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敏
摘要: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經過幾年的課改,我們的課堂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但是不容樂觀的是:當前語文課堂仍然存在著許多違背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行為和教學問題,現(xiàn)結合我市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提出所存在的問題,以引起注意并探詢解決問題的方案,以確保實驗工作的順利推進和有效實施。
關鍵詞:語文課程改革 教學評價 課堂教學
一、初中語文教學評價存在的誤區(qū)
1.過分追求課堂的完美。目前,各種各樣掛著新課標名目的優(yōu)質課、觀摩課、研究課、匯報課、示范課、競賽課開得如火如茶。整個教學過程絲絲入扣,教學環(huán)節(jié)井井有條,無可挑剔,可謂完美無缺,聽者仿佛在觀賞一場精妙絕倫的節(jié)目秀。結果往往是把一節(jié)好課上成了表演課,導演兼主演就是教師,學生則是群眾演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看不到教師的隨機生成,看不到學生思維出現(xiàn)阻礙時的點撥,即使有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也讓人感到不自然,學生過分“聰明”。觀后不是讓人拍案叫絕,為之喝彩,而是讓人覺得這樣的課太唯美,干脆拍成影視,但對教學來說簡直遙不可及,無任何收益。
2.過分追求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模式,改變了教學的行為和學習的方式。與此同時,稍有不慎,它的弊端也凸顯出來,會過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容易游移于文本。但我們發(fā)現(xiàn)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確實被過多、過濫地使用,甚至有的課不需用,教師也要畫蛇添足一番,以顯教學手段先進。有的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制作課件而不精心研究教學內容;有的教師把課件當成板書,以此作為減輕自己教學負擔的一種手段;有的教師把課件作為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氣氛的“法寶”,試想,你的課精彩,還是聲形并茂、惟妙惟肖的動畫更有吸引力?這樣,課還怎么上?現(xiàn)在的各種公開課、示范課、優(yōu)質課清一色的多媒體課,而且課件的制作越來越復雜和繁瑣,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只有是多媒體課,才意味著新課改了嗎?
3.過分追求課堂的氣氛活躍。從新課標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以來,不少教師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師生、生生互動,就是一堂失敗的課。于是,至上而下追求課堂的活躍氣氛,評課者以此為標準,上課者也趨之若鶩。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很多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問有答,或討論或交流,游戲、課本劇、各種表演等令人目不暇接,教師將課堂組織得“熱鬧非凡”,將學生調動得“興趣盎然”,師生互動熱火朝天,氣氛空前活躍。但透過喧囂,學生對文本理解了多少,學生對知識建構了幾何?還不好說。,
4.過分追求“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是新課標的理念。語文課堂上“想一想、談一談、議一議、練一練”的環(huán)節(jié)多了起來,教師反而無所事事,甚至,學生的一些紕漏,教師也只搪塞而已,生怕多講,有悖于新課標,只好謹銘言多必失的“良訓”。其實,語文教師的“講”,本身沒有錯,關鍵是“講”什么,怎么“講”?有些語文問題就非講不可,有的語文課還必須以講為主,不能不分具體情況簡單地將所有的“講”與“一堂言”混為一談。我們并非一概地反對“講”,只是不贊成不問對象地講,枯燥、機械地講,甚至是“炒冷飯”似的講,而是希望老師講得充實,講得精彩,講得到位,講得適當,講得有個性,講得學生聚精會神,講得學生每節(jié)課有所得,講得學生一輩子忘不了。
5.過分追求拓展遷移的廣度與寬度?!按笳Z文”概念的提出,對語文課堂教學的界定起到一個指導作用。于是不少教師認為一節(jié)語文課,如果拓展遷移這一環(huán)節(jié)少了,就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于是語文課上,拓展遷移內容多多益善,廣度有了,深度到了。但負面效應也接踵而至,一則廣度過寬,漫無邊際,超出文本;二則深度過深,學生摸不著頭腦;三則牽強,為有拓展遷移環(huán)節(jié)而作秀。
二、初中語文教學評價標準的匡正
1.是否達成目標,有很好的效能。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我們最終是要看教師能否落實好教學目標,并且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如果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教學重難點能較好地落實,這種教學效果是比較理想的;反之,如果課堂只是老師的教學技能的“表演”,學生參與活動少,積極性不高,只有少部分學生掌握知識的話教學效果就不理想。
2.學生是否進有效學習,自主建構知識。有效的教學應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學生主動建構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對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反對過于簡單化地處理學習內容,真正把學習置于真實的、復雜的情境之中,從而使學習能適應不同的問題情境,在實際生活中能有更廣泛的遷移。
3.是否緊系文本,適當生成。語文教學說到底是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語感,就應多讀,在讀中解,在讀中悟。那么,讀什么?一個答案:讀文本。千萬不能遠離文本,任意生成,舍本逐末。
4.是否更新理念,“目中有人”。新課程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念,教師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努力在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變。在課堂學習中,應遵循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信學生存在著學習的需求,竭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逐步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
總之,“教為了不教”,“教無定法”,讓我們的語文課多一點溫馨,多一點生氣、多一些人文的氣息,在每一堂四十五分鐘的語文課上,本著“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的原則,培養(yǎng)出個性化的學生,培養(yǎng)出會思考、懂學習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