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鋒
應用題的教學在初中生數(shù)學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數(shù)學的應用題教學能使學生了解數(shù)學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掌握數(shù)學建模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我們必須不斷探索應用題教學的策略.
在七年級應用題的教學中,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制約了教學效果.
第一,學生原有的基礎差.
一直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只注重課本的知識,輕視對知識的應用.因此,學生的生活閱歷少,導致對應用題的情境和背景不熟悉,教師們常常會誤解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差.事實上,這是學生的生活閱歷少造成的.
第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科書影響應用題教學效果.
一直以來,教師把教學重點集中在傳授知識和解題上,對實踐教學活動不夠重視.另外,教科書上也缺乏教學實踐專題,且書上的一些應用題已經(jīng)過時,或者與現(xiàn)實生活不相關.這些因素都影響了應用題的教學效果.
第三,缺乏分析問題的能力.
由于學生剛從小學邁入初中,對應用題的分析能力不足,而在教學中,也沒有形成專門對學生進行應用題的學法指導,因而,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處在較低的水平.
鑒于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七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效果.
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七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一、應用題計算方法的過渡
在小學階段,應用題采用的是算術解法,而在中學階段,應用題采用的是方程解法,這兩種方法的思路是不一樣的.學生剛進入初中階段學習,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還習慣性用算術解法,雖然這種方法在解答較簡單的應用題時仍可行,但是遇到比較復雜的題目時,學生往往無法從題目中找到等量關系.所以,在應用題教學中必須做好解題方法的過渡.要讓學生明白對于復雜應用題,用算術解法并不簡單,用方程求解可以簡化計算.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方程求解的必要性和優(yōu)越性,改變學生用算術求解應用題的思維定勢.
二、由淺到深,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有同感,發(fā)現(xiàn)學生害怕解應用題.學生在應用題中沒法找出等量關系,且對自己的自信心也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從講解應用題的基礎解答方法開始,由淺到深.對于簡單的應用題,學生容易理解題目意思和分析等量關系,因而很快就能解答此類題目.這時,學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能在解題中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我們可以從這類簡單應用題中進行拓展,舉一反三,讓學生在解題中學會融會貫通,為以后解決復雜應用題奠定基礎.
三、改進教學策略,降低教學難度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設計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逐漸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課堂上,通過示范讀題、畫圖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把自己的思維過程變?yōu)閳D形等外在形式,有助于學生理解題意.圖形能把復雜的概念和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可視化,其直觀性強,教師在課堂中應當盡量使用畫圖教學.
四、注重加強學生的歸納能力
應用題種類繁多,學生在解題中往往無從下手.在教學中,可以把應用題以有限的數(shù)學模型表示出來,將應用題進行分類教學.學生的歸納能力有限,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進行歸納類比,掌握這種重要的數(shù)學學習方法,也就是通過一個應用問題的求解,然后加上相關一系列問題的聯(lián)想,最終得到求解一類問題的方法.比較常見的應用題類型有買賣問題、濃度問題、行程問題和比例分配問題等.指導學生對題目類型分類,總結這類問題的求解思維套路和模式.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建模能力
數(shù)學建模可以把實際需要求解的問題轉化成數(shù)學問題,建立數(shù)學模型.求解應用題的關鍵在于數(shù)學建模.學生的應用題求解能力低,最本質的原因在于數(shù)學建模能力差.因而,培養(yǎng)學生建模能力是改進應用題教學效果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展示應用題的解答結果,更重要的是應該展示求解的思路,以此讓學生學會獨立分析和思考問題,在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建模能力.
六、學會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幫助學生求解應用題
學生與生活實踐接觸面小,抽象思維能力薄弱.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其理解題中的術語以及等量關系.利用投影儀講解題中的等量關系,可以把題中所描述的情景展示在學生面前.例如,在行程問題教學中,利用投影儀演示從甲乙兩處同一時間相向而行,已知條件為相遇時間,要求速度和.像這些類型的題目都可以用投影儀進行直觀演示,通過形象的演示,學生不僅了解了題中的知識術語,也清楚了題中的等量關系.
(責任編輯 黃桂堅)