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煤企輝煌十年的發(fā)展,一座座特大型煤礦應運而生,而支撐煤企飛速發(fā)展的就是煤炭科技進步和發(fā)展,然而能夠掌握煤炭科技命脈的主題就“人”行為,眾所周知,煤礦安全生產由于其自然規(guī)律和特殊條件,決定了煤礦的安全生產比其它行業(yè)更為迫切和重要。要搞好煤礦的安全生產,人是關鍵因素,要提高煤礦職工的素質和實現煤炭生產的現代化,就必須大力發(fā)展安全技術培訓工作。所以,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有效提高職工技術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職工素質;重要性;有效辦法
中圖分類號:[X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3)-12-0181-01
一、當前職工素質現狀
職工隊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以某煤礦為例,職工平均年齡接近40歲左右,具有初中、高中學歷的職工較多,有一部分職工所學專業(yè)與從事的工作不對口,還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這些員工還未達到員工文化素質的基本要求。而對于剛上崗的人員,專業(yè)技能知識不夠,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等問題時常出現,這就迫使我們必須立足于現有的職工,培養(yǎng)自己的技術力量和骨干。職工現有技術水平與當前現代化采煤工藝技術不適應。一是骨干力量薄弱,一些年輕同志雖有一定理論知識,但應急能力不強,盲目追求學歷,忽視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因此如何造就一批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崗位人員,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一專多能力量薄弱,目要解決的問題。三是技術力量薄弱,有的技術人員不是科班出身,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事實證明隊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于技術力量的強弱
二、當前職工技術培訓方法存在問題
一是培訓手段過時,雖然經常舉辦培訓班,但在培訓中只滿足于學員到齊了,課上了,結業(yè)了,職工的技術素質,操作技能真正提高多少,學到多少不得而知。二是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搞職工培訓,就是老師在上面講,學員在下面聽,實際操作較少,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培訓方式不利于職工實際能力的提高。三是短期行為,以前我們總是按照“缺什么,補什么” 的原則進行應急培訓,這種培訓方法在短期內收到了較好效果,提高了職工的適應能力,但由于沒有進行系統的、全面的煤礦安全知識培訓,員工知識面較窄,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強。其次是培訓考核沒有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多年來我們年年抓考核,月月搞培訓,但職工學習技術的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與職工技術考核相配套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一是缺乏物質激勵,二是缺乏榮譽激勵。
三、提高職工技術素質的有效辦法
綜合以上煤礦企業(yè)職工業(yè)務素質方面存在的情況,我們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職工技術素質方式方法,確保職工綜合素質全面提高:一是制定嚴格的人才激勵考核機制。 隨著國外市場的開放,競爭日趨激烈,說到底,這是人才的競爭。這就存在優(yōu)勝劣汰的問題,技術好的職工就能競高的由于不努力有可能變?yōu)榧夹g等級低的等,讓職工有一種不進則退的緊迫感。二是實行全方位多層次實施崗位培訓工程。教育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工作,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在培訓方式上可以按照在崗培訓、短期培訓、脫產培訓相結合、外委和內培相結合的原則,充分挖掘內部師資力量,教材要緊密結合生產實際,通過技術人員授課,達到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技術水平雙提高的目的。三是強化新規(guī)程知識的培訓方式,利用班前、班后會、周五安全例會等時機積極學習井下26條嚴重“三違”、“手指口述”安全確認以及安全常識等內容。班前會進行抽查,確保每名新職工都能熟記并正確運用。四是制定“導師帶徒”制度,為每名新職工選擇經驗豐富、作風扎實的師傅,簽訂“師徒合同”,明確師傅負責制,明確具體要求,講授操作技能,使新職工快速成長成才。五是針對新工人較多的煤礦新區(qū),必須根據煤礦各專業(yè)要求,建立崗位業(yè)務實操培訓基地,利用實操基地模擬煤礦現場環(huán)境和工作條件對職工進行培訓。讓參加培訓的新工人對即將走向的工作崗位有一個初步認識,同時為培訓期間的人員安全提供絕對保障,其次是采用實操基地培訓方式,可以使職工培訓工作杜絕過去那種填鴨式紙上談兵的培訓缺點,相反,職工實操培訓可以讓職工在嚴格作業(yè)操作規(guī)程的基礎上,親自動手,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增強職工動手能力。六是以考促學,教考分離。堅持全員全方位考核的原則。以往考工人次數多,考干部次數少,職工心理不平衡為體現考核的公平性,對機關和站隊管理人員也要進行綜合考評,實行上崗證制度,讓所有員工真正具有“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處理好一專和多能的關系。鼓勵職工在一專的基礎上,盡量多能,企業(yè)可以實行崗位輪換制度,以避免單一崗位給人帶來的乏味與士氣低落,使員工具備更多的技能,適應更多的崗位,這樣有利于相互了解其崗位的工作內容、程序、步驟、方法及處理日常事務的各種措施,一個人會的崗位越多,對生產過程的了解越完整 ,對企業(yè)的價值就越大。其次是以國投新集公司“人才工程年”戰(zhàn)略部署為契機,與高校簽訂人才聯辦機制,采取“走出去”的辦法,把那些具有培養(yǎng)潛質的職工送到高校進行深造,為礦井發(fā)展儲備高素質技術人才。
“人才就是生產力”,企業(yè)人才的開發(fā),職工技術素質的提高,必須在不斷強化教育中實現,只有不斷有效提高職工技術素質,才能不斷提高企業(yè)的綜合實力,使其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掘進總支: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