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鵬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有助于培養(yǎng)事實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實驗方法。多年來,我們一直強調在化學教學中要重視實驗教學,但實際上,我們卻一直在忽視實驗教學, 就出現(xiàn)了課堂上老師“講實驗、畫實驗”,課后學生“寫實驗、背實驗”的現(xiàn)象,而化學實驗的真正內涵——動手、動腦、觀察、探索等卻被棄之一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全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在化學實驗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
化學實驗是進行化學教學中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初中學生剛接觸化學實驗,,好奇心很強,興趣也很大。但大多數(shù)學生是出于看熱鬧,圖好玩的目的來做實驗。因此,每一次實驗課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一門科學,必須認真扎實的學習,按照實驗的要求去做,要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養(yǎng)成良好實驗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注意節(jié)約藥品和實驗安全等。我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tài)度、規(guī)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范,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實驗結束,我都要留出3-5分鐘,讓學生清洗實驗儀器、整理藥品,保持桌面整潔,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在化學實驗中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廢水,廢氣,廢渣,可以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培養(yǎng)環(huán)境保護能力和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同時,化學實驗是化學美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儀器的對稱和比列協(xié)調,儀器組裝的合理比列和均衡的結構及正確規(guī)范的操作,合理簡捷地安排操作順序等都使學生受到化學實驗的教育和熏陶。
通過化學實驗還可以教育學生嚴守紀律,愛護公物,尊重他人。這些都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有重要意義。化學實驗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克服自卑,不怕挫折,勇于戰(zhàn)勝困難,頑強探求真理的精神和團結合作的品德。
二、化學實驗中,培養(yǎng)化學科學素質
化學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化學科學素質為中心。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化學理論知識,掌握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由于學生對于化學實驗有很大興趣,因此,重視化學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理論的自覺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過程是有階段性的,那么,學生實驗必須以化學基礎知識為基礎。教育學生要做好化學實驗,必須掌握好化學知識,熟練實驗中涉及的化學原理、裝置、常用儀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即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沒有必需的理論知識,就無法進行具體的操作,也就談不上做好化學實驗。要求學生每次實驗前都要做好充分的預習,做到熟悉實驗內容,搞懂實驗原理,明確實驗目的,記清實驗程序,掌握要領及注意事項,做到胸有成竹。做實驗時一定要按課本上實驗步驟所安排的程序進行,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例如,學生在做“實驗八:酸的性質”分組實驗時,對鹽酸與帶銹鐵釘?shù)姆磻?,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看到鐵釘表面的銹斑被鹽酸所溶解,鐵釘表面變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鹽酸過量,過量的鹽酸和鐵會繼續(xù)發(fā)生反應,還可以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冒出的現(xiàn)象。因此,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我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xiàn)象如實填出并對所產生的現(xiàn)象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在全面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實驗的方法和技巧。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要求學生首先要認真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教師用精湛的實驗操作技藝,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并給學生美的感受,為實驗的成功打下基礎;其次,要認真聽教師講解注意事項。如做氧氣的制取與性質實驗時,教師邊實驗邊講解:1、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先要給集氣瓶中裝滿水,把玻璃片從瓶口邊平行移至集氣瓶口上,蓋上玻璃片,無氣泡倒放于水槽中,再給試管里的藥品加熱,以免先加熱使氧氣逸散,后裝水再收集,致使收集不到2瓶氧氣,藥品已經用完。2、收集時用手扶住集起瓶,以免隨著水量的減少使瓶子變得頭重腳輕而倒下來,氧氣逸出而失敗。3、收集完氧氣后,先把導管從水槽中撤去,然后停止加熱,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使試管炸裂,導致儀器損壞甚至發(fā)生危險。通過規(guī)范的演示和講解,使學生掌握實驗成功的要領和操作技巧,最后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90%以上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本次實驗,并且能夠把本次實驗中獲取的知識正確運用到其他實驗中。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實驗的成功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和思維能力,又對學生素質教育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開發(fā)家庭小實驗,提高學生能力
初中化學新教材配合教學內容,共設置了13個家庭小實驗。教學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它對激發(fā)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緒言課的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色態(tài)、構造及點燃時的現(xiàn)象,學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實驗——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學生開始產生興趣,大多數(shù)學生在家里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課堂上七嘴八舌詢問老師,經過簡要解釋和指導后,有的同學回家又重復做了這個實驗,一旦做成功了,其興奮之情自不必說,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隨之激發(fā)出來。家庭小實驗的開發(fā),不僅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使學生擴大了視野,培養(yǎng)了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們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促進作用。
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xiàn)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粚㈦u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堿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家庭小實驗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啟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尤其是當實驗內容與學生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時,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如觀察小泥鰍在裝水的汽水瓶中的活動、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和產物的判斷、酒精在什么條件下能燃燒或使火焰熄滅以及用家庭廚房里的生活用品進行一系列“廚房里的化學”小實驗等,都能激發(fā)學生鉆研科學實驗的積極性,發(fā)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使自己的雙手更加靈活,思維更加成熟,更合乎邏輯,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
總之,重視化學實驗,努力為化學實驗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教育功能,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