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科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我愛讀書”為專題選編了四篇課文,又在《口語交際·習作一》中安排了“說寫自己在讀書經(jīng)歷中的故事、交流采訪心得、圍繞‘開卷是否有益展開辯論”的口語交際和習作的練習內容,目的是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正確的讀書習慣。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引領學生通過自主的交流對話,分享讀書的樂趣,掌握寫作的方法技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說、敢說、能說
1.課前充分準備,豐富說話內容。《口語交際·習作一》的安排與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如林海音愛讀書,因而她有竊讀的樂趣;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讓我們更感到讀書有益;作家的經(jīng)歷,讓我們堅定了與書為伴、以書為侶的信念……這些內容既豐富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又涌動了他們的讀書情趣。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要求,有目的地推薦適合于學生閱讀的、貼近兒童生活的文章、書籍。如,《小紅帽》、《安徒生童話》、《小布頭奇遇記》、《藍花》、《鐘聲》、《象母怨》、《魯濱遜漂流記》等。同時可要求學生完成《讀書日記》表格,既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與家長合作完成。
2.營造說話氛圍,激發(fā)交流欲望。
⑴交流讀書生活,享受讀書樂趣。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自由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和同學分享讀書的成果,同時也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有利于調整教學思路,做到因材施教、順學而導。
⑵分享感受,暢談體會。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感受和體會講清楚,同時也要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給他提出建議,然后由各組推薦代表到班上進行交流。
⑶創(chuàng)設情境,拓寬話題。在學生分組交流、小組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有選擇地播放《魯濱遜漂流記》,引導學生交流閱讀的感受和體會,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交流進行設問:你知道魯濱遜在荒島上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在自己的日記中是怎樣寫的呢?(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huán)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結果又如何呢?(可是最終,他還是憑借著自己的勇氣、樂觀、堅持和創(chuàng)造,頑強地與一切苦難作斗爭,并在島上生活了28年,創(chuàng)造了生存的奇跡?。┙裉?,讓我們再次走進書籍,讓魯濱遜教會我們生存……之后,讓學生自主選擇一篇文章進行分析交流,教師進行必要的誘導和點撥。
二、展示讀書魅力,提高表達能力
1.聯(lián)系實際,確立主題。口語交際要突出“真”情境,以“言為心聲”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緊扣話題展開。因此,教師要結合口語交際的內容運用多媒體播放學生課外讀書的情景,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景中接受教育。如播放有的同學在看無意義的課外書;有的學生只看武打書;有的同學整天把心放在課外書上,上課不認真聽講;有的同學只看連環(huán)畫冊;有的學生看課外書不注意讀書的用眼衛(wèi)生,小小年紀就戴上了高度近視眼鏡等圖片和錄像,引導學生對這組課外讀書的情景進行評價發(fā)言,確定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并圍繞這一話題展開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2.圍繞主題,引證辯論。當交流話題選定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所確定的話題展開辯論。如結合“開卷有益”、“開卷未必有益”這一話題,讓學生談一談“怎樣正確處理課外閱讀與健康成長的關系”讓學生在辯論中統(tǒng)一認識,明白閱讀高尚的書籍等于與高尚的人在交往,高尚人物的美好品質將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3.圍繞辯論,表達感受。在口語交際訓練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以“記一次辯論”為題,把辯論的經(jīng)過寫下來,同時融入自己對所辯論話題的看法。教師要對學生對場面的描寫方法加以指導,要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仔細觀察和思考,積累語言,了解和掌握寫作方法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習作能力。
◇責任編輯: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