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問:年齡在延長,但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根源何在?
我想,配料少不了社會壓力加重,誘惑、利益的驅(qū)使。社會正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面對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如何在物欲橫流,“壓力山大”的環(huán)境中尋找一方凈土,似乎成為不二選擇。
納蘭容若,短短的三十載生命,他尋到了凈土。他不愛仕途卻愛美人,出身顯赫卻博古通今。他的一生陪伴在康熙帝身邊,而他的滿腹才華被康熙帝壓制,得不到抒展。于他,我想,他的心靈是提前硬化的。于是他書寫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凄婉情懷,殊不知他一時的文墨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為此駐足、欣賞。
陶潛,同樣尋到了凈土。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隱田園,悠然自得的生活讓多少人為之向往。
而兩人的共同之處在于:淡泊。對待生活,我們就需要這種態(tài)度。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生活,其實可以簡單化。
如今的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增大,每個人都為過上較好的生活而奮斗、拼搏。當然,在追求的同時,我們免不了經(jīng)受誘惑和遭受利益的驅(qū)使。這時,我們要去做的就是盡力尋找心靈的凈土。
當你厭煩社會的利欲熏心,想要遠離城市喧囂時,融入自然,與之為伴,不失為尋找凈土的方向。
如同蘇軾在赤壁賦中寫道: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踏足自然,你可以傾聽鳥兒悅耳的歌聲,輕嗅花兒清新的香味。你也可以毫無顧忌地向大自然傾訴心中的抑郁、不滿,釋放身心壓力。當然,時不時沏上一杯茶,小呷一口,置身在自然的懷抱中又是多么愜意。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必提前硬化心靈。因為這個世界是美麗的,還隱藏著許多我們不曾知曉的秘密花景。所以,請不要提前硬化心靈,試著尋找那一方心靈的凈土,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斷追求。
【點評】
這是一篇考前準備的宿構(gòu)套話作文。乍一看,文辭甚美,語言流暢,考生在美學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仔細一讀,發(fā)現(xiàn)此文是考前構(gòu)思好的文章,而在考場上生搬硬套的。文章材料游離在主題之外,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納蘭容若和陶潛的材料為了跟主題掛鉤,硬生生地加了句“心靈是提前硬化的”,殊不知這樣一來如同用膠水粘貼一般,生硬別扭。這是一種新類型的套話作文,此類考生不再用李白、屈原、蘇武、司馬遷等典型事例,而是把目光轉(zhuǎn)而投向文化散文。考前準備一些好的片段,在考試過程中生搬硬套,投機取巧,其結(jié)果反而是弄巧成拙。
得分:15(內(nèi)容)+15(表達)=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