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陳 宏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0073)
患者,女,46歲,主因右手腕部尺側皮疹緩慢進行性增大15年而就診。患者15年前無明顯誘因右手腕部尺側緣出現(xiàn)一角化性小丘疹,逐漸增大,瘙癢。在當?shù)蒯t(yī)院以“手癬”“濕疹”而給予相應治療,皮損不見好,遂于2012年5月4日來我院就診,既往體健,家族中無類似皮膚病史。體格檢查:一般情況良好,各系統(tǒng)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情況:右手腕部尺側緣可見一2.5 cm×3 cm的不規(guī)則形角化性斑塊,邊緣呈堤狀隆起,邊界清楚,表面破潰、結痂,觸之較硬(見圖1)。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B超檢查均正常。組織病理示:角化過度,角化不全柱,顆粒層消失,棘層肥厚,真皮內有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浸潤(見圖2a、圖2b)。皮膚真菌鏡檢及培養(yǎng)結果均為陰性。病理診斷:汗孔角化癥。治療:鹽酸環(huán)丙沙星乳膏和復方乳酸依沙丫啶糊,糠酸莫米松乳膏交替外用,并囑其堅持治療。
不規(guī)則形角化性斑塊,邊緣呈堤狀隆起,邊界清楚,表面破潰、結痂
角化過度,角化不全柱,顆粒層消失,棘層肥厚
角化過度,角化不全柱,顆粒層消失,棘層肥厚,真皮內有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浸潤
按:汗孔角化癥是一種有遺傳傾向的角化異常性疾病,以組織學中出現(xiàn)圓錐形角化不全板層為特征。臨床分型:經(jīng)典的Mibelli型、淺表播散型、單側線狀型、播散性淺表性光線性汗孔角化癥、顯著角化過度型、炎癥角化型、掌跖泛發(fā)型、點狀汗孔角化癥等分型[1]。本病病因不明,有研究[2]表明本病因表皮細胞突變克隆沿外圍擴增,導致克隆群體與正常角質形成細胞邊界形成圓錐形板層,異??寺】删哌z傳性[2]。本病可受某些刺激而激發(fā),如免疫抑制劑、電子束輻射、光化學療法、紫外線及慢性皮膚損傷等。臨床需與疣狀皮膚結核、疣狀痣、環(huán)狀扁平苔蘚相鑒別[3]。本病在治療上,可用10%水楊酸軟膏及維A酸軟膏,也可口服阿維A有一定效果[4]。應用CO2激光及時早期治療較小汗孔角化癥皮損療效亦較好。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6.
[2]張正華,劉偉達.汗孔角化癥的病譜及遺傳學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1,27(6):349-351.
[3]王海英.汗孔角化癥誤診1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2,16(6):422.
[4]楊靜,姜一化.疣狀汗孔角化癥1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6,35(6):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