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華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8-0077-01
當下,很多老師都為語文課堂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而苦惱。糾結其原因,考試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學科特點的原因,語文成績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語文學習在學生心理的地位堪憂。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重新熱愛這門學科,這是擺在當前語文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要解決它,需要從多方面努力。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激活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角度試作一些探索。
1 多媒體技術開辟了語言教學的第二戰(zhàn)場
多媒體技術作為重要的輔助手段必須要與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相結合。在學習戲劇單元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形象的特點,結合戲劇語言的特點,設計了預習、討論、品味臺詞、欣賞修正、再品味的教學模式,完成了現代戲劇單元的學習。特別是學習老舍先生的茶館時,這種教學模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利用媒體點播功能,播放音視頻片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通過音視頻片段的播放,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課堂內容的描述場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給學生留下了深遠的印象。我在講述《茶館》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對本篇文章的大意有基本的了解。然后播放一段北京的老藝術家表演的茶館,學生對京味十足的語言十分感興趣,學習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影片中的人物對白讓學生久久難以忘懷。在播放影片前,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讓學生明白看話劇絕不是看熱鬧,不要一笑了之,看完后什么印象了沒有。讓學生按照自己朗讀課文時的角色,欣賞老藝術家的表演,聽他們對臺詞是怎么處理的。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帶著問題去欣賞表演。于是之的王利發(fā),英若誠的劉麻子,黃宗洛的松二爺,每一個角色的臺詞都十分精彩,通過欣賞,同學們知道了話劇是語言的藝術,是舞臺藝術,既避免了學生看熱鬧,又提高了他們對語言的感知和處理能力。很多同學看完話劇后又找來全本的《茶館》細細品讀,多媒體技術讓孩子們的心靈中萌發(fā)起主動學習的欲望。
2 多媒體可以增效
語文不同于別的科目,語文的一節(jié)課要處理的文字量、知識量往往是其他科目的幾倍,而且需要調動起學生感覺、知覺等感性思維,又要調動起推理、分析等理性思維,但是,在短短的40分鐘內很難達到上述要求,可它們又是必須的。
在學習過程中,多種感官并用,學習效率會達到盡可能的最高。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出現,填補了語文教學的這一空白。多媒體可以把圖文聲等因素,多角度地豐富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視聽并舉,感性理性思維兼得,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如《林黛玉進賈府》,近萬字的篇幅、瑣碎的描寫、繁雜的人物關系、多變的人物性格,讓學生眼花繚亂。如果從視頻上把這一段內容剪輯下來在適當的時間放給學生欣賞,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不說圖文并茂的效果如何,哪怕是一般的投影也能煥發(fā)光彩,增加課堂效率。比如我上作文課時,我讓每個學習小組在他們批改的作文中挑出寫得最好或最需要改進的文章或片斷,讓他們集體討論后拿到講臺來用實物投影儀投影給大家看,并進行分析,這樣省時省力又有效,贏得了廣大學生的歡迎。
3 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時用
借助多媒體可以將靜止、抽象、干澀的書面文字變成活潑、具體、有血有肉的直觀形象,有效地促進學生認識、理解、記憶等能力的提高。展示豐富的課文資料,使重點、難點更清晰。在語文課文中及平時的語文綜合試題中有許多自然類的、科技類的說明文,由于語文教師固有的其他學科知識缺陷性,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往往會使課堂成為空洞的說教,枯燥無味,學生容易疲勞,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不受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展示各種事物的現象,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定理、變化過程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對課本的重點、難點通過具體材料的感知,直奔中心,分散難點。
譬如《神奇的極光》這篇科技文要求學生學過之后把握激光的特點及形成原理,掌握相關的說明方法,但是對于沒有見過極光的學生來說,光靠接觸書本上的文字描述去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而用多媒體教學,把極光千姿百態(tài)的形狀及色彩在大屏幕上顯現,教師結合圖片給學生講解什么是極光幔、極光弧、極光卵等等,學生就覺得不是那么抽象了。而對極光形成的物理性描述,僅憑書上的靜態(tài)文字記敘也不好理解,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用動態(tài)性的畫面,把極光的形成與電視圖像的形成進行對比說明,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教學內容要比其他學科豐富得多。教師應引導學生廣泛地了解有關自然、社會和人類本身的豐富知識,比較全面地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語文教學要拓寬教學渠道,延展教學內容,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國內外新聞以及生活話題等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資源,大力開發(fā)利用,使"語文教學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種課堂教學與語文資源的整合,使師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對內容不斷變革和創(chuàng)造,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以便能切實提高我們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地喜歡語文,喜歡上語文課。如此,語文老師可寬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