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吉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對學生參與英語交際活動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而現(xiàn)今的高中學生對表現(xiàn)心理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些學生甚至出現(xiàn)心理障:他們因懼怕失敗、害怕?lián)p毀自己的形象而保持沉默,對老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及教師安排的課外交際活動不配合,甚至有抵觸情緒,從而影響中學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導致中學英語教學效果不佳。究其根源,不外乎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部分教師語言教學觀的不正確,他們一味死扣語法、過分強調語言知識的死記硬背,致使部分學生在接觸英語的初始階段缺少參與交流、交際活動的機會,也就沒能掌握正確的參與(表現(xiàn))方法,缺乏必要的參與意識。
二是高中學生大都處于十四五歲到十七八歲的生長發(fā)育及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迅猛期,加之他們“人際敏感”和“愛面子”的人格特征和他們對人際關系的注重,對獲得他人好感的期望,使得他們對別人的指責存在恐懼心理,因而怕說錯話、怕做錯事、怕暴露自己的缺點。所以,他們在同伴面前(尤其在異性面前)“自尊心”“虛榮心”及“面子觀念”特強,往往因害怕表現(xiàn)不佳而有損面子,有損形象,因而不愿參與、不敢參與。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更應該加強對高中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讓他們積極有效地參與英語交際活動,從而實現(xiàn)英語教學目標,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效益,并促進學生完全人格、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摸清學生心理狀況
為了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我們可以使用北師大、西南師大等編制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測量表》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測評,尤其是對他們的學習能力、交際能力及交際(表現(xiàn))心理狀況和英語學習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以掌握他們的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基本情況,為加強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增強教育活動的效果奠定基礎。
二、有的放矢地開展健康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活動
我們可以選用《中學生心理向導》等學習輔導材料,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尤其是對其進行學習心理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并對他們開展心理輔導、心理咨詢以及心理診療等,幫助其正確認識“自尊心”“榮譽感”及“虛榮心”等,消除表現(xiàn)心理智障,主動投入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
三、引導學生盡快熟悉環(huán)境,順利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
高中學生來自各個初中學校,在初中階段大都是學習的佼佼者。進入高中后,由于學習內容增多、學習任務加重,加之學習環(huán)境變化,對新的環(huán)境有些陌生,從而容易產(chǎn)生緊張感甚至恐懼感,有的同學還會感到學習起來吃力,成績也在漸漸地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引導學生盡快熟悉環(huán)境、認識同學、了解老師,并適時給學生介紹高中英語學習情況及要求,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去學習,讓他們消除緊張情緒、恢復昔日的自信,好好地調適自己,順利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
四、調整教師形象,做學生的朋友,建立互助信任、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心理環(huán)境中的重要因素。學生如果親近老師,那么他會對老師所教學科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由此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老師關心愛護和尊重每一個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學生也就對老師有信任感、親近感。在這種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下從事英語學習,他們就會積極配合老師的安排、主動融入老師的言行中去,自覺地參與教育教學交際活動中來。
五、轉變教育目標,重視情感、態(tài)度教育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既考慮到學生的智力因素、又要考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更要針對個別差異、進行分層個別化教學,發(fā)展學生的心理需求,讓積極情感成為課堂活動的動力。教師還應因材施教、因機設教,并學會用非語言手段傳遞信息,激發(fā)學生學習中健康和諧的情感,以配合老師的教學、參與到教學交流交際活動中來。
六、注重技能培養(yǎng),強調主觀激勵教育,創(chuàng)造成功體驗
在英語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的識記策略,為他們成功地表現(xiàn)自己奠定基礎。如果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得到正確評價和肯定,那么他們的內在價值就得到了外界承認,學業(yè)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會增強,他們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從而出現(xiàn)情緒穩(wěn)定、不安程度下降的傾向,隨之而來的是學習英語的干勁不斷提高,同時也能喚起他們更高水平的需要,從而激發(fā)起他們的參與欲望。
七、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能將色、形、聲、光等完美結合,將枯燥乏味的靜態(tài)知識之于形象生動的動態(tài)展示中,從而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實物投影圖片、聲像動畫媒體等的運用,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的心理素質、思想品質和科學文化知識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時通過人機對話、情景表演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表演中使自己的自信心得以滿足,從而獲取成就感、激發(fā)參與欲望,讓他們不知不覺地融入教育教學中。
只要我們做好了這幾個方面的工作,讓學生克服了焦慮心理,消除了表現(xiàn)的心理障礙,樹立了科學的參與意識,積極有效地投入到各項學習和社會交際交流活動中去,并在實踐中去塑造完整、自信的自我。他們也就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課堂交際活動和課外交流交際活動,并將此作為自己提高英語水平(尤其是英語聽說水平)的最有效途徑和方法,從而改善自己的英語學習、提高高中英語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胡春洞,王才仁.英語學習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科學出版社,1999.
[3]沃建中.中小學心理素質教育的探索[M].科學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大新縣大新中學)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