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個案育兒書,甚至書中的一段話、一個小細節(jié),都可能會觸動我們。也許就是這樣的一絲觸動,校正了養(yǎng)育軌跡,修正了養(yǎng)育理念。其實,這也是我們希望育兒書能達到的功效。
金韻蓉老師在她的一本書中提到:出口管教孩子之前,要控制我們自己的情緒。這話當
時給我的觸動很大。以前每次陪女兒練琴,我都要糾正她的手型、節(jié)奏,情緒很焦躁,導致女兒好幾次很委屈,再也不肯練琴?,F(xiàn)在,每次要對孩子發(fā)脾氣前,我都會想起書中的那句話,調(diào)整好情緒再面對孩子。有趣的是,當我情緒平和時,卻總能看到孩子感動我的一面。(苗苗媽)
孩子快上學了,周圍的父母每天穿梭在各種輔導機構(gòu),聊天群里都是各種培優(yōu)班、考級班的介紹和推薦。一直遵循著“尊重孩子意愿”來挑選課外班的我,也開始有些糾結(jié)起來。直到我讀了《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其中的一句話“人生就是為了笑起來,其他都是細枝末節(jié)”讓我走出困惑,找到了心中的答案。應該讓孩子的每一個生命階段都自然地獲得應有的成長和經(jīng)歷經(jīng)驗,逐漸有自己選擇、自主學習的能力。(四壁瀟湘)
“孩子平日生活中透過觀察與模仿形成所謂的‘無意間學習……它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人格的成長。”《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書中的這段話對我的影響很大,理解了所謂的言傳不如身教的教育理念是個長期的過程。與其說在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不如重新審視自己,做好自己,才能給孩子良好的榜樣。(大辰辰媽)
旅行是給孩子最好的課堂,成長在路上!這是我從《孩子最好的課堂在路上》這本書中得到的最直觀也最震撼的感受。作者以一位旅行家、教育家,更以一位媽媽的身份呼喚:孩子在旅行中認識世界也認識自己,讓課堂外的世界成為孩子學習的一部分。于是我?guī)蠈氊?/p>
去山東10天游,孩子的執(zhí)著與堅強讓我驚訝?。◣浶』ⅲ?/p>
兩歲半的寧寧還不太會跟同齡小朋友相處,常會因為搶玩具而發(fā)生沖突。以前我會本著年齡大讓年齡小的原則分配玩具,最后卻總會有小朋友哭鬧起來。在看了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后,尹老師通常既不提倡孩子讓出玩具,也不鼓勵搶奪,而是用另一個玩具去吸引孩子的注意,讓他知道好東西不只一件;或者引導小朋友們一起玩,體會合作與分享的愉快。這些指導讓寧寧順利地渡過了玩具爭搶關(guān)。(寧寧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