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提出:“全國每年油脂生產產生廢油700萬至1400萬噸,其中有350萬噸回到了我們的餐桌上。
“地溝油”事件是不法分子有計劃、有組織的制假造假的犯罪行為,性質與制售毒品同樣可恨;不管地溝油對消費者健康危害是大還是小,都應該嚴厲打擊。但實際上,對于“多少噸地溝油流入餐桌”,我認為至今并沒有證據(jù)。
從去年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等等打擊和查處地溝油的案件中,確實發(fā)現(xiàn)有作坊和工廠在非法加工地溝油。但是,其中有多少地溝油成為食用油回流到了餐桌,目前,沒有一個部門能給出具體的數(shù)據(jù)和證據(jù)?!?50萬噸回到了我們的餐桌上”的說法是缺乏依據(jù)的,而近年來多部門重拳打擊地溝油的行動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有地溝油流入餐桌,也不可能仍是數(shù)年前拍腦袋出來的350萬噸。作為科學家,我很希望能看到這個“資料”和“調查報告”。
關于檢測方法,由于地溝油的來源比較復雜,除了餐廚廢棄物,還有反復煎炸油、廢棄動物脂肪等,單一檢測指標很難鎖定,檢測難度很大。衛(wèi)生部曾不止一次廣泛征集檢測方法,委托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組織專家進行認證,結果從幾百種候選方法中初步篩選出了5種儀器檢測方法和2種快速檢測方法,但仍然缺乏作裁判的金標準方法。
有限的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永遠趕不上犯罪分子造假的“創(chuàng)造力”,在打擊地溝油中,更多地還是要把重點放在生產過程監(jiān)督上,而不是僅僅依靠檢測方法和標準來發(fā)現(xiàn)假冒偽劣產品。與其他食品違法事件一樣,查處地溝油一定要堅持從餐館這個源頭開始,通過生產鏈發(fā)現(xiàn)違法行為,而不要受到“沒有檢測方法”和“標準缺失”的錯誤輿論引導?!按蚱婆f的利益鏈,重塑新的產業(yè)鏈”,將地溝油鏈條上的收集、運輸、處理和利用全程納入監(jiān)管,這也是國外監(jiān)管的成功經驗。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