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琳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的音樂鑒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無論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還是《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 》的要求,都對高中生的音樂鑒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如何才能提高高中生音樂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對音樂的鑒賞水平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我想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通過圖文并茂的多媒體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比如,在教學中如出現(xiàn)音樂家的生平以及各地的民歌、人文風俗等情況的介紹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應的音頻或視頻來向學生進行直觀展示,進而加深他們對相關內容的認知與理解。例如在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這一節(jié)內容進行講解時,我先用相關視頻讓學生大致了解我國不同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接著通過播放相關音樂,讓學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最后再對部分少數(shù)民族的舞蹈動作進行講解。整個教學過程,采用了圖像、音樂、肢體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展示教學內容,使學生真切感受到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從而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教學中。
現(xiàn)在使用多媒體課件已經(jīng)很普遍了,但使用這些課件也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課件中的文字內容不宜過多,否則容易造成學生視覺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應該更多地使用圖片和視頻材料,這樣才能讓學生充滿好奇感,有了好奇感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更濃。
2.通過對教材內容的重新處理來滿足教學的需要
開展音樂鑒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學時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聽音樂的能力。在聽音樂之前,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相關知識。學生只有知道了應該注意的內容,對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旋律以及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了解,他們在聽音樂時才會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學的效果也才會更加明顯。給學生聽的音樂主要是根據(jù)教材推薦的曲目,但不用完全照搬照抄,教師可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膭h減或整合。比如《 走進非洲 》這一課,教材上提供的欣賞內容共分四個部分:“鼓舞”“非洲贊歌”“門庫爾雅”“男孩之舞”。如果對每個部分都進行賞析的話,教學課時明顯不足,所以在授課時我對這四個部分的內容進行了適當?shù)膭h減和整合。對于其中相同的地方(例如“非洲贊歌”和“門庫爾雅”都涉及馬林巴琴)就可以通過整合來講解,這樣在課時較短的情況下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除了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膭h減或整合,還可以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难a充。這些補充的內容,對學生應該能起到拓寬視野、溫故知新的作用。例如教材中雖然提到了非洲音樂節(jié)奏的相關知識,但是內容過于簡略和抽象,這時教師可以補充一些教學內容,比如可以讓學生聽非洲音樂,并根據(jù)節(jié)拍來嘗試拍打樂器,引導他們找出非洲音樂節(jié)奏的特點。這些教學內容的補充,可以加深學生對非洲音樂的理解。
3.通過增加學生的活動參與來活躍課堂
雖然高中音樂課以音樂鑒賞為主,但教師不能只是讓學生坐在教室里單純地聽音樂,還可以補充相關的知識給學生,而這些需要補充的知識有些可以交給學生來完成。這些知識包括音樂作品的民族、地域、時代等風格特點,相關作曲家的代表作品、生平以及在音樂方面所做的貢獻等,學生通過自己去搜集相關資料,不僅可以對相關音樂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而且也能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另外,在教學中還可以設置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鼓勵學生參與。比如,有一位教師在上《 東亞民間音樂 》這一課時,讓學生按照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去編寫四個小節(jié)的“都節(jié)調式”曲譜。對此學生躍躍欲試,非常有興趣。最后教師請了一位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他創(chuàng)作的四小節(jié)音樂,然后由教師來彈奏,全班同學一起演唱。雖然是即興配合,但師生合作的效果卻很好,結果這位創(chuàng)作的學生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學生的參與,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海安縣立發(fā)中學,江蘇 海安,22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