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雙
【摘 要】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關系到未來的國家發(fā)展、壯大。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思想道德;德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體系
當前,受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某些高職院校偏重于大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忽視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造成了大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缺失等諸多不良后果,對家庭、社會、國家造成不良影響。因而,抓好、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勢在必行。
1.堅持立德為先,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1.1巧用“孝文化”,找回立德之本
新一任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號召學習《弟子規(guī)》,習近平同志談到:“要通過研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jīng)驗,養(yǎng)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鞍偈滦橄取保靶ⅰ笔恰吧剖歉刚撸瑥睦险?,子承老也”。狹義的“孝”為尊養(yǎng)父母,對祖先的情感,是種樸素的家庭倫理,表現(xiàn)為物質和精神層面。而廣義的“孝”則擴大到社會、國家。古有岳飛的“精忠報國”,張仲景、華佗的“孝廉”。而今隨著社會的物欲橫流,獨生子成為家庭的小太陽,家里的長輩無不圍其轉,聽其言,從其行,“二十四孝爺爺、二十四孝媽媽”使這種大公無私、養(yǎng)親尊親的古老傳承日益沒落、甚至消亡。沒有了立德之本,缺失了傳統(tǒng)精華文化底蘊,造成了現(xiàn)在高職學生如沒有航標的小船,被生活、社會中得各種不良現(xiàn)象、行為所熏染,造成思想道德行為缺失。因而,學習傳統(tǒng)文化,吸收文化精髓,從“根”部抓起,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1.2善用“感恩之心”,喚起立德之知
“感恩之心”是傳統(tǒng)文化延伸的情感,是“仁”、“義”、“孝”的根本?!叭收邩飞健备心钭匀恢鳎笆繛橹赫咚馈备心钪鲋?,“愛親、敬親”感念父母、長輩養(yǎng)育之恩。美好情感的抒發(fā),宣泄,無不是“感恩之心”的應用,善用“感恩之心”,把這些被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甚至享樂主義環(huán)境熏陶的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大學生喚醒,喚起他們尊親、孝親、養(yǎng)親的立德良知。在此基礎上,從“愛親”到“博愛”“泛愛眾”,培養(yǎng)其對社會負責的責任之心。
2.發(fā)揮正能量,加強心理咨詢對思想道德建設的影響
心理咨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常見方式,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針對著現(xiàn)在學生特點開設了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課堂,對思想道德建設起到了促進、推動作用。
2.1認識、調節(jié)情緒抑郁對學生的困擾
抑郁是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是一種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體驗,嚴重的會出現(xiàn)自殺或自我懲罰行為,甚至出現(xiàn)危害社會的行為?,F(xiàn)在的大學生大多數(shù)為90后的獨生子女,他們的心里依賴性強,自主能力差,自我責任意識,家庭意識,社會責任意識淡薄,新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的變遷,會導致他們出現(xiàn)不適應環(huán)境,進而產(chǎn)生抑郁的情緒,因而,認識到困擾學生的抑郁情緒,加強學生的心理咨詢,提高、改善其心理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抗挫折能力、抗失敗能力。使學生正視現(xiàn)實,客觀的分析社會和人生,科學的分析一切事物,妥善處理好各種問題,做到客觀地評價自我,積極地悅納自我,從而保證有良好的心境和情緒。
2.2積極的心理暗示,調整不良情緒對學生的影響
暗示分為2種:積極的自我暗示和消極的自我暗示。消極的自我暗示常常導致消極的情緒,這種消極的自我暗示會強化消極因素,從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積極的自我暗示常常是調劑情緒走向成功的催化劑,其基礎是對自己能力充分而客觀的估計,通過心理咨詢,用積極的內部或外部語言鞭策、鼓勵,使不良的情緒逐漸得以改善,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2.3灌輸正能量,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正面影響
“點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點燃正能量,運氣擋不住”這些勵志口號從網(wǎng)絡傳遞到中國各地,通過灌輸社會的溫暖、感人的人與事,“人之初,性本善”讓學生從心底觸動,喚起善良、健康的思想理念,學會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朋友、善待社會。在正能量的傳遞中感受那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欣喜。
3.以活動為主線,借助大學文化建設,推動思想道德建設發(fā)展
大學生正處于社會化的青春期,從繁忙的高中備考生活解脫出來,大學校園中的校園文化對其吸引較大、也影響很大。當代大學生的校園文化表現(xiàn)為多種社會文化交織、互動,并由此形成一種綜合的精神氛圍,這種精神氛圍對大學生形成價值觀、價值取向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3.1以多種形式開展集體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yè)道德觀
科技興企、科技興農(nóng)、文化服務、軍學共建、社區(qū)服務、社區(qū)掛職鍛煉、義務支教、敬老愛老、普法宣傳、西部志愿者等這些體現(xiàn)出校園與社會、校園與社區(qū)、校園與開發(fā)的優(yōu)良社團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利用自身人才智力優(yōu)勢參與社會服務活動,并在服務社會過程中勵煉自我,全面成才。通過大學文化的建設,引導青年學生走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在實踐活動中增長才干,磨礪意志品質。培養(yǎng)大學生樂觀、進取、完善自身的發(fā)展,從追求自身的舒適、享樂,轉向社會主流的發(fā)展,樹立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繼而推動思想道德建設發(fā)展。
3.2堅持全面發(fā)展,完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
把綜合素質納入學生學業(yè)成績考核體系,開展“學子講堂”、文化節(jié)、運動會等活動;積極扶持社團建設,打造1-2個在省內有影響的學生品牌社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師資團隊和學生團隊,努力做好“大學生應用技術研究介入計劃”項目,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建設。
4.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全面了解學生狀況,促進思想道德建設的完善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啟迪”,教師的人格魅力、知識水平,學生對其的認可程度,使這句話得以更好的實現(xiàn),而這句話的實施對促進思想道德建設的完善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良好的師生關系,如一條紐帶,將教師與學生聯(lián)系的更為緊密,使學生更愿意從教師那里得到指導、接受教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需要教師對學生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心,多一些幫助,多一些慈愛?!坝孜嵊啄酥寥酥住?,把每一個學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名教師,用無私的親情,友情,平等之情來了解學生,溝通學生,從而全面掌握學生的狀況,有策略,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思想道德建設的推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慶芝.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三字經(jīng).中國海洋出版社,2006.04.
[2]丁鼎祿.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中國海洋出版社,2009.01.
[3]權福軍等.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