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安偉 廖小琳等
摘要:通過水培法研究了不同供鉀水平對煙苗生長和鉀累積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在一定范圍內鉀供應水平的提升能顯著改善煙苗的生長狀況。供鉀水平在0~10.00 mg/L范圍內,煙苗的干重、鉀累積量都隨著供鉀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煙苗的干重、鉀累積量在供鉀水平為4.00 mg/L時達到最大。說明在一定范圍內,增加營養(yǎng)液中的鉀含量有利于煙苗干物質及鉀的累積,供鉀超過一定的水平則會起抑制作用。
關鍵詞:煙苗;鉀水平;生長;鉀累積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9-2024-03
煙草是典型的喜鉀作物,煙葉鉀含量是評價煙葉品質好壞的重要指標[1,2]。中國煙葉平均鉀含量為1.81%,而美國煙葉的鉀含量為4%~6%,巴西煙葉鉀含量為3%~4%。鉀含量偏低已經成為提高我國煙葉品質的重要限制因素[3,4]。煙株在后期生長過程中,鉀會從根部外泌到土壤中,造成鉀的流失[2]。因此,優(yōu)質煙葉要達到所需要的鉀含量前提必須是煙草生長前期鉀素在煙株體內過量積累,施鉀量要超出煙株正常生長所需鉀素的2~3倍[4-6],但這會造成鉀肥的大量浪費。所以,摸清煙草生長各個時期對鉀的吸收利用特點,對于合理施用鉀肥至關重要。煙草苗期對鉀肥的吸收利用直接影響整個烤煙周期對鉀肥的利用。
研究表明煙草在苗期對鉀肥利用率并不是隨施鉀量的增加一直增加,超過一定的范圍則表現為抑制作用,煙草對鉀肥的利用率有一個最適濃度[7-11]。試驗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供鉀水平對烤煙苗期地上、地下部分的干重、根系活力、鉀累積量和鉀含量的影響,旨在了解不同供鉀水平對煙苗生長的影響,篩選出煙草苗期生長適宜的鉀濃度,為提高煙草苗期的鉀肥利用率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用烤煙品種為云煙97。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四川省古藺縣箭竹烤煙科技園進行。采用漂浮育苗方法,設9個供鉀水平,分別含K2O 0.25、 0.50、0.75、1.00、2.00、4.00、6.00、8.00、10.00 mg/L,以不供鉀作對照(CK)。鉀用硫酸鉀供給,每隔一周換一次營養(yǎng)液,每個處理分別移植80株煙苗,用供氧泵定時通氣,煙苗長到20 cm左右時進行各項指標的測定。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供鉀水平對煙苗地上、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的影響
2.2 供鉀水平對煙苗根系活力的影響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鉀供應水平從0增加到10.00 mg/L的過程中,煙苗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整株干重、根系總吸收面積、活躍吸收面積、鉀累積量等均以4.00 mg/L時最大。說明在一定范圍內,隨供鉀水平的遞增,煙苗干物質累積量及根系活力均隨之增加,但供鉀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繼續(xù)提高,反而會抑制煙苗的干物質累積及根系活力,這與已有的研究結果相吻合[3,7,10,11]。云煙97是瀘州煙區(qū)的主栽品種,對該品種在苗期對鉀的需求進行研究,對于確定瀘州煙區(qū)云煙97烤煙品種漂浮育苗鉀的供應水平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國松,趙元寬,曹志洪,等.我國主要產煙省烤煙元素組成和化學品質評價[J].中國煙草學報,1997,3(3):36-44.
[2] 洪麗芳,付利波,蘇 帆,等.生長素對煙株中鉀的分配和積累的影響[J].作物學報,2003,29(3):457-461.
[3] 周冀衡,汪鄧民,呂國新,等.不同烤煙品種苗期對鉀素響應能力的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1998(2):8-12.
[4] 周冀衡.優(yōu)質煙葉生產中的鉀素營養(yǎng)障礙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1996,2(3):35-37.
[5] 胡國松,張國顯,曹志宏,等.河南煙區(qū)烤煙葉片含鉀量低的原因初探[J].中國煙草學報,1996,3(1):13-18.
[6] 王 波. 對提高濰坊地區(qū)煙葉鉀含量的思考[J].中國煙草科學,1998(3):21-22.
[7] 楊鐵釗,夏 巍,范進華.不同供鉀水平下煙草鉀積累特性研究[J].河南科學,2005,23(3):375-378.
[8] 韓錦峰,齊群鋼. 煙株根系活力與煙葉性狀、化學成分的相關關系研究及提高根系活力的栽培措施[J].中國煙草,1988(2):11-14.
[9] 汪鄧民,周冀衡.綜合栽培措施對煙草根系特征參數及葉片質量的影響[J].土壤肥料,1998(4):28-31.
[10] 劉國順,習向銀,時向東,等.鉀水平對烤煙漂浮育苗煙苗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3(1):14-17.
[11] 介曉磊,劉 芳,化黨領,等.不同濃度鉀營養(yǎng)液對煙草苗期礦質營養(yǎng)吸收與積累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9,27(3):158-162.
[12] 王瑞新. 煙草化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13] 葉尚紅.植物生理生化實驗教程[M].第二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