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華
摘 要:借助繪本閱讀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不僅凸顯科學知識,也促進幼兒科學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走進自然探索世界。
關鍵詞:繪本閱讀;科學教育活力;吸引力
近年來,兒童繪本閱讀成為大家追捧的熱點,大部分的繪本教學活動都從語言教學角度去演繹,以理解故事、體驗情感為主,卻忽略了畫面中的科學元素。對此我結合我園科學教育的目標,嘗試將繪本中的科學知識點作為活動重點,借助繪本閱讀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活動不但凸顯了科學知識,也努力促進幼兒科學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將故事閱讀與科學教育完美結合,既體現(xiàn)了科學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又突出了故事教學的趣味性,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一、繪本選材體現(xiàn)科學性,引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一次科學繪本教學活動的成功首先必須做到精心選擇教材,怎樣的繪本才能作為我們開展科學活動的素材呢?
1.圖畫的選擇有吸引力
繪本中圖畫是主體,具有講述故事和引導閱讀的功能,所以圖畫是否“好看”,內容是否突出重點,是吸引孩子閱讀的關鍵。在選擇時我既注重繪本“好看”,也注重挖掘科學元素。如,《牙齒旅行記》,畫面上每個器官從外形到內部都非常逼真,胃液、小腸絨毛都是他們發(fā)現(xiàn)和質疑的焦點,再配上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孩子在閱讀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就能很自然地積累關于消化器官的相關經(jīng)驗。科學點能在畫面中清楚地被表達出來,這既便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又能幫助理解,這樣的繪本畫面在繪本科學教育活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2.內容的選擇體現(xiàn)科學性
要將精彩的繪本故事演繹為生動的科學教育活動,選擇適宜的繪本是關鍵。選擇繪本時,我們要關注故事內容本身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適合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科學素材是否貼近幼兒的生活?!皦蛟铝痢被顒又?,抓住了“疊高”的科學點,通過對一些象征性物品的疊高,嘗試幫助動物夠到月亮。操作中幼兒通過比較找出最合適的疊高方法?;顒幼尣僮鞲挥辛饲榫靶院涂茖W性,也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
3.適當?shù)暮Y選抓住科學點
設計繪本活動時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的目標對科學元素進行價值判斷,并做合理的篩選和修改。解讀繪本尋找科學點時,一要關注所選科學點要跟繪本主要內容有緊密的聯(lián)系,二要選擇對幼兒最有價值的科學點。如,繪本《小豬的愛情》,科學點是不同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主要特征,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jīng)驗我做了合理的篩選,將重點落在了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中,借助繪本故事從“會飛”“會游”“會走”的角度引導幼兒幫助“小豬”找到家人。繪本畫面成功的篩選和修改,讓每張畫面都能最大限度地為活動服務,通過畫面的觀察和閱讀幫助孩子掌握和感知活動的核心經(jīng)驗。
二、巧妙的活動設計體現(xiàn)探索性,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究的欲望
有了好的素材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接著必須圍繞繪本中的科學元素精心設計每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巧妙的活動設計能不斷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勇敢地質疑。
1.巧妙設疑,引導發(fā)現(xiàn)
(1)觀察畫面,猜想和質疑
繪本畫面作為文學和視覺的完美結合,是我們獲得知識最直觀的途徑。如何讓這種知識獲得的過程能適合孩子的特點,讓科學教育活動更為有趣,我們采用了“做中學”活動中的“猜測”和“質疑”。如,《翩翩起舞的螞蟻》中,首先出示了螞蟻的三個成長過程,然后引導孩子大膽地猜想會是哪個動物,孩子們猜到了“蠶”和“蝴蝶”,而當出現(xiàn)的是螞蟻時,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一下子迸發(fā)出來,使得他們對后面的活動充滿期待。這種活動前巧妙的設疑使幼兒在相互碰撞中思維處于靈動狀態(tài),不但激發(fā)了想象的火花,也激起了他們科學探索的熱情。
(2)運用聽覺,猜想和探索
在活動中我們發(fā)揮幼兒的各個感官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有效地突出繪本閱讀和科學教育活動結合的靈活性。如,小班活動“換一換”中先讓孩子聽動物的叫聲或特征,以此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和大膽地猜想。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提問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提問具有神秘性、不確定性,也能在聽覺感知上對幼兒產(chǎn)生一點點的迷惑,以激發(fā)他們進一步投入到探索活動中。
(3)制造懸念,設疑與拓展
在活動中教師故意制造懸念也是常用的手段,特別是在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的懸念和質疑,將活動的科學點進行豐富和拓展,從而激發(fā)幼兒再探索的興趣和愿望。如,在大班活動“一粒種子的旅行”中,總結種子旅行的方法后,又制造了“草莓除了種子傳播還有一種特殊的傳播方式”的懸念,這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他們通過網(wǎng)絡搜索、圖書館查閱等不同的手段去獲得信息和知識。一個懸念不但激發(fā)了孩子再學習的興趣,也讓他們獲得了多種途徑學習的方式,這就是非常有價值的孩子自主學習的過程,我們不追求孩子能豐富和拓展多少知識或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孩子努力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過程。
2.解讀畫面,有效提問
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點綴,因此,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幼兒通過仔細觀察畫面,關注畫面的重點和細節(jié)。教師在解讀畫面時要根據(jù)不同的畫面設計不同的提問方式,如,猜想式、開放式、遞進式,這些不同的方式得到的會是孩子不斷的思考和不同的回應,多樣的提問方式能引發(fā)幼兒多緯度的思考問題。特別是遞進式的提問,能追隨著孩子的思維不斷地深入和拓展,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欲望。
3.親身實踐,情感體驗
親身實踐的過程能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科學探究的過程,我們的科學教育活動不能脫離孩子的動手操作,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在活動中通過一些手段和方法引導幼兒進行親身實踐不但能幫助幼兒理解和鞏固活動中的科學內容,更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如,以大班《翩翩起舞的螞蟻》為例,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游戲時間”,雖說是游戲,其實是讓孩子進行了一個團隊合作的實驗,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充分感知了“團結”這一詞匯的含義。
三、有機地滲透體現(xiàn)整合性,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在借助繪本閱讀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除了引導幼兒對科學知識的獲得外不能忽略的是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茖W素養(yǎng)涵蓋多個學科的內容,不僅包括自然科學的知識、技能和過程,還涉及相關的數(shù)學、人文科學的知識等。很多活動中我們合理地將科學與幼兒能力品質的培養(yǎng)有效整合,不但能促進幼兒全面的發(fā)展,提升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更能進一步突出繪本的科學教育性。如,大班活動《一寸蟲》中,首先突出了“一寸蟲”的短小,然后通過一次次的“冒險”,讓孩子體會到了“一寸蟲”的勇敢和堅持,從而受到一定的感染,引導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要想辦法動腦筋解決,做到自信和勇敢。
除此以外,我們在過程中充分挖掘繪本內容,滲透各科領域的素材,讓我們的活動更為全面,讓孩子各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提升。如,大班活動“首先有個蘋果”,設計活動時將核心經(jīng)驗定位在了推理和預測上。幼兒通過對前幾頁畫面內容的理解,再來推測下個畫面中出現(xiàn)的人物、數(shù)量,同時要關注到的是這些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性和規(guī)律性?;顒訉?shù)學經(jīng)驗、事物關聯(lián)、推理、規(guī)律性有機地整合起來,滲透了科學方法的運用和思維方法的練習,在互相滲透中促進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有效的繪本科學教育活動從選材到活動設計再到演繹都要遵循以幼兒為主的原則,從幼兒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抓住科學點,積極營造探索、質疑的閱讀氛圍,讓孩子能與繪本有更有效的互動,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科學的欲望,從而促進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借助繪本閱讀開展的科學教育活動不但把孩子帶入美好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中,情感受到陶冶、藝術審美能力不斷發(fā)展,更重要的他們能在繪本中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走進自然,探索世界。
(作者單位 上海市嘉定區(qū)菊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