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元
寫作與其他知識組成一樣,需要大量的訓練才能夠掌握??蓪W生除了教師布置的寫作作業(yè)之外,極少自己主動去進行寫作訓練。平時注意好詞、好句的積累的多寡也決定了學生能否寫出一篇好文章。
一、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瓶頸
1.教學指導思想與實際教學相沖突
目前的應試教育模式與教學目標存在分歧,導致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找不到方向。高中語文教學的“從考”、“從分”現(xiàn)象相當普遍。語文是高考中重要的考試科目之一。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只是一味地迎合高考,只要求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在語文考試中取得高分即可,基本不太理會學生對優(yōu)秀作文的書寫能力。
2.教學理念陳舊,創(chuàng)新能力低
一部分教師在教學時,目的只是為了迎合高考以及各種考試的需求,并沒有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方面考慮。很多教師對應試作文寫作研究得非常透徹,能夠指導學生運用寫作技巧獲得應試作文的高分。另外,教師只是單調地給學生講解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缺乏系統(tǒng)化的指導。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不能針對學生寫作學習的要點,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致使寫作教學活動無法順利進行。
3.寫作評價標準不完善,缺乏客觀性
學生的作文由教師批改,每一位教師的著眼點并不相同,因此評價標準也不一致。一部分教師只是憑借自己的喜好去批改學生的作文寫作,評價標準不統(tǒng)一,缺乏客觀性。如此必然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提高高中生寫作能力的突破之道
1.關注學生,開放式教學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必須著眼于學生的需求。教師的寫作教學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的學習進度與學習成果如何,教師必須高度重視。何為開放式教學?即從“人”出發(fā),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關注學生成長需求,關注社會需求,教學活動要與各相關方面有機聯(lián)系,而不再是孤立地進行。
【案例分析】教師在講授“敢于說出”我認為——“論點與論據(jù)”時,要求學生要掌握如何書寫議論文,了解如何立論、闡述論據(jù),寫作要求邏輯性要嚴密。比如,要求書寫關于信念的議論文,教師可指導學生從信念對人生的作用方面來立論,再以名人憑靠信念而所得的成就作論據(jù),就具有說服力了。
2.教師應創(chuàng)新寫作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教師應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寫作課堂,緊緊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寫作課堂中來。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講學,調動思維,必定能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案例分析】:“文似看山不喜平——敘事貴曲”,寫敘事文就像觀山,如果一覽無余就沒什么景致可觀,必須曲折,具有觀賞性。引人入勝的敘事文,必然在情節(jié)上多作文章。情節(jié)設置精巧,環(huán)環(huán)相扣,定能吸引讀者。教師在教授關于記敘文的寫作要點時,可給學生寫一篇記敘文以作示范,讓學生更加具體地了解敘事的要點。
3.完善寫作評價標準,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應遵守客觀性原則,除去個人喜好,摒棄結果評價,不再僅是對完成的作文進行結果型的評價,應對學生的寫作過程也給予評價。如此一來,可幫助學生形成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水平?!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擁有對寫作的興趣,可將“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變被動為主動。學生可以發(fā)揮自身的學習主動性,上課認真聽講,盡力掌握課堂內容,課外輔以相應的練習,學習必定收到較好的效果。
4.鼓勵學生擴展知識面,增加閱讀、寫作的積累
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知識的同時,還應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走出課堂,在生活中積累素材,以此為寫作的重要依據(jù)。學生還可經(jīng)常進行閱讀學習,培養(yǎng)語感,促進寫作的提高。足量而合理的寫作訓練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充實教師在課堂所授的知識,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案例分析】教師在講解“于細微處見精神——細節(jié)描寫”時,可以要求學生在日常閱讀的報紙雜志的有關文章中,找出細節(jié)描寫,并拿到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分享,指出該細節(jié)描寫對整篇文章有何作用。如此,學生經(jīng)過多次訓練后,就可以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就可適當運用細節(jié)描寫,為整篇文章增添幾分明媚的色彩了。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雖有瓶頸,但只要教師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定可找到突破之道,調動起學生寫作學習的積極性。只要教師與學生積極配合,一定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韓鳳海,陳艷杰.怎樣消除中學生的作文障礙[J].邁向新世紀,2012(9).
[2]林玲.加強課外指導,提高學生問問素質[J].成才之路,2013(4).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