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云
【摘 要】從護理專業(yè)角度對影響腦卒中患者二級預防護理干預進行綜合分析,認為原發(fā)疾病的影響、不良生活方式、患者及家屬相關知識水平、心理健康狀況及天氣等因素是腦卒中二級預防的重點。并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為腦卒中二級預防提供依據。
【關鍵詞】腦卒中;二級預防;護理干預;研究進展
腦卒中是當今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國腦卒中的發(fā)病率、致殘率均處于較高水平,其危害日趨嚴重。目前,腦卒中發(fā)病后臨床治療有較大的局限性,而在公眾中普及腦卒中的防治知識,針對發(fā)病原因或誘因加以預防,降低發(fā)病率,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途徑及最經濟的方法[1]。我國是腦卒中大國,卒中患病率居全球第二,卒中患者的復發(fā)率位居全球第一。卒中的二級預防是指有過一次急性卒中事件(包括TIA、腦梗死等),防止再次發(fā)生卒中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證明,重視二級預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是減少卒中發(fā)病率、死亡率和再發(fā)卒中的唯一有效方法。
1腦卒中的二級預防
1.1控制疾病所致的危險因素:國內外均有資料顯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病、心律紊亂、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高纖維蛋白原血癥、高脂血癥、高血小板聚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目前均被視為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2-3]。除腦血管的自身老化硬化外,其他許多疾病可增加其發(fā)病的危險性。研究顯示復發(fā)性腦卒中與初發(fā)性的危險因素本相同[4]。
1.2 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樣會增加腦卒中再次復發(fā)的危險性[5]。研究顯示,長期吸煙、酗酒[2]和腦卒中后便秘的患者[6]復發(fā)率增加。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促進兒茶酚胺釋放,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而誘發(fā)腦出血,同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會使膽固醇增高,脂肪沉積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腦卒中的復發(fā)。乙醇則可直接刺激血管,使血管失去彈性,從而引起腦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腦卒中復發(fā)。便秘會使顱內壓增高而容易引起腦出血。另外,國外還有文獻顯示,那些不愿意活動或不活動的腦卒中患者復發(fā)的危險性更高[5]。
1.3 患者及家屬相關知識水平:社會的老齡化,使腦卒中高危人群日益增多。腦卒中相關知識的缺乏,往往會延遲最佳搶救時機,并且會對患者造成更嚴重的傷害,甚至終身殘疾。國內外均有調查顯示,大部分患者及家屬不知道發(fā)生腦血管意外后應立即臥床休息,若運動頭部會加重病情,七成以上的患者對疾病康復及預防知識掌握不夠[7]。
1.4 心理健康狀況 社會心理因素是腦卒中二級預防的重要因素,應引起重視。研究顯示,腦血管意外患者會出現自卑、挫折、孤獨、焦慮、抑郁、敏感、依賴性增強等不良心理問題[8-9],這些心理問題不但嚴重影響患者回歸社會及康復,而且也加大了患者復發(fā)的概率。
1.5 其它 冬春季節(jié)為腦卒中多發(fā)季節(jié),有研究顯示,低溫氣象環(huán)境對老年人腦卒中復發(fā)的影響顯著[10]。監(jiān)測腦梗死后患者的纖維蛋白水平對預測近期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有重要的意義[11]。腦卒中后未進行或堅持康復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復發(fā)率較高。男性、高齡和微量白蛋白尿等也是腦卒中復發(fā)的危險因素[12]。
2 護理干預
2.1 原發(fā)疾病的護理 遵醫(yī)囑運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作為腦卒中二級預防措施。包括阿司匹林單一療法,氯砒格雷單一療法,以及口服抗凝血劑、他汀類藥物、降壓藥、降糖藥等。指導患者遵醫(yī)囑按時服藥,特別是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應將各疾病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防止血壓、血糖大范圍波動。定期到醫(yī)院體檢,早期發(fā)現異常癥狀早期治療。蘭麗梅等[13]實施首診負責制,家庭病床管理模式比傳統(tǒng)病床家庭管理模式更好地提高腦卒中患者康復期遵醫(yī)行為,利于患者康復。另外,護理人員可將這些常見慢性病知識通過學術講座、科室展報或小冊子發(fā)放給患者,或者走進社區(qū)開展健康知識教育活動,讓患者了解常見慢性病的發(fā)病機制、早期異常癥狀和體征,做好原發(fā)疾病的控制工作,預防腦卒中的再次發(fā)生。
2.2 指導患者改善生活環(huán)境,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腦卒中患者應戒煙,限制飲酒甚至禁止飲酒。張書平等[14]對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實施多樣化的教育措施,對知識反復強化使患者從思想上予以重視,增加患者的依從性,自覺建立科學的飲食習慣,減少了心腦血管疾病的復發(fā)。對于有便秘的患者應積極對癥處理,鼓勵患者多喝水、吃纖維素高的食物,排便時給患者提供隱蔽的環(huán)境,以防因便秘引起顱內壓增高,導致腦卒中的再次發(fā)作。指導患者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少到人多的地方,做好預防工作。合理搭配三餐飲食,既要保證營養(yǎng)供應,又要考慮原發(fā)疾病對飲食的限制,三餐定時定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英國食品標準局建議應用“膳食平衡盤”來指導飲食,水果蔬菜占每天食物攝入量的1/3以上[5]。
2.3 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疾病相關知識水平 患者及家屬的疾病相關知識水平與腦卒中復發(fā)有很大的關系,應定期進行家庭照顧者和患者的疾病預防知識指導。劉昭君等[15]研究顯示,實施患者及家屬協(xié)同護理模式比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更能有效緩解腦卒中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其健康知識水平,促使其主動參與康復鍛煉。還有研究指出,經過專業(yè)培訓的醫(yī)護人員進行家庭訪視,持續(xù)評估不同時間的危險因素并制定個性化二級預防措施,說服患者遵從治療,對其運動功能、生活能力進行指導訓練,可降低腦卒中復發(fā)率[16]。而且,由神經專科醫(yī)護人員進行社區(qū)干預隨訪,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預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能夠有效控制導致腦卒中復發(fā)的危險因素[17]。另外,臨床實施健康教育路徑也可使患者和家屬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積極配合各項康復工作,提高生活質量,控制病情的發(fā)展,減少腦卒中的復發(fā)[18]。
2.4 心理護理 患者的信心、工作學習應激事件、不幸生活事件、親友關心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對腩率中患者復發(fā)有重要作用。針對腦卒中患者存在的社會心理問題,應加大社會支持,鼓勵家屬多關心體貼同情患者,讓患者多參與一些決策的制定和康復活動,鼓勵患者自主完成各項力所能及的活動。開導患者保持樂觀的情緒;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增加生活興趣和愛好;鼓勵患者多與康復效果較好的病友溝通,利用榜樣的力量提高康復信心;改善社區(qū)醫(yī)療,加大康復服務工作的力度,醫(yī)護人員家訪應在肯定患者及家屬的康復措施上,提出正確的改進方法,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減少腦卒中復發(fā)概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并促進康復。
3 討論 近年來,國內外在腦卒中的預防領域有了長足進展,對腦卒中人群預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腦卒中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在很大程度還沒有引起人們重視。護理工作者通過各種途徑積極進行腦卒中二級預防護理干預。此外,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因此促進腦卒中人群改變自身行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將是護理工作者今后關注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宮麗婭。蘇秀寧.韋運杰.社區(qū)居民對腦卒中認知狀況調查及健康教育對策[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13(9):7851—7852.
[2]王霞,石金香.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相關因素研究I-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06,29(5):44—45.
[3]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 a1.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a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61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02,360(9349):1903—1913.
[4] 羅義云.65例老年復發(fā)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貴州醫(yī)藥,2009,33(4):379—380.
[5] Lawrence M,Kerr S,Watson H E,et a1.A summary of the guidance relating to four lifestyle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tstroke[J].J Neurosci Nurs,2009,5(10):471—476.
[6] 蘇永靜,張振路,張小燕,等.卒中后4周內便秘的發(fā)生、危險因素及其對預后的影響[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6,32(4):800—305.
[7] 王利群,王利民,關青,等.腦卒中家庭照護者對康復知識的掌握狀況及護理干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24):2420—2421.
[8] 張小燕,張振路,吳婉玲。等.腦血管意外病人的·tl,理狀況調查及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04,3(5):4-5,13.
[9] 陳華琳.腦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干預[J].現代保?。横t(yī)學創(chuàng)新研究,2007(05Z):83—84.
[10] 謝靜芳,葉琳,秦元明,等.氣象環(huán)境變化對心腦血管疾病復發(fā)的影響[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7,23(4):447.
[11] 李少清,黃玉瑩.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檢測[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42(5):939-941.
[12] 楊琴,董為偉.腦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與腦卒中危險因素及復發(fā)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3):224—225.
[13] 蘭麗梅,彭惠蘭,楊秋菊,等.社區(qū)護士首診負責制家庭病床管理模式對腦卒中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0,25(13):80一81.
[14] 張書平。趙莉,楊文革.對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實施同型半胱氨酸相關知識的教育[J].護理學雜志,2007,22(17):57—58.
[15] 劉昭君,殷積彬,潛艷.協(xié)同護理模式應用于腦卒中患者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9,24(3):23—25.
[16] 魯萍,黃一文,傅秀霞,等.護士家訪對首發(fā)腦卒中病人預后的影響[J].中國康復,2009,24(4):280—281.
[17] 王林.社區(qū)專科醫(yī)生于預與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功能預[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7):4-5.
[18] 劉桂蓮,王平凡,張青艷,等.健康教育路徑在腦卒中住院患者中的應用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5):141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