父的影響,其在紅十字會的骨干也多為張謇的門生、子侄和大生企事業(yè)單位的負責人。那么張謇本人為什么沒有參加紅十字會運動呢?本文試作探討,以拋磚引玉。

      1894年,張謇為慰親之望,進京參加會試,不意蟾宮折桂,高中狀元,但他目睹國勢危殆、朝廷腐敗,毅然于1895年棄官從商,開始籌辦大生紗廠,走上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的道路。在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的過程中,張謇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匱乏。為了籌資,他四方求援,卻到處碰壁。紗廠動工建廠后“用款日繁月緊,而各路許入之股不至”,他向原先允諾籌資25 萬兩的盛宣懷求救,“告急之書,幾于字字有淚”,但盛“百方騰閃,迄不應”[2]83。手有余資的盛宣懷的言而無信使恪守傳統(tǒng)倫理的張謇無法認同,且處境更加困難。他想將大生紗廠出租,浙江候補道朱疇和鹽務督銷嚴信厚乘人之危,一再壓價,使談判毫無結果。張謇“中夜旁皇”,“憂心如搗”,與好友何嗣焜、鄭孝胥徘徊在上海大馬路泥石橋的路燈下,仰天俯地,一籌莫展,后來還是采用了沈敬夫“盡花紡紗,賣花買紗”的建議才使紗廠避免了胎死腹中的厄運。張謇一直不忘這段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特地請畫師單竹蓀繪成“廠儆圖”四幅,由好友顧錫爵題詩作注,懸掛在大生紗廠的公事廳,以警誡全體員工和后人不忘大生紗廠創(chuàng)建過程中所經(jīng)受的來自各方的毀約、侵吞、刁難和欺騙。第一幅《鶴芝變相》中“鶴”指潘華(字鶴琴),“芝”指郭勛(字茂芝),寓指潘鶴琴、郭茂芝在關鍵時刻變卦,退股發(fā)難。第二幅《桂杏空心》指的是江寧布政使桂嵩慶和買辦盛宣懷(杏蓀)食言自肥,拒付股金。第三幅《水草藏毒》指的是南通知州汪樹堂及其幕僚黃階平(汪字有“水”旁,黃字含“草”頭)煽動鄉(xiāng)紳秀才起來向張謇發(fā)難。第四幅《幼子垂涎》指浙江候補道朱幼鴻、鹽務督銷嚴信厚企圖乘人之危,以低價盤下大生紗廠產(chǎn)權。顯然,其中第二幅和第四幅即涉及盛宣懷和嚴信厚。事實上,除有大生紗廠開辦之初的不愉快,后來1906年12 月23 日,張謇在旅泰設宴邀客為淮河水災勸募,推舉呂都統(tǒng)(蒙古都統(tǒng)呂海寰)、盛侍郎(盛宣懷)為首,盛未至,“是日請客九十九人,到者不及三十人,寫捐十一萬兩有奇”[3]582。這種對慈善不太積極的行為也令張謇不滿。另外,在鐵路國有、漢冶萍公司管理等問題上盛、張意見對立。張謇對盛宣懷的人品頗不以為然,不愿與其為伍。

      1901年12 月,張謇的好友羅振玉(叔韞)奉張之洞、劉坤一之命赴日本考察教育和財政。羅振玉回國后,與張謇一起到南京詣見劉坤一,商討教育改革之事,并主張先立師范、中小學,起初劉坤一頗為贊同,但第二天卻反悔了,原因就在于“衙參司道同詞以阻”。其中反對最烈的當數(shù)胡延和吳重熹。鹽道胡延說“中國他事不如人,何至讀書亦向人求法?此張季直(張謇)過信羅叔韞,叔韜過信東人之過也。”[3]466藩司吳重熹亦加以反對。此議遂罷。張謇和羅振玉受此刺激,憤而自立師范,這就是后來的全國第一所民立中等師范:通州師范。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道不同不相為謀?,F(xiàn)代社會學也認為,社會組織領導人的素質(zhì)和形象對其發(fā)展影響巨大。盛宣懷是政府任命的紅十字會會長,吳重熹是創(chuàng)始人之一,嚴信厚是上海萬國紅十字會的華董。作為紅十字會的重要領導人,盛宣懷、吳重熹和嚴信厚的人品和政見顯然不利于紅十字會對張謇產(chǎn)生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人們對紅十字的本質(zhì)、宗旨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在其早期容易被誤解,而在清朝末年,一些人利用其公信力和能自由進入戰(zhàn)爭區(qū)域的便利假紅十字會之名進行詐騙和政治活動,這也使紅十字帶有了更多的政治色彩。這也可能是張謇對其敬而遠之的重要原因。如當時的《申報》和南通地方報紙《通海新報》就有不少此類報道。《通海新報》1913年8 月6 日“本地新聞”有“冒充紅十字會長被拏”:“沙淦②系本邑某區(qū)人,社會黨小黨魁,鼓吹無政府均貧富主義,以破壞現(xiàn)狀為目的。去年由政府緝拿未獲。寧滬戰(zhàn)事起,沙乘此大好機會組織紅十字會,各處招搖,廣募捐款,……目前沙……來通收捐。咋夜二時由軍隊查夜,于文明旅館緝獲。”[4]南通地方認定其并非真正的紅會人士,而是假借紅會名義行騙,因此該報還發(fā)表了署名“健”的時評:“穿鑿探珠者吾知其為竊,持械越貨者,吾知其為盜,詐欺得財者吾知其為騙子,是皆受國法之制裁者也。若乘人之顛沛之秋,假借慈善之業(yè)而實行不義以供揮霍之資,其結果適阻人之為善心,陷被難者于死地,而莫肯顧國法,既無此明條,而居心之險實較盜賊百倍,非尋常騙子之罪足科也。滬上戰(zhàn)起,聞以紅十字會名義搶劫者有之,作奸細者有之,招搖募捐者有之,今之沙淦已被捕矣。不知上海紅十字會有□□□……”[5]

      南通縣知事儲南強③很快將捕獲沙淦的消息上報蘇省當局。江蘇省民政長(省長)應桂馨發(fā)去致紅十字會公函,詢問:“是項救護團是否貴會所組織,有無派沙淦赴通募捐情事,即祈示復,以便電飭知照?!保?]中國紅十字會總辦事處回復說所謂上海紅十字會救護團并不屬于中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也無沙淦其人,并在《申報》發(fā)布啟事,說該會“向無在外挨戶募捐”之事,沙淦和閘北諸某的募捐均系假冒紅十字名義,說其冒用紅十字會救護團名義在通募捐,殊損紅十字名譽,希設法嚴懲,除函請行政官緝拿懲儆外,還予以懸賞,“如能查獲實據(jù),鳴捕扭送警局捕房通知本會外,證明實在,贈洋一百元”[7]。應桂馨即指示儲南強,“……查滬上戰(zhàn)事,亂黨多假紅十字會名義為叛軍奸細,沙淦亦系組織非常國會之人,為亂黨無疑,應即按照軍律就地正法,其余均按律辦理。除咨鎮(zhèn)守使外,仰即遵照等因?!兄婈?,按照軍律執(zhí)行,具報以便呈復外,合亟明白布告,俾眾周知”[8]。儲得電后即于農(nóng)歷十一日(公歷8 月12 日,引者)下午三時許,飭軍警于北城上真殿后將沙淦殺害,由家屬收尸回殮[9]。

      張謇一直渴望社會穩(wěn)定,希望南通自治事業(yè)獲得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不愿過多卷入政治,更不想?yún)⑴c反政府活動。沙淦的行為支持了革命,但卻在客觀上使人們對紅十字運動產(chǎn)生了畏懼,削弱了其對社會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二次革命”前后,張謇對革命充滿恐懼,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持懷疑和保留的態(tài)度,因此也不可能參與紅十字運動。

      張謇熱心慈善公益事業(yè),被譽為“全中國最慷慨,最熱心公益”的人[10]4。為了慈善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他“用開放的思想接納和利用一切有助于他同胞的力量”。1912年基督醫(yī)院在南通成立,這是南通最早的現(xiàn)代醫(yī)院之一。據(jù)說在1918年就接診了5000 名病人,處理了近12000 例病例[10]8,為南通市民的衛(wèi)生和健康作出了貢獻。基督教會的救死扶傷、熱心社會慈善公益贏得了張謇的好感。據(jù)說,張謇不僅邀請基督教徒進駐他的城市以及周邊的地區(qū),還承諾將全市最好的土地提供給他們用來建造基督學校。另外,“出于對基督徒的美德的信任”,張謇任命一名女基督徒做孤兒院、濟良所的負責人,在監(jiān)獄的監(jiān)管隊伍中也有一位基督徒。五位基督徒(其中四位是留學生)在農(nóng)校擔任教師,他還讓一個傳教士與一批中國人共同掌管慈善資金[11]28。

      高誠身起初供職于金陵神學院,后來到南通,在1916-1932年間在南通從事教育和傳教工作。據(jù)高誠身說,他曾收到張謇兄弟的邀請,參加了南通幾所學校的聯(lián)合畢業(yè)典禮,還作了主題為“進步、謙遜以及團結”的簡短發(fā)言[12]17。在1918年11 月3 日第一所教堂落成典禮上,張謇在布道進入尾聲時走上布道壇,當著全市權貴的面“表達了他對教會事業(yè)發(fā)展的欣喜,以及對將來大批文人及名門望族加入教會并為之效力的愿望”[10]7-8。在傳教士的筆下,張謇對基督教十分友善,他“為現(xiàn)代傳教士敞開了南通的大門。即使是《使徒行傳》中所記錄的任何一位對早期基督使徒友好相待的非基督徒,都無法與他的熱忱相媲美。現(xiàn)代傳教史上很難找到另一則如此偉大的事跡”[10]7。其實,說張謇對基督教相當友善,特別親睞,如果不是傳教士基于一廂情愿的誤讀,那也有言過其實、夸大其詞之嫌。由于西方傳教士受過良好的教育,掌握了比較先進的科技和文化,因此,張謇基于不拘一格吸納人才的思想,采取了廣泛接納和比較寬容的態(tài)度,期望其能為南通地方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貢獻,至于其是否是基督徒并不特別在意。當基督傳教團在南通準備創(chuàng)辦學校(即后來的英化職業(yè)學校,校長高誠身)時,張謇即要求學校以英語和化學為特色,學生的畢業(yè)設計也圍繞這些主題展開,因為“張謇迫切需要這方面的專業(yè)人才,以滿足他在南通推廣的諸如肥皂制造、墨水制造等實業(yè)的需求”[11]28。對高誠身所說的此次活動,張謇在日記中并無記載。在《張謇日記》中僅記載“(農(nóng)歷九月)三十日,(公歷)十一月三日。退翁六十八歲生日”[3]740。即便真有其事也不能說明張謇就真有意信仰基督教。事實上,在1918年中,僅其日記記載,他就曾多次禮佛或參加佛教活動,如農(nóng)歷正月三十日,“再至狼山觀音院禮佛”[3]735;三月二十四日,“徐夫人十周年忌之前,延僧施食于文峰塔院”[3]736;九月八日,“成觀音院禮佛歌”;九月十七日,“作十九日禮大悲懺疏”;九月十九日“清晨禮佛,有詩”[3]740;十一月二十七日,“金太夫人百歲冥壽,文峰塔禮懺”[3]742等等。筆者以為,張謇對南通基督教堂的發(fā)言可能更多是出于禮節(jié)的一種應付和應景說辭,并不表明張謇對基督教真正信仰和青睞。張謇對宗教抱著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對其迷信的一面予以否定,對其樂善好施、有助于道德教化的作用予以肯定和推揚,即使對傳統(tǒng)的佛教也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自然不會成為基督教的信徒。為了地方慈善公益、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張謇與基督教會保持了一定的聯(lián)系甚至良好的關系。事實上,即使基督教會也承認,張謇雖然有些欣賞基督徒在培養(yǎng)美德方面的價值,甚至曾在一次宴會上說,“中國最急需的是那些有崇高品質(zhì)和領導力的人,他進一步闡述說,需要乞求神的幫助來獲得這樣的人。中國需要神與他的兒子的知識,沒有這些,中國是無法到達發(fā)展頂峰的”,但“張謇這些言論不代表張謇是個基督徒”[11]28。

      但是基督教會的目的并不是慈善公益活動本身,而是借機在中國發(fā)展宗教勢力,正如他們自己承認的那樣,慈善公益活動更多是一種手段,“我們要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開展各類傳教活動,將我們的基督組織與中國人自己已經(jīng)開辦的項目關聯(lián)起來,并且充分地將福音的真理與教諭傳授給中國人民”,“把這片寬廣的非基督徒的土地耕耘成為上帝的圣土”[10]7-9。這與張謇渴望民族獨立,堅持慈善自辦,擔心會因此受制于外人的立場是完全不同的。

      總之,紅十字運動源自西方,與基督教會的活動如關愛弱勢群體、救援貧窮之人等有相同之處。在南通,基督教會和基督教堂均是紅十字活動的重要參加者和重要陣地。盡管紅十字會是以人道、博愛、奉獻為宗旨,具有政治中立的取向,但在事實上,要真正超脫于現(xiàn)實社會和政治之外是難而又難的,特別是在具有泛政治化傳統(tǒng)的中國要被人們認定與政治無涉尤為困難。在國人看來,紅十字運動與西方的宗教聯(lián)系起來,這與西方的政治、軍事侵略相伴隨,與其文化侵略相糾集。紅十字會的西方背景與宗教色彩,使時人望而生畏,心存芥蒂和警惕。這可能也是張謇不與紅十字發(fā)生聯(lián)系的重要原因。

      1911年,淮河流域發(fā)生嚴重水災,美國紅十字會提供了40 萬美元的賑款,這一人道行為贏得了張謇對紅十字會的好感,尤其是其建筑適當?shù)墓こ桃苑乐够春铀疄牡慕ㄗh更是與張謇的主張一拍即合。眾所周知,張謇對導淮十分重視。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僅22 歲的張謇隨原通州知府孫云錦查勘淮安漁濱積訟案,“目擊淮禍”,認識到,“我江北人民之隱患大害無過于是”[13]513,“淮不治,江北無寧日”[13]560,因此萌生導淮之志,并付諸實踐,從此開始了40年的艱辛導淮歷程。但由于治淮工程周期長,風險大,所需資金多,盡管張謇四處游說,但一直收效甚微。所以美國表示愿意提供借款導淮使張謇感到高興。張謇曾主持了北京政府與美國紅十字會的接觸。1911年夏,美國紅十字會全國委員會在美國政府鼓勵和支持下,派工程師詹姆士來華考察淮河區(qū)域。同年,美國駐華公使嘉樂恒(William James Calhoun),向中國政府轉(zhuǎn)達了美國紅十字會的這一意圖,受到清廷的歡迎。中美雙方并就此進行商談,達成意向,規(guī)定中方為美國測量技術人員在淮河流域的工作提供一切便利和在華宿費、旅費,美國紅十字會負擔美國測量技術人員的薪俸。1913年,芮恩施(Paul Samuel Reinsch)出任美國駐華公使,他積極活動,要求北京政府將導淮工作交給美國承擔。1914年1 月31日,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作為美國紅十字會代表,張謇作為北京政府全國水利局總裁,在《導淮借款草約》上分別簽字。草約規(guī)定,美國紅十字會或其代表,或其承續(xù)人向中國提供2000 萬美金貸款,年利5 厘,用于疏導淮河流域內(nèi)河道,美方應在合同簽訂1年內(nèi)籌集這筆貸款;中國政府聘請美國工程師擔任導淮總工程師,中方以開浚流域中所有政府土地收入及將來導淮工程竣工后增加的收入、開浚地區(qū)的運河使用稅為擔保,如這些收入仍然不敷,中國政府需從他項收入中撥款支付本息。不過,中國與美國紅十字會一直未能簽訂導淮借款正式合同,借款未能兌現(xiàn),其原因既與一戰(zhàn)爆發(fā)有關,還因為安徽和江蘇在治淮問題上存在利益沖突,借款條件沒有得到沿淮地區(qū)政府的認可,得不到當?shù)厥考澕案鹘缛耸康闹С?,愿共同開發(fā)淮水流域的有識之士十分有限。而美國對于治淮工程的干預過深,引起中方的抵制,無疑也增加了談判的難度[14]。美國希望參與、控制導淮工程,借此對淮河流域進行控制。張謇認為,外債可借,但必須以民族利益為重,保證得其利而避其害。他曾嚴肅地指出:“借外債,不可喪主權,不可涉國際?!痹趯Щ唇杩钪?,張謇“對于磋商條件的立場,完全根據(jù)保障主權維系人民利益的范圍,絲毫不能遷就”[1]202。

      美國紅十字會的借款與政府和財團相關聯(lián)和糾纏,本就使人們對其獨立性產(chǎn)生懷疑,美國試圖借機控制中國的目的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警惕和反感,而借款的失敗更降低了其威信和吸引力。

      對于張謇為什么沒有參加紅十字會運動,張謇本人未曾言及,紅會的各種資料也未有記載。筆者管窺蠡測,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紅十字事業(yè)源于戰(zhàn)場救護,在其各項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戰(zhàn)場救護可以說也是紅十字會根本性的社會救助活動。眾所周知,瑞士人亨利·杜南目睹索爾弗利諾戰(zhàn)爭傷兵遍地的慘狀后,呼吁各國成立民間救援組織,用人道之光驅(qū)散戰(zhàn)爭陰霾,減輕戰(zhàn)爭的恐怖,是為紅十字之起源。清末民初,地方紳士成立紅十字會大多出于免受戰(zhàn)爭的威脅和破壞,保障個人生命和財產(chǎn)的安全,帶有明顯的功利、救急和亂世求安的色彩。許多地方的紅會即成立于戰(zhàn)爭臨近之時。例如1923年底,全國有紅會分會241 處,1924年初江、浙、閩三省,“因時局不靖,各地士紳,均請組織分會,俾便預防救護,綜計現(xiàn)在已經(jīng)籌備者,亦有三十一處之多”[15]。1924年江浙戰(zhàn)爭發(fā)生后,許多地方即出現(xiàn)了建立分會的熱潮,“戰(zhàn)區(qū)以內(nèi)之各處紅十字分會,紛紛籌備救護。其未經(jīng)設立各區(qū),亦在積極籌備……日來各地士紳,因懼當?shù)剀娛轮}擾,紛紛加入紅會,籍資保護……”[16]。南通僻居江海一隅,除太平天國時期受到一定的波及外,自明代以后一直少有戰(zhàn)亂,被譽為世外桃源。這也使紅十字會成立的重要性、必要性不易為張謇所認識。二是紅十字會系“舶來品”,源自西方,表面上為民間組織,而背后有著西方政府的影子,同時與基督教有著密切的關系。其創(chuàng)始人篤信宗教,宗教信仰是其設立紅會的精神動力,“十字”也帶著明顯的“西教”意味,尤其是在其發(fā)展初期宗教色彩更加濃厚。張謇飽受傳統(tǒng)文化熏染,渴望民族獨立,擔心因此受制于外人,而一些人利用其開展政治活動也使他避而遠之,免遭是非。三是張謇繼承了傳統(tǒng)文化中對于民生與社會穩(wěn)定高度重視的思想,在南通建立了眾多近代慈善和公益事業(yè),希望建立一個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新世界。紅十字會的主要任務除救護外就是救助,既然社會救助等事業(yè)在南通已經(jīng)落到實處,風生水起,自然沒有必要另起爐灶,分散精力和財力。四是張謇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曾與盛宣懷、吳重熹、嚴信厚有過交往乃至直接接觸,對其印象不佳,評價不高,因此也就很難參加他們領導的紅十字運動。

      注釋:

      《通海新報》,1913年3 月18 日創(chuàng)刊,南通第一張對開鉛印大報。1929年5 月26 日為國民黨南通縣黨部查封終刊。

      ②沙淦(1885~1913),字寶琛,號憤憤,江蘇通州興仁鎮(zhèn)人。12 歲時考入通州第一高等小學(城北高等小學)就讀,13 歲時就剪去辮發(fā),以示對清廷的不滿。光緒三十一年(1905)與浙江吳興陳其美等人東渡日本,留學東京成城學校,后加入同盟會。宣統(tǒng)三年(1911)沙淦從日本回國,著書辦報,宣傳革命,曾于江寧策反清軍,險遭捕殺。脫險后又去上海從事革命活動,任國民黨上海分部秘書長。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于漢陽參加救護工作。不久返滬,與陳英士、李平書等人積極策應,在上海鹿鳴旅館組織敢死隊,組織圍攻上海制造局,后任滬同盟會秘書及江北副招討使,兼上海都督陳其美參謀。次年參加江亢虎組織的社會黨,任總部庶務干事。江投袁叛變后,沙淦另組社會黨。民國二年(1913),孫中山反對袁世凱獨裁發(fā)動二次革命,沙淦力助陳其美討袁。7月,因革命軍軍餉供給不繼,乃以紅十字會野戰(zhàn)醫(yī)院名義返通,擬往江北各縣籌募捐款,抵通后被捕,于8 月12 日在南通城北王家壩被殺害,年僅28 歲。其遺骸歸葬家鄉(xiāng)李觀音堂東北。民國十七年(1928),邑人于狼山南山坡建“沙淦烈士紀念碑”,以彰功烈。

      ③儲南強,字鑄農(nóng),江蘇宜興人,民國初年為南通縣知事,與張謇友善,支持張謇在南通興辦實業(yè)、教育和慈善公益事業(yè)。

      [1]張孝若.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M].上海:中華書局,1930.

      [2]張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圖書館.張謇全集:卷三[C].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3]張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圖書館.張謇全集:卷六[C].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4]冒充紅十字會長被拏[N].通海新報,1913-8-6.

      [5]時評[N].通海新報,1913-8-6.

      [6]紅十字記事[N].申報,1913-8-4.

      [7]中國紅十字會懸賞緝拿冒收捐款[J].申報,1913-8-4.

      [8]縣令[N].通海新報,1913-8-13.

      [9]無政府黨員被戮[N].通海新報,1913-8-13.

      [10]查爾斯·T·保羅.中國的召喚[A].南通市檔案館.西方人眼中的民國南通[C].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

      [11]華萊士·C.培根.聚光燈下的南通[A].南通市檔案館.西方人眼中的民國南通[C].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

      [12]高誠身.南通的進步與隱憂[A].南通市檔案館.西方人眼中的民國南通[C].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

      [13]張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圖書館.張謇全集:卷二[C].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14]李琛,馬陵合.民國時期的水利借款研究—以導淮工程為中心[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15]紅會之分會統(tǒng)計[N].申報,1924-2-17.

      [16]紅十字會之昨訊[N].申報,1924-9-2.

      猜你喜歡
      紅十字張謇紅十字會
      狀元實業(yè)家張謇與其兄張詧
      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 07:13:06
      張謇家訓一則(書法作品)
      論張謇的日本觀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40:34
      激情燃燒的『紅十字』(組詩)
      解放軍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44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遵義(2017年8期)2017-07-24 18:11:29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遵義(2017年6期)2017-07-18 11:32:11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遵義(2017年10期)2017-07-07 15:16:54
      抗戰(zhàn)時期淪陷區(qū)的紅十字會
      安徽史學(2016年2期)2016-12-01 02:57:08
      聯(lián)墨雙馨六
      對聯(lián)(2016年5期)2016-05-30 11:04:26
      福建紅十字會與福州塔亭醫(yī)院抗戰(zhàn)救護往事
      海峽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15:13:02
      托克逊县| 怀仁县| 兰州市| 青冈县| 石狮市| 边坝县| 台中县| 宜川县| 澎湖县| 东山县| 云安县| 定兴县| 和平县| 抚顺县| 常山县| 栾川县| 平遥县| 和顺县| 汝阳县| 阿图什市| 寿宁县| 镇赉县| 达拉特旗| 准格尔旗| 曲周县| 巴林右旗| 蒙城县| 抚顺县| 广宗县| 十堰市| 昭平县| 兴化市| 三明市| 突泉县| 尼木县| 黎平县| 濮阳市| 如皋市| 平乡县| 峡江县|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